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8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1332

  这让他有些郁闷。怎么刘备总是遇到这样的事?打仗不行,却总能躺赢。赤壁之战,周瑜拼了老命才夺了个南郡,结果刘备不声不响了收了江南四郡,然后又把南郡借走了。现在也是,为了一个涿郡,他和袁谭拼了几个月也没得手,结果张则一甩手,扔给他半个幽州。
  这就是虞翻说的“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出头的椽子先烂,我实力增长太快,其他人都有压力了,要合起来对付我啊。
  很好,我正好看看谁是真朋友,谁是笑面虎。
  虞翻随即又报了一笔账。中原今年无事,收成比去年略好一些。江南屯田已见成效,粮食比去年增加了两成。采用了麋竺的递进收税法之后,商税总额有所下降,但幅度还不小,接近三成,可是反响很好,受到了中小成本的商人的一致欢迎,尤其是那些将家里剩余的农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换点零花钱的百姓。按照以前的税法,只要是去卖东西都要抽税,还要被市吏刁难。现在好了,只要他们不主动惹事,没人找他们麻烦。
  听着一个个数据,孙策很有成就感,觉得这几年没白辛苦。
  ……
  是否在秣陵立都尚有疑问,却不影响孙策停驻休息。
  秣陵、湖熟靠得很近,如果在要秣陵建都,湖熟必然被划入其中。孙策在虞翻的陪同下,查看了附近的地形。眼前的景色与他印象中的南京大相径廷,虽然也算是人烟稠密,毕竟不是后世的大都市,到处是森林,绿化率极高。
  站在秣陵城北的一座小山上,看到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孙策又有些怀疑虞翻的说法。按理说,森林有助于降温,后世南京就是通过增加绿化面积摘掉了火炉的帽子,可眼前的森林这么多,夏天怎么可能闷热?难道是虞翻闷热的标准不同?他家住在海边,气候比秣陵要凉爽得多,也许只是他不适应呢。
  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多征询一些意见,最好是能安排几个专业的医学大腕来考察一下。他不想怀疑虞翻,却也不能轻信虞翻。虞翻通医术,但他毕竟不是专业人士,考虑得未必周全。
  “仲翔,秣陵景色不错。”孙策环顾四周,心情舒畅。
  “这儿还不算最好的。”虞翻从衣袋里取出两块石头在手心摆弄着,指指东北方向。“主公来得迟了些,若是再早一个月,那边山上枫叶正红,才是真美,如漫山云霞一般。不过冬天也有冬天的好处,明天臣陪主公去汤山,那天有天然热汤,这种天气泡泡热汤最舒服了。”
  孙策还没说话,郭嘉先乐了。“有热汤可泡啊,那可太好了。仲翔,你在那边有没有精舍?”
  虞翻哈哈大笑。“去了你不就知道了。”
  郭嘉心领神会,放声大笑。孙策也笑了。虞翻和郭嘉算是臭味相投,两人都是不肯亏待自己的人,只要条件允许,不介意让自己享受一下。有温泉这么好的去处,虞翻自然不会放过。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他不挪用公款,做得太过份,也不必太计较。
  正在远处看风景的孙尚香等人听到笑声,也赶了过来,一眼看到了虞翻手里的石头,顿时眼睛一亮,伸手便抢。虞翻反应极快,听到风声,下意识地双手划圈,将孙尚香的手拨了开去,顺手一推,将孙尚香推得踉跄了几步,险些摔倒。
  孙尚香顿时来了精神,双手叉腰,眼睛一瞪。“要比武么?”
  虞翻这才知道是孙尚香,不免有些尴尬,连忙请罪。“三将军恕罪,翻并非有意,只是……”
  “既然不是有意,那就算了,不过你得把这石头给我。”
  “呃……”虞翻看看手里的石头,有点为难。“三将军,这石头并非稀奇之物,三将军若是喜欢,我明天带你去捡就是了。那片山上多的事,你就算要一车都没问题。”
  “我就要这两块。”
  “这个给你看看可以,不能让给你。”虞翻看着石头,连连摇头。“这两块石头虽然不值钱,上面的纹理却难得,是我的心爱之物,不能让人。”
  孙尚香正在再说,孙策喝道:“尚香,不得无礼,君子不夺人所好,哪有强抢的道理。若是张公知道了,有你好看。”
  提到张昭,孙尚香缩了缩脖子,吐吐舌头。“好吧,那我就看看,不要你的。那你明天带我去捡?”
