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8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3/1332

  仅此一项,孙策就要支出近亿钱。如果加上正在房陵作战的黄忠部、在武陵集结的周瑜部,费用还要再翻一番。所以说行军作战,没有家底是真的玩不起。没钱寸步难行,有钱才可以为所欲为。黄忠部进入汉中的预算是一年三十亿,周瑜率部入武陵的预算是一年五十亿,以孙策的财力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些,其他方向只能防守,无力进攻,否则他就有资金短缺的危险,一旦发生意外就只能杀鸡取卵。
  他眼前的这一万多精锐就是他的杀手锏,当然要用心养护,以备不时之需。
  城里城外一圈走下来,已经丑时将尽,就连孙策都觉得疲惫,更别提袁衡了。好在袁衡去年已经经历过一次,有所准备,全程滴水不漏,尽显王后风范,得到了将士们的一致拥戴。
  如果袁术真的成了鬼,看到这一幕也应该瞑目了。
  回到府中,甄宓等人都已经休息,只有袁权还带着侍女等着。孙策一进门,热腾腾的粥、爽脆的芥菜丝就在案上摆着。喝一口粥,夹两根芥菜丝,满嘴生香,整个人都像活了一般。
  “好吃,好吃。”孙尚香很快就喝完一碗。“嫂嫂,再来一碗。”
  “不能喝得太多,压床胖。”袁权伸手刮了一下孙尚香的鼻子,笑道:“热水准备好了,赶紧去洗个澡,睡觉,明天早上起来吃好的。”
  “就一口,就一口。”孙尚香央求道:“今天跳那什么入阵曲太开心了,早就饿了。”
  “你说你,跳个舞而已,比真的上阵还用力气。”袁权无奈,又给孙尚香添了一勺。孙尚香笑嘻嘻地一口喝尽,抹抹嘴,冲了出去。一会儿功夫,孙翊也喝完了,向袁权贺了新年,匆匆回自己的房间。
  孙策慢慢的喝着粥,等到袁衡也喝完,才放下碗。“姊姊也早点休息吧,累了一天了。明天还要起早。”
  “我没什么事,刚才已经小睡了一会,你们抓紧时间擦擦身子,明天早要见客。”
  孙策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最多两个时辰过后,文武官员、襄阳的士绅就要赶来贺新年,他们至少还要忙一天。王冠不是那么好戴的,越是这种时候越是累人,迎来送往的繁文缛节能逼得人发疯,整个正月都不会有清闲的时候。
  守岁半夜,又巡视军营,他和袁衡都出了一身汗。军营里的卫生搞得再好,多少也会有些异味,不抓紧时间擦洗一下,明天见客时会有异味,就连香囊都掩盖不住,难免让人笑话。这样的事,孙策基本不懂,张纮也不是完全清楚——他理论足够,实践经验却不足——只有袁权能搞得定,四世三公的积累和年龄带来的经验优势在此时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孙策不喜欢用侍女,只要袁权在身边,这些事都由袁权侍候。热水准备好了,孙策泡在热水桶里,浑身舒泰,疲惫也去了大半。袁权卷起衣袖,用瓜络为他搓背,忙前忙后,一言不发。孙策也不说话,自顾自的想着心思,气氛一时有些诡异。
  等差不多洗完的时候,孙策说道:“阿衡表现得非常好,将士们都很喜欢她。”
  “我听说了。”袁权低着头,用巾衣擦去孙策身上的水。
  孙策从袁权手中取过布巾。“你去洗漱吧,今天就睡在这儿。”不等袁权拒绝,他又说道:“我有话要对你们说。”
  袁权抬起眼皮,看看孙策,应了一声,转身去洗漱。孙策擦净了水,上了床,倚靠在床上。过了一会儿,袁权洗漱完毕,和袁衡一起走了进来,低着头,一起上了床,袁衡睡在里侧,袁权睡在外侧。孙策张开双臂,一左一右,将她们搂在怀中。袁衡有些不好意思,躲在孙策的臂弯里。
  孙策轻拍袁衡的背。“今天的《胡笳十八拍》弹得不错,你和阿和合奏很好听。”
  “是长公主衬得好。”袁衡低低地说道。虽然孙策要求所有人都将刘和当普通人看待,但袁衡一直称刘和为长公主,不肯失了礼节。
  “阿和衬得再好,你如果弹得不好,她也补不回来。”孙策顿了顿,又道:“后半阙弹得比前半阙好。”
  “我……”袁衡欲言又止,神情有些沮丧。她今天与刘和合奏本有压制甄宓的意思,前半阙很自信,可是甄宓换了舞衣出来,赖在孙策怀中,又借着孙策的名义迫使她同意用鼓吹伴奏,让她心里不太舒服,后来便有些乱,争胜之心更强,不知不觉的倒是更投入些。孙策不太懂音乐,都能看出她的情绪,别人自然看得更清楚。
  “知道为什么吗?”
