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9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3/1332

第2026章
各怀鬼胎
  刘晔对刘备的印象本来就不好,不仅仅是因为刘备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更因为重叙宗籍时听宗正刘宠说过,刘备本人亲口承认过他没有宗籍,但刘晔收到消息,刘备在幽州一直以宗室自居。
  英雄不问出处,寒门也能出俊杰,不是宗室却偏偏要冒充宗室,本身就是一种心虚。刘晔对这种行径向来鄙视,此刻更是恼火,脸上连客套都欠奉,看都不想看刘备一眼,当他不存在。
  吕布看在眼里,热情地和刘备打起了招呼。“玄德,别来无恙?益德何在,我还想再见识一下他的丈八蛇矛呢。”
  被刘晔冷落,刘备正自尴尬,见吕布主动打招呼,连忙还礼。“益德在军中。他也是挂念温侯多时,有机会必去拜访……”
  刘晔哼了一声,皮笑肉不笑。“温侯怕是要失望了。我听说丈八蛇矛是孙策为张益德打造的,如今要与孙策对阵,这丈八蛇矛如何拿得出来。”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且不说不该与刘备正面冲突,就武器而言,天子身上的甲胄也是孙策进献的,如果天子多心,这可就麻烦了。他偷眼看了天子一眼,天子果然有些不太自然,心里更加懊恼,将还没说完的话生生咽了回去,看着眼前的滔滔河水出神,一副苦思破敌之策的模样。
  这的确是个麻烦,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天子与袁谭、刘备合兵,空有步骑五六万,却被滔滔河水拦住去路,眼看着故都洛阳就在面前却无法前进一步。时间拖得越久,对天子越不利,一旦对击败孙策失去信心,这原本就不甚坚固的联盟随时可能瓦解,以后再想结盟可就难了。
  如何才能渡河?要不要渡河?这些都是他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刘备来提醒。也正因为如此,刘晔很焦灼,尤其是想到对面就是故友鲁肃时。多年不见,难道要以这种方式与鲁肃重逢?
  刘晔在冥思苦想的时候,刘备却和天子、吕布聊了起来。他谈笑风生,似乎一点也没受刚才的冲突影响。他甚至将青云赤霞双剑取了下来,请天子、吕布赏鉴。天子、吕布都见过不少南阳军械,但这一对剑是黄承彦亲自打造,更加精美,吕布连称好剑,羡慕之色溢于言表。
  听得刘备笑声朗朗,刘晔更加郁闷。
  天子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与刘晔并肩而立,幽幽地说了一句。“子扬,小平津下游就是孟津,十年前大将军何进被杀,洛阳火起,我与皇兄曾步行至此。”
  正在出神的刘晔惊醒,连忙后退了一步。“陛下,臣失仪,死罪死罪。”
  天子摆摆手,示意刘晔不要太紧张。他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和吕布说得热火朝天的刘备,放低了声音。“刘备人如其名,有备而来。”
  刘晔不明其意,看看刘备,又看看天子。天子笑道:“子扬,你不觉得刘备太从容了吗?”
  刘晔灵光一闪,顿时恍然。天子说得没错,刘备的表现不正常。他远离幽州,在袁谭控制的地盘上作战,钱粮都要由袁谭提供,时刻都面临危险。最期望速战速决的就是他,怎么可能看到沙洲上出现了一座城,他却如此轻松,还有心思和吕布叙旧?
  “善价而贾?”
  天子无声地笑了,露出几分狡黠。“子扬,你今天有些沉不住气。”
  “唯。臣……的确有些急。”
  “因为对面是鲁肃?”
  刘晔微窘,点点头,又摇摇头。“陛下,春耕将至,据臣收到的消息,豫州根本没有春耕的迹象,摆明了是要坚壁清野,断绝我军渡河后就地征集粮秣的打算。对峙对孙策有利,对我军非常不利。”
  天子笑笑。“所以,渡不渡河,其实影响不大,至少对我们来说如此。”
  刘晔略作思索,随即明白了天子的意思。他惊愕地看着天子,有些不敢相信。天子微微一笑,翻身上马,向吕布、刘备走去,一边走一边大笑道:“等也是等,不如上马,赛一赛脚程,比比骑术,如何?”
