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9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7/1332

  “孔明。”
  “大王。”
  “猜猜这是哪儿来的消息,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诸葛亮很认真的想了想,神情专注,杨仪走到面前,见诸葛亮神色不对,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向孙策施礼,刚要说话,孙策抬手制止了他,直接从他手中接过军报,却故意避开了诸葛亮的眼神。
  军报是满宠发来的,自然应该和陈留的战事有关。孙策有些好奇,满宠率一万豫州郡兵入陈留,这么快就有消息来,是胜了还是败了?前两天还收到消息,说董昭有三万冀州兵、两万陈留世家的部曲,还有两千骑兵,满宠想取胜绝非易事。
  该不会是败了吧?
  “是豫州的消息。”诸葛亮突然说道,目光炯炯地看着孙策,眼神自信。
  “为什么?”孙策一边说一边打开军报。
  “袁谭围攻高唐不下,改变战术,围攻高唐、历城、临淄三城,进攻兖州,但离进入豫州境内还有相当距离。纵有消息来,也不会急。只有陈留方向的战事有了结果,才有可能动用六百里加急。”
  孙策应了一声,又道:“那你再说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他正好看到陆议以两千人夜袭陈留,一把火烧得陈留世家大败,解了陈留之围的部分,不免一滞,随即又笑了一声。“这小子……”欣慰地摇了摇头。陆议这一战打得漂亮,胆大心细,用步卒穿过被骑兵监控的区域,夜袭陈留,不是一般人敢干的。
  诸葛亮眼神一闪,下意识地垂下了眼皮,眼中闪过一丝黯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孙策等了一会儿,见没声音,抬头看看诸葛亮。“怎么不说了?”
  诸葛亮道:“大王已经告诉了臣答案,臣再说,有取巧之嫌。”
  孙策微怔,随即恍然,又有些后悔。诸葛亮和陆议是好友,很谈得来,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竞争,陆议还好,诸葛亮却比较在意这件事。毕竟陆议比他小两岁,却有着他无法企及的机遇。陆议虽然不争,但处处占优,现在又立下奇功。诸葛亮知道了,只怕心里更急。
  孙策沉吟良久,说道:“孔明,你和伯言交好,可曾分析过你们二人的优劣?”
  诸葛亮躬身施礼。“请大王指迷。”
  “伯言近儒,你近法。”
  诸葛亮眨眨眼睛,面色平静。一旁的杨仪脸色却有些紧张。孙策转身,静静地看着诸葛亮,接着说道:“伯言有慧,你有智。智可及,慧不可及。”
  刹那间,诸葛亮屏住了呼吸,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悄悄地吐了出来,躬身道:“大王所言甚是,臣也自觉天赋不如伯言,故而只能努力。”
  孙策摆摆手,示意诸葛亮不要急。“我还没说完。”
  “臣失礼,死罪,死罪。”
  “正因为慧不可及,所以很难学,能不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全看运气。而他们能不能一展才华,有时候也要看运气。如果能在合适的时机出现,他们就是夜空最耀眼的明星。如果不能在合适的时间出现,他们就是白天出现的流星。”
  “白……天?”杨仪惊讶不已,眼睛瞪得溜圆,忍不住问了一句。“大王,白天还有流星?”
  孙策瞅了他一眼,没理他。诸葛亮也笑了,原本有些紧绷的面容松弛了一些,给杨仪递了个眼神,示意他不要说话。杨仪自知失言,讪讪地笑了笑,闭上了嘴巴。
  孙策接着说道:“正因为智可及,才可以教,才可以学,教导得当,不仅可以教出更多的智者,还可以将他们的功业传承下去,一代人一代人的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诸葛亮眉心微蹙,认真的想了一会儿,向后退了一步,深施一礼。“多谢大王指点,臣将铭记终生,须臾不敢忘。”
  孙策伸手扶起诸葛亮。“孔明,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急,慢慢来。”
第2016章
夫复何言
  孙策将手中的军报递给诸葛亮,拍拍他的肩膀。“看看,待会儿回复,看看你这半年可有进益。”
  “喏。”诸葛亮朗声应道,双手接过军报,手指有些发麻,白晳的面庞也有些微微泛红。
  “去吧,让威公领着你四处转转,紫金山的风光还是不错的。”
  “喏。”诸葛亮再次躬身施礼,捧着军报退下,与杨仪向一旁去了。杨仪领着诸葛亮向前,一边走一边偷眼看诸葛亮,眼角全是笑意。他在一旁听得清楚,吴王对诸葛亮期待甚高,不在陆议之下。作为诸葛亮的好友,他当然为诸葛亮高兴。
  两人走得远了些,杨仪回头看看,见孙策站在原处,王后袁衡、夫人甄宓从后面赶了上来,有说有笑,一时半会怕是不会再往前走,才放慢了脚步。他忍不住问道:“孔明兄,我有一事不明,能否请教?”
