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9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7/1332

  看到孙捷窘迫,堂上众人都忍不住笑了,只有袁衡忍住了,没有笑。她轻轻哼了一声:“且不说你们以前就是好朋友,就说是你二姑带回来的客人,你也不应该和人动手。你的手太快了,要磨一磨,罚你抄一遍《孙子兵法》,可服?”
  孙捷挠挠头,满不在乎。“母后,别抄《孙子兵法》了吧,我都会背了。改抄《吴子》吧。”
  “可!”袁衡忍着笑,挥挥袖子。“下去吧,好好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真要分胜负,去观德堂比射艺吧,请你三姑做裁判。”
  “喏。”孙胜再拜,转身带着一群小伙伴去了,昂首阔步,像是打了大胜仗的将军。走了两步,见夏侯称没跟上,又折了回来,揽着夏侯称的肩膀就走。明明夏侯称比他高一些,看起来有些别扭,他却一点也不觉得,大大咧咧地拍着夏侯称的肩膀。“我说阿称,你阿兄说的那些呢,也对也不对,角抵本来就是军中武艺,怎么成了俳优小技?他就是读书读傻了,你不能全听他的,尤其是现在到了吴国,你要听我的。我都打赢你了,还能骗你?你听我的,我就教你……”
  夏侯称连声答应,一边比划一边说道:“你一定得教我,尤其是最后那一招。”
  丁夫人、丁如意面面相觑。
第2033章
布局和收网
  孙策站在大殿廊下,看着孙捷搂着夏侯称的肩膀,带着一帮半大小子招摇过市,眉梢不由自主的挑了挑。
  这个庶长子有点当大哥的潜质,嘴还特别甜,看到袁衡一口一个母后,反倒是和生母尹姁不怎么亲近。脑子活,身体也好,在习武上颇有天赋,又肯吃苦,一般的同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看这样子,比他大三岁的夏侯称也被他打败了。就是读书不怎么用心,除了兵书之外都没什么兴趣。在这一点上,次子孙胜要沉稳得多,每天读书、习武安排得井井有条,不像孙捷这般偏科。
  有时候他也在想,袁衡、袁权是不是故意纵容孙捷。以孙捷目前的状况,如果不加以调整,他将来的成就也就是一个猛将,成不了真正的方面大将。但袁衡忘了一点,不守规矩的猛将也许未必擅长建设,却非常擅长破坏。任何时候,军队都是双刃剑,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对内部的威胁可能更大,这种恃勇斗狠的将领其实是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他还有王长子的身份。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关系到长治久安,但他目前也没有找到十全十美的办法,只能慢慢来。
  看到孙策站在廊下,孙捷带着夏侯称上前行礼,说明情况。孙策仔细打量了夏侯称一会,觉得这小子虽然青了一个眼圈,有点狼狈,但看起来还算结实,以兖州的这段时间应该调养得不错。
  “华佗去哪儿了?”
  “去南阳了。他收到一部医书,说是西域来的,有图,看不懂文字,去南阳找胡医翻译。”
  孙策点点头。“你练过他的五禽戏?”
  “嗯,天天练。”夏侯称说道:“我兄长也是。”
  “哪个兄长?夏侯霸?”
  “还有我大兄,嗯,子修阿兄也是,嫂嫂知道的。”
  孙策挥挥手,让孙捷带他去玩。夏侯衡、夏侯霸已经成年,没有进宫,丁夫人见过袁衡后会带他们来见。曹昂丢了兖州,丁家又对曹操深恶痛绝,她们无路可去,入吴是唯一的出路。夏侯渊死得早,那个神童夏侯荣是没机会出生了,现有的三个儿子中,夏侯称的天赋应该是最好的。如果不像历史上一样早夭,将来也是一个人才。
  郭嘉迎面走来,与孙捷等人相遇,孙捷停下向郭嘉行礼,郭嘉还了礼,说了几句闲话,特地和夏侯称聊了几句,这才赶了过来。
  孙策看得清楚,说道:“奉孝,这小子如何?”
