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1332

  “哦,不太好。”曹操见戏志才神情不高,知道他对曹休不满意,不动声色的挥了挥手,示意曹休退下,亲自回答戏志才的问题。曹休很难堪,虽不敢发作,对戏志才的印象却又恶了三分。
  曹操将兖州的情况说了一下,连同法正、辛评等人的分析。袁谭尽起二十万大军,要配合朝廷作战,攻取青州。从各种因素来看,他可能不会局限于取青州,还有可能迫兖州就范,转身攻击豫州。兖州荒残,这些年虽然有所恢复,但人口被豫州汲走,大部分良田抛荒,无人耕种,短时间内很难真正恢复实力。面对袁谭的二十万大军,曹昂讨价还价的可能很小。兖州世家又不愿意交出手中的土地,支持孙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想而知,曹昂除了向袁谭称臣之外,似乎只有隐退了。没有了兖州世家的支持,就凭手里那三千人,曹昂就算向孙策称臣也不可能再控制一州,最多只是一个偏将,还不如隐退自保。
  “何不让子修来益州?”戏志才用拳头挡着嘴,轻咳了两声。
  “来益州?”曹操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戏志才话中有话。“志才觉得朝廷有中兴的机会?”
  “朝廷能不能成功,我不太清楚,但益州有机会,我还是有把握的。”
  戏志才话音未落,曹休便不屑地哼了一声,随即又意识到这个情绪不对,连忙假咳了两声,掩饰过去。戏志才也不理他,静静地看着曹操。“孙策是不是班师回建业了?”
  曹操盯着戏志才看了一会儿,忽然笑了。“是你的计谋?”
  “也谈不上计谋,只是机缘凑巧。朱建平来青城山问道,闲聊时说起一件事,我便做了些手脚。”
  “什么事?”
  “沛国的术士说,初平二年秋九月,蚩尤旗见,长十余丈,在角、亢之间。”
  曹操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不禁哭笑不得。占书云:蚩尤旗见,则王征伐四方。这是大吉之兆,如果应在孙策身上,简直再合适不过了,孙策就是九月战于襄阳,十月击败他,攻占南阳,腊月大破徐荣于安众,然后连续几年征战四方,一路势如破竹,雄霸中原,弱冠称王。可是对他们来说,这绝不是什么好兆头,这可比黄龙见谯还让人无语。
  毕竟黄龙不仅见于谯,出现蚩尤旗的次数却少得可怜。
  “志才,若说蚩尤旗见与孙策有关,又何必让子修来益州?”
  “佳兵不祥,盛极必衰。蚩尤旗见,王者征伐四方。如今孙策已经是吴王了,下一步只能登基为帝。登基为帝,那就不是王了。”
  “志才,这……”
  戏志才抬起手,轻轻摆了摆。“我知道,天意缥缈,不能定论。如果只有这一点,我也不会动意。巧就巧在,天师观的道人观星,说将星失位,或东或南,明年可能有名将归天。你觉得会是谁?”
  “当真?”曹操又惊又喜。将星失位,或东或南,最可能应上的就是孙家父子,如果蚩尤旗见对应的真是孙策,那将星失位也可能是他。虽说外传孙策武艺精湛,身体很好,可是养生修道这种事谁也说不准,今天还勇猛精进,明天也许就出问题了。人力可抗,天意难违。孙策突然班师,回到他的都城建业,说不定就是出了问题,只是消息保密,外界不得而知罢了。
  曹操兴趣盎然。“志才,仔细说说,你是怎么动的手脚。”
第1996章
狡兔营窟
  听戏志才说完他的计策,曹操不禁抚掌而笑。
  他从小就狡计多端,一下子就听懂了戏志才教朱建平的说辞中的关窍,叹为观止。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分辨,偏偏又不说全,等孙策自己去发现将星失位,就算原本不信,只怕也要有几分狐疑。这才是说谎的高手。天命难违,孙策可以不信天命,却不能保证其他人不信天命。在无法确保的情况下,班师就成了最无奈的选择。
  曹操虽然叹服,却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天谴上。“志才,孙策上有父,下有子,还有两个已经成年的弟弟,纵使遭了天谴,吴国怕是也不会就此消亡。我听说孙策的三弟孙翊犹得孙策欣赏,如今代孙策镇守襄阳,颇得人望。孙策的王后出自袁氏,姊妹皆是女中豪杰,又有杨家扶助,这嗣子之位稳如泰山。你说益州有机会,所指为何?”
