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8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5/1332

  太史慈随即向田畴介绍了自己的化胡论。根据南阳、吴郡诸多学者的研究,三代的华夷与春秋的华夷不是一回事,与现在的华夷同样不是一回事。就拿孔子说过的九夷来说,原本是指鲁国以东的东夷,也就是现在徐州境内的人,徐州的徐就出自九夷之一的徐夷,如今九夷早已经融入华夏,九夷的后裔有不少成了徐州的大族,徐姓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如此,华夷之辨就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胡人经过教化,可以变成华夏衣冠,而华夏衣冠一旦衰弱,也有可能变成蛮夷。身为士,不仅仅要维护文明,更要拓展文明,德化四方,不能故步自封,只是给点钱粮,治标不治本,而应该努力化蛮夷为华夏,天下一家,只有如此,才能彻底解决边患。
  太史慈说得诚恳,田畴也听得认真。听了阎柔的介绍之后,田畴就觉得太史慈绝非等闲武夫,如今亲耳听太名慈解说化胡论,虽然没什么引经据典,但立论扎实,眼界也高,丝毫不亚于那些高谈阔论的儒生,非常合他的胃口。田畴曾奉刘虞之命去长安献贡,接触过不少饱读诗书的官员,但那些人大多固守华夷之别,却看不到华夷之间有转化的可能,甚至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傲慢,以至于对边郡人都抱有鄙视之心。
  像太史慈这样致力于化蛮夷为华夏的中原人曲指可数,甚至可以说是他见到的第一个。即使是孙策,当初见面时也只是说要横行漠北,驱逐胡虏,没有提出化胡这样的高论。不过孙策任命太史慈为都督,负责幽州事务实在是太英明了,这个人选万里挑一。
  田畴非常满意,与太史慈一见如故,引为知交。
  两天后,公孙续率部赶到卢龙塞。他不仅带来了三千骑兵,还带来了不少干粮,包括大量的鱼干。孙策招募了不少渔民在海中捕鱼,将捕上来的鱼分割内大小适中的肉条,用盐腌成鱼干,能够保存几个月而不变质,食用的方法也简单,只要烧一些开水,将鱼干放进去煮就行,连盐都不用放。万一连烧水都没时间,也可以生嚼,就是口感稍微差一些。鱼干方便携带,又比粮食耐饥,可以带得更多,走得更远。
  公孙续之所以现在才来,就是在等这些鱼干。
  看了那一袋袋的鱼干,田畴等人目瞪口呆。他们早就知道孙策有钱,也舍得花钱,但眼前这一切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全员披铠也就罢了,连吃饭这样的小事都这么肯花心思,还有什么事是他们想不到,做不到的?
  但他们不得不承认,用鱼干代替部分粮食是一个创见,不仅缓解了幽州人口不足,耕地有限的弱点,还保证了将士们的体力——普通士卒哪有将鱼当饭吃的,偶尔吃一顿都不容易。吃鱼当然要比吃粮食更耐饥,天天有鱼有肉吃的人体力当然要比只能吃粮食的人好,也方便得多,更适合连续作战的骑兵。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学的,没有楼船,不能到海中捕鱼,仅靠渔民在海边捕点鱼根本无法满足数千骑兵的补给需要。公孙续带来的这些鱼干都是从大鱼身上切割下来的,鱼刺都被处理了,仅这一项就让人无法效仿。
  太史慈拨了一些鱼干给阎柔。阎柔所领骑兵甲胄不足,战斗力也一般,但是他们熟悉地形,骑术精湛,是最好的斥候,让他们带上一些鱼干做干粮,可以走得更远,行动更加便利,无形中等于放大了侦察范围,能比对手更快一步。
  太史慈的慷慨和大度获得了阎柔等人的一致拥护,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了太史慈的指挥。
  又过了两天,阎志传来消息,三郡乌桓的首领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放弃袁氏,拥护孙策,但蹋顿之死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不久前公孙度的易帜更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他们都想看看形势再做决定。与此同时,阎志还传来一个消息:东部鲜卑的几个部落大人都接到了袁谭的邀请,打算出兵扰边,进攻渔阳、广阳诸郡,迫使刘备撤兵。