  诸葛亮正自激动,听得杨仪此言,不禁笑道:“白昼见流星之事?”
  “是啊,这流星也是星,不应该是晚上才能看到的么,怎么会……”
  诸葛亮笑笑。“威公,你见过日食吗?”
  “见过,初平四年、五年都有日食,我当时可吓坏了,躲在屋里不敢出来。”
  “你应该出来的。”诸葛亮笑得更加开心。日食是灾异,连天子都要罢朝斋戒,不能理政,普通人对日食更是避之不及,就算不躲在屋里,也很少有人敢抬头看天。若非遇到孙策这么一个不信天命的明主,他和杨仪差不多。可是现在不同了,初平五年日食,他们几个军谋都被孙策叫到屋外,亲眼目睹了日食时的天空,虽然不像夜晚一样漆黑,却能清晰的看到星空,星星的位置和夜里的星空没什么区别。
  这足以说明,大白天也是有星星的,只不过被阳光所掩而已。
  听诸葛亮说完,杨仪目瞪口呆。他在孙策身边也有好几年了,却没听人说起这件事。想来是孙策身边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这是什么有意思的谈资,只有他这个后来者才会一无所知。
  见杨仪尴尬,诸葛亮问道:“你在大王身边,随大王去听过徐大师开讲吗?”
  “听过一次讲算术的,其他的没什么兴趣。”杨仪不以为然。“我总觉得这徐大师有些沽名钓誉,还有那个赵婴,若说研究一些算术还可以理解,居然痴心妄想,要用形术演算日月经行轨迹,实在是……”他忽然想起诸葛亮与徐岳有旧,不好意思再说,讪讪地闭上了嘴巴。
  “你啊,过于重术,非为学正道。威公,大王重术而不轻道,更以术证道,你可千万别想差了。”他回头看看,又压低声音笑道:“你以为徐公河二千石的俸禄是好拿的?”
  杨仪想起徐岳那一头白发,也忍不住笑了。诸葛亮说得对,吴王不喜欢书生,不养闲人,既然他肯花二千石的俸禄养着徐岳,自然是徐岳有用,只是自己没看出来而已。
  趁着杨仪出神,诸葛亮将手中的军报看了一遍,看到陆议奔袭陈留那一段,心中一动,随即感到一丝温暖。孙策已经估计到他看到这一段会有竞胜之心,所以才会和他说那些话,让他正视双方长短,不争一时之意气。平心而论,陆议此举的确有些匪夷所思,即使是事后复盘,他还是觉得太过冒险。设身处地,他绝对不会这么做。
  诸葛亮收起军报,反复思考。孙策说待会儿要考他,自然不会希望他敷衍了事。可孙策又让杨仪领着他看看风景,这是什么意思?他一时想不明白,反复分析,忽然想起孙策那两句似诗非诗的句子,突然眼前一亮,闭塞不通的思路突然打开了一条缝,透出些亮光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吴王虽然认可陆议此战用兵巧妙,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实并非必要。满宠身后有二十万郡兵可用,就算陆议按兵不动,满宠与董昭僵持下去,就算损失大一些也能随时补充,战局不至于恶化,反倒可以借此机会以战代练。时间一长,董昭必败无疑。
  陆议袭击成功,是他的天才,是他一个人的成功。可若是满宠练兵有成,收获的却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经过战场历练的数千精锐,这些人将来都是豫州的中坚力量。两相比较,孙策可能更希望后者。
  诸葛亮随即由豫州想到了荆州。在没有把握必胜的形势下,孙策自然不愿意仓促攻取益州,他更希望通过这次战事看看甘宁能否胜任水师都督,看看他能否妥善的做好荆州战区的后勤补给运筹,这才是孙策对他的考验。将相分离,陆议从军,将来的目标是太尉、大将军。他从政,将来的目标是大司农、司徒,企图在战场上建功反而偏离了正道,舍本求末。
  诸葛亮一声轻叹,既惭且愧。
  ……
  孙策虽然离诸葛亮比较远,听不到他们说话,但他从诸葛亮的身形上感受到了诸葛亮的心境。他也相信诸葛亮足够聪明,能够理解他的一片苦心。
  只要他不钻牛角尖,不追求完美,他比陆议更适合做大管家。
  “孔明什么时候走?”甄宓笑眯眯地问道。
  “怎么,有事?”孙策反问道:“你姊姊被他兄长欺负了,你要为你姊姊出气?”