  戏志才挪了一下身体,将两腿伸直,坐得更舒服一些。曹操理整好戏志才的毯子,盖好他的腿。两人并肩坐在阶下,晒着太阳,像两上好朋友闲聊。
  “诚如君侯所言,就算孙策暴亡,吴国也不会立刻崩溃,最多收缩防线而已。如果孙策未亡,我们最大的收获也不过是最多一年的时间,或许连一年都没有,只有几个月。孙策向来不信天命,如果形势紧急,或者一统天下的战机出现,他绝不会坐失。”
  曹操轻轻点头。他也是这么想。毕竟天意这种事模糊不清,谁也说不准会应在谁的身上。黄龙见谯,按说应该应在曹昂身上,可是曹昂现在的处境却看不到一点天意的存在。戏志才说要让曹昂来益州,或许是觉得兖州四战之地,曹昂夹在孙策、袁谭两人之间,难有作为,这才让他跳出是非之地来益州。
  如果孙策真出了意外,益州的压力显然会消除。即使以眼前面言,孙策班师,袁谭二十万大军南下,战场的焦点就已经转移到了山东,没有了孙策的亲自坐镇,周瑜、黄忠的攻势持续不了多久,益州之围可解,虽然只是暂时的。
  他来见戏志才,就是想听听戏志才的意见,是不是要趁这个机会东出,与袁谭一起夹击孙策。冀州与中原之间只有一道黄河,对孙策根本没有威胁可言。一旦孙策解决了袁谭,迟早要重新西向。到时候可就没人再能威胁孙策的身后了。
  袁谭不能亡,但出兵的危险也显而易见。周瑜、黄忠巴不得以逸待劳,而三峡则是易进难退,顺水进兵容易,逆水退兵就难了,更何况益州的水师根本不可能是江东水师的对手,这一战几乎看不到任何取胜的可能,却又不能不战。
  面对这个困境,法正和辛评发生了分歧。法正认为应该将重兵放在南线。周瑜手握重兵,进展顺利,如果不派重兵阻击,他很快就能占据南中,届时由犍为向北进攻蜀郡,益州腹地受到威胁。相比之下,东线有峡口,北线有剑阁,防守起来相对容易。
  辛评则建议加强北线的防守,将黄忠拒于西城以东,不让他进入汉中盆地。汉中是益州北方门户,绝不能落入黄忠的手中。南中山重水复,周瑜想要走出来绝非易事,就算加强防守,派一方面之将即可,毋须曹操亲自去。
  曹操清楚,这两人的意见都有道理,但也都有私心,不能全听。想来想去,能全无私心为他考虑的人只有戏志才,这才亲自赶到青城山来问计。孰料戏志才却提出了第三种方案,让曹昂来益州。他一时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将法正和辛评的方案告诉戏志才。他心里清楚,戏志才对这两个人都是不怎么认可。在他眼里,法正有才却太年轻,经验不足,又急功近利。辛评虽然年长稳重,才能却有所欠缺,又以出身汝颍自傲,看不起其他人,和益州系、东州系搞得都不太和睦。
  “益州四塞,很像是一个放大的关中,但有一项不足:离凉州略远,战马供应是个问题。自守有余,出击则北有重山之险,东有三峡激流,皆非易事。如果不能趁中原大乱之际跨有荆州,或者奄有关中,几乎没有逐鹿天下的机会。如今关中有朝廷,中原更有孙策,除非出现重大变故,这两个方面都没什么机会。剩下的就是向南。”
  戏志才脸上泛起潮红,又咳嗽了几声,卢夫人走了过来,轻声说道:“使君,祭酒的身体……”
  “无妨。”戏志才摆摆手。“多谢天师夫人,我的身体我清楚,不说清楚,我是无法静养的。”
  卢夫人一轻声叹,又退了回去,吩咐了王稚几句,转身离开了小院。戏志才看着卢夫人的背影,嘴角微挑,无声地笑了笑。“君侯,如果子修来益州,统兵南征,不仅君侯多了一臂膀,还能解决子嗣难题,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曹操的脸顿时通红。他到益州之后,娶了吴懿的妹妹,成亲数年,一直没有子嗣,吴夫人连怀孕的迹象都没有。不少人都说根子在卢夫人身上。卢夫人修道有成,驻容有道,阴气极重,怕是伤了他的阳气,难有子嗣。他原本不信,后来又纳了几个妾,不管他多么努力,依然一点动静也没有,不由得他不信,只是他贪恋卢夫人的房中术,割舍不下。
  戏志才提出让曹昂来益州,自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没有成年的子嗣,就意味着一旦他出现意外,他的权力没有人继承。卞夫人倒是生了三个儿子,可是最大的曹丕也不过十三岁,又在天子身边为郎,到益州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曹昂在兖州多年,颇得名望,继承他的权力没有任何难度,对稳定人心大有好处。
