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6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6/1332

  陈武嘀咕了一句。“可惜战船在颍水,不在汝水,否则战船直接驶到襄城护城河里,就算麹义回到襄城也进不了城。”
  孙策心中一动。谁说汝水没有战船?定颍就有。只是逆水行船比较慢,等战船赶到襄城,麹义早就进城了。
  除非能拖住他。
  孙策迅速权衡了一番。“陈武,你赶去定颍,想办法调几艘战船来。刘磐、刘虎,你们一个去定陵,一个去郾县,想办法征集一些民船,并保证我们的战船能顺利通过。”
  刘磐、刘虎一听,挺身而起,大声应喏。
第1361章
青出于蓝
  麹义走得很慢,一天只走了十余里,在龙渊水旁扎营。
  大营刚刚立好,去卑就逃了回来。两千匈奴骑兵只剩下六百多骑,神情狼狈。麹义很惊讶,他不明白去卑怎么会败得这么惨,损失这么大。去卑觉得很丢脸,不肯说,逼得麹义急眼了,威胁要动用军法,砍去卑的首级,去卑没办法,这才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麹义久经战阵,一听就明白了。匈奴人的老毛病又犯了,没有一决生死的信念,一遇到困难就本能的想撤退,想发挥他们骑射的优势,也不想想这里是中原,不是草原,没有那么大的空间让他们骑射,逃跑起来也远不如草原上那么方便。
  一帮没脑子的胡虏,都被霍去病打败几百年了,还抱着骑射不放,活该要灭族。
  麹义没心思关注去卑,千余骑兵死了就死了,不影响大局。他关心的是孙策。孙策居然领着亲卫营突阵?果然是父子啊,尽管平时看起来很有城府,老谋深算,一上了战场就原形毕露,热血上头,和他父亲孙坚一样,逢战必先。说得好听是勇猛,说得不好听是愚蠢。
  麹义详细询问了战斗的经过,尤其是与孙策相关的情况。去卑汉话说得不太好,又不认识孙策,交战时离孙策最近也有百步左右的距离,并不敢肯定是不是孙策本人。不过他说荀衍知道,荀衍曾和孙策见面,谈了很久,清楚孙策的长相。
  麹义派人去追荀衍,询问孙策的相貌。不过他并不需要等到荀衍的回复就能确定孙策就在对面,他已经率部从颍阴赶到颍阳,区别只是这人没有随主力步卒一起行动,带着亲卫骑单独行动,有点出乎他的意料罢了。不过这也不是坏事,证实了孙策虽然看起来有城府,本质上和孙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匹夫之勇。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任城之战时,他就这么干过。
  麹义独自在帐中踱步,不时的停在地图前,分析着双方的局势。黄琬意外被困,这件事打乱了所有的部署,他也好,孙策也罢,都没有预料到这样的情况出现。对双方来说,既是危险,又是机会,对他尤其如此。黄琬被困在山里,能不能接出来,他心里没数,只能尽力而为,别让袁绍以为他见死不救。可若是能击杀孙策,就算黄琬死了,也可以功过相抵吧?
  两军交战,击杀对方主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麹义一直没有这样的设想。可是去卑被孙策击败,他意识到这种可能并非一点也没有。对于这种喜欢好逞匹夫之勇的将领来说,兵力多少其实并不重要。他们是匹夫,虽有万众,不异独行。只要能将他诱入陷阱,杀死他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麹义的目光在颍阳和襄城之间来回逡巡,最后落在大营西侧数里的龙渊,嘴角微微一挑。
  “既然你自称凤凰,那我就来个龙凤斗,你浴火重生,我就用龙渊水浇灭你这把火。”
  ……
  郭嘉摇着羽扇,焦灼不安地来回走动,不时掀起帐门向外看。“有没有消息?”
