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5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6/1332


第1313章
先声夺人
  听了观察手的分析,秦松松了一口气,却没有因此放心,他又找了一个观察手,问了同样的问题。孙坚麾下的抛石机原本与弓弩手同属一营,这次为了守浚仪,需要大量制造抛石机,人数猛增,孙坚便将与抛石机有关的操作人员单列一营,称为惊雷营,辖观察手三百余人,操作手七百余人。
  观察手是抛石机的眼睛和大脑,地位尊崇,训练也非常严格,能担任观察手的人都进行过相关的培训,通晓算学基础,每天都在摆弄抛石机,除了不会设计、制造——那是匠师们的职责范围——有关抛石机的一切他们都精熟于心。一架抛石机从他们眼前一过,射程、精准度就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秦松是军谋祭酒,要对孙坚可用的力量有精晰的把握,也知道抛石机是城池攻守的利器,平时和这些人接触比较多,知道他们的能耐。一看到城外抛石机数量超出预期,他立刻赶到城头,向这些观察手征询意见。
  要论实践经验,没人能超过这些观察手,即使城外那些也不行。
  秦松回到土山上,把观察手的意见告诉孙坚。孙坚松了一口气,又有些不满。“这些竖子,一个比一个狂,待会儿要是不像他们说的那样,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对,罚他们俸禄。”一个亲卫附和道:“一个观察手,拿得比军侯还多,太不像话。”
  孙坚回头瞅了那亲卫一眼,还没说话,祖茂飞起一脚,将那亲卫踹翻在地。“你知道这标准是谁定的,就敢大放厥词,满口胡言乱语?”
  那亲卫坐在地上,很无辜的翻着白眼,心虚地瞅了一眼秦松。“谁定的?不会是秦祭酒吧?”
  秦松笑笑。“我可没这本事,那是镇北将军定的。”
  “唉哟喂!”那亲卫一听是孙策定的标准,懊悔莫及,接连抽了自己两个嘴巴。旁边的亲卫们幸灾乐祸的大笑起来。孙坚也笑了,摆摆手。“抽了半天,脸都没红,也不知道是你装还是脸皮厚。”
  “肯定是脸皮厚啊。”别一个亲卫一边撸袖子一边大笑道:“将军,要不我来抽吧,我不怕手疼。”
  “桓三儿,你竖子公报私仇!”那亲卫跳了起来,破口大骂。亲卫们再次笑成一团。
  这时,黄盖已经让人沿着城墙,将观察手的结论通报全军,按抚士气。城墙上的将士将信将疑,可是听到身后的土山上欢声笑语,一点紧张的气氛也没有,也渐渐安定下来,纷纷寻找藏身之处。抛石机伤不了城墙,砸到人却非死即伤。预先找好藏身之处,可以避免因混乱而导致无谓的伤亡。
  城外忙着部署抛石机,数量太多,时间拖得很长。城内的守军等得不耐烦,开始抢先开始试射,一枚由草席包裹着土坯组成的弹丸越过城墙,飞上天空,飞出两百步,落在正在忙碌的袁军阵地上,离一架抛石机只有一丈左右,砸在地上,一声巨响,连地面都跟着颤了一下。正在调整抛石机的力伕们吓得大呼小喝,督战的士卒立刻上前弹压,又是喝骂,又是鞭子,总算将慌乱压制住。
  城头的观察手喊出几个数字,城下的抛石机操作手们飞快的调整抛石机,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又一次试射,弹丸呼啸而去,比上一次更近,虽然没能直接命中,却把力伕们吓得不轻。督战士卒吼了几句,见没什么用,勃然大怒,拔出战刀,一刀将那个力伕砍倒。
  力伕倒在地上,抽搐着,呻吟着,鲜血流了一地。督战士卒提着血淋淋的战刀,环顾四周,喝令力伕们继续干活,不准偷懒。力伕们敢怒不敢言,他们大多是附近的百姓,被强征来服役的,不仅受苦受累,现在还有生命危险,自然是怨气冲天。他们不自觉地拿袁绍和孙坚相比。孙坚进驻浚仪后,第一件事也是征发百姓修城,但他给报酬,虽然不多,而且吃饭管饱。修城结束后,他就将所有的百姓遣散出城,主动让他们远离战争,可比袁绍强多了,就连孙坚的部下也比这些督战的袁军士卒和气。
  “这种畜生,早晚横死。”一个力伕咬牙切齿的骂着,想了想,又骂了一句:“这些世家贵人都不得好死。老子辛辛苦苦忙一年,好容易攒了点粮食,准备春荒的,你们一个钱都不给就抢走了,还让老子给你们干活……”
  “少说两句。”旁边的同伴提醒道:“不要命了?”
