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1332

  “陈王?”刘备想了想。“有的,有的,当初在浚仪时,我与陈王见过面。”
  “你们之间……”种劭故意顿了顿,扮出一副难以启齿的神情。“可有什么过节?”
  “没有啊。”刘备哈哈大笑。“惭愧惭愧,不瞒申甫兄说,当时我接战不利,被孙将军袭营,成了孙将军的俘虏,陈王却是孙将军的座上宾,我哪里敢和他有过节。”
  种劭心中恍然。他当然不怀疑陈王的品行。陈王到长安数年,人品是出了名的好。再说了,那么多宗室到长安,天子求贤若渴,如果刘备真是宗室,陈王绝不会从中作梗。十有八九,刘备这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是假的。中山靖王刘胜是孝武帝的兄弟,以多子著称,而且他的中山国在王莽篡汉前就绝嗣了,宗籍流失散乱,根本无法证明谁是他的子孙。就算他真是中山靖王之后,恐怕也排不上宗籍了。
  “申甫兄,怎么了?”
  种劭笑着摆摆手。“我可能误会了,无妨,无妨。”
  刘备心中狐疑,追问道:“究竟什么事?申甫兄不必有顾虑,直言无妨。”
  种劭再三推却不过,只好将陈王说刘备曾亲口否定是宗室的事说了一遍。他给刘备留了一点面子,只说他否定是宗室,没有说他否认中山靖王之后,否则就等于直接打刘备的脸了。
  刘备一听,顿时像吃了狗屎似的难受,当日所受的屈辱也一起浮上心头,险些控制不住情绪,破口大骂。这些年日子过得安稳,他的心态已经好了很多,甚至有些自鸣得意,一心想着独占幽州,现在想起往事,想起自己被孙策俘虏、羞辱的经历,大为沮丧。
  就算独占了幽州又如何?孙策已经拿下了五州,而且他能有今天,还是靠着和孙策的交易,获得来自中原的物资,才拥有了一定的优势。这点优势足以让他在幽州立足,可是出了幽州,他什么也不是。
  见刘备脸色不对,简雍连忙接过话题。“种君,长安这几年如何?”
  种劭心领神会,说起了长安的形势。“迁都之后,朝廷虽然坎坷,却有中兴之兆,荀令君实乃当今智者,以迁都而应再受命,堪称绝妙。”种劭拍着大腿,神采飞扬,兴奋溢于言表。“府君,你与荀令君见过面吧?他对你可是印象深刻,我这次来幽州,他特地托我向你问候。”
  “是吗?”刘备惊喜不已,又有些遗憾。当初荀彧曾经邀他去长安,可惜他被兖州刺史迷了眼,没有接受荀彧的邀请。没想到荀彧还记得他,倒是让他很意外。
  “岂止荀令君,孔文举也挂念你呢。他不久前也到了长安,深得陛下信任。”
  “哈哈……”刘备再次兴奋起来,谦虚了几句。能被孔融这样的名士记住,他又有了吹嘘的本钱了。
  种劭道:“长安虽苦,百废待兴,但君明臣贤,中兴有望,实乃天下百姓之幸。官渡一战,袁绍授首,河北半安,如今朝廷挂念的就是幽州。刘和乃宗室子弟,才兼文武,公孙瓒乃是威镇北疆的英雄,胡虏闻风丧胆,他们齐聚幽州,本是镇边扬威的好机会,奈何他们之间有私仇难解,实在是可惜。”
  刘备上了心,附和了几句,竖起大耳朵细听。幽州形势复杂,刘和和公孙瓒的死结无法解开,张则也束手无策,三人都想拉拢他,他可谓是三面逢源。朝廷要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自然要关心。当他听说朝廷要调刘和回长安时,顿时紧张起来。
  他和刘和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有合作的可能,但他和公孙瓒却没什么合作的可能。别看他们是同门,别看他们都和孙策有联络,但他们之间却有芥蒂,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联盟。如果刘和走了,公孙瓒不仅不需要他的帮助,还有可能把他当成对手。
  刘备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简雍。简雍会意,笑道:“朝廷用心良苦,只怕刘和不肯答应吧?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况且刘使君恩信昭著,幽州人至今追思,若不是张使君以大局为重,恐怕早就起兵相斗了。就算刘和肯回长安,恐怕也要杀了公孙将军再走。”
  种劭心知肚明,却佯作不知。“是吗?公孙将军威镇北疆,白马义从天下闻名,刘和虽然善战,只怕未必是公孙将军的对手吧?且朝廷有诏书,他这么做殊为不智,甚至有可能连累幽州啊。”
  简雍也觉得以刘和的实力不足以击败公孙瓒,即使加上刘虞的故吏也不行。鲜于辅那些人虽说人多势众,但是论用兵能力显然和公孙瓒差得太远,若非如此,刘虞也不会被公孙瓒杀得大败。他随即想到了袁谭。“刘和本人实力不足,但是他和袁谭联手,足以击败公孙将军。”
  种劭眉头紧皱。“这么说,刘和与公孙瓒一旦交兵,袁谭却成了受益者?”