  诸葛亮头也不抬,平静地说道:“没有。”
  郭嘉瞅瞅他,突然笑了一声。孙策率部先行,原本只是为了抢占阵地,阻止荀衍渡水,结果意外发生,荀衍撤退,孙策孤军作战的旧习发作,渡过颍水,与两倍于己的匈奴骑兵交战,之前预定的方案全部落空,全面失控。他心里急得都冒火,诸葛亮却不动如水,让他很是惊讶。
  “孔明,你倒是沉得住气啊。”
  诸葛亮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不是我沉得住气,是我相信将军。”
  郭嘉忍不住笑了起来。“哦,说来听听,你这话有所指啊,难道我就不相信将军?”
  “嗯……”诸葛亮沉吟了片刻,也笑道:“我并没有这个意思。祭酒是将军的心腹,又深谙人性,对将军的了解无人能及,我入幕不久,岂敢与祭酒并肩。不过,我们虽然都是将军身边的人,关系却不太一样,所以看法上也有一点区别。”
  “怎么个不一样?”
  “祭酒比将军年长,对将军稳定豫州居功至伟,又感激将军器重,对将军期许甚高,唯恐他出一点意外。你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君臣,还有师友之义,自觉有照料将军的责任,所以处处担心,生怕将军一时不慎,有什么闪失。”
  郭嘉眨眨眼睛,笑而不语。虽然嘴上不会附和,但他承认诸葛亮说得对,他的确有点这样的心理。
  “我则不同,我比将军年幼,又蒙将军不弃,留在身边教导,对将军有景仰之心,尤其是对将军在战场上的直觉敬佩有加。”诸葛亮笑笑。“将军用兵固然有名将之风,可是比起他的武艺来,似乎还要略逊一筹。所以,决生死于方寸之间、斗牛之地,当今又有谁是将军的对手?”
  郭嘉微微颌道,却又说道:“话虽如此,匹夫之勇终不可恃。他是一军主将,不是刺客,不能总以一人之力决胜负。若是不然,又何必花费这么多心思练兵。”
  “不然。”诸葛亮再次摇头。“将军之所以能脱离主力,游弋于战场,不仅是因为他武艺高,还因为有祭酒。用兵以奇正相依,缺一不可。祭酒掌中军为正,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将军才能出奇,寻机破敌制胜。毕竟相较于袁绍而言,我军实力有所不及,如果仅有正兵,用堂堂之阵,就算取胜恐怕也是惨胜。”
  郭嘉打量着诸葛亮,无声地笑了起来。“孔明,你学得很快啊,青出于蓝,指日可待。”
  诸葛亮摸摸头,有点腼腆,转身看向一旁的陆议。“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伯言对将军的了解远胜于我。如果没有他的提醒,我也没把握。”
  陆议微微欠身。“孔明兄谦虚了,我可没说什么,况且祭酒也并非不知,只不过是关心则乱罢了。”
  郭嘉摇摇羽扇。“行了,你们都别谦虚了。说说看,眼下这局势究竟是怎么回事,麹义、荀衍突然后撤,究竟是出了事,还是诱敌之计?”
  诸葛亮和陆议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陆议说道:“祭酒,这两件事并不矛盾啊,出了事也可以诱敌,诱敌也有可能出事。可胜在敌,不可胜在我,管他是计还是出事,只要我们不中计,甚至将计就计,就算前面有万丈深渊,掉进去的也不会是我们,只会是对手。”
  郭嘉的目光在两个少年脸上来回扫了两次,一声轻叹。“后生可畏,我今年算是领教了。”
  诸葛亮躬身施礼。“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有将军和祭酒这样的珠玉在前,我们岂敢松懈。将来若有所长,亦不敢忘将军与祭酒栽培之德。”
第1362章
和而不同
  “少来这一套。”郭嘉哈哈大笑。“你们说说,如果这是一计,会是什么计,又该怎么破?”
