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8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4/1332

  许攸也意识到了孙策对汉中战场的重视,不过他并不紧张,反而更加兴奋。孙策对汉中势在必得,那他就有机会和孙策面对面的较量了。击退孙策,一雪辽东之耻,机会就在眼前。
  “我去木兰塞看看。”
  吴懿本想拒绝,转念一想,又答应了。许攸虽然脾气不好,但他的确是个聪明人,又与曹操有旧,有他坐镇木兰塞,等于在张鲁前面又加了一道防线,汉中就更安全了。他对许攸也的确有些烦,许攸主动离开南郑,他求之不得。
  许攸说走就走,稍微收拾了一下,就乘船顺水而下,直奔木兰塞。
  他刚走了一天,吴懿就收到了曹操的密令:许攸虽然有才智,但性格偏激自负,不能让他单独行动,否则要么恃才傲物,与自己人发生冲突,要么立功心切,中了孙策的计,坏了大事。
  吴懿后悔莫及,一边派人去追许攸,一边亲笔给曹操回了个消息,说明情况。
  ……
  许攸在黄金关的时候被吴懿的使者追上,但他对吴懿请他返回南郑的要求置若罔闻。吴懿的使者急了,一时失言,把曹操的命令说了出来。许攸一听,气得脸色铁青,更不肯回南郑,一定要去木兰塞看看情况。
  他昼夜兼程,先到安阳,与张鲁见面。见许攸亲至,张鲁很是意外,却不知道内情。许攸对张鲁印象不好,总觉得他是歪门邪道,借着母亲卢夫人与曹操的苟且才有今天,也不愿意在安阳久留,径直东下。
  数日后,他赶到木兰塞,木兰塞到了是一片祥和,看不出半点大战之前应有的紧张。许攸问了一圈,也没问出名堂来,只得继续前行,赶到郧县,见到了申耽。
  面对许攸,申耽不敢怠慢,承认徐庶经过了他的防区,但他不承认伤亡有三四百人,总数不超过二百,但徐庶出手极狠辣,出击的一曲士卒几乎全被斩杀在阵前,只有几个有逃了回来。徐庶的部下很精练,军械也非常精良,配备了不少强弓硬弩,还有一队以白羽为旗号的射手,好像是析县谢家的人。
  但是房陵一直没有消息来,上一次的消息还是一个月以前。黄忠早就到了房陵,徐庶应该也到了,但他们还没有收到是否破城的消息,倒是上庸有消息来,说是徐晃突然出现在城外,一把火将快要成熟的庄稼全烧了,然后又撤了。驻守上庸的是申仪,申耽正筹集粮食,准备派人送到上庸去救急。
  许攸问申耽道:“上庸的粮食能支持到什么时候?”
  申耽想了想。“应该能支持到年底。”
  “那就不要急,先派人去房陵看看。房陵这么久没有消息来,很可能已经破城了。他们烧了上庸城外的粮食,是因为上庸城比房陵坚固,难以攻打,想伏击援兵。我们可以将计就计,不过你这点人马不够,至少要再增加两万人才行。孙策好用精兵,一万多人的战斗力足以抵得上两三万人。”
  申耽吃了徐庶的亏,也觉得许攸说得有理。但他只有一万人,就算把所有的乡党都集结起来,他也凑不出两万。无奈之下,许攸只得让人回安阳,要求张鲁派兵增援。
  在等待张鲁的时候,申耽派人赶往房陵打探消息。十天后,消息传回来了。他们没能接近房陵,黄忠在房陵周围布下了严密的包围圈,能接近房陵的道路都被控制了,水泄不通。他们估计房陵还没有被攻破,否则黄忠没必要控制得这么严密。