  “这个……南征又如何?”曹操顾左右而言他。法正也提议南征,和戏志才倒是很相近,但法正有另外一层目的,他希望他的好友孟达能够成为南征的大将之一。益州的北部有吴懿,东部有夏侯惇,益州系的将领张任、严颜都立了战功,受到重用,孟达一直随曹操征战,没有出头的机会,如果能新辟南方战场,而这个计划又是他提出来的,孟达多少有得到得用的可能。
  “南征不仅可以阻击周瑜,还能联络刘繇、高干,动摇交州,并从交州进入扬州、荆州。江南是孙策的根基,他可以放弃中原,却不能放弃江南,由交州出兵攻击扬州、荆州,比从益州直接东出更安全。万一战事不利,还可以向西南撤退。闻说永昌以外有天竺者,地方广大,不亚于中原,可以称王。”
  戏志才停了一下,转头看着曹操。“我听人说,孙策嘱咐蔡伯喈之女蔡昭姬留意天竺事,而周瑜又率重兵向西,这里面怕是另有深意。不管周瑜的目的是不是天竺,我们都应该截住他。”
  曹操抚着短须,良久未语。蔡琰研究梵文的事,他也听说过,可是因此说周瑜的目的不仅是进击益州,有进军天竺的计划,这恐怕有些异想天开。且不说中原未定,孙策未必有暇考虑远征,就说从益州到天竺有多远,要翻越多少山,就让人觉得不现实。
  永昌郡治不韦离洛阳七千余里,到永昌西南境还有好几百里,而且大半是山路,商旅来回一趟都需要一年以上,大军在山里行进一年,去征服一个与中原差不多的大国?这显然是违背用兵常识的。或许戏志才这么做只是给他留面子,真正的用意应该是经营滇地,以备不时之虞。
  毕竟以目前的状况而言,如果孙策不死,能阻止他一统天下的人几乎没有。而袁术临死之前曾给孙策三条遗令,其中一条就是杀他曹操。就算他想向孙策称臣,袁氏姊妹也不太可能放过他,肯定要逼着孙策取他性命。与其被杀了祭奠袁术那个路中悍鬼,不如到滇地称王。孙策强攻不下,也只能认可他称藩,割据一方。
  当然,与刘繇、高干联络,击败孙坚,占领交州,然后再从交州向北进攻,骚扰扬州的豫章或者荆州的桂阳、零陵,也是牵制孙策兵力的一个办法。原本的三面围攻计划中,交州就是重点之一,只是刘繇、高干一直没能取得进展,以至于对孙策的围攻只实现了三分之二。
  将星失位,或东或南,不仅可能应在孙策身上,也可能应在孙坚身上。孙坚勇猛过人,却不够谨慎,他阵亡的可能性要比孙策大得多。当初在襄阳,他就险些遇刺身亡。一旦孙坚死了,交州的战事就有可能获得重大突破,中原的形势也将因此发生变化,三面围攻孙策的可能性又大了几分。
  曹操反复考虑了很久,觉得戏志才的计划还是很周全的,至少值得考虑。他正准备说话,一个豹骑骑士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曹休迎了上去,骑士将一枝铜管交给曹休。曹操一看,顿时心中一紧。这种铜管是传递情报专用的,辛评肯定是有重要的消息要通知他,才动用了这种方式。
  “拿来我看。”曹操伸手接过,确定了密件完好无损,他打开铜管,取出里面的密件,只看了一眼,脸色便已大变。“志才,祸事来了。”
第1997章
要害
  曹休站在一旁,眼睛一扫,看到了密件上有“甘宁西进”几个字,也不禁心中一凛。
  甘宁不仅是吴国的水师都督,更是巴蜀赫赫有名的锦帆贼。他虽然投降了孙策,在益州的名声也不好,但大家公认他的水战能力第一,而且对巴蜀的水路一清二楚。
  这样一个人带着称雄天下的吴国水师西进,对益州意味着什么?不用说,肯定是溯江而上,正面强攻三峡防线。且不管他能不能成功,只要他出现在三峡中,曹操就不能掉以轻心,增兵是不可避免的,曹操亲自统兵也是必然的,如此一来,能应付周瑜、黄忠两翼进攻的兵力就非常有限了。
  汉中还有剑阁,南中却可没什么数得上的险关。没有足够的兵力,挡住从南面而来的周瑜几乎不可能。唯一指望得上的就是南中的险山恶水,希望它们能挡住周瑜,让周瑜走得别那么顺利。
  此时此刻,曹休最能体会曹操的心情,祸事来了。不仅甘宁是祸,孙策不顾袁谭的二十万大军,依然要强攻益州的决心才是最大的祸事。如果甘宁攻不下,孙策亲自上阵,那该如何是好,益州还挡得住吗?