  见郭嘉要考校他们,诸葛亮和陆议又惊又喜,这种开小灶的机会太难得了。诸葛亮连忙收拾案几,取出地图。沙盘太大,孙策的大帐放不下,只有地图可用。不过对他们来说,颍川的地图早就装在他们脑子里。陆议则准备了一些果浆和点心。两军交战,孙策又不在营中,他们今天注定不可能安睡,要时刻准备应变,这些东西都是预先准备好的。
  三人围着案几坐好,诸葛亮和陆议拱了拱肩膀,都要对方先说。见他们谦虚,郭嘉直接点将,按年龄顺序来,让诸葛亮先说,陆议补充。以他的经验,这两个少年都很优秀,是人中龙凤,但又各有所长,诸葛亮心思周密,擅长细节谋划。陆议眼界开阔,擅长从大处着眼。让他们俩配合,自然可以各施所长,庶几完美。可是这样的人才不可能永远只做军谋,迟早要独当一面的,让他们尝试着做自己不那么擅长的事,互相借鉴,有意识地补上那么一点点短板,却有可能造就两个完美的天才。
  诸葛亮虽然有些意外,却没有推辞。他很清楚郭嘉的良苦用心。他盯着地图,沉吟良久,清了清嗓子,伸出手,在襄城点了点,又缓缓滑向郏县,最后指向洛阳。
  “两军相争,首在争势。常言道,根深而叶茂,本固而枝荣。军之根本在粮,黄琬之根本在洛阳,颍川残破,户口损耗,纵使有荀衍从中搓合,与颍川韩氏和解,所收的粮食也支撑不了太久,势必要从洛阳转运。黄将军入颍川,北可攻郏县,南可取襄城,黄琬如芒在背,必除之而后快。论战力,黄将军自然胜出不止一筹,可是黄琬书生,未必知道厉害,又以为兵力占优,主动出城挑战以求尽快击败黄将军当是他最可能的选择。黄琬位高名重,又是党人前辈,一旦形势不利,甚至受制于人,荀衍不可能不救,这很可能就是荀衍迅速撤走的原因。曹豹身为黄琬部属,更没有不救的道理。荀衍、曹豹撤走,麹义的兵力不足以攻城,将计就计,顺势而行,在野战中取胜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
  郭嘉慢慢品着果浆。“若是野战,麹义会选择何地为战场?”诸葛亮刚要说话,郭嘉指指陆议。“伯言,你来说。”
  “喏。”陆议施了一礼,不紧不慢地说道:“若不计荀衍、曹豹等人,麹义有步卒两万,与我军兵力相当。匈奴骑兵利骑射游击,不利突击,所以麹义不用用他们为主力,而是让他们四周游弋,寻找战机,牵制我军一部分兵力,可以抵其训练、装备之不足。再加上对我军骑兵的忌惮,这个地形应该是利于步卒,不利于骑兵的地形。”陆议伸手在地图指了几个地方。“颍阳与襄城之间,最适合的地点无非这么几个,邑城,西不羹、池城、龙渊,从麹义的行军路线来看,首先是龙渊,其次是西不羹。”
  他顿了顿,又道:“如果考虑到麹义本人的情况,龙渊的可能性最大。”
  郭嘉反问道:“为何?西不羹离襄城近,方便襄城的人马增援,对麹义更有利。”
  “有三个理由:其一,麹义所领是诸军中最精锐的部分,未必需要增援,既然可以独占其功,又何必与他人分肥;其二,麹义是西凉人,西不羹这个地名于他不吉,而龙渊五行属水,正可以克将军凤凰之火;其三,若无可乘之机,我军不会出击,他一定要选择一个看起来对他不怎么有利的地方,我军才会冒险。”
  “那我们该怎么办?”
  “引而不发。”
  “拖住他?”
