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5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3/1332

  “你不信?”
  “使君信了?”
  张则笑笑,只是笑得很苦涩。他不是田畴,他久经官场,知道人都有两面性。人无完人,刘虞就算不是十恶不赦,也绝不是什么洁白无瑕的正人君子。公孙瓒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自然要将刘虞钉死,这时候不会伪造证据,否则一旦被人揭穿,他会更丢脸。况且有些事也不需要公孙瓒污蔑,刘虞的很多做法是容易引起非议的。他心里怎么想,别人不清楚,别人只能看到他的所作所为。
  “子泰,我知道你性情高洁,可是皎皎者易污这句话,你一定听过。官场如染缸,没有人能够一尘不染,能做到大节不亏已经不易了。”张则顿了顿,转过身来,直视着田畴。“尤其是在乱世,事急从权,有时候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事应该做却不能,有的事不该做却不得不做……”
  田畴很愤怒,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张则。“使君,你是说为了所谓的大局,你要看着刘使君无辜被戮在前,清名被污在后,却要与公孙瓒觥筹交错,把酒言欢吗?”
  张则点了点头。
  田畴眯起了眼睛,冷冷地看着张则,就像看一个不认识的人。“原来使君是这样的能臣,倒是让在下见识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如此,那就预祝使君马到成功,在下就此告辞。我不信天下之大,却无申冤之处,无申冤之人,无申冤之法。”
  张则也不拦着他,走到城墙边,看着田畴怒冲冲的离去。他喊了一声。田畴停住,仰头怒视张则。张则一扬手,将纸卷扔了下去。田畴下意识的伸手接住。
  “子泰,你若欲为刘使君申冤,不妨先去查证一下这些指证是否属实。如何?”
第1190章
卧虎与巨商
  田畴答应了。
  张则随即将他引见给关靖和简雍。关靖与田畴有一面之缘,知道他是右北平无终人,好读书,本不是一个热心仕途的人。他入仕是被刘虞的热诚感动,张则派他去查验这件事,摆明了对公孙瓒的指证有怀疑。不过他并不紧张,公孙瓒是郡吏出身,对这些事太熟悉了,刘虞的罪状都是明摆着的,他根本没必要伪造,让田畴去查吧,他查出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田畴的确很聪明,但他经验太少,还不是公孙瓒的对手。
  见关靖很坦然,张则心里有了底。他询问了相关情况,又询问了相关的战备,战马、军械、钱粮,都问了一番。他久经仕宦,对这些事非常熟悉,不需要刻意摆官威,言谈举止间透出的从容就足以让关靖等人心服口服。面对这样一个功名赫赫的前辈,公孙范和赵云也不敢掉以轻心,非常恭敬。
  张则又派人召鲜于辅等人来见。鲜于辅正在召集人马,没有亲自来,只派从弟鲜于银来见张则。见公孙范和赵云在座,鲜于银勃然大怒,指责张则偏听偏信,与公孙瓒等人是一丘之貉,官官相护。
  张则也不着急,静静地听着。等鲜于银说完了,他对鲜于银说,是非曲直,我已经派田畴去查,自有公论。你们不信我,总该相信田畴吧?
  鲜于银自知失言,很是窘迫。
  张则接着说,刘虞也好,公孙瓒也罢,都是朝廷委任的官员,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甚至举兵攻杀,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都有罪,将来朝廷会依律处置。可是现在当务之急是幽州的安定,袁绍身为冀州牧,兴兵攻击幽州,这不合朝廷制度。你们想为刘虞报仇,心情可以理解,甚至于发兵与公孙瓒交战这都可以接受,可是你们若与袁绍勾结,那就是陷刘虞于不义了。
  袁绍是逆臣,他矫诏的案子正在查,很快就会水落石出,公布天下。你们这时候和袁绍牵扯不清,不用公孙瓒指证,刘虞就有罪,死有余辜。朝廷不仅不会为他平反,而且要追究他的责任。刘虞是宗室,朝廷不仅要追回爵位,还要削籍,整个东海王一系都会因他蒙羞。附逆是大罪,要诛三族,他的儿子刘和也将成为罪人,朝廷会派人抓他归案,枭首伏罪,刘虞不仅会身败名裂,而且将遗臭万年。
  鲜于银只是幽州刺史府的一个从事,有一腔热血,想为刘虞报仇,哪里见过这阵仗,完全被张则镇住了,连大气都不敢喘,唯唯而退。
  赵云看在眼里,佩服得五体投地。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这位新任幽州刺史不愧是卧虎,比刘虞强太多了,就算是公孙瓒看到他估计也要退避三舍。
  收到鲜于银的回复,鲜于辅不敢造次,亲自赶来拜见张则,与他同行的还有乌桓司马阎柔。
  阎柔是广阳人,幼时被掳出塞,没在胡中十余年,却深得乌桓、鲜卑人信任。他与刘虞有过接触,也受过刘虞恩惠,刘虞被公孙瓒杀死,鲜于辅等人想为刘虞报仇,第一个就想到了他。他也欣然响应,联络乌桓、鲜卑各部,集结了一万余骑,正准备与公孙瓒开打。
