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6/1332

  孙策笑出了声。“你还读了浮屠经?”
  朱然挠挠头。“为将军收拾文书时,顺手翻了一下那部《般若道行品经》,虽然看不太懂,但是觉得很有意思。一时不察,还请将军恕罪。”
  “无妨,书可以读,兼收并蓄是好事,但不能轻信。孟子不是说嘛,尽信书不如无书。说来听听,为什么说人性亦善亦恶,非善非恶。”
  “喏。”朱然很开心,向前赶了一下,紧跟着孙策,说起自己的心得体会来。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就来到袁权所住的小院前,袁权已经听到报告,领着甄宓站在门外等候,孙策一看这神情,就知道甄宓已经初步融入这个团体,并且成了袁权的小跟班,不禁看了袁权一眼,微微一笑。袁权欠身施礼。
  “将军辛苦。”
  甄宓有样学样,欠身施礼。“将军辛苦。”
  孙策笑道:“的确有点辛苦,你们带来的骏马性子很烈啊,费了不少力气,还伤了几个鲜卑奴。”
  甄宓听了,脸色微变,随即又笑道:“鲜卑奴就是驯马的,马匹不温顺,他们失职受伤,自取其咎,只要没伤了将军就好。”
  “想伤我可没那么容易。”孙策举步入门,进了前院,听得厨房里欢声笑语,转头一看,雾气缭绕,人影绰绰,不禁有些好奇,走到厨房门口一看,见麋兰、尹姁等人都在,正说得开心。
  “说什么呢,这么开心?”
  黄月英蹦了出来,舞着两只沾满面粉的手,神采飞扬。“当然开心,我们说的可是圣人所说的大欲。”
  “什么?”
  “食与色啊,你看,我们手上做的是美食,嘴上谈的是你的美色,可不都是圣人所说的大欲?”
  黄月英话音未落,其他人便笑了起来,就连甄宓都掩着嘴笑了。孙策也忍俊不禁,冲着黄月英挑挑眉,凑到她耳边。“那你是美色,还是美食呢?不知道滋味怎么样,什么时候能熟啊?”
  黄月英俏脸生红,瞋了孙策一眼。“那就看你喜欢几分熟了,再乱说,让你吃夹生饭。”说完,咯咯地笑着,转身消失在蒸腾的雾气之中。孙策刚准备去抓她,一个人影走了出来,卷着袖子,双臂肌肤白皙如玉,正是甘梅。
  “将军,饭还有一会儿才好,我去为将军准备茶水吧,你先休息一会儿。”
  “好。”孙策点头,跟着甘梅出了厨房。袁权也带着甄宓跟了过来,进了后院,来到堂上,孙策在准备好的席上入座。院子背山向阳,没有风,阳光却非常温暖,比山下大营要暖和不少。袁权使了个眼色,甄宓上前。“妾为将军宽衣。”
  孙策点点头,解下大氅,交给甄宓。甄宓小心的抱好,送到房里去。孙策看看袁权。“姊姊费心了。”
  袁权说道:“夫君客气了。甄家虽在中山,却是冠缨之家,这些礼仪都是知道的,只是初来乍到,有点怯生。好在将军平易,姊妹们又通情达理,不会计较这些。”她又看了一眼屋里。“看到她,我就想起阿衡,平白多三分亲近。”
  “阿衡什么时候到?”
  袁权皱了皱眉。“大概是有事耽搁了,按理说,她早该到了。”
  “你也不用担心,有雷薄他们护卫,不会有事的。”
  袁权点点头。甘梅端着茶水走了过来,在孙策案前跪坐,将茶杯端到孙策面前,又挪到袁权面前,奉上茶,这才退在一旁。孙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说起了与陶应商谈的经过。这是甘梅现在最关心的结果,他早点告诉她,也好让她安心。他还需要甘梅去做陶应的工作,最好能让陶氏兄弟主动放弃徐州,免得大家撕破脸。
  甘梅很聪明。“多谢将军宽容。”
  袁权也松了一口气,感激不已。五州上计赢余有限,杨彪的任务可以圆满完成了。孙策可以花三万金留下杨彪,绝不会在这千余金上斤斤计较。用千余金博一个美名,让朝廷无话可说,让天下人见识他的度量,这么简单的道理不需要别人说,孙策也会明白。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孙策这么急着过来,让甘梅安心是原因之一,让她安心才是重点。
  这时,诸葛亮快步走了进来,来到孙策面前,躬身施礼。“将军,杨公不在院中,听袁夫人说有故人来访,他去岸边迎接了。”
  孙策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杨仪跟去了?”