  “要什么命?给我一把刀,我就和他们拼命,反正待会儿一打起来……”
  话音未落,空中又响起弹丸的厉啸声,两个力伕不约而同的抱着头蹲了下来,藏在抛石机的后面。有抛石机粗壮的支架保护,多少有一些安全感。厉啸声从他们头顶掠过,“轰隆”一声,砸中了什么东西,又在地上散开,四分五裂,激起一阵烟尘。
  等烟尘散尽,惊魂未定的力伕们发现,刚刚还威风凛凛的督战士卒倒在血泊之中,上半身被砸得稀烂,看不出人形,鲜血溅了一地。力伕们大惊失色,其他督战士卒也吓得寒毛倒竖,一动也不敢动。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又一枚弹丸破风而至,精准命中还没调整完毕的抛石机。抛石机发出一声巨响,摇晃了两下,支架断裂,长长的梢枝砸了下来。一旁的民伕们失声惊叫,四散奔逃。旁边的抛石机力伕也阵脚。见形势不妙,督战的士卒们立刻围了上去,将逃离阵地的力伕拽了回来,逼着他们跪在地上,挥起战刀,一口气连杀数人。
  在鲜血的震慑下,力伕们战战兢兢,一边暗自咒骂一边继续调整。
  弹丸越来越密集,开始只是零星的一两枚,很快就有三四枚同时发射,一会儿功夫,又一架抛石机被砸倒,两个力伕被压在下面,惨叫连连,虽然很快被督战士卒杀死,但气氛却越来越紧张。
  袁绍站在将台上,看着前面陷入混乱的局部战场,看着两架被砸毁的抛石机,剑眉慢慢蹙起,眉心拧成一个疙瘩。还没有发起攻击就被孙坚毁了两架抛石机,伤了十几个人,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他看过抛石机试射,这么远的距离,要想命中一架抛石机并不是易事,发十中一就算不错了。他也没指望靠抛石机去毁对方的抛石机,只想着将城头的守军砸散,好让其他士卒登城。可是孙坚似乎并不这么想,他居然在用抛石机来砸自己的抛石机。更可怕的是他似乎还成功了,前后不过十余枚弹丸便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是运气还是孙坚的部下真有这样的技术?如果是后者,这可有点麻烦。
  郭图为什么还不回来?他主管情报,应该最清楚这些情况。
第1314章
细节决定成败
  袁绍的预感不幸而言中。
  他的部下还在布阵,抛石机还没有部署到位,城里已经开始发起反击,一枚接一枚的弹丸飞出城墙,砸进他的阵地,一架接一架的抛石机还没等组装完成,没来得及发射一次就被击中,有的支架被打散,有的梢杆被打断,更多是的操作抛石机的力伕被砸伤砸死,阵地上烟尘滚滚,惨叫声响成一片。
  人心惶惶,地上又多了不少弹丸碎片,布阵的速度更慢,眼看日已西斜,袁绍心急如焚,心情就和即将到来的夜空一样,充满了黑暗和绝望。
  沮授也很着急,建议袁绍不等战阵全部完成,立刻开始反击,只要是已经安装到位的抛石机,全部发射。袁绍觉得有理,随即下令,但结果让他们更绝望,虽然有几十架抛石机开始发射,但那些弹丸大多落在城外,只有一小部分能砸到城上,能飞上城头的寥寥无几。
  “怎么会是这样?”袁绍大发雷霆,脸都气白了。
  沮授也目瞪口呆,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花了大力气制造出来的抛石机就这水平?连城头都飞不上去,这抛石机有什么用,打进护城河看水花吗?