  张则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态度,软硬兼施,让鲜于辅和阎柔不敢轻举妄动。有刘备与公孙瓒联手,能不能打得赢且两说,若因此毁了刘虞的名声,让刘虞遗臭万年,断子绝孙,却让公孙瓒坐收名利,他们死了也不甘心。权衡利害,自然还是拥护张则,等朝廷为刘虞声张正义。
  得到公孙瓒与鲜于辅等人的支持,张则迅速稳住了幽州形势,拥兵十余万。他下令各部料简精锐,让老弱回家,减轻后勤补给供应的难处,最后得到五万步骑。张则一面派人警告袁绍,让他不要轻易挑起战事,一面与麋竺联络,商量解决幽州粮赋不足的办法。
  ……
  麋竺收到张则的邀请,却没有赴约,只是派人给张则送了一份礼物。
  张则大怒,亲自赶到沽口,再次派人邀麋竺上岸见面。
  麋竺还是不见,又派人送了一份礼,并邀请张则登船一叙。张则虽然生气,却无计可施,只得接受了邀请,乘船出海,登上了楼船。
  看到如浮城一般的楼船,即使是久经仕宦的张则也吃了一惊。他见过楼船,却没见过这么大的楼船。不过他毕竟不是刚入仕的少年,将自己的惊讶掩饰得好,波澜不惊,只是那份威压更浓,让人不敢直视。即使麋竺见过不少人,看到张则的第一眼还是有些腿软。但他毕竟是东海第一巨商,背后又站着孙策,虽然心里紧张,倒也不至于被张则吓倒,依然笑容满面,不失东道主的风范。
  “使君不愧是卧虎,令人望而生畏。”麋竺笑眯眯地说道:“我几乎要举帆而去了。”
  见没能从气势上压倒麋竺,反被他调侃了一句,张则没有再浪费精气神。他微微一笑:“足下言重了。你要是走了,我和谁谈生意去?平舆那么远,又隔着大海,我可没有这么大的船。”
  麋竺笑笑。他不肯去见张则,非要逼着张则来见他,除了让张则亲眼见识一下孙策的实力外,就是要张则认清形势。孙策可以放弃幽州,幽州却不能没有孙策的帮助,主动权在孙策手上,生意可以谈,主次不能乱。现在张则来了,又承认了自己有求于孙策,他就不用再端着了。
  “使君误会了,这是我麋家的船,也是我麋家的生意,与孙将军无关。使君若是想见孙将军,我可以顺便搭你一程,分文不取。若是谈生意,我当仁不让,就算是孙将军的生意我也要截一截的。”麋竺笑得眉开眼笑,胸有成竹。“使君从长安来,想必知道关中天灾人祸不断,唯有孙将军愿意施以援手,他其实已经没什么余粮了。所以嘛,这生意,使君还是和我做的好。”
  张则惊讶地瞥了麋竺一眼。“久闻东海麋家是巨商,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大手笔。我倒想知道,足下能为幽州提供多少粮食,能补上冀州的缺口吗?”
  “这个我可不敢说,只能说尽力而为。”麋竺拱拱手,不好意思的浅笑着。“使君,我是商人,千里奔波只为利,粮食多不多,全看利厚不厚。使君,你能给我什么好处呢?”
第1191章
此间少年
  东莱,海边。
  蒋干背着手,站在岸边,吹着海风,黝黑的面皮透着些许疲惫,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孙乾拱着手站在一旁,看着意气风发的蒋干,羡慕不已。凭三寸不烂之舌左右天下形势,这简直是策士功业的最佳写照。他如果有这么一天,就算是死也能心满意足。
  只可惜,他离这一步似乎遥不可及。田楷是个庸才,经营数年,还是没能站稳根基,袁熙一来,青州便丢了大半。如不是袁谭战败,袁绍不能两顾,也许田楷就只能跳海了。蒋干奉命来青州接洽,田楷奉如大宾,命他全程陪同。
  “公祐兄,听说你是大儒郑康成推荐到州里的?”蒋干收回目光,和孙乾寒喧起来。海面上一片平静,船队应该还有一会儿才到。
  “是啊。”孙乾礼貌的轻笑着。按理说,他应该感激郑玄的推荐才对,可是现在,他却怎么也感激不起来。接受田楷的辟除是一个错误,他太心急了,一心想着出仕,却忘了择主。相比之下,好友孙邵就稳重得多,他坚决不接受田楷的辟除,耐心地等待着机会。
  听说最近袁熙派人礼聘郑玄,郑玄虽然没有接受,却推荐了不少人给袁熙,孙邵有可能在其中。比起田楷,袁熙那个青州刺史强太多了,济南、平原各郡的世家豪强都支持他,就连尚在田楷控制之中的北海国也不便外,东安平、剧县都有人投奔他。孙邵应该也会去吧。
  “公祐兄在想什么?”蒋干敏感的发现了孙乾的心不在焉,不禁微微一笑。他和孙乾相处了几天,已经感觉到孙乾的不得意。田楷是个庸才,既没有名声,也没有手段,不会笼络人心,他手下的这些掾吏都没什么忠诚可言。如果他向孙乾发出邀请,他相信孙乾会欣然应邀。可是他清楚,孙策正在图谋青州,不会在这个时候挖田楷的墙角。
  “没什么,一时出神,失礼失礼。”孙乾连忙岔开话题。“子翼兄,你信神仙吗?”他指指一旁等待渡海的人群。“这里面有很多人就是出海寻找神仙的。”
  蒋干呵呵一笑。“神仙缥缈难寻,依我看,倒是去辽东避难的多吧。”他转头瞅了一眼,忽然愣了一下。孙乾奇怪,也转头看了一下,见三个年轻人站在一起,身材高大,容貌出众,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格外显眼。其中一人脸特别长,正和另外两人轻声交待着什么。
  “子翼兄认识这三人?”