  许攸不相信。房陵是位于一片河谷之中,但房陵附近就有山,黄忠怎么可能将所有的通道都控制住?就算无法接近房陵县城,远远地看一点总是可以做到的。肯定是申耽的部下武艺不精,胆子又小,被徐庶打怕了,不敢靠近。
  他决定亲自走一趟。
  申耽拦不住,也不敢拦,只好由许攸去了。许攸刚走,申耽就接到了吴懿的命令。吴懿要他固守木兰塞,不得轻易出击。一直送到的还有一封给许攸的亲笔信。申耽不敢拆,只好先收着,等许攸回来再给他。
  ……
  房陵城北,栗子沟。
  许攸忽然停住脚步,抬起手,轻轻挥了挥。紧跟在他身后的两个卫士连忙停住脚步,转过身,摘下随身携带的小盾,拔出腰间的环刀,做好战斗的准备。其他的卫士也各寻藏身之处,拔出武器。
  走在最前面的卫士感觉到不妙,一手拽住向导,一手拔出环刀。向导被他拽了个趔趄,一回头,看到雪亮的刀刃,顿时吓得脸都白了。刚要说话,卫士低声喝道:“别出声,前面有埋伏。”
  向导立刻闭上嘴巴,不敢再说,眼神却有些犹豫。他听之前回去的同伴说,荆州军的包围圈在房陵城附近,这里离房陵城至少还有十里,怎么可能会有埋伏。不过特殊时期,还是小心点的好,别没遇上荆州军的埋伏,先被这些游侠儿杀了,听人说这位许君可是个杀人如麻的剑客,不能惹。
  许攸一边警惕地注意着四周,一边拔出腰间的长剑。一剑在手,他立刻多了几分自信,就算此刻遇上徐庶本人,他也有战而胜之的信心。
  周围一片寂静,除了风声,什么时候也没有。可正是因为没有声音,许攸才觉得不正常。他弱冠起就为袁绍奔走,经历过无数危险,早就练出了过人的直觉。越是安静,越是说明危险就在眼前。
  前面坡上的板栗树上果实累累,如果没有人在周围设伏,怎么可能连一点鸟儿都没有。
  听向导说,这里离房陵城还有十来里,黄忠会将侦察圈安排得这么远?也许只是游哨。游哨一般以伍为单位,五人一组,最多十人一组,自己也有十来人,而且都是武艺精湛的游侠儿,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许攸缓缓退到一棵大树之后,锐利的目光扫过四周,发出准备战斗的手势。
  秋风吹过树梢,四周安静得令人窒息。
第1908章
后生可畏
  等了漫长的十个呼吸,周围还是没有动静。
  许攸心跳如鼓。他眯起眼睛,一边注意着四周,一边轻声喝道:“撤!”
  卫士们互相掩护着,缓缓向后退。刚刚走了三五步远,百步外的一块巨石后一声轻响,一枝利箭离弦而出,直奔许攸。许攸眼神如电,看得清楚,一动不动。身边的一个卫士举起小盾,护住他的面门。“呯!”一声闷响,箭射中小盾,余劲未衰,震得卫士身形一晃。许攸适时伸出手,扶住了卫士,嘴角微挑,心里却不由得一颤。
  从劲道来看,这是三石弩,有效射程一百二十步左右。这个距离已经快接近极限,对方还能射得这么准,如果不是自己直觉敏锐,及时停住脚步,又向后退了几步,几乎进入死角,这个射手绝不会发射,等他再往前走几步,这枝弩箭就能让他来不及反应,要了他的命。
  擅长伏击,射艺好,还沉得住气,这样的人在游侠儿中也称得上高手。可对方不是一个人,至少还有四个人,甚至更多,但这些人都藏得好好的,一个也不吭声,就等着他们露出破绽。
  一枝箭射完,四周又恢复了安静,就连刚刚射箭的那人都没了声音,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似的。
  许攸在撤退和进攻之间犹豫了片刻,扬声道:“徐庶,南阳许攸在此,肯赐一战否?”
