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9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2/1332

  朱桓也清楚这一点,什么事都问比自己小的陆议不仅没面子,更辜负了吴王的一片心血。所以他如果和陆议私下议事,都会先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再由陆议补充。如果是有其他人参加的军议,则由其他人先说,他自己最后做总结发言,择优而取。
  面对纪灵的第二份军报,朱桓反复考虑后,决定派水师继续前进,与骑兵配合,步卒则就地立营休息。交战的地点在济水以北,有水师协助,骑兵可以顺利渡河,及时增援纪灵,并保持联络。
  将士们休息了,朱桓却不敢休息。他和衣而卧,保持随时起身的状态。跟着孙策作战多年,他很清楚孙策就是这么做的,每逢交战,很少能睡安稳觉。统领大军征战不仅考虑人的智力,更考虑人的体力。
  ……
  金乡山上,纪灵坐在一块大石上,看着山下阵地。
  董访在山下立三重阵,挡住了孙观等人撤入金乡山的路线。董昭在更远处,阵势的最南端几乎到了济水北岸,应该是防备从定陶赶来的援兵。
  天色已黑,他看不清董昭的阵势,但他可以确认一点。如果董昭真的只是想杀孙观、昌豨,早就得手了,之所以等到现在,自然是为了更大的猎物,要么是他,要么是朱桓派来的援兵。至于朱桓本人,纪灵倒没想太多,这不太可能。朱桓一向自负,当初任城之战时还只是一个中军校尉,就因争功被吴王当众批评,现在成了负责整个兖州战事的大将,又怎么可能屈尊来救他。
  也不知道会是谁,如果从熟悉地形和对手的情况来看,满宠的可能性最大。满宠部有一万人,如果全来,加上他的这近万人,应该有一战之力。如果还有骑兵和水师,把握就更大了。
  “都督,你看。”一个亲卫扯了扯纪灵的袖子,声音中带着惊喜。
  纪灵转头,顺着亲卫的手向西侧看去。只是目力可及之处,有几个亮点忽聚忽散,看似杂乱无章,却有规律可循。纪灵想了想,忽然灵光一现,想起来了,这是骑兵夜间示警、传递消息的方式,据说是阎行所创,吴王曾将各种信号的含义下发各都督,他也收到了一份,只是一直没用过,记不太清了。
  此刻,看着那些离合的光点,纪灵既兴奋又后悔。兴奋的是不仅有骑兵来援,而且速度这么快,说明朱桓在接到他第一封军报之后就做出了反应。后悔的是平时功课做得不扎实,此刻看到这些信号,却不明白信号的意思。朱桓究竟派了谁,有多少兵,有什么计划,他一概不清楚。
  纪灵考虑了一下,放弃了派斥候去接头的打算。董昭现在还不知道他在这里,却一定会在周围安排警戒,一旦斥候被他抓住了,很可能会暴露他的位置,立刻发起进攻。他相信孙观等人也在登高而望,会看到骑兵的信号,至于他们能不能理解,他不在乎,只要骑兵的到来能给孙观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就好。
  董昭一定也看到了这些信号,他会怎么做?纪灵忽然有些好奇。如果董昭想等更大的猎物,那孙观等人活下去的希望就更大了。如果董昭怕了,他很可能会直接发起进攻,抢在援兵到达之前杀死孙观,然后撤回昌邑城。
  纪灵下令全军准备,如果董昭想速战速决,他不能见死不救。
  不出所料,山下被困的孙观等人很快发现了骑兵的存在,阵中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纪灵在山上都能感受到他们死里逃生的狂喜。
  ……
  董昭收到报告,快步上了望楼,看着远处那几个亮点,眉头紧皱。
  他不知道这些亮点是什么意思,但他相信他们一定在传递某种约定的消息。有援兵来了,但这些援兵是哪儿来的,他不清楚。日落之前,他收到斥候的消息,跟在孙观等人身后的臧霸撤了,纪灵出了大营,但很快就失去了踪影,最后的位置是金乡山东麓,可能是进了金乡山,也可能过了荷水,具体情况不明。
  如果这几个亮点是纪灵发出的消息,那倒无所谓。如果是定陶方向来的援兵,这就有点麻烦了。
  董昭在心里仔细计算了一下时间,觉得是纪灵的可能性更大。定陶的援兵来得不会这么快,就算是一些骑兵斥候,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根据孙观中伏的时间来计算,就算纪灵及时请援,朱桓又迅速做出反应,援兵主力也要明天下午才能到。他至少有半天的时间来击破孙观,甚至咬住纪灵。击败纪灵之后,再回师阻击朱桓,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转移昌邑城中的物资和人质,赶到无盐。
  董昭派人给董访传消息,让他做好进攻的准备,最迟明天凌晨,不管纪灵来没来,都要对孙观发起进攻,在中午之前解决孙观,结束战斗。
  与此同时,董昭派人回城,要求城中留守的将士做好出战的准备。如果来的是满宠或者吕范,就出城拦住他们,只要坚持到晚上,他就可以回师昌邑,以优势兵力击溃这支援兵。万一来的是朱桓率领的中军主力,那他就撤兵,与朱桓对峙,为辎重撤退提供掩护。
  董昭一连发出几道命令,心里还有很不安。战事刚刚开始,进程就超出了他的预期,巨型抛石机的出现将他做的准备毁了大半,迫使他只能放弃昌邑,退守无盐、甄城,等于让出了大半个兖州。天知道朱桓还会有什么杀器。作为江东人,朱桓得到孙策的重点扶持,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出现。
  再完美的计划,再高明的权谋,在巨型抛石机面前都是个笑话。
  这还怎么打?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孙策没有足够的粮食上,万一孙策找到了解决粮食的办法呢?
