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1332

  时间不长,骑士奔到城下,见刘备在城下,都有些吃惊,不过他们也顾不上太多,大声向城上通报了战况。听说公孙瓒受了重伤,白马义从损失过半,又被缠住,脱身不得,城上的关靖长叹一声,城下的刘备也长叹一声。他转身对城上的关靖说道:“关长史,形势紧急,你守好城池,切莫轻举妄动,我去接应伯珪兄。你能不能提供一点干粮,我们来得匆忙,没有准备。”
  关靖无话可说。他不相信刘备会去救公孙瓒,但此时此刻,他也只能答应刘备,寄希望于万一。关靖请刘备稍候,派人去取干粮给刘备。刘备拨马而回,和赵云商量了一下,派人去通知张飞,准备作战。如果公孙瓒战败,刘和等人很可能会追击至此,绝不能让安次城落入他们手中。
  关靖将干粮准备好,正犹豫着是用木筐吊下来给刘备,还是直接开城门送给刘备,又有骑士赶到城下。
  公孙瓒见突围无望,临阵自杀,首级都带回来了。
  听了这个消息,城上的关靖还没来得及反应,刘备冲了上去,从骑士手中抢过公孙瓒的首级,抱在怀中,跪倒在地,放声大哭,如丧考妣。
  “痛哉,伯珪!哀哉,师兄!”
第1684章
沮授布局
  夜色苍茫,燕山莽莽。张则一动不动地坐在山坡上,面容苍老,鬓边的白发被寒风吹得簌簌发抖。他手脚冰冷,连血都冷了,感觉不到一丝热气。
  从田畴派人赶回来通知鲜于辅提前出击,他就感觉到了不祥,但他没想到结果会如此惨烈。鲜于辅等人率领的五千骑兵几乎全军覆没,鲜于辅、田畴等十余人一个都没回来,估计是凶多吉少。
  这一切都是因为甲骑和大戟士的出现。这是最大的意外,也是唯一能解释刘和异常举动的原因。刘和和袁谭联手做了一个局,把所有人都骗了。什么袁谭不肯帮忙,刘和在府中大发雷霆,都是装给他们看的。实际上,正是刘和掩护张郃等人进入幽州,埋伏在合适的地点。
  刘和因为私仇,置国家大义于不顾,幽州实力遭受重创,不仅涿郡落入袁谭手中,广阳、渔阳都受到了威胁。骑兵损失殆尽,尤其是公孙瓒阵亡,白马义从全军覆没,对幽州的实力影响太大,短时间内都不可能有人替代。
  然而张则没有时间后悔,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收拾残局。涿郡不能丢,幽州三分之一的户口在涿郡,一半的耕地在涿郡,涿郡是幽州的南大门,更是主要的粮仓,失去涿郡,幽州将不亡而亡,更别提朝廷寄予厚望的饮马黄河了。
  如今唯一的希望就是渔阳太守刘备。
  但张则很犹豫。将幽州的命运交掉刘备手中对朝廷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不清楚。他看得出刘备有野心,只是不知道他的野心有多大,是出将入相,还是割据一方?他以中山靖王之后自居,是想重振祖先荣耀,还是想为自己塑造一个高贵的血脉,以便将来问鼎天下?
  张则权衡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向刘备求援。除了刘备,他没有其他选择。如果耽误了时间,让袁谭在涿郡站稳脚跟,将来进而吞并整个幽州,与草原上的胡人联合,对朝廷来说危害更大。与其将幽州留给袁谭,不如交给刘备,两人相斗,朝廷至少还有一线机会。
  “申甫,你再去一趟渔阳,不,先去安次。”
  种劭冻得脑子都慢了。这幽州的天气真是冷得让人怀疑人生,尤其是太阳下山之后,不管他穿了多少衣服都没用,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热乎气,也不知道祖父当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安次?”
  张则看看种劭,有些无奈。“你以为刘备真是那么安份的人吗?公孙瓒精锐尽出,他肯定会在郡界等消息,一旦知道公孙瓒阵亡,他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安次,接收公孙瓒的人马。”
  种劭反应过来,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转身刚要走,张则又叫住了他。“你知道现在的情况吗?”