  “请夫君……”袁衡准备起身坐起来,却被孙策按住。“我……”
  “争强好胜,本来就是你这个年龄最自然的情绪,自然的最美。你有你自己的美,不要学别人,也不要学姊姊,更不必急。等你到了姊姊这个年龄,该有的都会有,只会更好。”
  袁衡似懂非懂,茫然地看看孙策,又不敢问,只好求助的看向袁权。袁权思索片刻,轻叹道:“夫君,是我急了,用意太过。阿衡,你听夫君的,以后随性些,不要太勉强。”
  袁衡应了一声,乖巧地点点头,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她的确太累了,不仅身体累,心更累。做一个合格的王后实在太累,有太多的事需要留意,说每一句话都要小心,一点也不敢大意。孙策身边的女子太多,出类拔萃的不少,她压力很大。
  见袁衡睡得这么快,袁权怜惜不已,伸手轻抚袁衡的脸。“让夫君费心,是我的错。”
  “你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这担子挑得太久,一时卸不下来。阿衡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王后,伯阳明年成了亲,你也该放心了。你要是再把他们当孩子一样,什么都管,恐怕会适得其反。”
  袁权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你明明比我还小两岁,为什么我感觉在这些事情上你比我更有经验?你那几个弟弟妹妹都亲你,就连伯阳、阿衡都愿意和你亲近,看到我反而有些拘谨,是不是因为我管得太多了?”
  孙策笑笑。“因为我相信他们,就像我相信你一样。”
  “巧舌如簧,我看看你这脸皮是不是又厚了些。”袁权抻手捏捏孙策的脸。“不过我爱听。等伯阳成了亲,我就什么都不管了,一心做你的女人。”
  ……
  正月十三,宛城。
  进了城门,马车就慢了下来,车旁熙熙攘攘的全是人。毛玠拉开车帘,看着衣着光鲜,神情悠闲的行人,有些诧异。“没想到宛城还这么热闹,我还以为要戒严呢。”
  坐在对面的卫臻也很意外。“是啊,看起来比洛阳还要太平些。”
  毛玠深有同感。他和卫臻从昌邑一路西行,先经过陈留,后来又去了洛阳。洛阳不仅不如宛城热闹,气氛也很紧张。据辛毗说,新年前后,荀衍突然率部进驻温县,鲁肃不敢大意,增加了孟津、五社津等津口的驻兵,还亲自率骑兵临河巡视,加强了对河内的情报刺探,这个年都没过安稳。
  黄忠率部进攻汉中,南阳也是战区范围,宛城却这么平静,让人有些想不通。
  “卖报!卖报!”一个少年从车旁经过,一边举着手里的纸卷,一边大声吆喝。“周都督移兵江南,曹阿瞒望风而逃——”
  毛玠一惊,连忙拉开车窗,大声叫道:“卖报的……”
  少年闻声停住,回到车前,一边将手里的纸卷递了过来,一边打量了毛玠一眼。“最新报纸一份,零售一钱,谢谢惠顾。先生,你是外地人吧?论战合集要不要?十个钱,从第一期论战到最新的,所有文章一篇不落,一共十二份,绝对超值。”
  毛玠忍不住笑了一声。“好啊,来一份。”
  少年将新报纸收了回去,从后面的布袋里取出一份装订好的合集,递给毛玠,又说道:“先生相貌儒雅,一看就是饱学之士,南阳学报来一份?上面有辽东郡学郡学祭酒,青州隐士管幼安的最新文章,字字如刀,犀利得很哪。”
  毛玠也知道这件事,管宁任辽东郡学祭酒,写文章和南阳、吴郡两个郡的郡学隔空吵架,文章沿着驿站来往,热闹得很,他也看过几篇,兴趣颇浓,听说有最新的文章,自然不肯放过,便又买了一份。
  见毛玠出手大方,立刻有小贩凑了过来,有的卖点心,有的卖水果,有的卖各种小物件,琳琅满目,好在价格都不贵,毛玠来者不拒,买了一大堆东西,不仅案几上堆满了,连座位上都摆了不少。
  好容易等小贩们散去,卫臻拿起一枚橘子,一分剥皮一边打趣道:“孝先兄,你不会是想拿这些做见面礼吧?”