  冀州完了,袁谭也完了。就算一时取胜,山东终究还是孙策的,要想活下去,只有去并州,去关中,或者像曹昂、陈宫一样去益州,只有大山才能挡住孙策前进的步伐。
  董昭站在望楼上,看着满天星斗,心情沮丧。
第2079章
混战
  凌晨之前,董昭又收到了更确切的消息,阎行率领的骑兵已经渡过济水,到了昌邑城下。
  骑兵的出现让董昭警惕起来。他知道江东骑兵的数量有限,战斗力却不容小觑,从将领到战马,再到军械,都是当世最强的。不久前,阎行大破张郃,为他战死官渡的妻弟报了一箭之仇。
  董昭反复考虑后,决定尽快发起攻击,然后撤回昌邑。
  他调整了阵型,派出五千强弩手和五千刀盾兵、长矛兵立阵在金乡山西,准备阻击骑兵,又派出自己的亲卫骑准备接应。袁谭除了给他留下了五万冀州精兵,还留下了一千骑兵作为亲卫骑。对于失去幽州,缺少战马的袁谭来说,这一千骑兵相当珍贵,足以体现他对董昭的信任和期望。
  面对阎行和他率领的精骑,董昭不敢有任何掉以轻心。
  天色微亮,董访就向孙观的阵地发起了进攻。他居高临下,全力以赴,一出手就派出了最精锐的亲卫营,强攻孙观的阵地。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又没能吃东西,孙观已经筋疲力尽,箭矢也消耗殆尽,只差最后一击。有董昭和近两万冀州精兵掠阵,他没有任何顾忌,不用留手。
  战鼓声响起,强弩手开始射击,密集的箭雨撕破空气,飞上天空,又转身而下,射入孙观的阵中,一千步卒分作两部,在两个都尉的率领下,从不同的方向杀向孙观,还有两千步卒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一旦孙观的阵地出现破绽,他们就将冲杀进去,彻底撕开孙观等人的防守。
  听到战鼓声,听到箭矢破风的啸声,孙观、昌豨几乎同时跃起,拔出战刀,嘶声大呼。
  “举盾——”
  被围之后,孙观等人屡次冲杀,突围不果,却将箭矢消耗殆尽,此刻面对冀州军的箭阵,他们除了举盾别无他法,被困在这一片空旷之地,能帮他们挡挡箭雨的只有故司隶校尉鲁峻的墓碑。被近十倍的大军围住,又累又饿,如果不是有援军赶到的消息,他们早就崩溃了。
  事实上,昌豨已经提议过投降,只是被孙观拒绝了。孙观说,就算纪灵不来救我们,臧霸也一定不会放弃我们。这么多年的兄弟,你要相信臧霸,如果投降了,以后难道要和臧霸面对面的厮杀?再说了,董昭是个什么东西,他不是过袁谭的一条狗,袁谭都不是吴王的对手,他就更不行了。兖州迟早是吴王的,我们现在向董昭投降,背叛了吴王,将来再被吴王击败,岂不是自寻死路?