  刘备也觉得不妥。幽州人内讧,却被冀州人占了便宜,这算怎么回事?他曾经是袁谭下属,后来又投降了孙策,如今再被袁谭击败,那脸面可就丢光了。袁谭也不可能重用他,他刚刚有点起色的事业恐怕又要受挫,这渔阳的屯田也全便宜了袁谭。
  “张使君总不会坐视他们争斗吧?”
  种劭推说不知,愁眉苦脸,起身便要告辞,要赶回去和张则答应。刘备连忙拦住,拉着简雍到一旁商量。想来想去,这件事对他都弊大于利,不管公孙瓒和刘和谁胜谁败,只要袁谭牵涉其中,对他都没好处,维持现状对他最有利。
  简雍反复权衡了一番。“府君,朝廷要召刘和入京,刘和反正要离开的。他离开之后,幽州只剩下府君与公孙伯珪,形势依然对你不利,也许让刘和杀了公孙伯珪反而更好。”
  刘备摸着光溜溜的下巴,眼珠转来转去,却没吭声,只是眼神有些变化。
  简雍接着说道:“袁谭虽然有兵,但冀州精锐大部分都折在官渡,他领的都是新兵,未必敢和公孙将军面对面。除非刘和与公孙瓒久战不下,两败俱伤,他才有可能趁虚而入。如果刘和能智取,不用大动干戈,那袁谭就没有可乘之机了。刘和报了仇,离开幽州,公孙瓒死了,张使君能依赖的就只有府君,到时候府君以同门之谊接管公孙瓒的部属,即使与袁谭面对面也有一战之力,再现当初击退麹义的战绩,让那些人看看府君的实力,以塞悠悠众口。”
  刘备目光闪烁,心跳有些加快。
  简雍接着分析。张则肯定也不希望幽州被袁谭占据,当然,他也不希望刘备独大,他应该会倾向于接管刘和的实力,做一个真正的幽州刺史,而不是活在刘虞的阴影之下。因此,他很可能会配合刘和,诱杀公孙瓒。在这时候,他会需要刘备的协助,至少不会希望刘备与公孙瓒结盟。
  这可能就是种劭的来意。种劭从蓟县而来,肯定和张则商量过,张则是个非常精明的人,不可能估计不到严重的后果。种劭到这儿来不是为了叙旧,而是为了结盟。
  “宪和,我该怎么办?一边是昔日同门,有兄弟之义,一边是朝廷,是君臣之义,如何取舍?”