  “不错,看起来像是个可造之才。”郭嘉常在孙策左右,知道孙策最近在考虑什么问题,随即又补了一句。“他和捷王子脾气性太像,怕是起不到平衡作用,倒是和胜王子更合适些。”
  孙策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这些事很重要,却不着急,可以慢慢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兖州的战事,曹昂的使命结束了,他和袁谭再次对阵。袁谭举冀州之兵而来,这一次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把袁谭打残。他召郭嘉来正是为了这件事。
  郭嘉递过来几分刚收到的军报,又简要的汇报了一下。他很轻松,还调侃地说曹昂这些年有功,将来如果有机会,或许可以帮他上位,替掉曹操,益州也许就能不战而取了。
  孙策笑笑。郭嘉有得意的资本。留着曹昂在充州做缓冲,避免与袁谭直接对面,是郭嘉一手策划的方案。官渡之战后,因为有兖州夹在中间,他才可以抽调兵力,经营辽东,初步解决了战马的供应问题。没有辽东源源不断送来的战马,他不可能维持中原的驿传系统,更无法集结起六千多骑兵赶赴豫州——靠马腾和韩遂那两个西凉人,这么做的代价太大,太到他也承受不起——正因为有这六千多骑兵在,袁谭才不敢让骑兵深入豫州,骚扰后方,要不然这一战会艰难得多。
  相比之下,放刘备回幽州的计划就偏差比较大,甚至有点弄巧成拙的感觉。好在对关羽、张飞二人的投资不算失败,如今关羽留在幽州不敢来,张飞虽然来了却不愿意上阵,刘备只能以赵云和牵招为将,协助荀衍作战。
  “益州的事以后再说,还是先考虑兖州的事吧,该调甘宁参战了。”
  “没错,太史慈那边也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征。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直接取幽州,迫使刘备回援;一是取冀州,迫使袁谭回师。综合考虑,两个方案不相上下,各有利弊。”
  郭嘉说着,又递过一份作战方案来。孙策接在手中,转身回殿。杨仪已经准备好了地图、笔墨,孙策与郭嘉在地图前站定,对照作战方案,审阅军师处提出的两个作战方案,郭嘉在一旁解说,随时回答孙策的疑问。
  听完整个方案,孙策在地图前沉吟了好一会儿。“取冀州吧。幽州太远,又在跨海作战,万一老天不给力,风向不对,水师在路上耽搁了,会误事。在兖州作战,就算有什么事也可以迅速反应。”他转身看看郭嘉,又说道:“战事再激烈,离得远了也起不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郭嘉笑了。“好,那就稳妥些,敲山震虎,届时还有余力取冀州。”
  孙策思索片刻。“奉孝,如果刘备趁虚而入,他能掌握冀州吗?”
  “比较难。”郭嘉不假思索地说道:“袁绍、袁谭父子都没能真正掌握冀州,何况刘备。如果刘备掌握冀州,势必要用冀州的钱粮来接济幽州,而且会重用幽州人,冀州世家岂能愿意。以臣之见,结果不会比曹昂在兖州的情况好。”
  “如果天子承认刘备的宗室身份呢?”
