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1332

第1470章
磨刀霍霍
  沮授在河边督造浮桥,睡了半天,难得清闲。被大戟士叫醒的时候,他看看尚未落山的夕阳,再看看还在忙碌的工匠,不禁有些奇怪。袁绍不是要和孙策拼命吗,怎么这么早就鸣金收兵了?他带着一肚皮疑问回营,路上向大戟士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今天的攻击不顺利,袁绍损失了五十多甲骑,虽然一度冲乱了鲁肃的阵地,却没能成功突破,功亏一篑。
  沮授很惊讶。这个结果也出乎他的意料,损失五十多骑,对甲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惨重的损失,如此拼命,居然还是没能突破鲁肃的阵地,这鲁肃的阵地难道是铁铸的不成?
  来到中军大营,郭图不在,袁绍正在吃饭,热情的邀请沮授入座。沮授没心情吃饭,直接问起了战况。
  袁绍有些尴尬。他本人并没有在战场上,只是听败退回来的甲骑描述了一些情况。这些甲骑被火墙所阻,也不清楚那些冲阵的袍泽为什么没能成功。冲过了火墙的甲骑只有三人撤回,而且都受了重伤,现在正接受医匠的冶疗,郭图去了解情况,还没回来。
  沮授听完,拉着袁绍就走。袁绍自知理亏,乖乖地跟着沮授出了营。如此重要的战事,居然没有亲临战阵指挥,以至于对实际情况一知半解,不明所以,实在不像一个大将应有的风范。他们来到辎重营,不仅郭图在,高览也在,正听撤回来的甲骑说明情况。
  三名甲骑都受了重伤,情绪有些狂躁,说话颠三倒四的。郭图和高览好言安慰,细心盘问,最后总算把当时的情况弄清楚了。甲骑遇到的麻烦主要有两个:一是鲁肃的阵地建在沙丘上,沙丘松软,又是上坡,战马跑不起来,速度慢,冲击力不足;二是江东军很顽强,尤其是以什伍为单位的配合非常默契,把握机会的能力非常强,甚至敢迎着甲骑向前冲,切入甲骑之间的空档。
  听到这些,不用其他人解释,袁绍也明白了。之所以没能破阵,一是鲁肃专门针对甲骑做了充分的准备,有效的克制了甲骑的优势。二是江东军训练有素,敢打敢拼。
  “孙策有备而来啊。”袁绍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郭图、沮授等人互相看看,心有同感。他们自认为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和孙策一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些甲骑描述的情况来看,只怕从将领到普通士卒都做好了迎战甲骑的战术和心理准备,难怪在甲骑的攻击面前,江东军一直没有崩溃。他们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而那些千奇百怪的战法也是准备好的,现在只是实际验证一下罢了。
  袁绍心情很不好,回到中军大帐,半天没说话,最后问沮授道:“公与,奈何?”
  沮授躬身答道:“攻虽不足,守尚有余,趁实力尚存,移镇洛阳。练兵聚谷,秋后再战。”
  ……
  孙策刚吃过晚饭就收到了鲁肃的报告。看完报告后,他像某个大佬似地说道:“稳了。”
  鲁肃的报告除了详细评估了应对甲骑冲阵的方法外,还提到了一个看似不怎么重要的问题:战斗还没到酉时,袁绍就结束了战斗,看起来意志并不坚决。
  除此之外,鲁肃还提到,甲骑不由高览直接指挥,每次出战都由袁绍发出命令,而袁绍本人一直在中军大营,没到阵前来。虽说隔得不是很远,战鼓、旌旗传递命令很便捷,但还是让人觉得不太正常。
  孙策也觉得不可理喻。袁绍又在搞什么鬼?不过他不在乎,受地形限制,袁绍的活动范围有限,而自己有水师在手,渡河比较方便,袁绍的兵力部署都在自己的视野之内,他想玩什么花样也玩不出来。
  哪怕计划再完美,无法实施就是一句空话。
