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1332

  “是啊,过了浚仪就能看到了。”袁权不紧不慢地解释起来。这些从幽州来的冰都是船运来的,所以冰肆也基本都集中的几条主要水道的两侧,方便楼船卸货。冰不是商人们的主要利润来源,不卖也会化掉,所以大多售价都不高,最贵的时候大概百钱一石,最便宜的时候只有二三十钱,算是半卖半送。大的楼船需要一千五六百石冰压舱,小的也需要七八百石,所以刨去成本,也就赚二三金,相对于楼船上的货物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零头。
  杨彪忍不住问道:“最小的楼船也要近千石的冰压舱,现在海商的船都这么大?”
  “那当然,走海路的船不能小,一是禁不住风浪,二是利润太薄,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大一点的船。现在最大的船就是二千石的,不过很快就会有更大的了。”
  “这些走幽州的楼船是官营还是私营?”
  “私营。船官只卖船,还可以分期付款,姑父有兴趣买几艘船做生意?”
  杨彪没心情和袁权开玩笑。“既然这些楼船都是船官的,为什么要卖给私人?如果由官府专营,实行官榷,岂不是能定得高一点,赚得更多?”
  袁权眨眨眼睛,面带微笑,却不说话。袁夫人白了杨彪一眼。“身为四知杨公的子孙,你这么说话就不觉得脸红吗?”
  “这有什么脸红的,我又不是谋私利。”杨彪理直气壮。“若豫州能早日恢复元气,不就能支持朝廷了么,司徒士孙君荣(士孙瑞)、大司农周嘉谋(周忠)现在可都为钱粮愁断了肠呢。前几天在河南,河南尹周伯奇(周异)可说了,今年钱粮都被黄子琰作战消耗一空,很可能不会有多少粮食入关。阿权啊,你跟姑父说句实话,豫州有钱粮吗?”
  袁权眨眨眼睛。“姑父,黄子琰用兵,进攻的可就是豫州。他的兵要吃粮,豫州的兵也要吃粮的。”
  “既然豫州也缺钱粮,那为什么不实行官榷,还让私商经营这些利润丰厚的生意?你刚才可说了,二三金对楼船上的货物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零头,那一楼船货物获利至少在百金以上吧?如果实行官榷,至少能涨一倍。”
  “如果实行官榷,就没人买得起冰了,楼船只能空回,白白浪费运力。就算运冰,这些冰也进了某些人的腰包,不仅普通百姓无缘分享,官府也未必能收到多少税。”
  杨彪愕然。袁权接着说道:“姑父,官榷向来只是应急之法,只是朝廷贪其利,由应急变成了常例,对民生而言,官榷弊大于利。有钱的人家也许不在乎,谁会在乎盐价、酒价的波动啊,可是对斗升小民来说,这增加的几十钱很可能就会逼着他们卖地,最后甚至卖儿卖女,最后变成流民。”
  杨彪有些不高兴。“你把我当成桑弘羊那样的酷吏了?”
  袁权欠身施礼。“姑父学问渊博,又有多年的仕宦经验,深明吏治,绝非不谙世事的书生可比,当然也不是桑弘羊那种唯利是图的酷吏。不过,姑父知道普通百姓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又要交多少赋税吗?”
第1554章
下马威
  杨彪沉默不语。他当然知道袁权的用意并非说他不体恤百姓,而是说他凡事都以朝廷为先。他当然要以朝廷为先,他这次来就是做朝廷的使者,为朝廷决策提供参考,免得朝廷下了诏却被孙策驳回,颜面尽失。朝廷已经尊严扫地,不能连最后一丝体面也丢了。
  但他也无法反驳袁权。天下大乱的根源是人祸,不是天灾,世家豪强的贪婪导致土地兼并越演越烈,百姓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朝廷失去财赋,既无力抚恤百姓,也无力镇压扰乱,世事就这么一步步的崩坏,所有有良知的人都痛心无比,却有无能为力,要想解决眼前的困局,似乎只有实行官榷,朝廷有了财赋才能力挽狂澜,才能重整旗鼓。
  可官榷却是与民争利,违背儒家信仰的酷政,向来为读书人所鄙视。桑弘羊是武帝朝的重臣,但他史书无传,读书人用无视和遗忘来表示对他的贬斥。如今孙策让利于民,与民休息,他却要实行官榷,做一个桑弘羊氏式的酷吏,就算事急从权也有些无法启齿。
  杨彪犹豫了片刻,缓和了语气。“事事以民为先当然是善政,只怕知易行难,急切间难以施行。”
  “不知姑父所指为何?”
  杨彪屈起手指,轻轻扣了扣面前的案几。“豫州民生维艰,你却如此大张旗鼓,虽说是一片孝心,可是开销太大,我与你姑母心中不安啊。”
  袁权笑了起来,面若桃花,嘴角微抿,既有晚辈在长辈面前的俏皮淘气,又有一丝抑制不住的得意。“姑父说对了一半。”
  “怎么一半?”