  “且!”郭嘉嗤之以鼻。“冀州世家连天子都不放在眼里,哪会在乎这个宗室身份。大王,你别忘了,孝灵帝出自河间,王美人来自于赵国,天子和冀州系的关系比刘备要强得多。”他笑了两声,又道:“有备无患,闲着也是闲的,现在倒是可以给刘备找点麻烦。孔明在豫州办报纸办得这么好,士元在青州也不能落后啊。对了,再让杨德祖配合一下,找陈王落实一下,敲定刘备冒充宗室的罪名。他这个长史反正也干不久了,再立一功,尽快撤出来吧。”
  孙策忍不住大笑。“奉孝,你太阴险了。”
  “臣行的本就是阴谋。”郭嘉坦然道:“兵不厌诈,道德君子做不来。”
  ……
  孙策很快就召集了大臣议事,敲定方案。不出他所料,首相张纮、计相虞翻都支持相对稳妥的方案。豫州的战事让他们意识到了己方的优势,也意识到了民心可用,对峙的时间越长,己方的优势越明显,既然如此,大可不必冒险,白白牺牲将士的性命。
  世风转变需要时间,内部的问题也需要时间来消化,欲速则不达,求稳已经成了吴国君臣的共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厚积薄发,举重若轻,以实力碾压对手才是王道。
  方案敲定后,孙策随即签署了相关的命令,送往各州。其中一道是送给吕岱。徐州目前还没有战事,但也不能闲着,孙策要求吕岱在春耕结束后征发百姓,在中渎沿途建设兵营、驿站,为江南的物资运往前线做好准备。进入夏季之后,东海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即使是楼船也有危险,走内河就成了最佳选择。
  中渎多年没有疏浚,河道变浅,影响大船通行,去年冬天,吕岱已经征发民伕疏浚了相关的河道,现在还有一些后续工程需要完善。这些都准备好之后,中渎就能代替大部分海运任务,即使遇到大风天气也不至于彻底停运。在兖州即将入手的时候,这条水道也能起到沟通长江和黄河的作用。
  在孙策心里,他已经将这条水道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一部分,相关工程将逐步落实,稳步推进。
第2034章
勉为其难
  袁谭背着手,仰着脸,站在庭院中,双目紧闭。
  毛毛细雨纷纷洒洒,落在他的脸上,又积聚成细流,沿着他的脸庞、脖颈流下。衣领、肩头已经湿透,粘在身上,凉嗖嗖,沉甸甸的。雨水在屋檐瓦当汇聚,一滴一滴地往下落。
  “嘀嗒……嘀嗒……”
  司马懿和两个侍从站在一旁,看着袁谭,相顾无言。脚步声响起,郭图从一旁的院子里走了进来,见此情景,突然发怒。
  “显思,你这是干什么!求死么?”
  袁谭转过身,睁开眼睛,看着须发贲张的郭图,抹了一把脸上的水。“郭公,有什么新消息?”
  郭图一怔,怒狮的气势为之一滞,散了大半,随即又喝道:“难道你在这儿淋雨就能取胜?”他大步走到袁谭面前,拉着袁谭的手臂就往屋里拽,厉声喝道:“你们这些小子,是怎么侍候的,看着使君淋雨也不知道劝,他若是病了,我饶不了你们。”
  “郭公,与他们无关……”
  “闭嘴!”郭图喝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你这样子如何为三军之帅?”
  袁谭苦笑了两声,没有再说,挥手示意司马懿去准备热水和衣服。他这样的确不舒服,要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衣服,否则很可能会受凉生病。大战正是紧张的时候,他可不能有任何意外。司马懿如释重负,退出了去。郭图提起衣袖,擦去袁谭脸上的雨水,心疼不已。
  “显思,你这是怎么了?怕了?不敢打了?”
  “郭公,南风起,雨水盛,形势对我们很不利。”袁谭脱下湿透的外衣,叹息道:“我们已经错过了战机,再打下去……”他摇摇头,一声长叹,神色沮丧。
  郭图坐在袁谭对面,盯着袁谭,神情复杂。他是豫州人,对豫州的水土再熟悉不过,自然知道袁谭说的都是事实。进入夏季,雨水增多,道路泥泞湿滑,不适合骑兵奔驰,不适宜野外作战,即使是来自冀州的步卒也不太适应这种闷热潮湿的气候。对孙策的江东军来说,这种天气再正常不过,江南本就是卑湿之地,一年要下半年雨。可是事到如今,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向前。
  “显思,天气、地理,人共有耳,利害在人。雨水增多,不利行动,却也可以用来攻城。休若筑堰已成,只待大雨,就可以水淹浚仪城。拿下浚仪,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取颍川、陈国之粮,届时再征发豫州百姓为兵……”
  袁谭看了郭图一眼。“如今的豫州百姓还能为我所用吗?”