  吕布、刘备大声叫好,吕小环叫得最欢,踢马而出。“陛下,可有彩头?”
  “当然有。”天子笑道:“刘爱卿,可敢一试?朕的吕贵人是温侯爱女,骑射双绝,不亚于男儿。你若是输给了她,可不能小气。”
  刘备拱手。“岂敢,岂敢,臣早就听说吕贵人女中豪杰,深得温侯真传,我不敢迎战,还是认输了吧。臣身无长物,有骏马一匹,愿送与吕贵人,权当见面礼。”
  吕小环道:“陛下马厩里有的是西凉大马,我才不要你的马呢。你若是输了,将这对剑送我……”
  吕布连忙喝止。“小环,不得无礼。剑是君子防身之器,岂能随便送人。”又对刘备道歉。“小女从小被宠坏了,不知礼节,还请将军见谅。”
  “无妨,无妨。”刘备哈哈大笑,向吕小环拱手施礼。“这对剑虽然不错,却久经战场,有了损伤,不敢献与贵人。不过备有短剑一口,是高价从南阳购得,是黄祭酒的得意弟子亲手打造,锋利犹胜此剑,备珍藏至今,一直未用。若贵人不嫌弃,备回头亲自送去,请陛下与贵人品鉴。”
  “是蒲元所造的神器吗?是真品吗?”吕小环眼睛一亮。她在关中就听说了,南阳铁官出了一个很厉害的少年工匠,是黄承彦的亲传弟子,打造的刀剑锋利无比,号为神器,千金难求。不过又有传言,说蒲元打造的刀剑根本不对外出售,南阳黑市卖的都是赝品。她一直想要一口,又怕上当,纠结了很久。
  “是不是真品,备不敢断言,不过锋利异于常器却是事实。”
  “那好,那好,我要了。”吕小环雀跃不已,生怕吕布再阻拦,连声答应。吕布见了,也是无奈,只得再三向刘备致歉。刘备哈哈大笑,与吕布说得更加欢畅。
  刘晔远远地看着谈笑风生,略显做作的刘备,不以为然地歪了歪嘴。这也太明显了吧,他上次去长安时就与吕布见过面,可没这么亲近。天子说得没错,刘备是有备而来。
  他在想什么呢?刘晔思索片刻,忽然想起一件事。有消息说,刘备到了平原之后,曾向袁谭请求,让以前辅佐袁熙的谋士——青州人逢纪襄赞军务,袁谭答应了他。如今刘备来了河内,逢纪很可能也来了。逢纪在河南多年,熟悉这里的形势,他也许为刘备出了什么主意,可以渡河,却又不肯主动说出,要等天子问计,这才故作姿态,待价而沽。
  只可惜,他们的小心思已经被天子一眼识破。
  一想到此,刘晔心情便有些复杂,既欢喜,又有些畏惧。出征数月,天子的进步简直令人吃惊,就像上次西征一样,第一次战斗之后,天子都像又长大了几岁甚至十几岁似的,不知不觉之间,天子已经是一个心思机敏,喜怒不形于色的少年英主了,有时连自己都猜不透他的心思。
  再过几年,天子将是何等模样?刘晔不敢想。伴君如伴虎,做雄主身边的近臣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
  一连数日,荀衍派出近百名斥候,却始终无法靠近沙洲,在精通水战的江东水师面前,这些斥候伤亡惨重,却连一点可靠的消息都没打听到。
  情急之下,荀衍向帐下掾吏请计。这时,主簿司马孚提醒了他一句,能渡河的地方不是小平津一处,小平津的特殊之处不过是诸津中位置偏西的一个而已。天子从轵关而来,从这里渡河最近,如今徐盛在沙洲上建城,从小平津渡河已经不太现实,何不向东,从孟津或者五社津渡河?如果还是不行,索性移兵魏郡,由黎阳渡河,直趋白马,进入陈留。那里离豫州更近。董昭进军失利,一时无法前进,如果得到骑兵的增援,就能再次发起攻击。
