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4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7/1332

  关键是时间。
  孙策和郭嘉说得正投机,陆议走了过来,躬身施礼。“将军,吴郡郡学有人来,要见将军。”
  孙策站了起来,掸掸身上的果屑,走到楼船边,向远处看了一眼。两百步外,一艘客船停在湖中央,船头站着一人,正等候放行。孙策点点头,陆议发出信号,水师将领放行,客船缓缓驶来,还隔着百十步远,孙策就认出了船头那人,正是步骘。
  “看来水战史成了。”孙策转头对郭嘉说道。
  郭嘉说道:“这步骘办事效率很高啊。如果文章做得好,让他与甘兴霸搭班,一文一武,应该没问题。”
  孙策觉得有理。甘宁作战勇猛,也有谋略,实践经验丰富,但他是益州人,对徐州水土不太适合。步骘就是淮阴人,学问也好,如果和甘宁搭班,取长补短,水师的战力就更有保障了。
  说话间,客船在楼船上停住。步骘举手施礼,大声说道:“步骘见过将军、祭酒。”
  “子山,上来说话。”孙策走到舷边,伸出手,准备拉步骘上船。步骘非常感激,连忙拱手,借着孙策的手一跃上船。孙策正准备转头,却看到舱里还坐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小姑娘在窗后探出头来,露出半张脸,悄悄的打量着,看到他的目光转过去,立刻缩了回去。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却给孙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张脸虽然算不上国色,但清纯脱俗,有着与冯宛、大小乔都不同的美,如含苞待放的水仙,安静而淡雅。
  “把家眷带来了?”
  步骘一愣,回头看了一眼,窗户虽然关上了,青色的窗帷却还在动。他很尴尬。“呃……淮阴为刘和所占,还有不少胡骑,搞得百姓怨声载道。我途经家乡,便把族人一起带来了,想让他们去吴郡定居。”
  “正确的选择。”孙策哈哈一笑。步骘是个聪明人,把族人带到吴郡定居不仅可以避难,还有取信的作用。可以避难的地方很多,偏偏选在吴郡,投效的意思很明显。
  步骘松了一口气,随孙策上了飞庐,陆议已经准备好了坐席。步骘入席,说了几句客套话,便从随身带的一只青囊里取出一卷书,铺在孙策面前。
  “将军,水战史初稿在此,请将军与祭酒指正。”
第1086章
水师班底
  看着那一卷厚厚的文字,孙策又惊又喜。能不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且两说,能写出这么多文字,说明步骘真的下了功夫,该收集的资料应该都收集了,该整理的也整理了,不会有太多的遗漏。
  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尽可能全面的占有资料。司马迁动笔著史前也要花几十年时间游历天下,熟读史书,做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水战集中在黄河、长江下游,有历史记载有限的情况下,这里也是实际采访的最佳区域。
  步骘做这个事可谓是得天独厚,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
  孙策将文稿粗粗翻了一遍,先看前面的目录。汉代学者著书已经有目录的概念,目为篇目,录为对目的简要说明。步骘又添加了一项,在每个目录后面写了一个数字,是本章节内容的大致字数,精确到百。孙策将目录看完,已经大致有数。
  不出他的所料,水战技术的内容不多,大多是与水战、海贼有关的记载,而这些记载又以采风所得的记录为主。最让孙策欣喜的是步骘收罗了大量的出海事迹之外,记载了不少海岛的位置,并归纳出不同季节的风、水文,他因此提出了一个季风的概念。
  孙策将文稿推给郭嘉。“子山,这文章做得不错。”他首先给步骘一个积极的评价。“你从东海来,可曾与甘兴霸见面?”
  “见了,甘伏波看了这篇文稿,还提了一些意见。他已经抄录了一份,打算安排人去实地验证,探探路。现在正是春季风开始的时候,北行最为省力。不过比起我提供的信息,麋家对他的帮助更大,这季风的规律就是他们先告诉我的。”
  “麋家?”
  “是的,麋家的生意大多走海路,南至交州,北至辽东,无所不至。只是海路危险,常有颠覆之祸,还经常会遇到海贼。如果有更大更稳的战船,有水师护送,他们的生意会做得更大。”
  孙策看着步骘,露出心领神会的笑容。“步子山,麋家款待得很殷勤吧?”
  步骘也笑起来。“不瞒将军说,这份文稿麋家也抄了一份去,并为此付了我百金报酬。我知道将军最近用钱的地方比较多,所以我也不着急。有了麋家这百金,我足以在吴郡购一宅院,安置族人。将军,我从来没想过文章这么值钱。将军还有什么计划,我也许可以效力。”
  孙策忍不住大笑起来。步骘有意思,话说得半真半假,不卑不亢。不过,他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他的思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改变。步骘是一个务实的儒者,但他首先是一个儒者,即使行事时很务实,他也不会把利挂在嘴边上。现在他能如此坦然的谈论这个问题,已经是一个进步了。
  “麋家的报酬是麋家的事,我允诺你的报酬是我的事,并不冲突。虽然我现在确实欠了不少债,但是这些钱我早有安排,不会拖欠你的,通过审核后,我会尽快发给你。可以做的文章还有很多,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将这篇文章做得更深入一些,更扎实一些。”
  “喏。”步骘欠身施礼。“请将军吩咐。”
  “你尽快去吴郡,和陆祭酒、黄大匠交流一下情况,然后赶回朐县,担任甘校尉的军谋。你看行吗?”