  毛玠脸上却看不到一点笑容。“公振,你没有注意到吗?汉中正在作战,周瑜又准备进入武陵,南阳的物价却比兖州低。吴王两线作战,犹有余力啊。”
  卫臻眼角抽了抽,沉默了半晌。“还是孝先兄见微知著。”
第1924章
投名状
  “南阳的物价已经涨了不少,尤其是粮食,涨了有三成之多。”南阳太守阎象皱着眉,忧色忡忡。“好在百姓家里还有点余粮。”
  毛玠虚握拳头,挡在嘴角,用了好大力气才将嘴里的茶水咽下去,没有喷出来。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茶水涌进了鼻腔,刺痛难忍。
  百姓家里有余粮,也就意味着上涨的粮价暂时还没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他们还可以出售余粮牟利。只要他们没有贪婪到卖光余粮,等不到秋收,理论上,他们就可以一直不受战争的影响。
  怪不得南阳这么平静。比起南阳,兖州还没开战,物价已经有波动了,曹仁在年前忙得不可开交,就是因为有百姓担心开战,趁着过年的机会拖家带口的往豫州跑。豫州每年开春都会招工,包吃包住还有钱拿,对兖州百姓的吸引力很大。兖州、豫州的边境又长,跑起来很方便,根本拦不住。
  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毛玠此行的目的之一。
  卫臻也哭笑不得。他觉得阎象炫耀的嘴脸很令人讨厌,更令人……羡慕。这南阳太守做得真舒心啊,本来以为只有陈留太守张邈自在,没想到阎象也这么自在。
  “府君理政有方,令人钦佩。”毛玠忍着泪水,强笑道:“听说南阳的布商现在都不去关中做生意了,可有此事?”
  阎象笑眯眯地看着毛玠。“久闻功曹为人廉洁,崇尚节俭,怎么关系起这些财货之事来了?”
  毛玠笑道:“府君见笑了。玠也是饮食男女,又不能餐风饮露,虽不好财货,却不能不关心兖州民生。幸得曹牧器重,出使南阳,自然要向府君请教一二。”
  阎象微微颌首。“关中行布榷,与民争利,商人无利可图,自然不愿去。”
  “那多出来布都销往何处了?就兖州的情况来看,似乎没什么变化啊。”
  阎象抚着胡须,笑意盈盈。他知道毛玠来访就有谈生意的目的。兖州夹在豫州和冀州之间,销往冀州的商品都要被兖州抽利,这原本就是孙策为了照顾曹昂的决定。南阳销往冀州的商品中,布匹的数量不少,兖州人从中获利丰厚,当然想更多一些。
  “功曹由陈留来,有没有问过张府君?”