  太史慈与田畴商量。田畴说,从檀石槐起,鲜卑人分三部,各领其地,一般不会越界。东部鲜卑是指从右北平向东,一直到夫余境,他们如果扰边,最西端就是卢龙塞,不太可能进入渔阳、广阳。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说明参与其事的不仅仅是东部鲜卑,还有可能包括中部鲜卑,甚至鲜卑王庭也在其中。
  东部鲜卑的中心在白狼山,鲜卑王庭则在弹汗山,他们如果联手入侵渔阳,最可能的集合地点是在燕山以北的白檀山。尤其是东部鲜卑,他们的南侧就是乌桓人的牧场,在乌桓人保持中立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从东而来,这里几乎是必经之地。
  阎柔也支持田畴的看法。
  太史慈决定,全军赶往白檀山,捕捉战机,如果能先击破东部鲜卑的联军,这一战就拔得了头筹,抢占了先机。与胡人作战最难的不是击败他们,而是找到他们。既然鲜卑人主动送上门,没有不打的道理。
  很快,太史慈率部出塞,在田畴的引导下奔向白檀山。大雪封山,冰天雪地,在山中行走非常困难,即使有地图也未必有用,可是有田畴这个熟悉地形的向导,太史慈省了很多力气,也少吃了不少苦头。
  五天之后,他们赶到白檀山,先期派出的斥候送来消息,东部鲜卑诸部全军出动,总兵力约七万余人,前锋百战部落的一万余骑。
  听了百战部落四个字,田畴就笑了。“看来鲜卑人内部的王位之争还没有结束,一有机会和王庭联手,弥加就迫不及待的赶来了。”
  阎柔放声大笑。“赶来有什么用,等他的可不是魁头,而是我们。”
  田畴一声叹息。“是啊,上次汉军出塞还是二十年前的事,鲜卑人大概已经想不起汉军是什么模样了。这一次,希望能让他们重拾对我汉军的敬畏。”
第1805章
田畴的心结
  太史慈嘴角微挑。“子泰兄,鲜卑人的王位之争是怎么回事?”
  田畴稍微解释了一下。鲜卑人原本并没有王位,不同的部落互不统属,有利则合,无利则分,互相争斗也是常有的事。檀石槐凭自己的强力获得了各部落的支持,组成东西万里的大联盟,又在弹汗山立王庭,鲜卑人这才有了王者的概念,也有了王位之争。
  檀石槐有两个儿子。长子槐纵,性情肖似檀石槐,很年轻的时候就统兵在外征战。次子和连,武艺一般,却擅长耍弄阴谋,一直留守王庭,笼络了不少人。檀石槐死后,他就夺取了王位。和连能够得手,和槐纵长期征战在外,无暇关注王庭事务有关,也和鲜卑人刚刚有王位的概念,没有建立起长子继承制有关,当槐纵发现和连的支持者更多时,他也就很自然的放弃了。
  但和连本人并没有檀石槐那样的能力,无法维护鲜卑联盟的存在,鲜卑人也没有什么忠诚的概念,和连继位的那一刻就有不少部落脱离了联盟,恢复了之前的独立状态。和连志大才疏,一心想继承乃父的功业,频频起兵攻击汉境,结果在一次战斗中兵败身亡。
  和连死了,他的儿子骞曼还小,在此之前,槐纵也被和连逼死了,鲜卑的几个部落首领意见不一,有的支持骞曼,有的则支持槐纵的儿子槐头。弥加是东部鲜卑四大人之一,实力不弱,他一心想支持槐头继位,以便东部鲜卑控制王庭。
  听完田畴的介绍,太史慈问了一个问题。“东部鲜卑之前不能干涉王庭的事务吗?”
  田畴摇摇头。“鲜卑人立国不久,不知君臣之义,各部落对王庭只有贡奉、征战之责,其余的事都自行处理,不听王庭诏令,王庭在代郡以北的弹汗山,已属西部鲜卑的地盘,中部鲜卑犹可相联,东部鲜卑却被隔离在外,没什么机会影响王庭的决定。可是论渊源,鲜卑兴起于东部,东部鲜卑相当于鲜卑祖地,如今却被排斥在外,自然不服。”
  太史慈微微一笑。“听起来,这有点像燕鲁等姬姓后裔被后起之秀欺负的意思啊。”
  田畴眉心微蹙,面露不豫。“子义,此言不当。些许蛮夷之辈,岂能与我中原衣冠相提并论?”
  太史慈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子泰兄,与中原衣冠相比,秦、楚皆是蛮夷,可是秦灭六国,楚又灭秦,汉则兴于巴蜀,据秦地而有天下,真要说起来,中原衣冠焉在?”