  “是的,他带了几个虎士,去案边的驿舍查看记录,看看究竟是什么人。”
  “你去大帐里守着,有消息立刻来通报。”
  “喏。”诸葛亮起身下堂,走了几步,袁权叫住了他,让甘梅去厨房取一些点心让诸葛亮带上。诸葛亮向袁权施礼致谢,带着刚刚做好的点心,开开心心地走了。
第1664章
明察秋毫
  杨彪下了船,走向停在路边的马车,一个中年骑士拉开车门,杨彪一只脚踩在踏板上,却又停住,转头看着那骑士。骑士竖起一根手指挡在嘴前,示意杨彪不要声张,杨彪会意,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举步上了车。骑士拉上车门,静静地站在车门前,眼神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车厢内,士孙瑞起身相迎。“文先兄,失礼,失礼。”
  杨彪摆摆手,示意士孙瑞免礼。两人各自入座,杨彪开门见山。“君荣,这一路感觉如何?”
  士孙瑞一声轻叹。“大开眼界,五味杂陈。”
  “既然皇甫坚寿为侍从,想必你是从洛阳而来,与黄子琰见面了吗?”
  “没有,本来想见,但……”
  “那你等两天再走吧,黄子琰估计这两天就能到。”
  士孙瑞惊讶地看着杨彪。他打量着杨彪,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杨彪心中明白,也不掩饰。“君荣,我先行一步。你来得快,可能还没看到我的上表。我将自己作价三亿钱,卖给了孙伯符。”
  士孙瑞大吃一惊。“你把自己卖了?文先兄,此话从何说起?”
  杨彪示意士孙瑞不要着急,把情况大致说了一遍。士孙瑞听完,忍不住摇着头,连声苦笑。“这么说,黄子琰也要随你主持政务堂了?你们可曾想过,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会对天下人心有什么样的影响?”
  杨彪不答反问。“君荣,你知道陛下究竟想干什么吗?”
  士孙瑞摇摇头,嘴角挑起一抹自嘲。“这些事有尚书台、秘书台主持,公诸于众之前,三公焉能得知。”
  杨彪弯下腰,一声轻叹。“陛下锐气革新,重用少壮之臣,我已年过半百,精力有限,不能为陛下效力几年了。既然孙伯符愿意花三亿钱买我三十年,我何乐而不为。至于天下人心,我已经顾不上了,我想陛下也顾不上了。三亿钱如果买军械,能装备一两千人,不管陛下做什么,身边至少能有人保护。如果用来买粮食,也能有两百万石左右,能解关中燃眉之急。”
  “孙将军不肯给五州赋税?”
  “五州之中,荆豫情况较好,扬州发展势头也不错,但青徐损失严重,五州相较,估计没多少赢余。再者,要他交赋税,首先要定袁绍之罪,朝廷能接受吗?”
  士孙瑞缓缓的吸了一口气,屏了片刻,又缓缓地吐了出来。“文先兄,马腾之子马超回到长安了,他和孙将军可能有什么协议,购买了不少军械。如今长安西凉军势盛,足以动摇长安形势,陛下为持重起见,不得不有所舍弃。别说袁绍,就连王允怕是都逃不过了。袁家几十口性命,总要有人负责。”
  “那冀州怎么办?”
  “能逼降就逼降,不能逼降就以幽州兵平定之。有冀州在手,朝廷也能多一分底气,不用仰食于人。”
  “荒唐!”杨彪大怒。“此时与袁谭开战,谁有必胜的把握,一旦迁延日久,两败俱伤,则不仅冀州不可得,幽州也不得安……”
  士孙瑞苦笑不语,杨彪也意识到自己怪错人了。这不是士孙瑞能决定的,势到如今,朝廷哪里还有必胜的把握?陛下所希望的无非是孤注一掷,做最后一博。他把自己卖了三亿钱不也是这个用意么。胜与败,成与败,没有把握,只有天意,非人力可以预测。
  上苍还会保佑大汉吗?谁也不知道。
  “除了袁绍、王允,朝廷还能答应什么样的条件?”