  郭图顿时语噎,有些恼怒的瞪着袁谭,心里却掠过一丝悲凉。郭图主管情报,对此体会最深。如今的豫州已经不是十年前的豫州,读诗传礼的世家几乎被孙策连根拔起,剩下的也都变了心思,甘心臣服于孙策,连钟繇都主动出面,蛊惑豫州的读书人接受孙策的新政,普通百姓更是对孙策死心塌地。最近收到的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批判世家兼并土地,不顾百姓生死,鼓吹四民为士,自强不息,奋起反击世家的反攻,保护自己的土地和家人,保护自己生而为人的权利和尊严。
  这都是什么人写的文章?他是读什么书长大的,圣人是这么教他的吗?一想到可能是豫州的士子写出这样的文章,郭图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些见利忘义的东西,等收复豫州后,一定要严惩。
  还有那些兖州籍的狗仔斥候,简直是防不胜防啊。人心坏了,世道没法收拾了。孙策少年无知,忘了圣人的教诲,只顾一时痛快,不管将来。遇到这样的对手,真是让人头疼啊。
  “百姓愚昧,他们能知道什么?大兵压境,自然俯首。”
  袁谭没吭声,只是觉得有些荒谬。郭图看不起孙策,平时提到孙策开口寒门,闭口武夫,说他不懂治民之道,如今孙策推行王道,仁政爱民,百姓为之而战,郭图却要以武力慑服豫州百姓了。
  “还有,刚刚收到消息,张郃过了睢水,一无所获,准备撤退了。丁冲做得很决绝,百姓不是进了城就是撤到汝南境内,城外连个人影都看不着。”郭图沉吟了片刻,又道:“梁国如此,估计沛国、陈国也不例外,以战养战,怕是不太可能了。”
  “遇到江东骑兵了吗?”
  “目前还没有,张郃很谨慎,不会让他们抓住机会的。”
  “嗯,那就撤回来吧。冀州就这几千骑兵了,不能损失。”司马懿进来,通报热水已经准备好了。袁谭起身,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看了郭图一眼,沉声道:“如果浚仪有消息来,立刻通知我。”
  “喏。”郭图躬身领命。
  ……
  雍水南,桐亭。
  张郃勒住了坐骑,用手掩住口耳。连续几日阴雨绵绵,他昨天夜里受了凉,今天身体就有些不舒服,鼻子痒,还流鼻涕。他用手帕擤去快要流出来的鼻涕,又打了个喷嚏,叹了一口气。
  胯下的战马抖了抖身体,甩了甩尾巴,马蹄刨着地,打着粗重的鼻喘。张郃能感觉到战马的疲惫,连续几日的搜索,没有找到对手,也没有找到百姓,随时携带的补给也快吃完了。不能休息,又没有足够的精料,战马的体力明显不足。
  “休息一下吧,将军。”沮鹄策马赶来,抹着脸上的雨水,苦着脸。“人马俱疲,将士们都走不动了。万一遇敌,恐怕无力作战。”
  “过了雍水再休息。”张郃沉着脸。“传令全军,今晚进驻己氏城,李令已经安排好了,人有酒肉,马有精料,饱餐痛饮。”
  沮鹄犹豫着,不敢就此放弃,但他也清楚,张郃的安排是对的,眼下还有豫州境内,陈到、秦牧率领骑兵一直远远的缀着,至少有三千骑。如果双方接战,己方没有胜算。陈到、秦牧不用夜宿城外,他们可以进城休息,吃得饱,睡得安稳,不像他们提心吊胆。只是他们还在百里之外,也没有接战的想法,实在没必要这么急着撤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7/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