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6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6/1332

  孙策苦笑一声:“奉孝,现在毕竟是战时,我们就算不实行耕战,至少也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要不然世家是不会安份守己的。就算我们打击一些世家,新的世家也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等我们平定天下,他们已经坐大,我们又和光武帝一样深陷泥潭,无能为力。”
  郭嘉微微颌首,同意孙策的看法。身为孙策的心腹,他知道孙策并不是要将世家连根拔起,不分青红皂白的均平富——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孙策只是想将世家和土地剥离开来,让士人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而不是去挖空新王朝根基的蛀虫。
  “这件事影响很大,不能急于求成。”
  “我不急。”孙策笑笑。“你今年二十六,我今年二十一,子纲先生也不过四十三,他至少还能再奋斗二三十年,我们注意养生,再活四五十年应该问题不大,有这么长的时间,应该能打下根基了吧?”
  “将军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依我看,用不了四五十年,三十年足矣。”
  “我宁可将期限放得宽泛一些,免得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宁可走得慢一点,也要走得稳一点。”
  郭嘉大笑。“将军如果是驽马,那天下就没有千里马了。”
  孙策心道,就知道你不信,其实我就是一匹披着千里马皮的驽马,治国什么的,我就会说几句大道理而已,具体的事还得你们来做。前生最大的官就是小学班长,连部门经理都没做过的人却要来治国,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我很忐忑啊,不敢不小心。改革成功的例子是有,失败的例子更多。我宁愿像邓公一样九十岁才成功,也不愿意像王安石、张居正一样人亡政息。
  “奉孝,我们做的是移风易俗的大事,一骑绝尘是不够的,万马奔腾才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宁可做负重致远的南阳黄牛。”孙策想起南阳的周瑜和张纮,不禁有些好奇。黄忠应该已经回到了南阳,张纮这头老黄牛如果有什么意见,现在应该在路上了吧?
  在治国这件事上,他非常想听听张纮的意见。
  郭嘉没有再说什么。他已经习惯了孙策这种战场上奋勇争先近乎莽,政治上深谋远虑近乎迂的分裂性格。战斗如弄潮,形势瞬息万变,的确不能考虑太多,只能依靠将领的直觉和本能反应。政治却是琢玉,需要耐心和毅力。
  ……
  鸣雁亭。
  孙策站在岸边,看着当初许攸筑了一半的围堰,心生感慨。战事已经平息,将士、民伕都撤走了,只有这些围堰还能看出一点战争的痕迹。看到这些完成了一半的围堰,他越发坚信耐心的力量。如果袁绍不是三心二意,从一开始就咬住浚仪不放,浚仪城现在也许就是他的了。
  当然,选择一个合适的人执行任务也非常重要,如果许攸不是那么贪财,袁绍也未必会放弃。说一千,道一万,用人很关键。内耗不可避免,如何调整,尽可能减少内耗的伤害才是领导者的手段。
  袁绍已往矣,如今我也面对类似的困难了。处理不好,难免重蹈袁绍覆辙。一念及此,孙策忽然想起杜牧《阿房宫赋》的最后几句,轻声吟哦起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旁的顾徽听了,眼前一亮。“将军,这是何人所言?”
  “好吗?”
  “好,虽无华丽之句,却是朴实之言,近乎道。”
  孙策笑道:“一个叫杜牧的士子,写了一篇《阿房宫赋》,哪儿人忘了。这是末尾点题的一句,我也觉得不错,记得比较清楚。”
  “杜牧?《阿房宫赋》?”顾徽仔细想了一会,摇摇头。“没听过。不过有此一句,想来不会差。”
  这时,身后的孙翊大声叫了起来。“来了,来了,大兄,二姊,你们快看,他们来了。”
  孙策顺着孙翊的手向南看去,一艘体型超大的楼船出现在浪荡渠上,在大大小小的客船、商船中一览众山小,格外醒目。
第1509章
君子德风
  张邈站在船头,看着远处的风景,心里有些酸溜溜的。
  鸣雁亭,听到这个名字,他就想起那次错过的机会。如果当时留下辛毗,他还会成为阶下囚吗?虽说平舆的生活平静而安逸,他还是时时觉得遗憾,尤其是何颙被赎走以后,他一个人住,有更多的时间反思过去和规划未来。
  “老伯,可以下船了。”曹英没好气地说道,不满地瞪着张邈。张邈恍然,哈哈一笑,让在一边,挤挤眼睛。“你先,你先,有人等着你呢。”
  “老没正经。”曹英红了脸,啐了一口,匆匆下船去了。孙翊站在岸边,用脚踩着跳板,笑眯眯地看着她。曹英更不好意思,翻了个白眼。“就知道傻笑,回来也不知道报个平安。”
  “你担心我啊?”