  “哪有。”甄宓皱皱鼻子,哼了一声。“我姊姊、姊夫好得很,才不会有这样的事。我是说,刚才你们这一路走过来,被他迷住的少女太多,我们烦不胜烦,希望他快点走,至少下次不要与大王一起出游。”
  孙策莞尔。“那有没有被我迷住的?”
  “有啊,比如……”甄宓拖长了声音,看向袁衡,眼中带着狡黠的笑意。袁衡淡淡地笑道:“甄夫人,我有一句话记不清楚了,能否请甄夫人提醒一二。《左传》中‘求名而不得’后面一句是什么来着?”
  “唉哟,王后,你这么说,妾如何承受得起。”甄宓掩着嘴笑了起来。
  孙策没心思理会女人间的小心机。甄宓再鬼马精灵也不是袁氏姊妹的对手。袁氏四世三公,见过的世面,对政治的理解,绝非甄宓能够匹敌,袁权、袁衡又都是聪明女子,如今王后之位稳固,自然不惧任何人的挑战,大可从容应付,绵里藏针的回一句就能让甄宓吃不了兜着走。
  这也是他坚定的立袁衡为后的原因。要想后宫安定,没有比立袁衡为后更稳妥的办法。就算他将黄月英或者其他人立为王后,她们的手段也不足以应付袁氏姊妹,迟早会一团糟。
  孙策向前走去,袁衡跟了上来,甄宓吃了瘪,有些悻悻的停在原处,等后面的人上来。孙策听得身边的脚步声,放慢脚步,等袁衡跟上。“下一句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袁衡抿嘴而笑。“大王觉得臣妾做得过了?”
  “王后何出此言?”
  “别的书大王也许不熟,《左传》却是一直研习的,焉能不知?”
  孙策愣了一下。他是经常读《左传》——孙策本尊学问有限,生前读得最好的书就是《左传》——不过他只看史事,不记章句,一时还真想不起“求名而不得”后面是什么。
  见孙策茫然,袁衡虽然有些意外,却还是说出了答案。“欲盖而名章。”
  孙策哑然失笑,轻轻拍了一下额头。“没错,没错,欲盖而名章,就是这一句,一直在嘴边上,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说着话,正走到一处山坡,眼前开阔,一览无余,远处青山隐隐,绿水逶迤,田野中大片大片的冬麦像是一块块新织就的地毯。山路上人影绰绰,身着春衫的人们三三两两,有扶杖而行的老者,也有轻快如小鹿的少年,有高谈阔论的书生,有健步如飞的武士,生机勃勃,其乐融融,感觉不到一丝战争的气息。
  看着眼前的一切,想着一心想和他拼命而不得的天子、袁谭之流,孙策心中快慰之极。唉,想想真是开心啊,你们只知道中原,却不知道未来的关键在江南。如今江南屯田初见成效,宿麦的推广也基本铺开,几年之后,粮食产量就能翻一番,丘陵种茶收获在即,大批大批的茶运出去,换来黄金、战马,你们就算取了中原又能如何?我让你三招,一样能轻松胜你。
  若不是想让你们做磨刀石,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灭你们易如反掌。
  孙策怡然自得,脱口而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好句。”袁衡歪着头,思索片刻。“只是这‘风景旧曾谙’作何解?大王身在江南,又何来‘忆江南’之言?”不待孙策回答,她又若有所思,眨眨眼睛笑道。“哦,臣妾明白了,大王心系疆场,身虽在江南,心却到了河北,是吗?”
  孙策愕然,随即放声大笑。他挽起袁衡的手,轻轻抚了抚。“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第2017章
新风尚
  即使来到这个时代近十年,很多时候自觉已经融入了这个时代,也能理解这个时代人的所思所想,但孙策还是时不时的还冒出一些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言论或词语。解释当然也可以解释,但多少有些麻烦,袁衡主动为他找理由,他自然求之不得。
  以袁衡的聪慧,不可能感觉不到问题,但她不问,便是她的聪明之处。对她来说,孙策出身寒门,又是武夫,经学几乎毫无根基,能有一些神秘之处总是好的。他不信天命,不代表别人不信。如果说霸王重生对军中士气有着难以言喻的鼓舞,那生而知的天生圣人对读书人的吸引同样不可忽视,对新政的推行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两人手挽着手,并肩而行,谈笑晏晏,除了身在高位带来的从容气度,和山间春游的夫妻、情侣没什么两样。孙策高大健壮,相貌堂堂,袁衡身材高挑,相貌虽不算国色,却也算得上美人,更兼雍容气度,与众不同,两人站在一起,吸引了不少游人艳羡的目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7/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