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5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3/1332

  “这也是暂时让你为丞的缘故,兄弟对阵,毕竟有伤人伦。当然,你如果能写封信,让休若弃暗投明,那就最好不过了。文若赴长安前曾在洛阳与张子纲见面,他拒绝了张子纲的邀请,只愿与张子纲为一生之敌。你出面劝休若,休若总不会要与你做一生之敌吧。”
  荀谌一声轻叹。“我倒是没问题,只怕休若不允,毕竟我荀家还有不少族人在邺城。”
  郭嘉心中一动,欲言又止。虽然只是一瞬间的神情变化,荀谌却看得分明,目光灼灼地看着郭嘉。郭嘉暗自后悔,围歼袁绍的计划是高度机密,即使是军谋处知道的人也屈指可数,这时候不能走漏风声。可是荀谌是聪明人,如果不解释一二,荀谌肯定会怀疑。他眼珠一转,笑道:“袁显思已经回去了,何伯求很快也要回邺城,有他们照应,你荀家族人应该没什么危险。”
  荀谌将信将疑。仅有何颙、袁谭是保不住荀家族人的,郭嘉应该还有其他的理由,但是时机不到,他不方便说。荀谌也没有追问。“我试试看吧,能不能成,要看休若自己的想法。”
  “事不宜迟,你最好现在就写。”郭嘉催促道。
  ……
  满宠捧着军报,反复看了三遍,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他看着面前的徐盛,忍不住问道:“这一千多水师的将领是谁,为什么只字未提?”
  徐盛不说话。满宠会意,挥手示意掾吏们退下,又请徐盛入座,命人上茶。徐盛入座,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等所有的掾吏都退了出去,堂上只剩下他们两人,满宠拱拱手。
  “敢问足下高名。”
  徐盛还礼,报上姓名、籍贯和职务,最后说道:“将军说,这一千水师是疑兵,所以无须特别安排将领,暂由满使君指挥。”
  当满宠得知徐盛是孙策身边的近卫骑士时,他就明白了孙策的意思。传令不需要由孙策的近卫骑士承担,徐盛是孙策安排来协助他的。按照惯例,这个疑兵之计很可能就是徐盛提议的。他随即向徐盛请教具体的计划内容。徐盛一五一十,将计划和盘托出。
  满宠惊骇不已,满脸惊愕。他盯着徐盛,如果不是与徐盛不太熟,他几乎要失声惊呼。这个计划太冒险了,以孙策为饵,诱袁绍入颍川,用水师截袁绍后路,这简直是异想天开,不可控因素太多,稍有闪失,就是一场大败,轻则失地,重则覆军。比起现在据城而守,待袁绍自退的战法,这个计划简直是赌博,而且是孤注一掷的豪赌。
  满宠不安的挪了挪身体。“将军还在许县吗?”
  徐盛早有准备。“使君打算去许县,面见将军?”
  满宠虽然有些意外,却还是点了点头。“是的,我有些意见,想当面向将军请教。”
  徐盛理解地点了点头。“将军说过,使君谨慎,一定会有意见。使君可以去许县见他,不过不是现在,他要去邀战麹义、荀衍,得手之后,可能会再回许县,届时使君就算不去,他也会召使君面谈。至于现在,当务之急是与骆相联络,协调好收麦、种稻和筑堰的事,情况比较急,不能耽搁,越早准备越好。”
  满宠皱着眉,捻着手指,沉吟不语。他觉得这件事不靠谱,时间紧,任务重,民伕征发可能会有困难,甚至有可能引起民心骚动。他自己也就罢了,就算不赞同,他也一定会照孙策的计划执行,可是骆统不同,那是一个有点拗的读书人,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他无法说服骆统。他是刺史,不能直接调动民伕,必须通过骆统,而且骆统在陈国官声极好,他如果反对,这件事基本就办不成。
  徐盛笑眯眯地说道:“使君是担心骆相吗?”
