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1332

第1147章
公私要分明
  看着朱儁,迎着他那绝望的眼神,孙策莫名的有些伤感。
  他不仅能感觉到英雄迟暮的无奈,更能感受到奋斗了一生却依然无法力挽狂澜,只能看着大厦将倾的悲凉。朱儁功成名就,名重天下,现在却不得不向一个后生求援,请他高抬贵手,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这注定是一个徒劳无功的努力。卫尉掌南军,负责宫内安全,近距离保护天子,朝中那些党人怎么可能把这么重要的职位让给孙坚。
  孙策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思索片刻。“朱公,你对家父说了吗?”
  “还没有。”朱儁嚅了嚅嘴,欲言又止。
  孙策无声地笑了起来,抬头看着远处正在忙碌的孙坚。“家父能以一布衣立功而位列九卿,虽不能和朱公相提并论,却也是天下武者的典范,富春孙氏门楣因此而光大,我亦甚感荣幸。朱公大恩,无以为报,只能为你立一块长生牌,祝你福寿万年了。”
  朱儁又惊又喜。“这么说,你同意了?”
  孙策拱拱手,苦笑道:“朱公,你可千万别这么说。你上书朝廷,举荐家父为卫尉,还需要我同意?外人知道了会说我是逆臣,家父知道了会说是我逆子,哪一个我都承担不起啊。”
  朱儁如释重负,抚须而笑。
  “朱公,来而不往非礼也,你送孙家更进一层,我也送朱公一份薄礼,如何?”
  朱儁斜睨着孙策,莞尔一笑。“你现在捉襟见肘,拆院补室,还能送我什么礼,免了吧。我家虽不算大富大贵,还有几亩薄田,自养有余。钱唐的食邑暂时用不上,我也可以借给你,以解燃眉之急。”
  孙策非常感动,连忙拱手道:“多谢朱公,如果需要,我一定向朱公伸手。不过,我想送你的却不是钱财,而是万古师名。”
  朱儁微微一笑,并不意外。“你是说讲武堂祭酒?”
  孙策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尹端八十多了,身体再好,也不会坚持多少年。朱儁刚满花甲,身体又不错,保养得好,再活个二十年不成大问题,正好接尹端的职务。不论是造诣还是威望,朱儁都比尹端高出一个层次。以太尉之尊任讲武堂祭酒,这本身就是尚武的最好象征,对天下有志于武事的人肯定有吸引力。
  “这是条件么?”
  “不敢,礼尚往来耳。”
  朱儁笑了,拍拍孙策的肩膀。“文台有佳儿,令人好生羡慕。行,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孙策连忙又道:“不过,朝廷同意与否可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以内,朱公不能强求于我。”
  朱儁点点头,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一声叹息。“尽人事,听天命吧。”
  ……
  朱儁官至太尉,封钱唐侯,食邑六千五百户,可以说是吴会近百年成就最高的官员。他的到来无形中加重了吴会系的份量,吴会籍的文武收到消息,或是亲自赶来拜见,或是派人前来奉礼。就算不是吴会人,只要同属扬州,也会来拉拉关系。
  一时间,朱儁门庭若市,宾客满座。
  孙坚忙前跑后,用心张罗。吴夫人主持内务,也忙得不可开交,孙策不得不把袁权安排过去帮忙。富春吴氏也只是乡里豪强,见过的世面并不大,吴夫人聪慧善学,但她实践机会太短了,应付这些大场面远不如袁权有把握。袁权不仅能做事,还会做人,凡事都把吴夫人捧在前面,自己甘居幕后打理细条,有什么决定也都事先请示吴夫人,让吴夫人非常有面子。
  与此同时,她一直将袁衡带在身边,口传身教,就连孙策的二妹孙尚英都跟在后面学了很多。孙策每次抽空回城,吴夫人和孙尚英都会在他面前大夸袁权。吴夫人当初还对袁权有些排斥,如今已经见识了袁权的能力,再也不提那些话,一个劲的夸孙策有眼光,看人比打仗还准。
  朱儁在平舆住了十来天,决定起程去南阳,拜见自己的故主尹端,并考察南阳的军政。孙策赶回城参加饯行宴会,刚进府,就被朱儁叫了过去。孙策不敢怠慢,匆匆赶到朱儁所住的院子。朱儁坐在堂上,身边除了陈逸,还有一个陌生面孔,年约五十上下,身材高大,相貌威严。
  “伯符,我想见一个人。”朱儁开门见山地说道,脸色不太好。
  见朱儁说得这么严肃,孙策不免有些紧张。“朱公想见谁?我派人去请就是了。”
  “阳夏何叔龙,听说他正在你的营里。”
  孙策想了半晌,这才想起何夔来,一拍脑门。“唉呀,亏得朱公提醒,要不然我都把他给忘了。”
  一旁的陈逸很无语。关了何夔那么多天,只是因为忘了?何夔怎么说也是名士,你就这么不上心啊。他身边的魁梧男子不禁哼了一声:“孙将军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如果我不来求朱公,我那从子是不是余生就要在将军营里度过了?”