  昌豨被孙观暂时说服了,放弃了投降的想法,总算坚持到援兵的到来。此刻,他率兵在南侧阻击董昭的夹击,冲阵的任务则交给了孙观。孙观武艺好,勇猛善战,比他更擅长进攻,只要能打破董访的阻击,冲上金乡山,就能坚守更长的时间。
  昌豨一边下令将士组成密集阵型,互相掩饰,一边后悔平时没有像纪灵那样严格训练。平时没看出什么区别,上了阵,战斗力的差距就太明显了。昨天与董访对阵,纪灵能轻松击败董访,他们却被董访打得鼻青眼肿,还伤了近千人。
  这次如果能活着回去,一定下狠心操练这些兔崽子。昌豨一边立誓,一边往西看,等待着援兵的出现,不时骂纪灵几句。都一天一夜了,纪灵也没出现,看来是肯定指望不上了。
  昌豨在骂人的时候,孙观却没心情想这些,见冀州军在箭阵的掩护下逼近,他瞪圆了眼睛,握紧了手中的战刀。箭阵刚一停,冀州军刚刚发起冲锋,他就一跃而起,冲了出去。
  “兄弟们上啊,砍死这些河北伧夫——”
  亲卫们嘶吼着,跟着孙观冲了出去。他们以前在泰山落草,常年在山中行走,后来又从太史慈学习山地战,翻山越岭对他们来说如履平地,即使是上坡也没什么影响。昨天他们凭着这项优势,至少击退了董访十几次进攻,现在他们同样面无惧色。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虽然孙观很勇猛,怒吼着连杀两人,但对方却没有退让,继续向前冲,两个刀盾手左右包抄,挤夹孙观,长矛手挺矛直刺,孙观手慢了一下,小腹就挨了一矛,他怒吼着扔了盾牌,握住长矛往外一推,随即贴着长矛冲了过去,一刀砍下了长矛手的首级。
  但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背上又挨了一刀。如果不是甲胄坚实,这一刀就能重伤他。
  见孙观受伤,孙观的亲卫急了,奋不顾身地向前冲。他们有的是孙观的族人子弟,有的是跟随孙观多年的兄弟,所有的富贵都系于孙观一身,自然不能看着孙观死在阵中,纷纷上前,护住孙观两翼。冀州军也不示弱,曲军侯亲自赶到了阵前,指挥对孙观的包围,希望能将孙观斩杀在阵前,尽快解决战斗。
  双方搅在一起,互不相让,杀得难解难解。
  见孙观冲阵,脱离了本阵,董访正中下怀,随即派出了最强悍的贴身亲卫,从两翼包抄,务必要将孙观斩杀在阵前。孙观一死,这些流寇就会崩溃,战斗就可以迅速结束了。
  孙观陷入了重围,左冲右突,却没能前进一步,更别提击溃对方的进攻了。身边的敌人越来越多,而且甲胄鲜明,不是普通的冀州军,甚至不是董访的亲卫营,而是董访的近卫。
  “嗖!嗖!”两枝羽箭从不同方向射来,孙观感觉到不妙,竭尽全力的转换身形,勉强避开一枝箭,别没能躲过另一枝,箭矢射穿了他的左大腿,痛得他几乎站立不稳。低头看了一眼那枝狼牙破甲箭,孙观心头一凉。这是军中狙击手专用的破甲箭,董访这是下决心要他的命了。
  “小心暗箭!”孙观一边吼叫着,一边抢过一面盾牌,顺手将那个冀州刀盾手的脖子割断。他用盾牌护住面门,眼睛一扫,就发出了至少三名狙击弩手,正端着弩,寒光闪闪的弩箭直直地指向他。孙观下意识地举起了盾牌,心头却是一阵凄凉。
  这么近的距离,又是六石强弩,手里这面盾牌未必挡得住。
  想不到老子会死在这里。
  但他没有听到强弩破盾的声音,却听到了一阵箭雨声,其实的没有一枝箭落在自己的盾牌上,反倒对冀州军发出慌乱的叫喊声。没等他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亲卫们欢呼起来。
  “将军,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孙观大喜。“在哪儿,是奴寇儿吗?他在哪儿,老子要找他算账,怎么现在才来?”他转头向西看,却什么也没看到,亲卫大声吼道:“不是臧将军,是纪都督!纪都督!向上看,在山上!在山上!”