  从小平津到黎阳有四五百里,可是对骑兵来说,也就是两三天的路程。
  荀衍深以为然,不过他不想将功劳轻易的交给刘备。他拟了一个计划,派刘备带领骑兵沿河东进,做出要在孟津或者五社津渡河的模样,迫使徐盛率领的水师跟进,他自己则准备船只、木筏,一旦徐盛的水师主力离开沙洲,他就强渡黄河。
  江东水师擅长水战,但他们也有无法克服的劣势,速度慢,尤其是逆水而上时。等徐盛发现中计,从孟津赶回来至少要一天时间,从五社津赶回来则需要两天以上。有两天时间,他就能攻占沙洲上的小城。
  毕竟是仓促之间建成的小城,又在沙洲上,只要有足够的兵力,应该不难攻克。
  司马孚等人也觉得此计可行。刘备赶来这么久了,也没发挥什么作用,反倒是不停的要钱要粮,着实让人讨厌。如今天子率领步骑赶到,他们也不缺骑兵,刘备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不如让他去增援董昭,或许还能发挥点作用。
  计议已定,荀衍随即求见天子。
第2027章
所见不同
  天子坐在帐中,一手捧着粥碗,一手拿着一份刚收到的情报。
  刘晔坐在对面,低着头,看着面前的粥碗,尽可能不去关注对面把玩短刀的吕小环。这两天吕布和刘备走得很近,刘备信守承诺,将视若珍宝的短刀送给了吕小环。是不是蒲元打造的神刀,谁也不清楚,但这口刀的确好,不仅锋利,而且好看,是一口难得的好刀。用吕小环的话说,握在手里很舒服,就像是原本就长在手上似的。
  这让刘晔忧心忡忡。佳兵不祥,刀者到也,刀长在手上可不是什么吉兆。不过吕氏父女读书少,不懂这些,也不关注这些,他们只知道得了一口好刀高兴,却不知道这口刀可能带来多少麻烦。
  刘备如此讨好吕氏父女究竟是为什么?他想重列宗籍,也想封王?
  刘晔有些心烦意乱。这种感觉自从凉州人入朝就有,只是现在更严重了。幽并凉三州出精兵,也出骄兵悍将,凉州人入朝已经够麻烦的了,如果刘备再成了天子倚重的大将,朝局就更难控制了。天子中兴心切,什么人都想用,简直是饮鸩止渴。
  不过孙策也好不到哪儿去,从最近收到的情报来看,汝颍系、青徐系与江东系的分歧有激化的趋势。孙策左右支绌,不得不居中斡旋,已经没有了之前雷厉风行的果决,这次回建业可能也是出于无奈。据说江东暗流涌动,留守的计相虞翻得罪了不少人,孙策不得不返回建业稳定局面。
  天子也许觉得这是个机会,这才明知刘备反复也要冒险。
  “子扬,子扬。”
  耳边传来天子的声音,刘晔忽然惊醒,连忙抬起头,看向天子。天子已经看完了情报,正端着碗喝粥,眼神从粥碗上方瞟过来,意味难明。刘晔连忙致歉,收摄心神。
  “子扬,最近是不是太累了?”
  “思及形势,一时走神,望陛下恕罪。”
  “朕知道你最近很辛苦,不过这时候可不能走神。一着失误,满盘皆输。”天子轻轻敲着案上的情报,意味深长地说道。
  “唯!”刘晔额头冒出了一层细汗。他辅佐天子七八年,天子从来没有说过这么重的话。
  “你说说,孙策这是羽翼已成,还是积重难返?”