  “我才不担心你呢,你死啊活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哈哈,快来快来,我给你挑了一匹好马,比上次韩遂送的那匹还好,真正的胭脂马,可漂亮了。”
  “真的?”曹英顾不得生气,快步下了船,牵着孙翊的手,飞奔而去。
  孙策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孙尚英说道:“二妹啊,不是我说,这曹家的人真不如我们孙家的,曹子修要是有阿翊一半手段,何至于此,你们俩早就成了啊。”
  “你别说了。还不知道人家什么心思呢,你就乱说。”孙尚英羞不自胜。有心想嫁曹昂,孙尚英知道必须要过丁夫人这一关,今天特地和孙策一起来迎接从平舆来的丁夫人。曹昂要到浚仪来谈判,丁夫人和曹英从平舆赶来相会,需要在浚仪驻留一段时间。吴夫人身份尊贵,当然不会亲自出迎,这件事就由孙尚英代劳了。得到了孙策的支持后,孙尚英像是换了一个人,神采飞扬。
  “他还能有什么心思?我妹妹这么优秀,他要是不知道珍惜,那两只眼睛也没什么用了,我帮他抠了去。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娶你,要么去死,否则看我不打出他粑粑来。”
  “你……”孙尚英很无语,忽然眉头一皱。“咦,那是权姊姊么?”
  孙策抬头一看,也很惊讶。袁权、袁衡、尹姁都在船上,后面还跟着几个侍女和保姆,看这架势,可能连两个孩子也一起带来了。他举起手,扬了扬。正下船的张邈愣了一下,以为是和他打招呼,也举起手扬了扬。孙尚英“噗哧”一声笑了起来,白了孙策一眼。孙策也很无奈。
  “这老东西,还真是会自作多情。”
  话虽如此,孙策还是迎了上去,笑眯眯地拱拱手。“明府别来无恙?”
  “好,好。”张邈眉开眼笑,话中有话。“重回陈留,感慨万千啊。”
  “想回陈留了?”
  “呃……将军以为可以吗?”
  “有什么不可以的。”孙策咧着嘴笑道:“我连何伯求都放了,还能不放你?若不是令弟不肯给钱,你早就回陈留了,说不定还能赶得上对袁绍最后一战。现在嘛,生死两茫茫,你俩暂时是见不着了。”
  张邈想起袁绍,又不免有些伤感,一声轻叹。“是啊,生死两茫茫,五六年时间竟会发生这么大的变故,谁能想得到呢。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古人诚不我欺。”
  “古人不欺你,你也别欺我。三千金,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张邈的脸颊抽了抽,哭笑不得,一甩袖子,大步向前走去。孙策哈哈大笑。袁权下了船,向孙策行礼。袁衡躲在袁权的后面,露出半边脸,偷偷地看着孙策。孙策弯下腰,打量着她。
  “怎么了,不认识我了?”
  “将军杀气好重。”袁衡轻声说道,小脸微红。孙策眨眨眼睛,这才注意到袁衡长高了不少,由萝莉进化为少女了。孙策刚想说点什么,两个身影从后面钻了过来,其中一个一个箭步冲到孙策面前,大叫道:“将军,我也来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孙策看着眼前这一对真正的萝莉姊妹花,惊讶不已。他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小桥粉妆玉琢般的小脸。“你们怎么来了?哈哈,我明白了,不好好读书,逃课?”
  “才不是呢,放暑假了。”小桥眨着星眸,歪着头,打量了孙策片刻,转身对低着头的大桥说道:“姊姊,姊姊,你说将军是长了胡子好看还是不长胡子好看?”