  耿苞等人也慌作一团,尤其是耿苞,面色煞白。他是主簿,制造抛石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他这个主簿就算不是负责人也是主要参与者,每天从了手中经过的钱财数不胜数,最后却造出一堆废物,袁绍会是什么反应,他可以想象得出来。他不由自主的向后缩,离袁绍远一点,免得袁绍一怒之下,拔出腰间的思召刀砍了他。
  袁绍慢慢转过身来,面色狰狞,双眼喷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众人哑口无言,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们都很有默契的把目光投向了耿苞。耿苞欲哭无泪。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前天他还和袁绍去查看抛石机的制作进度,当场试射了十几次,每一次的射程都超过两百步,最远的甚至打到两百五十步,按这个射程列阵完全可以攻击到城头。
  袁绍伸手握紧了刀柄,耿苞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沮授连忙上前一步。
  “主公,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妥,不如招负责制造的工匠来问问。”
  袁绍喘着粗气,怒视着耿苞。沮授见状,转身对耿苞喝道:“还不快去!”耿苞如梦初醒,感激地看了沮授一眼,连滚带爬地下去了。袁绍怒不可遏,用力拍了两下栏杆,心里憋了一肚子邪火,脸也烧得发烫。他看着城下连续不断飞出的弹丸,看着己方阵地上的混乱,想着孙坚说不定正在城内笑话他,心中说不出的狂躁,手指蠢蠢欲动,思召刀在鞘中跳跃。
  过了一会儿,耿苞带着两个短衣布帻的工匠赶来。袁绍低头一看,其中一人正是他们前天试射时的操作者。他气不打一处来,厉声喝道:“快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两个工匠跪倒在台下,其中一人结结巴巴地大声说道:“将军,这些抛石机工……工期太短,土坯未及干燥,比预期的要重很多,所以射……射程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等上三五天就好了。”
  袁绍和沮授互相看了一眼,恍然大悟,却又哭笑不得。居然是这个原因?这话也有道理,弹丸都是用草席包着土坯制成的,土坯用水调和成型,不可避免的有水份,至少需要三五天时期才能除去水份,要完全干燥至少要十天半月。前天去看时,用的自然是干燥好的土坯,要轻得多,所以射程能达到要求,现在土坯没干透,比预期的要重,自然打不远。
  搞了半天,丢了这么大的脸,原来是这么一个细节的失误。袁绍气得咬牙切齿,怒吼道:“为什么不用干燥的弹丸,却用湿的?”
  见袁绍发怒,工匠更加紧张,结结巴巴地说不清楚。耿苞只好代为解释。弹丸数量太多,来不及完全干燥就堆垛,新做好的堆在上面,干燥的堆在下面,力伕们为了省事,先取了上面的湿的。本来计划今天要连夜组装布阵,夜里会有火堆,他们打算再用火烤一烤,明天就能用了,没想到袁绍会提前发起攻击。
  袁绍很生气,想杀人,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大战刚刚拉开幕,还需要这些工匠,现在杀人肯定会扰乱军心。他心中憋闷,只好挥挥手命工匠下去,立刻换干燥好的弹丸来。工匠如逢大赦,爬起来,飞也似的去了。
  阵前的抛石机也停止了没有意义的攻击,空中只剩下城飞出的弹丸在不停的呼啸,仿佛是对袁绍毫不留情的嘲笑。
  袁绍面寒如霜,一言不发。
  ……
  郭图靠着车窗,看着车窗出神。这是袁谭的马车,装了四扇车窗,窗户由木条拼出菱形纹饰,纹饰间隙装着一块块手掌大小的琉璃,即使不用开窗,车里也很明亮,足以读书。如果路况好一点,写字也能勉强应付。
  不用袁谭说,郭图也知道孙策送这辆马车给袁谭是什么意思。这种车窗设计很新颍别致,邺城的世家肯定会喜欢,但冀州造不出这么大、这么通透的琉璃,只能向孙策购买。在两军交战之际,向对手购买这种奢侈品无异于资敌,袁绍肯定不会同意,但禁令只会造成稀缺,更方便孙策抬高价钱,却无法让不差钱的世家却步,某种程度上的稀缺更能体现他们的品味。
  这卖瓜儿,颇得管仲治道之妙啊。
  “显思,你这车很平稳,又亮堂,很不错。”
  袁谭淡淡地说道:“是啊,车不错,我也用不上,着实浪费,愿赠与先生,以便先生途中处理事务。”
  郭图摇摇头,笑了。“你不用担心我,我想要,随时可能拥有一辆。你待会儿把这车送给郑康成吧,算是代崔季珪敬师。”郭图隔着车窗,看着策马而行的崔琰,给袁谭使了个眼色。崔氏是冀州世家,但清河崔氏是名声不著,远不如博陵崔氏,耿苞没看上崔琰正是为此。可是对袁谭来说,这却是一个机会。郭图和崔琰交谈过,对崔琰的能力非常认可。崔琰文武全才,又有郑玄这个名重天下的老师,成名指日可待。
  袁谭会意,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先生什么时候回浚仪?”