  “一定,一定。”虞翻说着,将石头递了过来。孙尚香接过,拿起其中一块,啧啧称奇,拿到孙策面前。“大兄,这是个……太极图吗?”
  孙策接过一看。这块石头黑白相间,黑色的条纹有点像太极图。别一块彩色的石头更奇,彩虹般的条纹缠绕,竟是一个金文易字。一个太极图,一个易,正与虞翻五世传易的身份相符,怪不得他不肯转让。
  “有意思。”孙策笑道:“这是专为仲翔而生的奇石啊。”
  虞翻抚着胡须,得意洋洋。“臣也这么以为。臣去了很多次,看过无数石头,这两块是最得臣心的。是以千金可赠,这两块石头却是不能让的。”
  郭嘉也好奇不已。“天地间竟有这种奇石?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仲翔,明天一定要带我们去看看,说不定我也能捡一块为我而生的石头的。”
  “你喜欢什么样的?”孙策调侃道:“是酒壶,还是歌舞伎?”
  郭嘉忍俊不禁,大笑道:“都可以,都可以。主公,你想要什么样的?”
  “我啊?”孙策一时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他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洒色财气,他似乎都不缺。学问,也没什么能引以为傲的。仔细一想,他觉得自己挺没追求的。他想了好一会儿,说道:“如果可以,我想长寿,有个寿字的石头也许不错。当然,如果能青春不老就更好了。”
  虞翻、郭嘉都有些诧异。他们都没想到孙策的愿望居然是这个。孙策才二十出头,考虑生死这个问题似乎太早了些。俗话说得好,言为心声,这要是传出去,或者记在史书上,难免让人觉得孙策胸无大志,不像个帝王应有的抱负。
  虞翻哑然失笑,提醒道:“主公,天下未定,现在就想养老,是不是早了点?”
  孙策有点尴尬。不过他真是这么想的。想活得久一点,更想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改革,没觉得自己这个理想有什么不好,更没想到会引起虞翻的异议,甚至还有点鄙视的意思。
  正当孙策考虑如何回答虞翻时,甄宓说道:“长寿有什么不好?大德者必有其寿,君侯天生圣人,胸怀仁义,好德如好色,正当长寿。”
  虞翻惊讶地看了甄宓一眼,又看看孙策。“夫人学礼?不知是学的哪一家?”
  甄宓微微一笑,向虞翻欠身施礼。“常听君侯说虞长史文武双全,惊才绝艳,乃江东大家。宓不自量力,在长史面前弄舌,惭愧惭愧。随君侯巡游,闲来无事,随便翻几页书罢了,哪里敢称传承。还请长史莫要见笑。”
  虞翻拱手还礼,神情难得的庄重。“夫人客气了。”
第1842章
好消息
  长安,昆明池。
  蒋干手持钓杆,坐在石舫上,看着被风吹皱的湖水出神。两个年轻侍从站在身后不远,手扶刀柄,不时打量一眼四周。
  四周很安静,看不到几个人影,就连挑野菜的百姓都看不到几个。天子出征,长安驻军几乎走了一大半,长安的粮食压力大减,往年一入冬就到上林苑来打猎的人都少了很多。新年将至,他们都在忙着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哪怕是扯上几尺布,图个新也是好的。
  想到布,蒋干的嘴角颤了一下,有些不屑,又有些无奈。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刘巴对布匹进行专卖,变相没收了不少中原商人的货物,搞得普通百姓买不到布。如今年关将至,他才拿出一些布来敷衍百姓,缓解民愤,也是够狡猾的。
  不过这种好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
  “先生,荀令君来了。”一个侍从轻声提醒道。
  蒋干应了一声,转头看了一眼,却没起身,水中的浮标微动,鱼线猛地一沉,蒋干连忙抓起鱼杆,顺势一提,一条巴掌大的鱼甩着尾巴,被提出了水面,落在草地上,“啪啪”地跳着。
  荀彧走到跟前,双手拱在袖中,静静地看着鱼。蒋干走了过来,按住鱼,取下鱼钩,一甩手,又将鱼扔回水中。他在水边洗了洗手,掏出手帕擦净,这才向荀彧拱拱手。
  “令君果然身份尊贵,姗姗来迟啊。”
  荀彧笑道:“本来已经出了门,临时收到一个消息,耽搁了些时间,还请子翼见谅。”
  “无妨,我也没闲着。”蒋干扬了扬手里的钓杆,指指一旁准备好的火堆和已经烧开的水。“可惜没什么大鱼,要不然就请你喝鱼汤了。”
  “那条鱼已经不小了。自从陛下开恩,让百姓进入上林苑耕种,这昆明池里的鱼就被他们吃得差不多了。除非抽干了水清塘,你是钓不着大鱼的。”
  蒋干笑道:“陛下真是仁慈啊,连昆明池里的鱼都被吃光了,天下太平。”
  荀彧无动于衷。他看着蒋干重新坐回石舫,在鱼钩上重新上好鱼饵,又抛进水中,耐心地等了一会儿,见蒋干一直没有说话的意思,不得不开了口。
  “子翼不想问问我为什么请你来?”