  大桥臊得满脸通红,挣脱小桥的手,向孙尚香跑了过去。孙策忍俊不禁,起身对袁权说道:“怎么也没提前通知一下,我好去接你们。”
  “现在又不是战时,有张校尉和八百水师护卫,安全得很,何必再劳师动众。”袁权笑道:“再说了,她们要给你一个惊喜,我也不能做恶人不是。”
  “我可只看到惊,没看到喜。”小桥撅着嘴。“将军一点也不高兴。”
  “谁说我不高兴?哈哈,哈哈。”
  “假!”小桥嘴上不信,脸上却露出笑容,斜睨着孙策。“将军,听说这些天圃田泽非常美,你什么时候去,带上我们呗?让我们也看看你击败袁绍的地方,回去也好让小伙伴们羡慕羡慕。”
  “行,行。”孙策应道。
  “一言为定?”小桥伸出手指。孙策迟疑起来,他只是随口一说,根本没想去。这两天有很多事要忙,哪里有空去官渡。小桥却不依不饶,一双妙目眼巴巴地盯着孙策。孙策看看袁权,很是无奈。袁权笑道:“难得她们大老远地赶来,你如果抽得出时间就陪着去一趟吧。官渡大捷,你已经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捷报传到学堂的时候,学堂里的孩子开心得哑子都喊哑了,有好几个要去讲武堂报名,学习兵法,以后随你征战呢。”
  “是吗?这可是好消息。”孙策也很高兴。这也是移风易俗的一个小胜利啊。他重新弯下腰,和小桥勾了勾手指。“等我办完正事,一准儿带你们去,好不好?”
  “好咧。”小桥勾完手指,一跃而起,抱着孙策的脖子,用力在脸上亲了两下,不等孙策反应过来便撒着欢儿的跑了,追上大桥,又抱着大桥亲了一下。“这个是你的。”
  孙策摸着脸,哭笑不得。“这什么意思?平舆现在时兴这个见面礼?”
  袁权瞋了孙策一眼。“这你可别怪人,现在平舆学堂的少年都想学你,少女都想学尚香。”又看了一眼孙策身后的孙尚英。“就连尚英都有效仿者无数,每天都有正当青春的少女来工坊应聘,说什么要独立先自食其力,以后自己养活自己,不靠别人呢。”
  孙策忍俊不禁,笑出声来,心里满满的成就感,比击败了袁绍还开心。
第1510章
双赢
  战事虽然结束,孙策还是习惯住在军营里,弃舟登岸,有的坐车,有的乘马,一起向与浚仪城隔水而望的大营走去。袁权和丁夫人等人一起走,孙尚英陪着。得到孙策的暗示后,袁权有意无意的让孙尚英做起了主角,指着沿途的风景,问孙尚英一些故事。
  孙家兄妹没什么学问可言,弘咨却是个名士,在浚仪住了这么久,已经将浚仪附近的风物古迹了解得一清二楚,平时陪孙尚华外出游览时说了不少,受孙尚华鼓励,搜罗史事和民间传说,写了一部《大梁风物志》,虽然算不上什么正经著作,却胜在有趣。孙尚英读过书稿,很是喜欢,此刻娓娓道来,倒也是谈笑风生,博得丁夫人连声赞赏,听得津津有味,大开眼界。
  孙策与张邈同行,几个孩子则以孙翊、孙尚香为首,策马奔驰,韩少英带着几个羽林卫前后照应,蹄声特特,笑声如铃,一派鲜活气息。
  “不看那些围堰,真难以想象这里刚刚大战一场,胜负可以影响整个天下的形势。”张邈感慨不已。“孙将军,如果你败了,别的我不清楚,我们兄弟难逃一劫。”
  “是啊,昔日以性命相托,转眼间舍命相搏,真让人心寒。”孙策挽着缰绳,淡淡地说道:“明府应该听说了,过些天,曹子修会来浚仪谈判,令弟也会来,到时候明府一起与会吧。按我的态度,能在谈判席上解决的,就尽量不要动刀。”
  张邈转头看看孙策。“将军说得对,我还想多活几年呢,不想和将军为敌。曹子修有多大本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陈留没有和将军对阵的资本。”他顿了顿,又道:“将军,如果谈成了,我能不能把之前买的那些军械退给你啊?”
  孙策笑道:“明府真的打算解甲,连军械都想退了?”
  “不退又能怎么样?反正也用不上。当时我可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可是跟你部下装备的一比,那根本不能看啊。看到这些军械我就觉得气闷,不如退了,图个心静。”
  “你真想心静?”
  “想。”
  “那我帮你出个主意。”孙策轻摇着马鞭。“你做个坐啸太守,俸禄照拿,朝廷的那一份之外,我再给你加一份,依吴郡、汝南、南阳三郡太守例,逢年过节,该有的你都有,剩下的事我来安排。如何?”
  张邈半天没说话,又说道:“呃,我再问一句,如果我接受你这个建议,那三千金……”
  “无限期延后。你要是愿意给,我也不拒绝,就当是借给我的,如何?不瞒明府说,我现在真的缺钱,缺很多钱。别说三千金,三万金都不够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