  “为了迎接姑父、姑母,的确花了些钱。虽说是公私两便,也是我作为后辈的应尽之礼,终究是一份支出。”
  “那另一半呢?”
  “这些钱既不从豫州牧府支出,也不从汝南太守府支出,甚至不需要沿途亭邮提供免费食宿,花的每一个钱都是我自己的。”
  “你自己的?”袁夫人大吃一惊。“阿权,你现在这么有钱?”
  “也算不上有钱,只不过姑母难得回乡,我总不能吝啬了,让姑母担心,以为我过得不好。前几年的确过了些苦日子,不过现在已经熬过去了。”
  袁夫人叹了一口气,不满地瞅了杨彪一眼。袁权说的苦日子自然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困苦,还包括其他的,作为袁权的姑父,杨彪几乎没有给过他们姊弟任何意义上的帮助,为了这事,她和杨彪不知道吵过几次。现在袁权当面抱怨,她也只能忍着。
  杨彪心虚地挪开了眼神,看向外面的骑士。“阿权,你谦虚了。姑父虽然见识少,却也知道养兵不易,你这近千人的军械就值不少钱呢。”
  “人是先父留给我的遗产,军械是我自己作坊生产的。”袁权淡淡地说道:“姑父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我总共有四千部曲。虽然算不上什么精锐,勉强还看得。”
  杨彪张了张嘴,嗓子有些干涩。“四……千?”
  袁夫人也忍不住问道:“阿权,你怎么会有这么多部曲?”
  袁权面带微笑。“姑母,我刚才说了,这是先父留给我的。我又不行军作战,哪来的损失,当年他留给我多少人,现在就多少人了。”
  “孙伯符没动用?”
  “他有江东子弟兵,没必要动用我的部曲。”袁权笑笑。“这些人就是保护我们姊弟的。当然,如果我的夫君遇到了麻烦,我也不会吝惜,管他是谁,哪怕是同归于尽,也要拼一拼的。”
  袁夫人点点头。“没错,这么好的丈夫,的确值得你珍惜。”
  杨彪咳嗽了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阿权,你还没说你哪来这么多钱,能养四千部曲?”
  “姑父莫非忘了,我有作坊,主要生产军械,也兼做一些农具,利润还可以。这几年接连大战,军械供不应求,我们赚了一些钱,当然,还有很多钱是账面上的,要好几年才能收回来。我将作坊的股份卖了,折成现钱,要不然还真摆不出这排场。姑母,我这可是实话,你千万别见气,以为我哭穷。要不是姑父追问,我是不会说的。”
  袁夫人忍俊不禁,伸手轻打了袁权一下。“你这孩子,话都让你说了,我还能说什么?总不能享受了你的招待,还要说难听的。”说着,和袁权眨了眨眼睛会心而笑。
  杨彪闭上了嘴巴,一声不吭。他又不傻,岂能听不懂袁权的话外之音。孙策没钱,他不仅没钱,还欠着一大笔债,要好几年才能还完。所以嘛,要赋税,没有。要开战,奉陪!
  这倒好,厚着脸皮,不远千里的赶来,连孙策的面还没见着,嘴先被堵上了。
  杨彪不吭声了,袁权却不罢休。“姑父,朝廷对矫诏案的事怎么说?一年又一年,该有个结果了吧?”
  杨彪没好气的瞪了袁权一眼。“这是朝廷的事,也是你一介女子能问的?”
  “朝廷的事女子不能问,女子的税赋是不是也不收?”
  “你……”
  袁权抿嘴而笑,向杨彪欠身致意。“姑父息怒,我只是玩笑。不过……”她顿了顿。“姑父到了豫州,这样的话最好不要说,尤其不要当着女子的面说。你如果把女子与小人等量齐观,难免真有人不顾体面,以小人手段待你。”
  “是么?”杨彪冷笑,不以为然。
  袁权面带微笑,神情从容静静地打量着杨彪。杨彪被他看得不自在,连咳了两声。“怎么,我又说错了?”