  “我这不是等你说嘛。”蒋干盯着水面的浮标,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神情轻松。“这么卖关子,难道是天子西征大捷了?”
  “是的。”荀彧淡淡地说道,脸色平静,眼神却有些难得的快意和轻松。
  蒋干愣了一下,回头看看荀彧,歪了歪嘴,过了一会儿,他说道:“什么样的大捷?斩首几万?缴获几何?有没有有点名气的俘虏?还有啊,那个河首平汉王抓住了没有?”
  荀彧笑道:“你这么说,我怎么答?斩首不算多,也就是三千余人,缴获了几万头牛羊,俘虏里也没什么有名气的,只有一个部落大人,一个千夫长,本来有机会抓住野狼部落大人宴游荔,只可惜让他跑了。至于河首平汉王,估计要到开春了,最近大雪封山,无法行军。”
  “野狼部落?鲜卑人?”
  “是的。陛下听说鲜卑人犯边,便率轻骑驰援,一战成功,还解救了几千百姓。”
  “啪啪啪……”蒋干放下钓杆,鼓起掌来,清脆的掌心传出很远。荀彧很无语,自嘲地笑笑。蒋干拍了一会,笑眯眯地看着荀彧。“够了么?不够的话,我还可以再夸你几句。”
  荀彧摇摇手。“子翼,天子西征大捷,吴侯也有功。羽林装备的甲胄都是吴侯提供的……”
  “那和吴侯没什么关系,你要谢就谢杨文先吧。”蒋干打断了荀彧。“生意归生意,你今天找我来难道是想再买一些甲胄?我丑话可说在前头,最近甲胄供不应求,价格又涨了。”
  “子翼,吴侯与朝廷的关系就只剩下生意了吗?”
  “当然不是。”蒋干顿了顿,又道:“还是姻亲。你也知道的,吴侯尊重女子,长公主虽然是妾,他却不把长公主当妾看待,还是认朝廷这门亲戚的。不过亲戚归亲戚,生意归生意,这是两码事……”
  “子翼是说,吴侯不承认与朝廷的君臣关系了?”
  “这个么,得看朝廷怎么说了。”蒋干嘿嘿地笑了起来。“是手足还是犬马,亦或是草芥,令君能不能给我一个准话,不要让我猜,猜来猜去的可是容易误会。”
  “早就听说子翼常往赵公处走动,果然不虚,《孟子》脱口而出。”
  “吴侯爱民,好《孟子》,我这走马自然不能落后,也要学几句应对。况且赵公的《孟子章句》已经印行天下,好读其书的人不甚枚举,令君想必也不例外吧。”
  “正因为知道吴侯爱民,我才来见子翼。子翼,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爱民。为一己之私,置天下百姓于水火,这可不是仁者所当为。你说呢?”
  “我同意。”蒋干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当真?”
  “当然是真的,我又不是好战之人,岂会拒绝这样的建议。”蒋干放下钓杆,站了起来,笑容满面的看着荀彧。“令君,你今天约我来,莫不是要谈禅让的事?嘿,这事要是谈成了,你我可都是功臣啊。你还可以做令君,将来三公可期,我没你这样的学问,只能混个大鸿胪做做……”
  荀彧沉下了脸,脸上的喜色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看出来了,蒋干根本没有和他谈的意思,孙策也没有向朝廷称臣的可能。他们之间必有一战。
  “怎么,令君觉得不妥?”蒋干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只是眼神很不正经,反倒有几分嘲讽。
  荀彧一声轻叹。“子翼,你可知道一旦开战会死多少人?难道你连努力都不愿意努力一下?”
  蒋干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淡去,眉挑轻轻挑起。“令君为什么不努力一下?你真觉得天子西征大捷了,就能战胜吴侯,中兴大汉?令君,我只想问你一句,没有吴侯提供的锦甲,你敢让他出征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