  “请使君指点。”
  “幽州绝不能落入袁谭手中,现在能击退袁谭的人只有刘备。”
  种劭愣了一下,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转身走了两步,又蜇了回来,眼睛瞪得溜圆。“使君,将幽州交给刘备?那可是一个……”
  张则抬起手,示意种劭别说了。“多穿些衣服,别冻着,如果鼻子、耳朵没知觉了,千万别摸。快去吧,小心些,希望不会碰上袁谭的骑兵。”
  种劭有点晕乎乎的离开阵地,上了车,张则安排的两百骑士也翻身上马,护着种劭出发。大乱过后,既有溃兵,又有斥候,没有骑兵保护,种劭很难安全的到达安次,见到刘备。
  看着种劭渐渐远处,消失在夜幕之后,就连骑士手中的火把都被黑暗吞没,张则叹了一口气,开始安排军事。除了要派人回广阳通报消息,加强防备外,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夺回涿郡。是进据良乡还是退守广阳,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
  督亢亭。
  大军正在赶路,马蹄声、兵器撞击甲胄声、人马的踹息声、脚步声混成一片,传令兵、斥候像走马灯似的来回穿梭,将一道道消息送到袁谭面前。袁谭裹紧大氅,看了一眼远处的涿城,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
  事情比预想的还要顺利,不仅张郃、颜良重创了幽州军,刘和还战死了,与公孙瓒同归于尽。对他来说,这简直将涿郡拱手送到他的手中。拿下涿郡,他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幽州大门,拿下半个幽州指定可待。有了这半个幽州,乌桓人、鲜卑人就无法拒绝他的邀请了。
  这一切都是沮授的谋划。
  袁谭看了一眼停在路边的马车。马车里还亮着灯,沮授正在处理源源不断送达的情报,不时传出一声压抑的咳嗽。袁谭担心不已,轻敲车窗。“公与,不要太累了,休息一下吧。”
  “多谢主公。”沮授应了一声,紧跟着响起一阵纸张翻动的声音。袁谭摇了摇头,无可奈何。他知道沮授现在不能休息。幽州的形势复杂,张郃、颜良送来的消息都是零散、杂乱的,甚至可能是错的,如果不能及时从中分析出真相,判断形势,他们很可能遇到麻烦。
  这时,车门拉开了,漏出一束光,沮授向袁谭招了招手,示意袁谭上车。袁谭不敢怠慢,连忙下了马,钻进车,随即拉上了车门。沮授靠着车壁,仰着头,沉思着,袁谭也不吭声,耐心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沮授收回心神,两眼带着血丝的眼睛炯炯有神,甚至有些亢奋。
  “主公,根据现有的消息大致可以确定,幽州的骑兵损失过半,张则手里的骑兵非常有限,他可以进行城池攻防,但没有能力长距离奔袭,我们的粮道是安全的。主公现在可以通知中山、河间、安平诸国,尽快运一些粮食过来,然后我们就可以留下一些人马坚守,将主力撤出幽州,减少辎重运输的压力。”
  袁谭点点头。“留谁比较好?”