  “不敢。”袁权笑容可掬。“姑父是朝中难得的大臣,如果连姑父都这么想,那我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杨彪愣住了,眼神不由自主的缩起。他听出了袁权的警告,这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袁家有野心从来不是秘密,袁绍如此,袁术也好不到哪儿去,只是他没机会出头而已。孙策继承袁术的基业,现在独占五州,任何人都知道他不可能做纯臣,朝廷清楚这一点,他也清楚。既然是对手,那就应该知己知彼,他来关东的目的之一就是查看虚实,一路走来,也很用心,可是他真的知道孙策在做什么吗?朝廷真的理解孙策在干什么吗?有很多消息并不需要花费心思去收集,百姓口耳相传,人人皆知,可是他们真的留意了吗?他们只看到南阳的马车,只看到南阳的军械,只看到南阳的纸张和各种新奇之物,却看不到孙策真正用心的举措。
  南阳蔡琰主持幼稚园,登堂开讲。秦罗主持木学堂,研制出新型织机,不断推出更好的马车。袁权等人在平舆开办作坊,生产军械。这些都不是秘密,可是有几个人意识到了其中的意义?没有,一个也没有。
  杨彪面红耳赤,几次欲言又止。
第1555章
私房话
  袁夫人看看杨彪,又看看袁权,掩饰不住笑意。“阿权,你现在嫁了个小霸王,自己也霸气得很呢。你姑父自成年以来,还没被人这么面责过。”
  袁权连忙致歉。“姑母言重了,权可不敢当。我如何敢面责姑父,只不过知道姑父大度,不会与小辈计较,这才斗胆放言。如有得罪之处,还请姑父海涵。有什么说的不对的也请姑父不吝赐教。”
  杨彪轻哼了一声,不置可否。袁夫人见状,笑道:“阿权,这辆马车的确不错,不过太严整了,适合见客,却不适合家人闲聊,说着说着就严肃了。走,带我去看看你的车,也让你姑父一个人静静。这一路走来,他也难得有个清静的时候,辛苦得很。”
  袁权会意,与袁夫人下了车,去她自己的车上,留下杨彪一人独坐。杨彪知道夫人体贴,也确实想静一静,乐见其成。他关上车门,正襟危坐,闭目沉思,想着这一路走来的遭遇,想着袁权刚才的言语,越想越觉得不安。虽然车中有冰,额头还是冒出了微汗。
  形势不容乐观啊。荀彧虽然不顾非议,极力效仿孙策,但他能赶得上孙策的步伐吗?孙策有人口优势,还不遗余力的推动女子任事,关中人口有限,却迟迟没有这方面的举动,以荀彧的智慧,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为。女子出仕,闻所未闻啊。长此以往,阴阳颠倒,人伦混乱,天下能安?
  袁夫人随着袁权来到车中。这辆车是袁权常坐的,已经半旧,装饰也不如那辆新车,但胜在舒适。袁夫人入座,取过一个靠垫垫在腰后,先叹了一口气。“总算能放松些了。阿权,杨家就是那古板性子,你别介意。”
  “姑母这话说的,我真是无地自容了。这么久了,总算见到贴心的长辈,我也是一时兴奋,感觉就像儿时与姑父戏言一般,口不择言,实在是失礼。”
  袁夫人摆摆手。“也没什么不好,总比那些人虚与委蛇的强。”她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说不出的疲惫,眼神也有些空洞。过了片刻,她将目光收了回来,静静地看着袁权。“阿权,你觉得……孙伯符是何等样人?”
  袁权不答反问。“姑母觉得呢?”她低下头,有些害羞。“阿翁不幸,临走之前,执孙将军手说三事,却未及我,我既无媒所之言,又无父母之命,自作主张,与黄猗和离,自嫁孙家,姑母……”
  “嫁得好。”袁夫人笑道:“当初我要是有你三分勇气,也不至于如此。”
  “姑母!”袁权跺足道:“你再笑话我,我就不和你说了。”
  袁夫人连连摆手。“我可没笑话你的意思,当年如果我能像你现在这么勇敢,肯定不会有今天的结果。不是说你姑父人不好,作为丈夫,他其实已经非常优秀了,不知道女子做梦都像嫁给他这样的男人,而是……”她一声叹息。“怎么说呢,袁杨两家看似般配,其实不是一路人,他和我……都有些别扭。”
  袁权伸过手,按在袁夫人的手上,轻轻拍了拍。她之所以和这位姑母有共同语言,就是她们有相似的心理历程,因为家族的利益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人。如今她脱离苦海,袁夫人却此生无望,难免感慨。
  “不说了。”袁夫人扬扬手。“说说你吧,就这么放弃了?”
  袁权诧异地看着袁夫人,一时没明白她的意思。袁夫人也不掩饰,接着说道:“我听杨文明说过,你父亲将基业传给孙伯符,是因为当时伯阳下落不明,迫不得已,现在伯阳无恙,已经长大成人,德才兼备,你就没想过让他建一番功业?”
  袁权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不见。“这是姑母的意思,还是姑父的意思?”
  “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袁权恢复了平静,看着袁夫人。袁夫人描绘的很精致的眉梢微微上挑,眼神闪了闪。“我的意思。”
  “那我多谢姑母的关心。”
  袁夫人点点头,静待下文,袁权却不说了。袁夫人等了片刻,有些不解。“还有呢?”
  “没有了。”
  “没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