  “不认识,但我似乎见过他们。”
  蒋干正想过去与他们攀谈一番,人群忽然喧闹起来,不少人向海边奔去,人们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大多是方言,蒋干听不太明白。孙乾听了一会,也兴奋起来。
  “子翼兄,你真是好福气,居然遇上神仙了,要不要过去看一下?”
  蒋干看着跃跃欲试的孙乾,不禁发笑。“真有神仙?”
  “这个真是神仙,据说活了一百多岁了,相貌就没怎么变。”孙乾踮起脚,伸长脖子。如果不是陪着蒋干,他肯定也要过去看一眼,说不定神仙能帮他看看前程什么的。他中等身材,不像蒋干那般鹤立难群,看得很辛苦。
  蒋干眨眨眼睛,又看了一眼远处的海面。海面上还是没有看到船的影子。他又转头看了一眼那弟兄三人,见那年长的两个也跟着人群往前走,最年少的一个却站着不动,还一直摇头,似乎拒绝两个兄弟的提议,闪出人群,到一旁树下清静去了。
  “公祐兄,你去看神仙吧,待会儿到那棵树下寻我便是了。”蒋干一指少年站的那根树。“我去和那少年聊两句。”
  孙乾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匆匆去了。这的确有些失礼,可是见到神仙的机会难得,他不想错过。
  蒋干逆游而行,挤出人群,来到树上。那少年正靠着树看书,看得很开心,一边看一边笑,旁若无人。蒋干走了过去,拱拱手。“在下九江蒋干,字子翼,敢问足下大名。”
  少年打量了蒋干一眼,收起笑容。“足下……是孙豫州麾下的那个使者蒋子翼?”
  蒋干嘴角轻挑,笑了起来。“正是。”
  “幸会。”少年拱拱手。“在下琅琊诸葛亮,字孔明,东莞逆旅时曾与足下有一面之缘,足下可能……”
  “我记得你们。”蒋干笑道:“你们弟兄三人皆非等闲之辈,过目难忘,只是当时任务在身,未能一晤。你的兄长都去看神仙了,你怎么没去?”
  “神仙也是人修的。”诸葛亮哈哈一笑,扬了扬手里的纸卷。“他们看神仙,我看道。看神仙不能成为神仙,看道却有可能成为神仙。”
  “哦,是什么书,又是什么道?”
  “天下至道。足下应该听说过吧?”
  蒋干点点头。蔡琰这部《天下至道谈图释》一问世就成了畅销书,南阳书坊一再加印,据说第一版的雕版都磨损了,不得不赶制第二版。不过蒋干关心的却不是这部书,而是诸葛亮这个人。他来青州之前,孙策和他交待了几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寻访眼前这位诸葛亮。他在阳都时去拜访过,却没见到人。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刚刚过世,他们弟兄三人安葬了叔叔之后就离开了阳都,去向不明,没想到在这儿碰上了。
  看来这是命中注定。
  蒋干瞥了一下诸葛亮脚边的竹制书箧。“足下手不释卷,令人钦佩,只是千里无轻担,足下书箧满满,这一路背过来可不容易。”
  “开卷有益,每有所得,也就不觉得累了。何况我的兄长也很照顾我,几乎不用我自己背。”诸葛亮笑道:“这里面有不少书都是南阳和平舆来的,足下应该听说过,我就不献丑了。”
  蒋干似笑非笑地打量着诸葛亮。诸葛亮被他看得不安,无辜地眨着眼睛,一脸茫然的模样。蒋干抚着胡须想了想。“孔明,我们打个赌吧。”
  “打赌?”
  蒋干抬起手。“如果我赢了,你就跟我走一趟平舆。如果我输了,你留个地址,三年之内,南阳、平舆包括吴郡书坊所出的书,每出一部,我给你送一部,不远千里。”
  诸葛亮眼睛一亮,沉吟片刻。“当真?”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诸葛亮举起手,与蒋干三击掌。“你说,赌什么?”
  蒋干微微一笑。“我赌你这书箧里有一些不愿意让我看到的东西,比如……讲武堂的听课笔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