  简雍微微一笑。“府君无须取舍,公孙伯珪自负,他不会向府君求助,既然如此,府君大可作壁上观,准备好祭品就是。”
  刘备一声长叹,眼圈就红了,眼泪随即涌了出来,他一边抹着泪,一边说道:“我虽不杀伯珪,伯珪却因我而死,我心何忍,虽说是为了朝廷,毕竟有负兄弟之义。唉,我只恨自己嘴笨,无法说服伯珪。宪和,我心中难受,怕是会失礼,你和种申甫谈吧。”
第1678章
遗憾
  简雍对种劭说,刘备左右为难,既不能阻挡刘和为父报仇,又不能坐视公孙瓒身死,更不能破坏幽州的安定,所以他希望张则能主持大局,尽可能的避免损失,不及其余。他相信张则的人品,全力支持张则的决定。
  种劭心领神会,满意而去。
  简雍将种劭送到城外,看着种劭的马车消失在天地尽头,翻身上马,赶回城中。张飞带着两个骑士策马飞奔,看到简雍,连忙上前打招呼。
  “出了什么事?”张飞大声问道。
  “吁——”简雍示意张飞闭嘴。刘备紧急召唤,自然是有事,张飞这么大嗓门,岂不是广而告之。
  张飞会意,连忙压低了嗓门,又问了一次。简雍把事情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张飞的眼睛立刻亮了,瞪得溜圆,白皙的面皮都涨得通红,和关羽一般。“要干掉公孙瓒?”
  简雍瞅了张飞一眼,哭笑不得。这人什么脑子?他知道关羽、张飞对公孙瓒都很不满,公孙瓒这人的确也不招人喜欢,但实事求是而言,公孙瓒对刘备虽无大恩,却也没什么亏欠之处,只是关羽、张飞立场不同,总觉得公孙瓒不顾同门之谊,没有对刘备另眼相看。
  “益德,公孙瓒是一头独狼,处处皆敌,他迟早会死,唯独不能死在玄德手上。”
  张飞翻了个白眼,不以为然。他们到太守府前,翻身下马,并肩进了门。刘备正在堂上转圈,见简雍和张飞回来,立刻停住。“种劭走了?”
  “走了。”简雍上堂,伸手烤火。“他走得很急,连饭都不肯吃,看来事已迫在眉睫。府君,公孙瓒树敌太多,这次怕是难逃一劫。”
  刘备点点头。“我担心的是袁谭。刘和与袁谭很亲近,这么大的事,必然要向袁谭通报求援。袁谭屯兵三万于此,就是想找机会进入幽州,刘和若在幽州,他还不着急,刘和要走了,他不可能不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张则都已经收到了消息,云长却一点动静也没有,会不会疏忽了?”
  简雍没吭声,他也在担心这个问题。关羽在泉州屯田,离安次、涿州都不远,离渤海更近。袁谭有什么动静,关羽应该先有反应。现在消息都由张则传到渔阳了,关羽却没有消息传来,实在不合常理。
  两人商量了几句,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赵云突然说道:“袁谭就算有什么动作,未必就是全军移动。冀州疲惫,眼下不适应发动大战,朝廷召刘和入京又是意外情况,袁谭未必来得及准备。他如果要介入此事,应该是以精锐骑兵出击,而不是新练的步卒。”
  刘备转头看着赵云,示意他继续说。
  赵云欠了欠身,接着说道:“府君应该还记得官渡之战的经过,袁绍虽败,但他的近卫骑大戟士损失并不大,甲骑损失也有限,半年过去,肯定已经补充完毕。尤其是张郃曾击杀韩银,获得了不少骑兵装备,大戟士的实力可能比战前更强,再加上甲骑辅助,战力不亚于白马义从。以骑兵对骑兵,半路截杀,大戟士是首选。千余骑兵,又故意掩饰行踪,云长的斥候是很难发现的。”
  他顿了顿,又道:“当然,公孙瓒也很难发现。”
  刘备如梦初醒,一拍大腿。“子龙,你说得太对了,这张郃最擅长突击了。你还记得他入颍川吗?一千大戟士来去自如,孙策都没发现他,还是后来才知道的。”他来回转了两圈。“现在怎么办?”