  “是的。拖住麹义,为黄将军击破黄琬创造机会。黄琬是书生,荀衍也是书生,都不是黄将军的对手,就算黄将军不能全胜,只要我们击破了麹义,黄琬、荀衍也独木难支。天气渐热,雨水渐多,我军主力来自江南,习惯这种天气,而麹义的部下却大多来自河北,还有一些来自凉州,很难适应中原的气候。再加上我军的水师优势,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我们越有利。况且从大势来说,袁绍、黄琬都利于速不胜,不利于持久。以守代攻,本来就是将军与祭酒的既定战略,浚仪战场如此,颍川战场也如此。”
  郭嘉笑笑。“你们说得有理,不过麹义也不傻,他不会等太久的。除非……”他咂了咂嘴,没有再说下去。陆议不紧不慢的接过话题。“除非以将军为饵。如果能重创将军,甚至击杀将军,就算黄琬阵亡,麹义也能将功抵罪。”
  诸葛亮脸色一变。
  郭嘉摇了摇头,苦笑道:“没错,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话音未落,帐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军谋冲了进来,帐门掀起,身后跟着一个骑士。骑士目光一扫,快步走到郭嘉面前,拱手道:“祭酒,将军有口讯。”
  郭嘉连忙站起。这个骑士是孙策的侍从骑士,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忠心无虞。让这样的人传口讯,就是为了避免消息落入敌人之手,用这种方法传的消息也必然是非常重要的消息。
  “说。”
  骑士附到郭嘉耳边,嘀咕了几句。郭嘉脸色微变,不自觉地瞅了诸葛亮和陆议一眼。诸葛亮和陆议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两声,随即又异口同声地叹了一口气。
  孙策以身为饵,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这是一场冒险。弄得好,可以重创麹义这位河北名将,折袁绍一臂。弄得不好,孙策受伤,对孙家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祭酒,我反对。”诸葛亮说道:“我们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险,完全可以缓缓图之。”
  郭嘉眨着眼睛,不说话。诸葛亮急了,正要再说,陆议说道:“孔明,你过虑了。将军既然知道自己是诱饵,就不会有危险。他如果真觉得这是一个击败麹义的机会,那才危险。”
  诸葛亮一愣,随即又说道:“话虽如此,可是鱼和渔夫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双方互为诱饵,谁能确保万全?麹义不是普通将领,纵使将军骁勇,这个冒险也失乎轻率,完全没有必要。”
  陆议说道:“正因为如此,你与其劝阻将军,不如想想怎么做才能确保万全。军谋负责谋划,却不能越庖代俎,替将军决断。”
  诸葛亮张了张嘴,又闭了嘴巴。
第1363章
噩梦
  郭嘉本想看一场好戏,但诸葛亮居然没有应战,战斗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这让他有点失望,不禁多看了诸葛亮几眼。这可不像他印象中骄傲的少年。
  陆议放缓了语气。“既然是战场,就不可能没有危险,要想完全避免,除非坐守平舆,或者像车骑将军一样固守大城,待袁绍自退。但豫州无险可守,有守无攻,一旦袁绍四处攻城掠地,则豫州不失而失,将军不败而败。届时豫州世家卷土重来,将军数年心血毁于一旦,全成了袁绍的战利品,风险何如?”
  诸葛亮点头道:“伯言,我并不是反对出击,以攻代守,只是反对将军以身为饵。麹义不过袁绍麾下一将,纵使善战,也不足以和将军相提并论。为了击败他而置将军于险地,有失轻重。万一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诱敌与冲阵相比,哪个更危险?”
  诸葛亮苦笑。他明白了陆议的意思,孙策天生好勇斗狠,让他安安静静地坐守中军,持重而战,那是不太现实的。
  “诱敌毕竟是诱敌,目的只是要让对方觉得有机可乘,并不是真的要以身犯险。我想将军也是此意,并非要万军之中斩麹义首级。”陆议转身看向郭嘉,不紧不慢地说道:“祭酒,如果我猜得不错,将军很可能还有其他部署,对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