  步骘目光微闪。“将军是准备从海路袭击渤海?”
  “你觉得如何?”
  “好啊。”步骘露出兴奋的神情。“我这一路看过去,也有此意,所以才花了一些时间去查访那些海贼。将军可能不太清楚,海贼最多的地方就是渤海,就是青州北界,由东莱出海东北行,最多两日便可到辽东,西北行最多五日便到渔阳、右北平,渤海更是近在咫尺。如果能在东莱部署一支水师,便如同在冀州的肋部插了一把刀……”
  步骘热情高涨,将自己的发现一一道来。他还特别提到一点:楼船在海战中的作用远大于内河水战。楼船的体积大,载量多,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在海上长时间航行,这些是那些小船不具备的优势。海上风强,可以解决楼船因体量大而行动缓慢的弊端。东海海贼猖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本朝初期,平定交阯贼后,楼船军就渐渐荒废,给了这些海贼生存的空间。
  楼船当然也有问题,但总的来说优势明显。要想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尤其是走海路的水师,楼船发展应该是重中之重,现有的楼船数量远远不足。
  步骘的观点与孙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更加确信,步骘是一个合格的水师军谋。有他与甘宁配合,水师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郭嘉一边看文稿,一边听步骘说话,他的意见也与孙策相似,区别只在于他认为现在的楼船数量虽然不足,却不影响甘宁先去渤海探路。冀州、幽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水师,以甘宁现在的实力威胁渤海,让袁绍不敢全力南下已经绰绰有余,联络幽州,转运物资更不在话下。麋家没有楼船,一样把生意做得很大。
  面对郭嘉,步骘沉默了片刻,表示反对。
  “麋家的生意的确做得不小,但代价也不小,每年都会有一部分船因风浪倾覆,损失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麋家能从中得利,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具体到某一年,因翻船而亏本的年份屡见不鲜。生意赢亏可以从长计议,战事利钝却未必有这样的机会,出兵利在必胜,岂能寄希望于偶然?如果能提高一成胜率,就算是付出两倍的代价,那也是值得的。楼船的数量是否充足,对胜率影响巨大,不可轻忽。”
  步骘避席,拱手施礼。“将军,步骘斗胆,请将军集中使用楼船,以期必克。”
  孙策看看郭嘉,郭嘉垂着眼皮,不置可否。孙策将步骘扶起。“子山,你的建议我记下了,我先查查家底,看看一共有多少楼船可用,然后再给你答复。”
  步骘领命,退回席上。
  孙策又问了一些其他问题,聊得尽兴,越聊越满意。他让步骘在葛陂住两天。步骘欣然从命,随陆议去了。看着步骘上了船,向湖岸的大营走去,孙策转身问郭嘉道:“奉孝,你觉得如何?”
  “步子山功业心很强,所言不无夸大,就算将军不开口,他大概也会自荐出任甘兴霸的军谋。”郭嘉收起文稿,淡淡地说道:“他虽然有见识,但他毕竟是儒生,真到了战场上,不会得比甘兴霸强,可是他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甘兴霸也没有。他毕竟是武人,看到这些儒生,底气天然不足。”
  郭嘉说着,走到孙策身边,静静的看着向岸边驶去的客船。“将军,步骘的族人中有绝色?”