  “府君可以去提醒公孙瓒。”
  “提醒他?”刘备眨眨眼睛,随即会意。“是的,理当如此。”
  刘备随即下令,让张飞、简雍集结步卒,做好作战准备,他和赵云带着亲卫骑赶往安次,提醒公孙瓒可能有危险,同时命令关羽、田豫集结屯田兵,准备阻击袁谭的进犯。这么做虽然有悖于对张则的承诺,但他可以推说是劝解公孙瓒息事宁人,无可指摘。况且他也清楚,公孙瓒根本不会让他进入郡界,更不会把他的话当回事,最多增加几分警惕而已,对最后的结果影响不会太大。
  商量妥当,刘备随即和赵云率部出城。
  ……
  公孙瓒顶盔贯甲,坐在堂上,白马战刀横在腿上。
  一个骑士站在堂下,大声解说着涿县的形势。刘和返回之后,发了几天无名火,也没等到袁谭的援兵,他召回了轮休的郡兵,加强了涿县的防守,又集结了一千多部曲骑兵,明天早晨离开涿县,可能是去蓟县向刺史张则求援,也可能是联络刘虞的故吏鲜于辅等人,总之没有放弃报仇的决心。
  公孙瓒冷笑不已。他这几天派出大量斥候到易水一带侦察,没有发现袁谭有什么动静。这也符合他的分析,官渡之战袁绍败得太惨,冀州精锐几乎损失殆尽,袁谭现在根本没有力量攻击幽州,否则他早就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刘和得不到袁谭的支持,剩下的选择只有找鲜于辅等人助阵,甚至胁迫张则。不过这都没关系,一群乌合之众而已,不足为惧。
  他甚至不想给刘和与鲜于辅等人联手的机会,他要在半路上截击刘和。两千多白马义从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对付刘和绰绰有余。就算鲜于辅等人赶来接应也没什么关系,他还为他们准备了一万步骑。除此之外,留守蓟县京观的弟弟公孙范也做好了准备,只要张则出城,公孙范就会夺取蓟县的控制权。
  公孙瓒挥手示意骑士退下。关靖正要向前上说话,公孙瓒抬起手,直接打断了关靖。“长史不用劝了,我意已决。刘和不会罢休,我也不会引颈受戮,索性杀个干干净净,免得夜长梦多。”
  关靖苦笑。“将军,我不是劝你不要去,我只是建议将军谨慎些。刘和的兵力虽然有限,却非愚蠢之人,用兵能力比其父刘虞强太多了。他不会不提防将军,甚至有可能布下陷阱,以待将军……”
  “我又不是三岁小儿。”公孙瓒冷笑道:“我出征塞外,大破乌桓人的时候,刘和不过是个黄口孺子呢。他所谓的战绩不就是奔袭豫州吗?我没看出来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关靖无语,讪讪地正欲退下,有人来报,刘备派来了信使。关靖很惊讶,连忙停住脚步。公孙瓒也有些意外,思索片刻,让人将使者叫进来。使者奉上一封书信,公孙瓒打开一看,剑眉微挑,转头看了关靖一眼,将书信递了过来。关靖接过看了一遍,惊讶不已。
  刘备提醒公孙瓒小心袁谭麾下的大戟士,说大戟士是经历过官渡之战的精锐,张郃也是骁勇善战之人,尤其擅长潜行,有可能会潜入幽州境。
  关靖不明白刘备这是什么意思?他突然提醒公孙瓒小心张郃,和眼前这件事有关吗?这话没头没尾的,从何说起?
  关靖沉思良久,对使者说道:“刘渔阳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最近有什么人去渔阳了吗?”
  骑士摇摇头,表示一无所知。他就是来送信的。
  关靖又问:“刘渔阳现在何处?”
  “郡界。”
  “有多少人马?”
  “亲卫骑千余人。”
  公孙瓒不屑一顾,将白马战刀拉出半截,举到眼前,眯着眼睛看了片刻,又“唰”的一声推了回去,淡淡地说道:“你回去告诉刘渔阳,我知道了,不过不用他担心,就算张郃来也无奈我何,我也不需要他的帮忙,让他不要越界,以免引起误会。”
  骑士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关靖看着手里的书信,无奈地摇了摇头,眉眼低垂。
  公孙策站了起来。“夜间寒冷,长史身体单薄,就留在城里吧。我率部出发,快则明天正午,慢则日落,一定会有消息来。你守好城池,注意刘备的动向,若他敢越界,无须留情,痛击之。”
  “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