  “你就是许攸?”头顶响起一个带着几分惊喜的声音。
  “正是。”许攸抬起头,心中暗笑。自己的名字还是值钱的,对方明显知道自己,声音里掩饰不住的兴奋,下意识地暴露了位置。紧接着,周边又有几个地方响起簌簌的声音,隐约露出几个身影。片刻之间,许攸就确定了人数和位置。
  至少有六人,最近的一百一十步左右,形成半个包围圈,但是位置比较分散,利于伏击,不利于交战。
  “攻击!”许攸一声断喝。
  最前面的两个卫士举着盾牌,向刚刚射出弩箭的位置冲去。另有两个卫士一个举盾牌掩护,一个张弓搭箭,向前疾行。片刻之后,对面巨石后一个人闪身而出,举弩射击。持弓的卫士抢先射出了手中的箭,箭偏了尺许,射在伏兵身边的石头上,火星四溅,伏兵虽然没有受伤,却还是受到了影响,弩箭射偏。
  持弓卫士连续射击,不让那伏兵有喘息的机会,冲在最前面的两个卫士攀缘而上,一左一右抢了过去。见同伴有危险,其他的伏兵按捺不住,纷纷露出身形,射出手中的弩箭,可是这些卫士速度非常快,又擅长利用地形掩护自己,大部分箭都射空了,射中的几枝箭也没能命中要害。
  许攸在两个卫士的掩护下,眯着眼睛,凝视着弩箭的轨迹,迅速确定对方的位置,指挥卫士进行反击。双方你来我往,箭矢交驰,数量虽然不多,却非常紧张。近距离接触,弩的射速成了劣势,很快就变成了弓手之间的较量。许攸身边卫士中有两个射艺不错的游侠儿,成功的压制住了对方。
  一个卫士冲到了巨石后,伏兵放下了弩,拔出战刀,挺身迎战,两人刀盾相迎,丁丁当当的脆响不绝于耳。许攸听得真切,很是惊讶。那个卫士的武艺他是清楚的,普通士卒在他面前很难走上三五合,这个斥候居然能和他战个不分胜负?
  很快,另一个卫士也赶到巨石后,加入战圈。以二战一,胜负立分,伏兵见形势不妙,怒吼一声,不顾对方刺来的环刀,同样挺刀猛刺,只是在环刀触体的刹那扭了一下身体。“噗噗!”两声闷响,他们的长刀都刺穿了对方的身体,伏兵趁势抱着对手,从巨石上滚了下去。包抄的卫士没来得及抓住同伴,一愣神的功夫,两枝弩箭同时射到,一中胸口,一中腹部,闷哼一声,倒在地上。
  许攸看得真切,心惊不已,听得远处有哨声起伏,知道对方有援兵将到,再不走有被包围的危险,不敢怠慢,下令撤退。
  ……
  “许攸?”徐庶放下手中的纸,捏了捏手指,颇有些意外。
  “是的。”率部伏击的斥候什长低着头,咬牙切齿。“那老头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手下的卫士配合非常默契,尤其是两个射手,射得又快又准。”
  徐庶没有答他的话。他对许攸并不陌生,这个人不仅剑术好,智计百出,而且在游侠儿中颇有名望,身边有一些追随多年的侍从,不是这些斥候能应付来得的。以一死三伤的代价换取对方两条人命,这个结果已经让他很满意了。
  他奇怪的是许攸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吴懿率领的主力将至?似乎不对。大规模的行动不可能完全避开斥候的耳目,如果吴懿率领主力赶到,徐晃早该有收到消息了。
  就是许攸这一队人?这倒是有可能。
  “不管他是谁,没有把握就不应该暴露自己,敌明我暗,宁失一子,不失一势,这是基本原则,一定要牢记。”
  “喏。”什长有些惭愧。如果不是那个兄弟沉不住气,生怕许攸跑了,今天不会是这个结果。只是那个兄弟已经英勇战死了,他不愿意再让他蒙受耻辱,只能自己背起责任。
  “下去休息吧,以后要注意。”
  什长再次点了点头,躬身施礼,退了出去。徐庶随即起身,带上几个卫士,直奔黄忠的大营。
  黄忠听了徐庶的转述,也很意外。他和许攸同县,早就认识,虽然没什么交往。他和徐庶一样,立刻想到会不会是援兵到了。斥候营的规模有限,大部分被徐庶安排在房陵周边十里以内,以确保敌方斥候没办法近距离侦察房陵城,发现他们在这儿以战代练的秘密,徐晃能用来布防的力量就有限了,而且有一部分精力在上庸方向,出现疏漏在所难免。
  “可能性不大。”徐庶来的路上已经权衡过,直接否定了黄忠的担心。“就算有援兵到,也应该是去上庸,不会来房陵。许攸有统兵经验,但他做了一辈子游侠,习气不改,又行事偏激,自负其能,未必能听吴懿的命令,也许是私自行动。”
  黄忠同意徐庶的分析。对徐庶的推理能力,他是信服的。徐庶这几年在武关没闲着,他通过阅读战纪,对孙策的几次战役研究得很透彻,有些事连他这个亲身经历者都没有想到那么全面、那么深。
  “要围捕许攸吗?”