  “是的,骆相为人正直,爱民如子,尤重农时,这时候调发力伕,有可能会耽误收麦、种稻,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他大概不会同意。”
  徐盛点点头。“使君的担心有道理,将军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给了一个优惠条件,这次筑堰蓄水不是无偿征发,而是有偿招募,凡是参与工程的百姓,无论男女,只要符合条件,服从管理,除了提供饮食外,还可以得到一些报酬。”
  “报酬?是粮食还是钱?”满宠追问道。
  “既不是粮食,也不是钱。粮食容易被袁绍劫走,钱嘛,使君想必也清楚,现在钱荒很严重,入不敷出,所以军谋处专门拟定了一个新的结算方法。确保百姓可以得利,袁绍却无法劫掠。”
第1330章
越布
  “新的结算方法?”满宠越来越惊讶。看到这份堪称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他已经对军谋处的那些年轻人充满了好奇,现在又出来一个新的结算方法,他没法不感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军谋处的年轻人就是他潜在的竞争对手,不少人都会出牧州郡的。
  关于钱荒,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却没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看来军谋处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尝试解决。那些年轻人并不是天天坐在军谋处空想,他们时刻关注着民生。
  “使君听说过越布吗?”
  满宠摇摇头。他没听过,但听名字猜得出来。“吴越一带生产的布?”
  徐盛笑笑,看来满宠的确是个实干派,能力很强,学问却一般,不知道陆闳穿着越布单衣面见天子的故事。当然他本来也不知道,是涉及到这个计划中才听人说的。
  他把越布的相关情况介绍了一下。
  越布是吴越之地生产的一种布,比一般的麻布厚实,夏天吸汗,冬天却能保暖,对穿不起丝帛的百姓来说可以一物两用,对有足够财力的人来说,这种越布也有着丝帛不具备的优势,不会因为沾了汗水就粘在身上,更有飘逸之感,符合儒生名士们的风度。这种布原本都是会稽百姓自家所织,产量有限,又被贡品占了一部分,余量很少,几乎不出越地。吴郡建木学堂后,将改进过的织布机引入会稽,建了织坊,产量翻了好几倍,急需拓宽销路,这件事报到了郡丞顾雍那里,最后又报到了孙策这里。
  孙策还是会稽太守,他有责任也有义务解决这个问题。
  越布有优良的品质,原本并不担心销路,但天下大乱,即使是孙策治下的荆豫扬三州也谈不上富庶,越布的产量虽然提高了,但成本也比麻布高,售价太低会影响利润,无法扩大再生产。孙策把这个任务交给军谋处,但军谋处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办法,直到这次提出诱击袁绍的计划。
  在整个计划中,徐盛的虚实之计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可是这一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正值农闲,百姓没有时间服役,强行征发会引发民愤,进而引起袁绍的注意。因为何夔的事,满宠提前在陈国清理土地兼并,陈国的世家豪强意见本来就不小,有这个机会,他们会兴风作浪,引起更大的风波。
  既要征发百姓筑堰积水,又不能引起民愤,只有一个办法:花钱雇佣,而且要高价,用利益来吸引百姓加班加点,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平息民愤。
  高价雇佣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用粮食支付,可能会导致粮食缺口增大,百姓有了更多的粮,也容易吸引袁绍派人来劫掠。用钱支付,孙策根本没这么多现钱。
  天下缺钱很久了,尤其是近十几年,因为经济发展,因为财富不均,大量的铜钱积存在世家、豪富的库房里,市面上流通的钱越来越少,导致盗铸横行,而劣钱流入市场又进一步推高了良币的稀缺。董卓入京时,为了解决钱荒的问题,曾经销化铜人、钟虡和现有的五铢钱,改铸小钱,但他不是一个搞经济的人,最后搞得一团糟。