  孙策愕然。“你怎么知道?”郭嘉并没有到舷边迎接步骘,应该没机会看到那张脸。他虽然看到了,但自问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毕竟对他来说,美女并不稀罕,没必要大惊小怪。
  郭嘉转头看着孙策,微微一笑。
第1087章
算盘
  孙策人在葛陂,看起来很清闲,每天在葛陂荡舟钓鱼静坐,安心消暑,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秋后的战事。葛陂大营已经成了中枢神经,每天都有大量的消息从四面八方汇拢而来,最多最重要的自然是袁绍的一举一动。
  青州战事已经靠一段落,除了北海、东莱两郡国,青州其他郡国已经被袁熙占据,田楷退守都昌、下邑一带,陶谦则在琅琊固守。地未全失,人心却已经分明,青徐绝大部分士族都选择了袁熙,抛弃了田楷和陶谦。陶谦的麻烦最大,他腹背受敌,内忧不断,还能坚持几天,谁也不清楚。
  袁绍本来有机会一举拿下青州,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机会,一是因为天气转暖,不宜攻战,二是因为袁谭战败被俘出乎他的意料,士气受到了影响,他要准备秋后的攻势,不想在青州耽误太多时间。
  留给孙策的时间不多,他必须现在就开始谋划。水师是他寄予厚望的杀手镜,正如步骘所说,如果能在渤海安排一支水师,随时可以捅袁绍一刀,保证袁绍不敢轻举妄动,连黄河都不敢过。
  这感觉不要太爽。
  可是水师独自作战是一个新课题,包括甘宁在内都没有太多的经验。考虑到孙策本人未必有机会亲临战阵,搭建一个优秀的水师将领组合就成了孙策考虑的重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甚至比水师的硬件打造更重要。袁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水师,硬件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将领能否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
  甘宁骁勇善战,是难得的水师都督,麋芳通晓骑兵,也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如果再加上学问不错又很务实的步骘,这三人应该能合得来。
  可是郭嘉说,步骘心思比较大,未必能安心做个军谋,甘宁是武人,麋芳出自商贾,他们面对步骘都没什么心理优势。只要步骘给他们面子,他们肯定会受宠若惊,言听计从。如此一来,步骘就不再是军谋,而是水师的核心了。
  这就偏离了孙策的构想。从军谋,步骘可能很合适。做主将,步骘就不那么完美了。步骘能适应环境,忍辱负重,但他未必有打破困境的勇气和实力。在关键时刻,他不如甘宁敢打敢拼。这是人的性格决定的,也是人的经历造就的。
  如果确如郭嘉所言,步骘赶到葛陂来就是自荐的,那他带着族人来,尤其是里面还有一个相貌出众的女子,这里面就有不同的含义了。这种思路并不新鲜,进献美女作晋身之阶是最常见而且最有效的套路,步骘熟读史书,不会不知道这一招。他在孙吴能成为重臣,与步练师受宠于孙权有莫大的关系。
  郭嘉一语道破,孙策不能不有所警惕,但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他要先查证一下步骘所作研究的可信度。人有私心可以理解,以这个时代的道德观来说,利用婚姻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可若是为了一己之利弄虚作假,那就不仅是学术道德问题,而是做人有问题。
  历史上的步骘是有这个污点的。
  ……
  麋兰坐在堂上,左手翻着账册,右手拨弄着算珠,哗哗的纸张声和清脆的算珠撞击声混在一起,有一种不期然的韵律美,衬托着麋兰都有了一些雅致。
  麋兰的长相并不出众,至少在孙策身边的女子中并不出众,但她有着出众的运筹能力和商业经验,这让她成了袁权不可或缺的帮手。尤其是袁权怀孕生子的这段时间,作坊里的事大多都是麋兰在处理。
  作坊新建的过程中,孙策来过几次,每次看到麋兰不是在算账,就是在现场查看工程进度,或者拿着图纸对照。她说话的声音并不响,态度也很和气,但做出的决定却不容更改。事实上,那些工匠非常信任她,唯命是从,不管工作量有多大,麋兰怎么说,他们就怎么改。
  当然,除了一些细节,大的修改基本没出现过,推倒重来这样的事更不可能。
  孙策背着手,缓缓上了堂,站在麋兰案前。一旁的侍女要提醒麋兰,被孙策悄悄的制止了。侍女会意,抿嘴笑着,悄悄地退了出去,准备茶水。麋兰头也不抬地说道:“哪一坊?什么事?”
  “东海坊,出海事。”
  麋兰明显愣了一下,眼皮一抬,见孙策笑盈盈地看着她,连忙起身。孙策摆摆手。“你先算账,我不急,等你一会儿。有些事要问你,可能会时间比较长。”
  麋兰红着脸,点点头。“那将军等一会儿,我把手头这点账目处理完。”
  孙策应了一声,在一旁坐下。侍女送上茶水,孙策浅浅的呷了一口,不时的看麋兰一眼。麋兰明显有些心神不定,接连错了两次,算珠落在地上,一直滚出好远,有一次直接滚到了孙策的脚边。孙策看在眼中,心中一动。他捡起算珠,走到麋兰身边,拨开麋兰的手,拿起装算珠的算盘。
  “休息一会儿,我替你改一下。”
  “改……什么?”麋兰交握着手,有些不太自然。
  “改个算盘。”孙策说着,拿起算盘算珠,又取了一把算筹,回到自己案前,拔出那口项羽刀,用力刻划起来。这口项羽刀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虽然不如传说中的斸玉如泥,但硬度的确高,在他超强的腕力、指力运使下,那只白玉算盘比泥好不到哪儿去,很快就被他切出几道狭长的孔。
  汉代有算盘,和后世的算盘已经很接近,只是算珠还没有串起固定,而是一颗颗圆珠,摆放在凹槽里。孙策将这些凹槽挖穿,又将球形算珠两端切平,在中间钻上一个洞,用算筹串起,固定在白玉盘上,一把新算盘就算制成了,再也不用担心算珠会跳出来,到处乱滚了。
  麋兰天天用算盘,对算盘的优势比任何人都清楚,看着孙策稍做改造就解决了问题,又惊又喜。
  “将军真是天人,难怪黄大匠对将军佩服得五体投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7/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