  毛玠说道:“当然要向他请教。陈留的商税有所增加,但增加得不多。”陈留虽属兖州,却不在曹昂的控制之中,张邈兄弟是独立的。陈留在染料产地、纺织中心,染坊很多,织机以万数,有很多布匹在陈留织,在陈留染,然后直接销往四方,大部分利润都进了张邈兄弟的荷包,曹昂是分不到肥的。他经过陈留时,问了张邈相关情况,张邈当然不会坦白,但从市场上打听来的情况看,基本情况还是属实的,南阳原本运往关中的布匹并没有改道去冀州,至少大部分没有。
  “可能是交通问题吧。”阎象也没有兴趣为毛玠解疑,找了个显而易见的理由。“一船当十车,顺水而下,不过三五日便可到扬州,比经兖州去冀州更方便。”
  毛玠无奈,只得岔开话题,聊起了眼下最热闹的论战。阎象显然对曹昂没什么好感,没兴趣帮他解决经济问题,这件事还得去找孙策。在见孙策之前,他与南阳的官员士绅多接触,多打听一些信息,到时候也好和孙策讨价还价。
  “最近讨论新莽井田制的那篇文章,不知府君看了没有?朝廷在关中屯田,行士家制,吴王在关东屯田,行授田制,孰优孰劣,众说纷纭。南阳是吴王新政初始之处,府君想必对此最有体会,不知能让否为我等解说一二?”
  提到这件事,阎象来了兴趣,打开了话匣子。“功曹说得有理,这件事还真有些关系。依我看,井田制、士家制、授田制都是为了解决兼并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还是吴王最有先见之明。何也?百姓若非穷困,岂能卖田?所以,不解决百姓生存问题,什么制都没用……”
  ……
  毛玠的行程紧张而充实。
  他在宛城停留了两天,不仅与阎象见了面,还参观了郡学、本草堂等相关机构。曹昂是孙策的妹夫,华佗还是南阳本草堂的挂名医师,相互之间联络密切,毛玠也受到了格外优待,得以看到更多的情况,除了一些涉及到技术机密的地方,几乎能看的都看了。
  离开南阳之后,毛玠一路向南,沿途参观了淯阳、新野等县,还特地拐到湖阳去看了看。大战在即,黄金、珠宝都是虚的,只有粮食才是硬通货。虽然阎象叫苦叫得很凶,南阳的粮价涨了三成,可是对毛玠来说,南阳的粮价简直便宜得不像话,百钱一石还算贵?兖州还没开战都已经涨到两百多了好么。
  兖州夹在孙策和袁谭之间,身不由己,不打也得打,如何解决粮食的问题就成了关键。相比之下,手握五州的孙策显然更有底气,黄忠、周瑜两路大军出击,南阳的粮价还能保持基本稳定,想必提供一部分粮食给曹昂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正月末,毛玠终于赶到了襄阳。他的时间掐得很准,孙策刚刚接见完荆州世家,谈妥了一年的合作,心情正好,得知毛玠来了,他第一时间在镜湖接见了毛玠。
  镜湖就是原来的习家池。襄阳书院进驻鱼梁洲后,鱼梁洲已经成了热闹所在,不再合适隐居,庞德公就买下了习家故宅,稍做修整,做了新居。从颍川迁来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借住在他家,最喜欢在池边垂钓读书,久而久之,襄阳人就将这片鱼池叫做水镜湖,简称镜湖、鉴湖。
  孙策与司马徽见过面,算是君子之交,既谈不上亲近,也谈不上疏离,见了面就聊聊天,不见面也没什么想念的。司马徽很享受这样的感觉,乐不思归,最近准备在旁边买地,建自己的精舍。
  早春二月,吹面不寒,孙策在镜湖与毛玠、卫臻相见。
  听了毛玠的一路见闻,面对毛玠的恭维,孙策很淡然。“我也是在尝试,本质上和王莽没什么区别。只不过读书少,胆子又不大,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最后能走到哪一步,我也说不清楚。毛君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直言。”
  毛玠也知道孙策不喜欢拐弯抹脚,没有多客套,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他到襄阳来,名义上有两件事:一是向孙策恭贺新年,二是商量孙翊与曹英的婚事,但最重要的任务却是与孙策商量即将到来的战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