  “荀衍,或者高览都可以,但最合适的还是张郃。幽州太冷,张郃是鄚县人,他最适应这种天气,也熟悉附近的地形。”沮授搓了搓手,指了指案上的情报。“张郃送来的消息非常准确,这是一个有勇有谋,心思很细的人,可以独当一面。”
  袁谭皱皱眉。“可是大戟士是亲卫骑,是克敌制胜的精锐。”
  “拿下涿郡,将军不管是留在河间还是回邺城都不会有大的战事,大戟士没有用武之地。相反,在白马义从受创之后,大戟士足以震慑幽州军,即使刘备也不敢轻易挑战张郃。大戟士留在涿郡更能发挥作用,这也是张郃更合适的原因之一。”
  沮授环顾四周,想找什么东西,却没找着,伸手提起案上的水壶就往嘴里倒。他喝了两口水,用手巾擦擦嘴角,接着说道:“再者,张郃是冀北人,他在官渡立下大功,早就该升职了,只是主公有丧在身,无暇顾及,现在是个好机会,重用张郃一人,能够安抚冀北世家,重新收拾人心。”
  袁谭恍然大悟,用力的拍了拍大腿。“公与,你说得太对了,就张郃了。”
  “此外,颜良有功,不能不赏,调他任河间相,为张郃后援,随时准备增援。”
  袁谭心领神会,这是一个将颜良从袁熙部下挖来的好机会。颜良在袁熙麾下屡战有功,但袁熙对他的重视明显不足,根本原因一是袁熙年轻,不谙世事,公子脾气重;二是逢纪名士作风不改,对武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轻视,从根本上就没把颜良放在眼里,所以这次何颙去一说,袁熙就放人了。
  拜颜良为河间相,袁熙就别想再让颜良回头了。赏功酬能,这也是他这个冀州牧的职权所在。
  袁谭虽然高兴,却没有冲昏头脑。“没有了颜良,青州的形势恐怕会更糟。”
  “青州的形势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曹昂虽然和孙策有婚姻,但他不会同意孙策的人马经过兖州,孙策与曹昂结盟本来就有休养生息的用意。既然如此,沈友、太史慈孤军突入冀州的可能性就不大。先让显奕顶一阵子,等他叫苦了,再把他换回来,别派一个人去。”沮授抚着颌下的胡须,沉吟了片刻。“我倒是担心孙策会利用水军的优势进入辽东。主公,你最好能先派人和公孙度联络,别让孙策抢占了先机。如果能说服公孙度与我们结盟,那当然是再好不过,如果不能,至少也要让公孙度多一个选择,不要轻易答应孙策。”
  袁谭连连点头。“就依公与所言,我立刻派人。你看许攸怎么样?”
  沮授想了想。“可行,辽东多宝货,他应该会很乐意。”
  袁谭不禁莞尔。许攸贪财的消息真是人所尽知。
  “不仅是辽东,江东也要派人去,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就在孙策身边,想办法让公孙续回来与刘备争权。不能我们出力,便宜却让刘备占了去。朝廷那边也派人去,不管最后能不能谈成,先谈着。当然,眼前之务还是要派人联络刘备,尽可能让他按兵不动,不要进攻涿郡,即使不能,也要拖延他的时间。”
  袁谭听了,心中欢喜。他考虑到的,沮授都考虑到了。他没考虑到的,沮授也帮他考虑到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有了沮授这个谋士,他轻松多了。真不知道当初父亲为什么听沮授的少,听郭图的多。郭图虽然忠心无虞,但是论聪明才智,与沮授比还是略逊一筹,尤其是大局观相差太远。
  “就依公与。”
  两人正说着,前面有骑士来报,涿县到了。
第1685章
人以类聚
  袁谭下了马车,跳上战马,在数十名骑士的保护下来到涿县城门前。
  荀衍带着太守府、县寺的掾吏在城下等着。寒风彻骨,每个人都脸色青白,瑟瑟发抖,只是不知道是天冷冻的还是因为前途未卜。刘和战死,他们成了尴尬的存在。如果涿郡被张则收回,他们必然要受到冷落。如果涿郡被袁谭控制,他们又不可避免地要与亲朋故旧为敌,成为幽州的异类。
  权衡之下,尤其是在荀衍的控制之下,他们无法自主选择,只能听天由命。既然袁谭来了,就先出来迎接袁谭。世家子弟,再狠也不会不顾体面,当场杀人吧?