  郭嘉却觉得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袁绍出身世家,向来注意身份,让他和孙策对阵还勉强,怎么可能亲自和鲁肃对阵,胜了没什么好夸耀的,败了却着实丢脸。捕獐山一战,他已经见识鲁肃的厉害,现在甲骑出击也受挫,一战损失五十余骑,他心里更没底。甲骑成军至今,总伤亡可能都没有超过五十骑,在没有找到破解之法前,他是不敢将所有的赌注全部砸进去的。
  除非再出现像界桥之战时的情影:无路可退。所以要重创袁绍的办法不是围而歼之,而是让他看到生的机会,然后逼着他逃跑,自己把自己累死。
  孙策觉得有理。谋士的可怕之处正在于此,他们是玩弄人心的高手,郭嘉之所以能言出必中,近乎传奇,正是出于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尤其是袁绍。
  第二天就要决战,孙策早早休息,养精蓄锐。郭嘉却是一夜未睡。斥候营几乎全员出动,不断有消息传来。这些消息大多是零碎的只言片语,有的甚至是假消息,郭嘉要把这些消息拼凑在一起,从而推断整个战场的形势。
  即使有诸葛亮和陆议两个助手,还有军谋处二十几个谋士协助,郭嘉还是不敢大意。在接下来的两三天时间内,袁绍的命运将被决定,山东的形势也将基本确立,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就算让他去睡觉,他也睡不着。
  从子时开始,韩银就不断有消息传来,黎明时分,韩银率领两千西凉骑兵准时赶到西赤城。虽然经过一夜行军,但韩银一点也不累,反倒有些亢奋。他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尤其是听说马超、阎行先后立功,大杀四方,他这心里就像养了老鼠似的,痒得很,迫不及待的想上阵。
  孙策将阎行叫了来,一起吃早饭,顺便向韩银交待整个战术意图,由阎行从旁补充说明。即使加上韩银的人马,他也只有三千骑,不到袁绍的一半。这一战要想成功,不仅需要每一个骑士都全力以赴,各部之间配合更要高度默契,尤其是韩银。他是奇兵,是暗箭,要一箭封喉,稍有差池,奇袭变成缠斗,结果就很难说了。
  孙策最后说,只要韩银能按要求打好这一仗,达到预定的战术目标,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保证让韩银风风光光的回到长安,一千套骑兵甲胄是起步价,到时候再送上一份厚礼。要是因为韩银出了意外,那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别说骑兵甲胄,连这一年的伙食费都得给我吐出来。
  韩银连连点头,拍着胸脯保证不会有问题,一定完成任务。
  孙策让韩银抓紧时间休息,随即派人通知孙坚。韩银已经到位,计划开始实施。
第1471章
翻盘的机会
  战鼓声雷鸣,又一阵箭雨射上天空,飞越百余步,射入冀州军阵中。
  两千弓弩手,三十架弩车,连续不停地发射,将一阵阵箭雨倾泻在冀州军的阵中。官渡水中,四十艘战船一字排开,每艘战船上都有一架抛石机,将燃烧的草球、装满石脂的陶罐砸向冀州军头顶。河面上船影如织,不断将草球、陶罐送到抛石机前。
  在江东军强大的远程打击面前,冀州军苦不堪言。甄俨原本带了一些抛石机来,可是被孙坚毁掉一半,剩下的又被袁绍调去攻打鲁肃的阵地,甄俨手头剩下的几台抛石机又受到重点关照,没打一会儿就被毁了。
  和江东军相比,不论是抛石机的性能还是操作抛石机的技能,冀州军都差得太远。
  没有了抛石机,只剩下强弩手,甄俨有些顶不住了。冀州军最大的优势是强弩,可是在孙坚的弩车、抛石机面前,强弩已然没什么优势可言,几天打下来,强弩手损失惨重,已经无法和孙坚抗衡。一旦远程打击力量被摧毁,进入短兵相接,他所领的冀州兵根本不是孙坚手下那些虎狼之师的对手。
  甄俨一边苦苦支撑,一边派人向袁绍求援,希望袁绍派骑兵突击。眼下能对孙坚形成威胁的只有骑兵了,如果袁绍能派甲骑助兵,那就更好了。不过甄俨不敢有这样的奢望,袁绍只有三百甲骑,还要用来攻击孙策,是不会用来增援他的。
  妹妹要嫁的毕竟只是次子袁熙,不是长子袁谭,也不是袁绍最喜爱的儿子袁尚。说起来还是甄家的名声太差,不入四世三公的袁绍青眼啊。一想到这件事,甄俨就觉得憋屈。甄家附逆,袁家又能好到哪儿去?袁绍就是王莽,他还有脸看不起依附王莽的甄家?