  “不急。”郭图高深莫测地笑笑。“郑康成年高,不能走得太快,我陪他多走几天。”
第1315章
新希望
  袁谭知道郭图一心为自己谋划,希望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就算暂时不能掌兵也要接过党人领袖这杆大旗,重树名声,积累力量。只是他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一直没有给郭图明确答复。
  见郭图滞延不归,袁谭心中不安。他思索良久,试探道:“先生觉得浚仪战事胜算几何?”
  郭图无声地笑了,抬起尾指,轻轻地挠了挠鼻翼。“很不乐观。”
  “为何?”
  郭图挪了一下身体,似笑非笑地打量着袁谭。袁谭不解地看着郭图。他在平舆深居简出,不问世事。与郭图见面之外,郭图向他讲述了出兵浚仪的前后经过,他知道出兵浚仪是郭图的建议。按理说,郭图现在应该全力协助袁绍拿下浚仪才对。他不明白郭图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在这时候离开大营。
  “显思,你知道党人为了这一天,等了多少年?”郭图勾了勾手指,指指扶手下面隐藏的抽屉。袁谭拉开抽屉,取出一只琉璃瓶和两杯果浆,倒了一杯递给郭图。他当然知道党人等了多少年,但这和现在的形势有什么关系?
  郭图接过果浆,慢慢的摇晃着。“从你外大父李元礼开始算起,到今天,党人奋斗了三代人,超过六十年,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原因很简单,没有兵权,手里没有刀。刀在天子手里,在外戚手里,在阉竖手里,在武夫手里,唯独不在我们党人手里。”
  郭图呷了一口果浆,沉默了片刻,轻轻叹了一口气。“所以从你父亲被禁锢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有了一个共识,一定要掌握兵权。掌握兵权有两个途径:一是为外戚,外戚可以成为大将军,顺理成章的掌握天下兵权。一是为州牧,掌握一州军政大权。袁氏四世三公,成为外戚本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袁氏为帝舜之后,朝廷早就有不成文的规定,为避免王莽之祸,帝舜外裔不得为外戚。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协助何进,间接地掌握兵权。何进本来很听话,可是少帝即位之后,他就暴露了屠夫本性,推三阻四,自作主张。没办法,我们只好除掉他。”
  郭图又喝了一大口,咂了咂嘴角。“好浆!酸甜可口,唇齿留香。”说着将杯子伸了过来。“再来一杯,剩下的给郑康成,老人喜甜,一定喜欢。”
  袁谭眼神微缩,机械地又给郭图斟满。郭图说的得这些,他都知道。为了逼迫何进,袁绍引外兵入朝,结果干掉了何进这头背信的猪,又引来了董卓这头弃义的狼。董卓倚仗手中的西凉精锐,再一次让袁绍领教了兵权的重要性。所以他义无反顾,挂印城门,带着家人留开了洛阳,赶到渤海落脚,准备谋夺冀州,执行预定的备用计划。
  他变得残忍无情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他如愿以偿,掌握了兵权,品尝到了暴力的滋味,又被暴力所吞噬,令王允杀袁氏满门,逼张邈杀韩馥,与袁术兄弟反目,当党人对他的决定表示反对时,他又开始疏离党人,并将与党人关系最亲近的自己列为目标,父子离心。
  他还没有登基称帝,他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人生事,不如意者十八九。”郭图轻叹一声:“本以为到了河北,掌握冀州,有了兵权就能一呼百应,所向披靡。可惜我们又一次失误了。河北人同样不是良善之辈,他们握着兵权不放,多方掣肘,甚至坐视你在兖州苦战,坚决不肯增援。我们没有兵权,没有钱粮,眼睁睁地看着你和孙策拼命。如果审配不横加阻挠,哪怕是只怕一万人增援兖州,又怎么会是现在这个结果?”
  郭图咬着牙,神情狰狞无比,几乎要将手中的琉璃杯捏碎,左手掐起两指比划着。“一点点,只差那么一点点啊,显思,你今天的一切都是拜审配所赐,回到邺城之后,他不会善罢甘休,你要千万留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