  刘晔不敢大意,迅速组织了一下语言。情报是他送来的,他早就估计到天子可能会问哪些问题。这个问题也不例外。朝廷联合曹操、袁谭、刘备,从益州到青州,战线延绵三千里,最后的焦点还是落在了豫州,袁谭正在猛攻兖州,天子与刘备、荀衍近六万步骑临河,决胜负的时机已经成熟。
  可是孙策的主力依然驻扎在建业,并没有北上的意思,倒是安排了甘宁统领水师西进,屯兵江陵,有强攻益州之势。豫州的战事交给了满宠,一个几乎没有正式作战经验的豫州刺史。
  满宠与董昭对阵数日,不分胜负。虽然陆议奇袭陈留,迫使董昭退兵,但豫州面临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兖州内乱,曹昂不得不亲率主力平叛,无力抵挡袁谭的进攻,兖州防线崩溃在即。一旦袁谭得了兖州,将战线推进到睢水一线,进入豫州腹地就是必然。
  孙策究竟想干什么?放弃豫州显然不太可能,可仅凭满宠征发的二十万豫州兵,守住豫州绝非易事。无险可守,几乎没有骑兵,在袁谭面前,满宠没有还手之力。从各种迹象来看,孙策似乎是决定坚壁清野,婴城自守,等袁谭粮尽自退。
  这当然是一个办法,可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袁谭的钱粮能维持多久,二是豫州的城池能坚守多少。郡治城防完备,兵精粮足,也许能多守一段时间。那些城防简陋,又没有常备兵,只有普通百姓的县城能坚持多久?如果袁谭能迅速攻破县城,取县中粮食自给,以战养战,结果真不好说。
  “陛下,臣以为……兼而有之。”
  天子点点头,示意刘晔接着说。刘晔说道:“孙策好言王道,推行新政之初便四处侵夺土地,妄言非如此不能缓兼并,虽说结怨世家,却也的确起到了一些休养生息的作用。这些年也没有轻易加赋,百姓手中是有一些存粮的。这正是他敢于放弃春耕,坚壁清野,要与袁谭对峙的底气。”
  天子目光闪烁,放下了粥碗,取过一块布巾擦了擦嘴。
  “不过,城池能坚持多久,不仅仅要有粮,还要有兵。袁谭这些年一直在作战,麾下有三五万精锐,再加上征发的二十万大军,围攻一两个县城没什么难度。孙策指望那些只是经过简单训练的百姓据城自守,臣以为未免过于轻敌,这不合孙策的用兵习惯。”
  “所以说,你觉得他不是不想迎战袁谭,而是不能?”
  “陛下圣明,臣觉得江东有事,他不敢轻离。”他顿了顿,又道:“孙策虽然擅于用兵,论治则未免过于激进,经权倒置,不如陛下明于形势。张纮、虞翻与荀令君相较也未免略逊一筹。吴国初建,派系渐多,党争四起,他们都没有类似的经验,难免手忙脚乱,焦头烂额了。”
  天子微微颌首。孙策是武人,有想法,却未必能很好的执行。张纮、虞翻都没有从政的经验,说白了,他们只是一些书生而已,何况虞翻恃才傲物,是个狂生,本来也不适合为相,孙策让他留守江东,出现问题太正常了。
  但他并不完全赞同刘晔,他觉得刘晔也有些过于乐观,或者说他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满宠征发的豫州兵的确没什么战斗经验,但满宠以一万人与董昭三万人对阵数日,没有吃亏,这已经说明豫州兵的战力并不弱。以孙策的谨慎,如果没有一点把握,不会这么托大。
  刘晔最近状态很不好,受外界的干扰太多。内有对并凉人——如今还要加上幽州人——的鄙视和排斥,外有对鲁肃的羡慕,他有意气用事的倾向。尤其是对刘备,他的敌意很浓。
  天子沉吟着,正考虑如何提醒刘晔,有虎贲来报,荀衍求见。
  天子和刘晔交换了一个眼神,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子扬,为朕迎一迎荀令君的兄长。”
  “唯!”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