  孙策打量了他一眼,笑容不变。“足下是……”
  朱儁说道:“他是何叔龙的伯父何衡,当年征讨黄巾,他帮了我很大忙,与令尊也算有一面之缘。”
  孙策点点头。何夔已经被他关了快一个月了,何衡现在才来,可见他根本不看重与孙坚的一面之缘,也不想向他们父子低头。现在借着朱儁的关系来要人,如果让你要走了,我岂不是很没面子?
  “足下对何叔龙这么关心?”
  “舍弟早故,我这个做伯父的自然要多关心一些。”
  孙策笑笑。“恕某直言,你这个关心可不怎么够。何叔龙有今日之困都是拜你所赐。”不等何衡说话,孙策对陈逸说道:“何叔龙为什么被我留下,你知之甚悉,可曾对朱公言明?”
  陈逸很尴尬,转头看向何衡。何衡原本盛怒,正色凛然,听了孙策这句话,也有些窘迫不堪。朱儁看得分明,花白的眉毛蹙起。“子平,究竟是怎么回事?”
  何衡拱手施礼。“惭愧,惭愧,实在是无颜面呈,容稍后禀告。”他转身对孙策施礼。“叔龙少年丧父,与母兄居,为子孝,为弟友,为乡里所称,在下平时的确疏于管教,冲撞了将军,还请将军恕罪,饶他这一次。”
  孙策不悦,沉声道:“足下此言,是陷我于不义之地也,恕难从命。”他拱拱手。“朱公,你要见何叔龙,我立刻派人去提,但私义不能害公,公事了结之前,何叔龙不能走。”
第1148章
老而弥辣
  朱儁很不高兴,喝问究竟。何衡不好意思说,孙策也不说,陈逸夹在中间,只好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他已经把这件事告诉了何衡,但何衡说不出口,只好由他代劳。这些天,他和朱儁相处还算愉快,希望朱儁能卖他这个面子。
  朱儁听完,瞥了面红耳赤的何衡一眼,淡淡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依伯符。”
  何衡大失所望。他来求朱儁,可不仅是想见何夔一面,而是想把他带走。如果能请朱儁出面,让孙策放过何家,那就更好了。万万没想到朱儁居然按照孙策的决定办,不放何夔走。
  “子平,君子固穷,这难道就是说说的吗?天下形势如此,关中大旱,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就连天子都为此减食。孙将军为了支援朝廷,多方筹措,节衣缩食,你们还有心思挑三捡四?唉,久闻你们何家奢侈豪汰,只当是世家子弟习气,没想到竟如此不识大体。不识民生艰苦,如何能行圣人之道?我不想见他了,你自己去吧。”
  何衡臊得无地自容。朱儁这可不仅是批评何夔,连他也一起批评了,不敢再多嘴,躬身请罪。朱儁也不理他,让孙策安排人领何衡去见何夔,真的不见了。
  何衡跟着陈逸,灰溜溜的去了。等他们出了门,朱儁余怒未消,拍着案,着实数落了几句。一时感慨,竟落了泪。孙策也不自在起来,连忙劝慰。
  朱儁老泪纵横,痛心疾首。“唉,伯符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世祖当初拨乱反正,感于人人逐利,不知忠信,这才奖掖儒学,提倡气节,苦心经营数代,好容易看到一点太平盛世的希望,谁曾想这些读书人却先败坏了,虚言经义,空谈道德,只知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忘了圣人本意,还说什么今日不作乐,更待何时。你听听,这哪里还有一点以天下为己任的样子。张角传道时他们不辨真伪,以论道讲经为时尚,等黄巾大起,他们又乱了手脚,全无方略,居然想诵经退敌。长久以往,士风不振,如天下何,如圣人何?”
  孙策深表赞同。“朱公所言极是,我设讲武堂,建木学堂,提倡古学,也是希望士人能返本清源,重树正气。士乃四民之首,士风不正,民风如何如正?”
  朱儁掏出手巾,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点头赞同。“自从清议盛行,读书人便多务虚,此风不可长,当以实业救之。伯符,你做得很好,欲救时弊,空谈无益,还是当身体力行。陈国度田的事进展如何,能筹集到足够的粮食吗?”