  孙观一抬头,目光越过冀州军的头顶,这才发现董访身后多了几面战旗,其中一面上有一只浴火升腾的凤鸟,正展开双翅,昂首嘶鸣,旁边一面战旗上绣着一个硕大的纪字,是纪灵的战旗无疑。一阵阵箭雨正从山坡上倾泻下来,落入冀州军的阵中,冀州军伤亡惨重,那三个狙击手一个也看不到了,想来已经被纪灵身边的箭士射杀。
  孙观愣住了。他一直以为援兵是臧霸,完全没想到会是纪灵,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纪灵的部下战斗力更强,又居高临下,抢占了先手,击破董访的机会更大。
  孙观站了起来,举刀狂呼。“击鼓,杀董访!”
  “杀董访!”将士们应声大呼,在战鼓声中向董访的阵地冲了过去。昌豨也发现了纪灵,心中狂喜,立刻带着部下向董访的阵中发起了反冲锋。
  董访遭受夹击,又被纪灵偷袭在先,一下子阵脚大乱。他顾不得杀孙观,下令将士们变换阵型,就地坚守。在第一波攻击中,他损失了三成以上的弓弩手,远程打击已经无法和纪灵较量。他只能希望董昭能够及时反应,调整阵型,派兵增援。
  他们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孙观、昌豨,而是纪灵。既然纪灵来了,就不能放过他。纪灵可能出现在金乡山上并不意外,董昭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在魏郡与黑山贼作战时,也有不少部下精于山地战,完全可以和纪灵一较高下。
  董访横亘在孙观、昌豨的面前,死战不退。这些冀州军不愧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很快就恢复了镇静,就地结阵防守。孙观反复冲击,又增添了几处伤口,却依然没能得手,身后却传来了战鼓声,董昭发起了进攻,数以千计的将士冲进了他们之前的阵地,逼了过来。昌豨返身阻击,但他兵力不足,体力也快到了极限,挡不住冀州军的进攻。眼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将士倒地血泊之中,冀州军越来越近,昌豨急得眼睛都红了。
  “击鼓竖旗,求援,求援!”战鼓声一阵急似一阵,双兔大旗疯了似的摇摆,昌豨跪在地上,冲着山坡上的纪灵连连叩头,放声大哭。“纪都督,你救我一命吧,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以后都听你的还不行吗?”
第2080章
教训
  纪灵站在山坡上看得分明,也是暗自叫苦。
  董昭的兵力雄厚,部署也很周密,对他出现在金乡山上应该有所准备。董访被他一阵箭雨突袭伤了不少人,却没有完全崩溃,不仅如此,他还两面迎战,铁了心要拦住孙观、昌豨,不让他们上山。
  要想救人,他只提供远程掩护是不够的,还要亲自突阵,击穿董访的阵地,将孙观等人接应出来。可是下山容易,再上山就难了。
  纪灵再次看向西方,希望能看到援兵的影子。哪怕只是几千人,只要能让董昭分兵,无法全力以赴,他就可以冒险一试。但西方风平浪静,看不到一点援兵到达的影响,一旦双方缠斗,董昭在西侧立阵的那一万步骑很可能会从他身后插过来,切断他的退路,到时候他不仅救不了人,自身也难保。
  或许援兵是有的,但被拦在了昌邑以西。董昭的总兵力有五六万,眼前的战场上最多三万,昌邑还有足够的人马,拦住援兵一两天不成问题。
  纪灵咬咬牙,迅速计算了一下双方的兵力和战力,决定冒险一试。他不担心孙观,但他担心昌豨,昌豨如果绝望了,他会向董昭投降,到时候再反咬他一口,说他见死不救,他无法向臧霸交待,任城战区会有难以根除的隐患。
  纪灵一边命令弓弩手射击,一边下令步卒下山,向孙观靠拢。孙观一直在突阵,很可能受了伤,已是强弩之末。再不救,一旦他战死,部下崩溃,就救不出来了。
  纪灵下令击鼓,命令孙观就地结阵,不要浪战,保存体力。他抢过一面小旗,一面喊着孙观的名字,一面用力转动小旗,示意孙观结成圆阵防守,等待救援。孙观看懂了,立刻下令部下结阵,或者背对背,互相掩护,或者寻找有利地形。
  与此同时,纪灵派出弓弩手抢占有利地图,集中火力,压制董访的攻势,为孙观减轻压力。他居高临下,箭矢射程更远,部下的训练水平也比冀州军更强一些,再加上第一波偷袭就干掉了不少冀州强弩手,人数上也有足够的优势,很快控制住了局面,密集的箭雨射得董访叫苦不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2/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