  不过这些话只能在心里想想,甄俨可不敢表露在脸上。
  “快,向主公求援。”甄俨再次下令,一名亲卫骑士翻身上马,拨转马头,正准备策马离开,又被甄俨叫住了。甄俨用手搭在额头,当着刺眼的朝阳,仔细看了一眼对面的阵地,心中一阵狂喜。“告诉主公,孙坚将弩车全部调到了正面,侧面空虚,有突袭的机会。”
  “喏!”骑士猛踢马腹,战马奔驰而去。
  甄俨看着远处的阵地,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乐出了声。百忙之中,他居然发现了孙坚的破绽。孙坚为了加强正面突击的力量,将部署在侧翼的弩车全部调了过来。弩车是对付骑兵的利器,尤其是江东军的弩车既可以发射巨箭,又可以发射集束箭,对骑兵的威慑很大。发射集束箭时,一架弩车当二三十名强弩手,十架弩车同时发射时,任何人看了都会头眼发麻,那些胡骑看到强弩手都怕,看到弩车更是避之不及。被强弩射中最多一两箭,受伤未必致命,被弩车射中就不是一两箭的问题了,覆盖范围以内,几乎没有幸免的可能。
  甄俨兴奋不已,连续发出数道命令,下令各部互相掩护,梯次后撤,诱孙坚向前。步卒向前突击时,弓弩手、弩车和抛石机都会暂时停止射击,调整位置,这时候正是骑兵突击的好机会。只要骑兵能突破侧翼步卒的阻击,出现在孙坚身后,这一战逆转的机会就来了。
  毕竟袁绍拥有实力优势,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身后有近六千胡骑列阵,相去不过数里,瞬息可至。
  ……
  袁绍正准备撤退,突然收到甄俨的消息,又惊又喜。
  孙坚急于求成,侧翼空虚?这可是突袭的好机会啊。鲁肃有坚阵,甲骑也无法击破,孙坚却是进攻方,阵型却是相对松散的,别说强悍的甲骑,就算是普通骑兵,只要抓住机会,那也是碾压似的胜利。
  打不赢孙策,重创一下孙坚也行啊,至少能挽回一点面子。
  袁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让郭图、沮授指挥中军步卒先撤,赶到十字沟与荀衍会合,击破黄忠,西进洛阳,自己则率中军骑士增援甄俨,伺机击破孙坚。这几个月的战事实在太憋屈,他需要一次酣畅淋漓的胜利来一洗耻辱,现在机会出现了,他当然不能放过。不仅要战,而且要亲自出战。
  郭图没有多说什么,领命而去。沮授也没说什么,只是关照张郃留神,确保袁绍的安全。他不觉得袁绍会有什么危险,孙策在官渡以南,只要毁掉浮桥,孙策短时间内就无法渡过官渡水,进入战场。等他赶到战场,袁绍应该已经击败孙坚了。即使不顺利,撤退也没有任何问题。
  袁绍身边有六千多胡骑,还有张郃率领的大戟士,而孙家父子的亲卫骑加起来不过两千人,如果这样还担心袁绍的安全,无异于说袁绍无能,只会激起袁绍的愤怒,说不定要和孙家父子决一死战。
  没有任何人反对,袁绍在甲骑和大戟士的保护下离开中军,奔向战场。蹋顿、汗卢等人接到命令,听说袁绍亲自出战,纷纷上马,一时间人欢马叫,士气高昂。匈奴人在颍川吃了大亏,连单于于扶罗都被射死了,鲜卑人和乌桓人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吃了汉军将士不少白眼。此刻有机会一展雄风,他们都很兴奋。汗卢王抢先请令,率领两千乌桓骑兵直扑孙坚身后的圣女陂。
  满宠、徐盛率领水师助阵,前锋直抵官渡,与韩荀对垒,第一时间看到了袁绍的大纛。他们不敢怠慢,立刻通知岸上的斥候,把消息送到西赤城。孙策收到消息,下令渡河。水师已经准备搭好了浮桥,两千多骑鱼贯渡河,然后兵分两路,阎行率亲卫骑迎战,韩银则借着渊水和圣女陂的掩护,潜伏在圣女陂的北岸,等待出击的机会。
  袁绍很快就收到了消息。虽然有些奇怪阎行怎么会出现在西赤城附近,却没当回事。阎行名义上是孙策的亲卫骑,实际上和单独的骑兵营没什么区别,一向行踪不定,也许是为孙坚掩护身后,恰好部署在这里也说不定。他再强悍也不过是一千骑而已,自己有七千余骑,还有甲骑,只要小心点,绝不会让他占了便宜去,说不定还能为麹义、审配报仇。
  如果此战击杀孙坚,孙策会不会报仇心切,穷追不舍?如果是这样,那就再好不过了,让郭图、荀衍在十字沟设伏,将孙家父子一网打尽。
  袁绍越想越觉得不错,派人通知郭图,让他加快行军速度,赶到十字沟立阵。
第1472章
变阵
  看到远处骑兵激起的烟尘,孙坚立刻下令变阵。
  他原本西向列阵,与甄俨面对面,近两万大军南北展开,左翼更是深入鸿沟,由满宠与徐盛率领的水师承担,右翼则是从睢阳赶来的吕范,黄盖率领战斗力最强的主力为前阵,后阵是战斗力稍弱的屯田兵,由吕蒙指挥。变阵之后,黄盖成为左翼,保持对甄俨的压力,吕蒙则向后缩,依托河岸立岸,成了右翼,吕范则转向北,直面奔驰而来的乌桓骑兵,担任前阵。满宠、徐盛率领的水师则由左翼变成了后阵,还承担了输送骑兵渡河的任务。
  整个战术都是事先反复讨论过的,从统军将领到曲军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随时待命,是以中军战鼓声一起,整个大军迅速转向,速度之快,配合之默契,让正在窃喜的甄俨大吃一惊。
  知道江东军训练有素,不过这也太神奇了吧,两万人的大阵说变就变?