  田畴哑口无言。
  太史慈伸手拍拍田畴的肩膀。“子泰兄,吴侯志向高远,个人功业于他而言不过是道的第一重境界,他真正追求的是维护中原衣冠,以华变夷,而不是被夷人所变,让六国为秦所灭这样的事再也不会出现。所以,不论是鲜卑人还是乌桓人,又或者是匈奴人、羌人,也不管他们有君无君,想入侵中原,毁我衣冠,杀我百姓,我们都不会答应。”
  田畴脸有些发烫。太史慈提到万里之外的羌人自然不是无心之言,正是对他刻意提及汉军的回答。天子迁都长安,引羌人入关中,颇有当年秦灭西戎,剑指中原之意,那天子是中原衣冠还是蛮夷之君?相比之下,孙策才是维护中原衣冠的人啊。
  世道怎么会变成这样?田畴有些迷茫,一时没有了方向。
  “伯温,你熟悉这弥加吗?”太史慈转换了话题,没有再逼田畴。这种事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要留点时间让他自己思考。
  “略知一二。”阎柔说道,有意无意的瞟了神思不属的田畴一眼,嘴角微挑。田畴是幽州名士,他是流落于胡人之中的武夫,一向只有听田畴教训的份,没有和田畴辩论的资格。如今见田畴被太史慈难住,心里颇有些得意,就像是自己辩赢了田畴一般。
  阎柔为太史慈解说了一下东部鲜卑的情况。东部鲜卑有四部大人,分别是弥加、素利、阙机和槐头。槐头是槐纵的儿子,年纪比较小,实力有限,素利、阙机不怎么看好他,但弥加有实力,支持他。如今弥加率部先行,很可能是想先胜两阵,占点便宜。
  对鲜卑人来说,汉军不堪一击,唯一能够称道的就是军械。北疆汉军的装备虽然不全,却比鲜卑人强太多了。东部鲜卑远在塞外,与汉地之间还隔着乌桓人,工匠奇缺,铁器对他们来说是难得之物,有的人还在用石制箭头。这些年中原大乱,有不少百姓逃亡塞外,在鲜卑人的地盘上讨生活,鲜卑人才渐渐有了铁匠,能够打造一些甲胄、武器,可是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简陋。有掠夺的机会,他们是不会放过的。
  “吴侯麾下将士军械精良,闻名天下,想必弥加是冲着子义兄你来的。”阎柔笑道。
  太史慈也笑了。“那我可得好好准备一下,不能让他们失望。”
  阎柔大笑,公孙续也笑了,摩拳擦掌,要给这些鲜卑人一个教训。太史慈和田畴商量了一下,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弥加的轻敌心理诱击弥加,减少己方伤亡。田畴建议在索头水设伏。草原上行军离不开水源,弥加远来,肯定会在索头水休整一两天,补充饮水。
  太史慈接受了田畴的建议,开始分配任务。他麾下有辽西新练的骑兵两千骑,公孙续统领的右北平骑兵三千骑,阎柔率领的杂胡骑两千余,还有刘备支援的两千渔阳突骑,由渔阳人阳猛统率。
  根据各部不同的装备和战斗力,太史慈决定亲率辽西骑兵为诱饵,先行冲击弥加的大营,遇到抵抗后便退走,将弥加诱入伏击圈,再由阎柔、公孙续、阳猛三面合围。
  阎柔表示反对。“都督,不是我怀疑你的能力,而是你对地形不熟,之前也没有与鲜卑人交过手,未必能把握分寸。不如由我来做诱铒,先立点功劳。”他抬起手,示意太史慈不要急。“就眼下的诸部来说,辽西骑兵装备最好,渔阳突骑也是当之无愧的精锐,白马义从更是闻名天下的骁骑,则你们三部负责攻击,必然是攻无不克,我麾下骑兵的优势在于熟悉地形,也清楚鲜卑人的作战方式,逃跑更是拿手好戏,攻坚也许不如诸位,诱敌却是再合适不过。”
  公孙续和阳猛低着头不说话。他们从小生活在幽州,很清楚诱敌这种事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很难。骑兵冲锋时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冲得太猛了会与敌人纠缠在一起,无法脱身,冲得太浅了又起不到激怒敌人的作用,万一控制不好,诱敌变成了实战,很可能就是全军覆灭。公孙续有自知之明,不敢冒险。阳猛则早得刘备吩咐,他是来助阵的,跟着捡点便宜还行,让他充当主力,他是坚决不干的。
  太史慈看向田畴,田畴说道:“我觉得伯温所言有理。”
  太史慈没有勉强,接受了阎柔的建议。
  ……
  索头水。
  弥加轻踢战马,冲上了一旁的缓坡,极目远眺。
  刚刚下了一场大雪,群山被大雪覆盖,白茫茫一片,在阳光下亮得有些刺眼。弥加眯起了眼睛,视线沿着隐约可辨的山脊缓缓移动,心情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能把握住,不仅可以将槐头送到弹汗山,还有机会将三郡乌桓一口吞下。这些忘恩负义的东西,自从檀石槐死后,他们就不听鲜卑人的号令,还帮着汉人作战。如今蹋顿死了,三郡乌桓成了一盘散沙,正是收拾他们的时候。
  征服了三郡乌桓,鲜卑人就可以进入富饶的汉地,不用在风雪中苦熬了。檀石槐一辈子未能实现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实现了。完成了这样的伟业,谁敢再说我只是檀石槐的狼犬?