  在一束束且疑且惧的目光中,袁谭低着头,缓缓走来,在郡丞李立面前站定。他拱拱手,还没说话,便是一声长叹。
  “唉——”
  李立心里一哆嗦,头垂得更低,两腿发抖,几乎要跪在地上。
  袁谭举起袖子,拭了拭眼角的泪水。这泪水倒是真的,想想刘和的人生际遇,他非常惭愧。他虽然没有杀刘和,但刘和的死与他有关。将刘和安置在涿郡,就是要利用刘和的身份争夺幽州。颜良说的那几句话也不是颜良自己说的,而是沮授安排好的,只不过他们都没想到刘和会当场战死。现在想来,并不是他没想到,只是他不愿意去想而已。
  “刘使君与先父是盟友,同为奸人所害。公衡与我是至交,又同病相怜,本当互相扶持,同舟共济,如今他也走了,只剩我一个人,实在令人伤怀。”
  李立惊讶地抬起头,打量着袁谭,一眼就看到了袁谭眼角晶莹的泪水,而袁谭眼神中的悲伤又是那么真诚,不由得心头一软。“使君,刘府君为报杀父之仇,奋不顾身,乃其为人子之本份。如今大仇得报,与敌共亡,也算是求仁得仁,可含笑九泉矣。”
  “是啊,他父仇已报,可以含笑九泉了。我却遥遥无期。”袁谭又叹了一口气。“人死不能复生,我虽不能救他于战场之上,却该为他操办身后之事。还请诸君念刘使君和公衡旧情,助我一臂之力。”
  听了袁谭此语,众人慨然应诺。即使袁谭不提,他们身为刘虞、刘和父子的故吏,也有为刘和操办后事的责任。更何况袁谭姿态放得这么低,他们就更没有道理拒绝了。
  李立请袁谭入城,袁谭顺水推舟,挽着李立的手臂,一边走一边商量刘和的后事。
  来到太守府,上了堂,刘和的尸体就摆在堂上,首级被缝在了身体上,血迹被洗净,衣服也换了一身新的,刘和看起来很安祥,只是皮肤太白。他身边躺着代他而死的王岭,王岭同样身首异处,更麻烦的是他的首级找不到了,现场一片狼藉,根本认不出哪个是他的首级。
  听完王岭的故事,袁谭感慨不已,再次落泪,下令为王岭用木头刻一个头,让他完整的下葬,并宣布将代刘和完成承诺,将王岭的家人接到邺城赡养,辟王岭的儿子为吏,给他一个前程。
  众人如释重负,齐声赞扬袁谭有义。既然袁谭承认刘和对王岭许下的承诺,接过了刘和的责任,想来对他们也不会太苛刻,毕竟袁谭要想占据涿郡也离不开他们的配合。果然,袁课随即又宣布太守府、各县的官员各安原位,暂时不做调整,他将选一个聪明仁义的人来接替刘和担任涿郡太守,希望在座的人一起努力,为安定涿郡献计献策。
  众人山呼万岁。
  ……
  刘备一夜没睡,虽然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安次城,但他并不安心,一千骑兵并不能保证他的安全,关靖也代表不了公孙瓒。公孙续虽然远在中原,公孙瓒却还有一个弟弟公孙范在蓟县,他能不能接管公孙瓒的实力还要看公孙范是不是答应。
  当务之急,自然是造成既定事实,先将安次城控制在自己手中。张飞、简雍率领一万步卒赶到后,刘备立刻接管了安次城防,留下简雍率领两千人守城,自己带着关靖、张飞一起去接应公孙瓒安排在圣聚的一万步卒。
  半路上,刘备向关靖请计。关靖本来不肯说,见刘备再三坚请,态度诚恳,关靖只好说了几句。他提醒刘备,公孙瓒虽然实力强劲,但他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他没有独占一郡,没有稳定的钱粮来源。蓟县既是广阳郡治,又是幽州州治,权力实际掌握在刺史张则手中,公孙瓒能直接控制的也就是安次城,这两年在安次屯田,勉强能供养大军,却无法再扩充,两次大战受挫后一直没能恢复元气。
  刘备有渔阳,相对来说条件好一些,接管公孙瓒的部属没什么问题,只是欠缺一个名义。这个名义可以用两个方法来弥补:一是得到张则的认可;一是取得卢毓的支持。张则是幽州刺史,他如果认可刘备接管公孙瓒的兵力,即使公孙范也无话可说。卢毓是卢植的幼子,是刘备和公孙瓒共同的师弟,卢植在幽州甚有名声,卢毓如果能支持刘备,对刘备在名声上会有莫大的帮助。
  刘备想了半天。“叔安兄,你是说……卢师的三子卢毓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