  “承认孙氏控制五州的事实,但尽可能的保持主动权,一旦朝廷有了实力,可以名正言顺的收回这些权力。”士孙瑞低下头,沉默了片刻。“有一个底线,不能开战,朝廷需要时间。”
  杨彪冷笑一声,扭头看向窗外,沉默了良久。“孙伯符应该没有开战的想法,他行的是王道,不是霸道。不过你也看到了,留给朝廷的时间非常有限,长不过五六年,短不过两三年。我听说他们有一个五年计划,要在五年之内将五州的财富增加一倍。听那意思,他是要用事实证明天命所在,不战而胜。”
  “很自信啊。”士孙瑞笑道,过了一会儿,又道:“但是谁又能说他一定不能实现呢?杨公,你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决定转换门庭的?”
  “也许吧,陛下不用老臣,儒门还有用我之处。”杨彪收回目光,静静地看着士孙瑞。“君荣,犬子已经死心塌地,我改变不了他的主意,就算回到长安也无益国事,反让陛下为难。我只能这么做了。知我罪我,惟在春秋。我在这太湖住得很安逸,正在筹划写些东西,将来有机会还要请君荣斧正。”
  士孙瑞目光一闪。“我能先闻高见吗?”
  “关于官制演变,梳理一下从秦汉之交到现在的官制变迁。”
  士孙瑞想了想。“他想复黄老之道,垂拱而治,还是想恢复三代之治?”
  “不知道。”杨彪想起孙策当时的神情,难得地笑了一声。“我想他也没有定论,未必清楚哪种官制最有效,这才让我先梳理一下。你也知道的,他没什么经学基础,做事更注重实际。”
  士孙瑞微微颌首,没有再说什么,眼神却有些异样。他看看杨彪,杨彪却没有再说这个话题,和士孙瑞聊起了杨修在庐山修的书院。士孙瑞从洛阳而来,正常情况下,他回程的时候可能会取道荆州,却不会经过豫章,看不到豫章的情况。他介绍一下豫章的情况,让士孙瑞对孙策的新政的了解更全面一些,略尽绵薄之力。
  ……
  杨仪上了岸,盯着远处的马车看了一会儿,叫过一个虎士,吩咐了几句。虎士领命,转身离去。时间不长,他又回来了,身后跟着庞德和几个西凉籍的义从骑士。庞德策马来到杨仪面前,翻身下马。
  “威公,有何指教?”
  “不敢。”杨仪指了指远处的马车。“那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庞德转过头,眯着眼睛看了一会,有些惊讶。“有一个有点眼熟,但……不太能肯定。”
  “是谁?”
  “好像是皇甫太尉的长子皇甫坚寿,就是站在车门前的那个,身形很像,但……”
  “既然不能断定,何不上前看看?也许是故人呢。就算不是故人,问问故乡的消息也好。”
  庞德会意,整理了一下衣甲,按着刀环,大步流星地向马车走去。走到一半,他就笑了,暗自佩服杨仪虽然年少,这双眼睛却是毒辣,一眼就看出车门前的骑士与众不同。自然不同,太尉皇甫嵩的长子,当年连董卓都要卖三分面子的年轻豪杰,即使穿上普通骑士的甲胄也掩盖不住威势。
  庞德认出皇甫坚寿的同时,皇甫坚寿也认出了庞德。看到有骑士赶来,又看到杨仪对他指指点点,他就知道自己很可能是暴露了,只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暴露。见庞德直直地向自己走过来,他也不好再躲,挤出一丝笑容,强作镇静地看着庞德。
  庞德走到面前,拱手施礼。“原来是皇甫将军,幸会,幸会。”
  “惭愧,惭愧。”皇甫坚寿还礼。“令明好眼力。”
  庞德笑而不答,打量了一眼紧闭的车门,伸手示意皇甫坚寿一旁说话。皇甫坚寿点点头,随庞德走到一旁。庞德出身普通,身份和官职都不能和皇甫坚寿相提并论,对皇甫坚寿非常客气,也没多说什么,说了几句客气话,问了问长安的情况,又约定如果有机会,希望能设宴款待皇甫坚寿。皇甫坚寿表示了感谢,却没有承诺,他也不知道士孙瑞什么时候离开,是不是方便和庞德单独会面。庞德也不强求,施礼而退。
  得知骑士是皇甫坚寿,杨仪得意地笑了一声,又吩咐一个虎士回去汇报。能让皇甫坚寿做侍从骑士,车里的人绝不是普通人,至少是能和皇甫嵩说得上话的人。这样一个人以使者身份来到江东,又不肯抛头露面,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就在这时,马车的车门打开了,杨彪和士孙瑞并肩下了车。杨仪见状,连忙叫住虎士,自己大步走到杨彪面前,拱手施礼。杨彪咳嗽了一声,指着士孙瑞说道:“这位是司徒扶风士孙瑞,字君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