  现在孙策也面对这个问题,但他不是一个人,他有军谋处,军谋处有几个擅长经济的出了一个主意:用越布作为报酬,发给应募筑堰的百姓。越布有实用价值,这些百姓可以留下越布自用,改善一下家人的衣着。越布也有优越的性能,世家、豪强会很喜欢,如果百姓们想转卖得到的越布,也不会愁没有人接手。在此之前,可以先让吴越商人在陈国一带销售少量的越布,打造名声,抬高价格,造成一种越布稀缺而紧俏的形势,保证转手的百姓不会吃亏,不愁销路,说不定还能卖个高价,再多得一些好处。
  满宠听完,拍案叫绝。这个办法好,一举三得,既解决了用工问题,又避免了钱荒,还拓宽了越布的销售。具体对陈国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陈相骆统就是吴郡人,他熟悉越布,又爱民如子,不会拒绝公私两便,既为百姓争得了利益,又为家乡做了贡献。
  “看来这个计划做得很周详啊,能考虑到的几乎都考虑到了,巨细无遗。”满宠感激不已。“后生可畏,假以数年,军谋处不知道要出多少循吏良守,太平可期。”
  徐盛笑而不语。他从满宠的话语中听出了压力。孙策用人大胆,只有有能力,不在乎多年轻,杨修出任豫章太守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满宠本人也才二十出头,可是如果他不努力,他很快就会成为老人,被新的人才代替,像冯方等人一样准备致仕养老。
  满宠没有再耽搁,他派人联络骆统,请他以国相的名义行文扶乐、阳夏两县,招募百姓筑堰,并妥善安排好农忙,尽可能减少损失。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应募百姓的体能,还能筹备大量的粮食和酒肉。
  不出满宠所料,了解了支付方法后,骆统几乎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他亲自赶到阳夏、扶乐,四处奔走,发布命令,向百姓们解说招募条件。陈王宠赴京师任宗正,陈王的子女又远赴南阳游历,骆统就是陈国最有威信的人,不管是世家还是普通百姓都信任他,再加上这么优厚的招募条件,他很快就招募到了一万多丁男丁女,集积在扶乐城外,浪荡渠边。
  几乎在同时,梁相吕范也收到了类似的命令。不过他那边出了点意外,他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桥蕤,桥蕤直接调了一万屯田兵筑堰,将调拨给吕范的越布一口吞了,囤积起来,准备转卖得利。可是他的吃相太难看了,连太守府的掾吏想分一杯羹都不行,结果掾吏们把消息捅了出去。
  吕范镇守睢阳数年,睢阳世家一直很支持他,至少没有人跳出来和他作对,现在有这么大的好处,吕范却一点也不分给他们,全拿去讨好桥蕤,他们咽不下这口气。以桥蕤从弟桥羽为首的睢阳大姓闹到了吕范面前,向吕范抗议。他们对吕范说,如果不能雨露均沾,恩泽共享,以后你吕相做什么事就别找我们了,全由桥蕤承担吧。
  吕范一时失策,后悔莫及。让他向桥蕤讨回那些好处,他不敢。让他不理会睢阳世家,他也承担不起后果,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向孙策请示,希望孙策能再拨一些越布份额,让他安抚睢阳世家。
第1331章
白马义从
  颍阴城西,狼陂。陂中波光粼粼,莲叶田田。陂边绿草如茵,野花朵朵。沿着陂有一道曲曲折折的小道,道旁种着柳树。柳叶碧绿,柳条如丝,随风摇摆,一派暮春景色。
  公孙续信马由缰,用手中的长矛无聊地拨打着头顶的柳条、路边的野草,将一朵朵盛开的小草打碎,对眼前的无边春色全无半分感受。“真热啊。”他叫着,解开胸甲,扯开衣襟,露出湿漉漉的胸膛。春风一吹,终于有了几分凉意,但心中的焦躁却未减半分。
  “怎么也没来几个髡头让我砍一砍,出出鸟气。”
  一旁的白马义从们笑了起来,一个满脸虬须的中年骑士说道:“少君侯,髡头你是指望不上了,杀胡令一出,哪个胡狗敢落单?”他四周看了看。“真要手痒,我们走得远一点,找个僻静的村落……”
  话音未落,公孙续的眼睛横了过来。“你什么意思,想害我被赶回去?”
  那骑士尴尬地咂咂嘴,连忙说道:“少君侯,我可没这意思,我这不是……”
  “这里是中原,不是幽州,你们收敛一点。要是谁背着我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真要出了事,不是丢你们自己的脸,而是丢我们幽州人的脸。难道我们幽州人还要被凉州人笑话一辈子不成?”公孙续愤愤不平。“刘备那大耳贼,坑死我了。”