  他隐隐有些不安,自己好像犯了一个错。他这两天一直被孙坚压着打,一退再退,已经认定江东军是精锐,孙坚更不愧是江东猛虎,战法强悍,攻势凌厉,自己初上战阵就遇到这样的高手既是不幸也是幸运,不幸的是打了败仗,幸运的是能在这样的高手面前败而不乱,始终维持着阵地的完整。可是现在看来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孙坚一直留着手。以江东军此刻变阵表现出来的默契,如果孙坚全力以赴,他早就支撑不住了。
  孙坚在等袁绍?
  甄俨虽然狐疑,却无法确认。即使是在即将迎战骑兵的情况下,黄盖也没有放松对他的攻击,而且攻势更加猛烈,一支千人规模的步卒正沿着鸿沟北岸向西突击,企图突破他的右翼。右翼同时面对黄盖和满宠的攻击,损失最大,是他整个阵势的薄弱点。
  甄俨不敢大意,下令全军向南收缩,增援左翼,为骑兵突袭腾出空间。既然袁绍亲自来援,甲骑必然出战。甲骑最擅长的就是破步卒大阵,从他的左翼发起攻击是最快捷的路径。
  同样是变阵,甄俨的速度要比孙坚慢了很多。
  汗卢王率领两千乌桓骑兵赶到战场,本以为看到的将是江东军薄弱的侧翼,因为敌人在他的右前方而不是左前方,用弓箭射击很别扭,所以他干脆放弃了骑射,决定用长矛、战刀近距离突击。乌桓人持矛近战的能力不如汉军骑士,但对付准备不足的步卒还是有优势的。
  长矛紧紧挟在肋下,战刀高高扬起,汗卢王率领乌桓骑兵奔驰而来,发现眼前的江东军旌旗摇动,战鼓长鸣,正在变阵,心中狂喜。变阵是步卒最慌乱的时候,突击的阻力最小,他举起手中的战刀,下令进攻。乌桓骑士欢声雷动,大声呼喝着,策马加速。
  看着乌桓人越来越近,蹄声如雷,大地都在震颤,吕范也有些紧张。如果不能及时完成变阵,被乌桓人突入阵中,不仅他的部下会损失惨重,还会直接影响孙策的整个战术安排。不过他没有大喊大叫,将士们已经竭尽所能,这时候再催促反而会让他们心生慌乱。
  “亲卫骑准备,射手准备。”吕范摆了摆手。
  “喏!”两百亲卫骑翻身上马,做好突击的准备。如果步卒来不及完成变阵,他们就会迎着乌桓人冲过去,争取时间。与数倍于己的胡骑正面冲锋,他们能活下来的概率非常低,但没有一个人犹豫,他们很清楚,孙策、吕范都不会让他们的牺牲有任何遗憾。
  一名甲等射手、五名乙等射手赶到前阵,摘下了弓,举起了弩,准备射击,敏锐的目光在越来越近的乌桓人阵中寻找最有价值的目标,尽可能的打断乌桓人的冲锋节奏。
  面对越来越近的乌桓人,没有人大喊大叫,都在鼓声的指挥下做着自己该做的事,终于抢在乌桓人赶到之前完成了阵型变换,大盾如墙,长矛如林,重重叠叠,坚不可摧。
  看着江东军在最后关头完成阵势变换,冲在最前面的汗卢王惋惜不已。这么好的突击机会从手指缝里溜走了,江东军已经列阵完毕,如果直接冲上去,不管最后能不能破阵,他生还的机会非常小。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下令改变攻击路线,沿着吕范的阵势向东奔驰,继续向前。
  号角声呜呜吹响,乌桓人拨转马头,划了一道弧,从吕范的阵前驰过。
  看着乌桓人的阵型在自己面前展开,吕范就像看到少女解开了罗衫,兴奋地举起手臂,用力一挥。传令兵立刻挥动彩旗,战鼓节奏一变,由舒缓变得急促,如急风骤雨,一声接着一声,连成一片。
  “射!射!射!”四个强弩都尉同时发出射击的命令,一千五百强弓手、三百强弩手开始急射。强弓手无差别覆盖,不问目标,只管连续射击,将尽可能多的箭矢射出去。强弩手则定点打击,以射杀对方将领和扰乱阵型为主要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