  曹休看向戏志才,心情忐忑。他既希望看到戏志才的窘迫,又希望戏志才镇定自若,几乎没费什么周折,他就做出了选择:希望戏志才能一眼看出其中的破绽。
  但是很可惜,戏志才的脸色变得极为凝重。他出了一会儿神,轻轻吁了一口气。“君侯,我随你回成都。没有更多的消息,我无从判断。”
  曹操沉默片刻,点点头,吩咐曹休去备车。曹休应声领命,匆匆离去。曹操握着戏志才的手,低声说道:“志才,会不会是疑兵?”
  “有可能。可是纵观孙策用兵,他更相信实力,就算是疑兵也有相当战力,一旦发现战机就能将化虚为敌。君侯不能不防。”
  “是啊,不能不防。”曹操苦笑道:“我觉得,我们可能做了一件蠢事。逼着孙策拼命,却没算算他真的拼命,我们能不能挡得住。”
  “如果益州都挡不住,还有谁能挡得住?”戏志才闭上眼睛,哑声说道:“君侯大可不必担心,只要应对得当,益州的气数还没尽。”
  曹操点点头,同意戏志才的看法。就形势而言,与孙策为敌的各方势力中,益州无疑是条件最优越的。既有地利可守,又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更有充足的钱粮、户口。除非天子和袁谭放弃,任由孙策全力以赴的进攻益州,否则益州还不至于灭亡。他相信天子和袁谭不会放弃,如果益州亡了,他们更活不长。尤其是袁谭,他尽起冀州二十万大军可不是为别人着想,而是为他自己。
  相比于益州和关中,冀州的处境最艰难。孙策已经拿下半个幽州,如果不是益州主动发起攻击,吸引了孙策的注意力,孙策也许早就进攻冀州了。
  时间不长,曹休准备好了马车,进来汇报。戏志才睁开眼睛,手撑着凭几的扶手想站起来,试了几次却没能成功,反倒累得气喘吁吁,额头全是冷汗。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额头青筋凸起,准备再试,曹操解下大氅,扔给曹休,伸手拉起戏志才,放在自己背上,双手托起戏志才的腿,向外走去。
  马车就在门外,曹操背着戏志才上了车,小心翼翼的将戏志才放下,这才在戏志才对面坐下,关上车门。“志才,就算死,我们也要死在一起。”
  戏志才咧了咧嘴,想说什么,却没力气,疲惫地闭着眼睛,轻轻地点了点头。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积攒了一些力气,嘶声说道:“给子修写信吧,不能再拖了。”
  “好!”曹操应了一声,手臂搭在车窗上,轻手指叩,忽缓忽急。
  没过一会儿,曹休带着几个骑士,和侍者一起,带着戏志才的行李走了出来。车夫扬起马鞭,健马嘶鸣,曹休率领五百豹骑夹侍两侧,护着马车向东驰去。
  闻讯赶来的卢夫人站在观门前,看着远处的队伍,一声轻叹。“戏祭酒不会再来了。”
  王稚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卢夫人回头看了王稚一眼,沉吟片刻。“你去一趟江东,和于吉见一见。如果可能,找机会见吴王一面,相一相他,看看他是不是真正的天命之人,有无天谴之忧。”
  “喏。”
  ……
  出了青城山,就是一路坦途,马车沿着官道一路急行。
  托卢夫人与曹操的关系,青城山通往成都的官道修得很平整,戏志才的马车又是辗转从南阳买来的新车,经过特别改装,赶车的车夫、拉车的健马都是精挑细选,即使速度很快,马车还是很平稳。
  曹操将最近收到的情报原原本本地向戏志才讲了一遍。虽然戏志才坚持要看到原始资料才能做出判断,但提前让他了解一些信息,至少有个思考的方向,总是好的。战术可能有各种意外出现,但战略层面变数有限,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突变,虚实变化也有迹可循。
  戏志才一直没有说话。曹操也没有问他,讲完自己了解的情报后,他就沉默了,自顾自地想着心思,被抑制不住的伤感笼罩。
  他想起了何颙。前一段时间,曹昂来书信说,何颙离开了袁谭,回到南阳老家,准备隐居。名义上的理由是老了,想安度晚年,实际上的意味却更深长。何颙很可能对世事绝望,不想再做无用之功。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为袁谭战败后归隐寻找居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