  提到刘备,白马义从们都有些恼火。刘备来中原时间不长,但轻于去就,在豫州的口碑极差,因为同是幽州人,公孙续等人受了牵连,就连孙策都知道了这件事,特地提醒他耐心一点,不要与百姓发生冲突。百姓也就罢了,公孙续与他们打交道的机会不多,可是隔三岔五的被马超奚落,这让公孙续很不爽。
  凉州人都是羌贼,马超就是羌种,居然还敢笑话我?公孙续不服,但幽州人的名声被毁在先,论武功,他也不是马超的对手,纵横北疆的白马义从在渡海时损失大半,只剩下三十余骑,也没法和马超率领的白毦士较量,处处吃瘪,搞得公孙续憋了一肚子的火,无处发泄。
  今天孙策在颍阴暂驻,要会见不少宾客,暂时不能行军,公孙续两三恳求,主动担任游骑,出营打探情况,在城外转转,散散心。如果能遇到麹义派出的游骑,交交手,砍几颗首级,也能出一口闷气。
  可是他也清楚,这种可能性很小。麹义的主力还在昆阳、父城一带,离颍阴至少两百里,就算麹义再谨慎,也不会把游骑安排这么远,靠杀人解闷的想法大概率会落空,所以义从骑士才会提那样的建议。不过公孙续心里清楚,这里不是幽州,他也不是什么少君侯,他就是一个人质,惹恼了孙策,就算不砍他的首级,赶他回幽州就够他难受了。
  父亲公孙瓒处境艰难,需要孙策的支援。一想到幽州的形势,想到刘和已经回到了幽州,公孙续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少君侯,你看。”一个骑士突然举起手。
  公孙续沿着骑士的手指看去,见几个骑士在远处的树影之中若隐若现,如果不是他们视线好,又习惯了在草原上搜寻敌人,对胡骑的习惯非常熟悉,还真不容易发现。
  青色的狼旗,发亮的髡头,公孙续找到了熟悉的感觉,这是胡骑,绝对是麹义的部下,孙策部下没有胡人骑兵。“今天来对了。”公孙续迅速拉好衣服,系上胸甲,戴好头盔。“他们说城西这个陂叫狼陂时,老子还说这地方哪儿的狼,没曾想真让老子碰上了。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别让一个胡狗跑掉。”
  白马义从们也精神起来,抓紧时间整理衣甲武器,准备作战。不过他们身负保护公孙续安全之责,不敢大意。“少君侯,胡狗们吃过亏,都小心了,一队游骑少则五十人,多则百人,我们才三十几个,未必是……”
  公孙续转头看着那骑士,一口唾沫唾在他脸上,破口大骂。“未必是对手?你竖子是不是想说这个?我怎么说你才好,到这儿几个月了,你还没回过神来。你看看我们身上穿的,手里拿的,哪一样不比在幽州的时候强?又轻便又结实,除了战马没有马铠,我们和甲骑没什么区别,还怕几个胡狗?你要是怂了,躲到一边去,以后不准自称是白马义从。白马义从丢不起这个脸。”
  那骑士被骂得满脸通红,也急了,策马冲了出去。“怂的不是白马义从,老子今天非砍几颗髡头不可。”
  “这才对嘛。”公孙续咧着嘴大笑,也踢马冲了出去。
  片刻之间,三十多名白马义从已经收拾停当,跟着公孙续开始冲锋。他们都是公孙瓒从白马义从中挑选出的精锐,个个能骑善射,使得一手好长矛,装备了新式甲胄、军械后,天天跟着白毦士一起训练,比在幽州的时候还要刻苦,状态极佳,只是一直没有实战的机会。
  现在机会不期而至,他们都有些兴奋。不过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很快在加速奔跑中形成冲锋阵型。他们不顾公孙续的反对,由几个武艺最精湛的骑士冲在前面为锋矢,护住公孙续。公孙续气得破口大骂,甚至用手中的长矛去抽打他们也无济于事。
  三十余骑卷起一道狂飚,绕了一道弧线,向树林中的游骑杀去。
  几乎在同时,近百骑从树林中杀了出来,有的举着长矛,有的举着环刀,更多的举着弓箭。这些游骑是麹义部下的匈奴骑兵,早就发现了公孙续等人,但他们没当回事,他们对中原的骑兵一向有很强的优势心理,认定只要不短兵交接,仅论骑射,他们稳占上风,尤其是在这种有数倍兵力优势的情况下。
  双方相距离六七十步时,骑士们松开了手中的弓弦,箭矢飞驰而来。一息之后,匈奴骑兵的箭射到了阵中,所有人都举起了绑在左臂的小盾,护住面门和马头。丁丁当当一阵脆响,火星四溅,除了有几匹战马中了箭之外,其他的骑士无一人受伤。
  南阳新甲,名不虚传!公孙续心中大定,举起铁矛,大吼一声:“举旗!举我白马义从的战旗!”
  “喏!”白马义从大声应喏,抖开了卷在矛杆的战旗。战旗迎风展开,一匹白马前蹄腾空,昂首长嘶。
第1332章
全军覆没
  相比于披了新甲的白马义从,这些只有简单札甲甚至皮甲的匈奴骑兵损失不少,二十余人中箭,七八人落马,对手不仅射艺精准,所用箭矢的破甲能力也很强,札甲、皮甲根本无法提供有效的防护,中箭便受伤,如果是要害中箭,几乎当场失去战斗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