  悠长的号角声响起,骑兵们纷纷勒住坐骑,放慢速度,沿着河流散开,战马要喝水,人也要洗把脸,各部在指挥的位置立营,准备休整。离白檀山只剩下一天的路程,他要养足精神,不能让柯最、慕容风那些人看扁了自己。
  当然,最好是能抢在他们到达之前先杀入渔阳。渔阳有铁,渔阳太守刘备又擅于经营,麾下将士的装备冠于幽州诸郡,如果能得到一些甲胄、武器,自己的实力又将有明显的提升。至于右北平的公孙续和辽西的太史慈,那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是没长大的小子,一个是来自中原的汉人,他们哪是自己的对手。
  要顾忌的倒是阎柔。袁谭的使者说,刘和死后,阎柔等幽州人和袁谭断了联系,反而成了刘备的帮手。这个说翻脸就翻脸的无耻汉人,这次非杀了他不可。
  弥加正在畅想未来,忽然听到远处有急促的号角声响起。他皱了皱眉,转头向号角声响处看去,只见数骑沿着山谷奔出,一边急驰一边吹响号角报警,同时举起手中的红旗猛摇。在大地的映衬下,象征着敌袭的红旗分外刺眼。
  张加吃了一惊,目光向骑兵身后的山谷看去,正好看到一队骑兵从山谷里冲了出来,冲在最前面的是一群衣甲鲜明的骑兵,簇拥着一面大旗。
  弥加认识这面大旗,这就是他刚刚想要杀死的汉人:阎柔。
第1806章
阎柔冲阵
  “加速!加速!”阎柔举着手中精钢打造的长矛,连声大呼,不如此,无法表达他心中的快意。
  看到弥加的羊皮大纛出面在那个山坡上时,他就知道自己赌赢了。鲜卑人愚蠢而骄狂,他们的思维简单得让人不敢相信。行军之际,弥加还是没有任何应有的警惕,只当作平时转移牧场。将骄兵惰,他麾下的士卒也轻忽得令人发指,斥候懒得爬到高处细看,策马而行,随便看一看就算过去了。在他潜伏的时候,至少有三拨斥候从他面前百步余经过却没有觉察到他的存在。此刻数千骑兵分散在河谷间,饮马洗脸,有的人甚至解下了马鞍,等着扎营休息,根本没有作战的准备。
  将骄兵惰,自寻死路。
  千余精骑沿着山谷飞奔而出,汉胡骑士兴奋的呼喝着,舞动手中的战刀,骑射好的拉开弓,搭上箭,向两侧目瞪口呆的鲜卑人进行射击,羽箭离弦而去,溅出点点血花。
  鲜卑人根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看到奔腾而来的汉军骑士,他们愣在原处,不知道该怎么办。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在草原上看到成建制的汉军骑兵了,年纪轻的甚至不知道汉军也曾有进入草原作战这样的事,突然看到这些多人,他们手足无措。
  是该上前厮杀,还是该暂避一时?听说汉军软弱可欺,只能躲在长城、要塞后面死守,从来不敢野战,击败他们应该不难。可是这些骑兵杀气腾腾,甲胄鲜明,又像是不好惹的样子,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冲锋,贸然冲上去只怕占不着便宜。
  在鲜卑人犹豫的时候,阎柔已经率部杀到,他身上穿着太史慈赠送的精甲,手中拿的是太史慈赠送的精钢长矛,身边是一百装备了新式甲胄武器的亲卫,再看看那些装备简陋得像乞丐一般的鲜卑人,他心里平生一种自豪。
  些许蛮夷,也敢来挑战我大汉威严?今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华夏衣冠。
  “杀——”阎柔热血沸腾,精钢长矛斜斜前指。紧随其后的传令兵再次吹响号角,发出攻击的命令。
  亲卫骑拥着阎柔率先入阵,精钢打造的长矛刺出,将贸然冲上来或来不及逃走的鲜卑人挑落马下,锋利的矛头轻而易举的刺破了鲜卑人的皮甲和胸膛,从前胸入,后胸出,鲜血飞溅。
  队列中的骑士松开了弓弦,射出了一枝枝羽箭,射向二三十步外的鲜卑人。不少鲜卑人中箭,倒在河水中,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清澈的河水。
  阎柔等人就像一柄锋利的巨剑,刺入鲜卑人的大阵之中,所到之处鲜血飞溅,人仰马翻。阎柔率领亲卫骑攻坚,后面的骑士则用手中的弓箭和战马任意杀戮,将被阎柔等人冲乱了阵型的鲜卑人杀死。鲜卑人本来就没有准备,面对快马利刃,他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就连逃跑都来不及反应。
  转眼之间,阎柔突进大阵两百余步,杀死两三百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5/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