  孙策连忙解释了一下。满宠还在陈国度田,有陈王宠和陈相骆俊配合,这事进展得还算顺利。有陈留遮蔽,陈国成为战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难度远远不如梁沛。
  朱儁摇摇头,提醒孙策不可大意,不能仅把目光放在陈国、陈留,还应该把洛阳包括进来。黄琬是袁绍的支持者,他坐镇洛阳,就是要与袁绍成犄角之势,大战一起,他肯定会进攻颍川、陈留。洛阳这两年屯田效果尚好,但也只是勉强稳住局面,经不起折腾。一旦有风吹草动,屯田的百姓就可能逃亡,南阳、颍川都会是目标。如果不做充足准备,难免有饥荒发生。
  孙策很感慨。朱儁毕竟不是世家子弟,他是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观点很务实。
  “多谢朱公教导,我会尽可能做好安排,不让一个难民饿死。”
  “能有此心,纵不读书,也当得起一个仁字。”朱儁很欣慰,沉思了片刻。“听说何伯求也在你这里,我想见他一面。”
  “行,我立刻去安排。”
  “不,我去见他。三十年的老朋友了,不能让他觉得我欺负他。”
  孙策瞅瞅朱儁,见朱儁态度坚决,只好点头答应。“朱公,明天行吗?”
  ……
  何颙与张邈对面而坐,正在对弈。他手里拿着一把蒲扇,扇得呼呼作响,却还是满头大汗。棋局形势不妙,他冥思苦想了半晌,还是找不到破局之道,蒲扇一会作换到左手,一会儿换到右手,棋手拿起来又放回去,三番几次,就是无法落子。
  张邈坐在他对面,手里捏着两颗棋子,磨得沙沙作响。蒲扇放在一边,他只要借何颙的风就够了。
  “伯求兄,别装了,你输定了。”
  “谁说我输了?”何颙眼睛一瞪,面色微红。“我还没落子,就不算输。”
  “行,行,你慢慢想,我去活动一下身体,走两趟五禽戏。”张邈站了起来,双手叉着腰扭来扭去。“这五禽戏不错,每天早晚各练一趟,我这腰腿舒服多了。”
  “快去,快去,莫要影响我思考。”何颙扬扬手,不耐烦地说道。
  张邈哈哈一笑,正准备调侃他两句,孙策陪着朱儁走了进来。何颙正低头看棋,没注意。张邈却一眼认了出来,连忙赶到何颙身边,扶他起来,低声说道:“伯求,太尉朱公伟来了,你我自由可期。”
  何颙一愣,转头一看,也吃了一惊,却一动不动,只是眨着眼睛,打量着朱儁。朱儁缓步走了过来,低头看了一眼棋局,冷笑一声:“何伯求,三十年不见,你这棋力不见涨,反倒越发孱弱啊。”
  何颙眼皮一番,伸手相邀。“敢请教?”
  朱儁挥挥手,示意何颙闪开,他自己坐在何颙的席上,拈起棋子,“啪”的一声落子。张邈不敢怠慢,坐了回去,聚精会神,与朱儁对弈。朱儁杀法凌厉,招招抢攻,几个棋子一落,就连孙策这半桶水都看出张邈形势不对了。
  何颙见了,不禁讪讪。“公伟弈棋如用兵,杀伐之气甚重啊。”
  “棋局如战场,棋子为兵力,比的就是排兵布阵,互相攻伐。不仅要有运筹帷幄的大局观,更要有短兵相接的战力和勇气。”朱儁重重的投下一子,宣布战斗结束,转头瞥了何颙一眼。“你啊,只适合争一隅之长短,胸中全无大局,终究不脱游侠习气,却偏偏不自量力,总想着要指点江山,岂能不败?”
  何颙歪了歪嘴,看看一旁含笑而立的孙策,欲言又止。
第1149章
慢功出细活
  见何颙被朱儁批评,张邈既不敢附和,又不敢反对,更不敢像孙策一样笑,只得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做老僧入定状。孙策见状,向朱儁拱拱手。“朱公,你们慢慢聊,我找张孟卓说几句话。”
  朱儁点头答应,张邈也求之不得,连忙起身,跟着孙策走到一旁。离开了朱儁和何颙的视线,张邈的腰就直了起来,肚子也挺了起来。孙策看了他一眼,轻笑一声。张邈看看他,不禁气短,连忙将刚刚挺起的肚子又收了回去。
  两人并肩而行,出了院子,沿着湖边的小道缓缓向前。阳光正灿烂,树荫里的蝉拼命地叫着,几个孩子仰着头,举着套杆,瞪着又黑又亮的眼睛,循着声音四处寻找。张邈瞥了一眼,赫然发现举着套杆的那个就是孙策的三弟孙翊,跟在他身边的孩子中有一个是曹操的女儿曹英。曹英被晒黑了不少,却更健壮了,还长高了不少。她盯着树梢,手里提着草编的小笼子,浑然没有注意到张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