  “不,让他来找我。”徐庶很有把握。“许攸武艺好,经验也丰富,想在大山里围捕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对一,我也没把握,除非都督或者邓子翼亲自出手。不过也没必要,我们现在是统兵的将领,不是争强斗胜的游侠儿,挺剑决胜负这样的事没意义。武艺再好,也挡不住一阵乱箭或一什死士。”
  黄忠大笑。这一点,他非常赞同。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赞成将领亲自上阵砍人。
  徐庶随即命军中画匠画了许攸的像,分发到斥候营,让他们看到许攸不得轻易出击。又命人抄写了一些公开信,让人贴到各个路口,邀许攸一见。
  ……
  许攸在房陵周围转了几天,始终没有找到突破口,无法摸到房陵周边,连远远地看一眼房陵城都不可能——能在远眺房陵的位置都被徐庶派人占据,就算他想强攻,对方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召集援兵,有几次如果不是他跑得快,险些被困住。
  许攸看到了徐庶的公开信——他怀里就揣着一份——但他不打算和徐庶见面,反倒更加警惕。他有一种感觉,面前的徐庶不是他认识的那个少年徐福,不是那个抹白了脸,挺剑一击的游侠儿,他现在是一个老谋深处的将领。
  他去见徐庶容易,想全身而退就难了。就算是公平一战,他也许能击败徐庶,却无法击败黄忠和邓展。都是南阳人,他清楚黄忠、邓展的实力。况且他自己也清楚,岁月不饶人,自己的剑术虽然已经登堂入室,体力却有些跟不上了,黄忠、邓展正当壮年,又是统兵的将领,生活作息规律,状态要比自己强太多。
  他不想将一世英名毁在这儿,他还要留着有用之躯向孙策挑战。
  一想到这些,许攸就觉得沮丧。十年前,他何曾将黄忠、徐庶这样的后生看在眼里,他与何颙、张邈等人一起,为袁绍奔走,一心想建立党人的天下,谁会想到几年之后会是这般局面,袁绍战死,他成了丧家之犬,黄忠、徐庶等人反成了统兵的重将,自己想见他们一面都成了冒险。
  他决定去上庸看看。不管黄忠、徐庶在房陵干什么,房陵的重要性都不如上庸,守住上庸就是守住了通往汉中的陆路,也守住了巫县的侧翼。只是上庸城外的庄稼都被徐晃烧了,没有足够的存粮。要想守住上庸,必须运粮来,野战不可避免。
  也许这就是黄忠等人的目的所在。后生可畏,许攸虽然不愿意承认,心中却是感慨万千。
第1909章
顺水推舟
  孙策收到黄忠的军报时,秋收已经结束。经过军师处的基本评议后,他接受了黄忠的要求,随即命人准备粮草和转运事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4/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