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9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9/1332

  马超一听蒙羞二字,更是恼火,心想难道孙策恼我离去,故意编排我不成?天子和刘晔都知道,偏偏瞒着我一人,怪不得他要找赵云来,与我共领羽林骑。他催着刘晔快说。刘晔推脱了一阵,这才装作不得已,将收到的情报真真假假地说了一下。
  情报本来就是道听途说,真假参半,刘晔既要解决马超的骑墙,自然要下点猛药。就算以后露出破绽也在所不惜,先将马超蒙住再说。这一战是天子不多的机会,马超又不可或缺,必须激得他全力以赴。他将事先准备好的说辞一一说来,倒也合情合理,让马超不得不信。
  依刘晔的说法,孙策一直对阎行更为看重,阎行不是没有请辞过,但是被孙策挽留了。为了能留住阎行,孙策不惜代价地栽培韩银。在官渡时,他让韩银最后出战,本来只是想让韩银捡点功劳,然后好借此赠一笔厚礼,好让韩银有足够的实力回到凉州,稳稳的压住马家,换取韩遂放弃阎行。只可惜中间出了差错,韩银竟然战死在官渡,孙策只得出重金安抚韩遂。相比之下,马超离开孙策的时候,孙策可没给他们什么好处,反倒是逼着马超将妹妹嫁给了庞德。
  “对了,听说孙策看重阎行,是因为他在骑战上有过人之处,还奉孙策之命写过骑战史?我听人说,太史慈在北疆击破鲜卑人,就是用阎行总结的骑兵战术,连甲骑都是他首倡的。可有此事?”
  刘晔说得真真假假,马超却越听越真。他本来就对孙策当初不肯给他优惠价而耿耿于怀,现在又听到这些传言,已经有七八分信了,听到骑战史这件事,恼羞成怒,最后一点理智也飞到了九霄云外。
  “原来阎行这般高明,我倒是小瞧他了。”马超转身看向天子,拱拱手,大声道:“陛下,臣不才,敢请领部曲为先锋,为陛下击破阎行,一较高下。”
  “马卿,大战之际,不可意气用事,万一有所损失,岂不可惜。且坐下说话。”
  马超怒气上涌。“陛下也以为臣不如阎行?”
  吕布不知怎的,突然清醒了过来,见马超厉声喝问天子,下意识地的跳了起来,大喝道:“大胆马儿,尽敢在陛下面前放肆?”话音未落,手便按在了刀柄上。他比马超高出一头,与马超多次较量,大多占了上风,是马超颇为忌惮的人之一。此刻发怒,更是威势逼人。
  马超一惊,心中惧意顿生,向后退了一步,手也按在了刀柄上,惊出一身冷汗。随即又意识到在御前失礼,连忙拜倒,向天子请罪。
  天子正中下怀,扶起马超,好言安慰,又向马超请教。马超此刻已经将阎行当成了假想敌,甚至连孙策都变成了对手,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天子和刘晔收获颇丰,赵云等人也觉得受益良多,同时更压力山大。
  如果马超所言属实,那阎行、陈到所领的这六七千骑兵真不容易对付。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马超离开孙策已经好几年了,他了解的情况未必准确,比如说甲骑的数量,马超就不太清楚。根据孙策这些年的发展来看,阎行的实力也许更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史慈在辽东的战绩。
  天子越想越觉得后怕。如果不是刘晔用计激马超说出他了解的细节,他以常理推测阎行的实力,误差很大,仓促上阵,取胜的机会非常渺茫。别说逆转形势了,就连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问题。
  刘晔也觉得有些棘手。虽然他不露声色,心里却着实有些忐忑。不过打消了天子的轻敌思想,这还是有好处的。他定了定神,重新将话题拉回赵云的两个问题上。
  “马将军的担心与赵将军的第一个问题殊途同归,都是双方战力的差异。这六千七骑兵不仅是我们要面对的对手,更是一个机会。若能战而胜之,不仅可以激励士气,更能取其军械,为我所用,增强我军战力。诸君皆是骑战高手,还望诸君建言献策,共破强敌。”
  吕布等人纷纷应喏。一是生死面前,不能大意;二是重赏面前,谁也不愿放弃。一想到那六七千套军械,尤其是不知数量的甲骑装备,就连董越都有些蠢蠢欲动。
  刘晔等了片刻,待众人平静下来,这才接着说道:“如何交战才能取胜,请诸位先考虑,然后再交流。眼下我先回答一下赵将军的第二个问题:粮草如何解决。”
  在众人的注视下,刘晔叹了一口气。“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法解决。”
  “没法解决?”一直没吭声的董越失声叫道。听到他的声音,吕布、马超这才注意到旁边还有一个人,转头看了过去。董越心慌意乱,险些从胡座上摔下来。他连忙说道:“那……那令君有什么应对措施?”
  吕布、马超转过头,打量着刘晔,也有些焦急。如果这个问题没法解决,那还打什么打?人可以一顿两顿不吃,不至于饿死,马却不能一顿不吃,不仅要吃,而且要吃精料,否则马力不足,别说奔袭,连走路都成问题。
  刘晔等了一会,这才说道:“粮草的问题的确很难解决,却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刘晔说着,看向吕布。“温侯,兖州的酒好喝吗?兖州人热情吗?”
  吕布正在犯愁,突然听到这么一句,一时没反应过来,随即又尴尬不已,不知如何回答。刘晔接着说道:“你知道兖州人为什么这么热情?”
  吕布勉强反应过来。“呃,自然是陛下亲至,兖州人欢迎王师。”
  “没错,兖州人痛恨孙策,苦盼王师,如今陛下亲至,兖州人欢欣鼓舞。孙策以抑制兼并为由,劫夺世家产业,不论贫富,只要田地超过一定数量,一律夺走,中产以上,形同破家,所以坚决不从,誓死抵抗,只是曹昂、袁谭屡战屡败,让兖州百姓失望,如今陛下亲临,又有温侯这样的名将,所以他们才拿出最好的酒来迎王师。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只要陛下能取胜,让他们保住产业,他们可以将家里的最后一粒粮、最后一滴酒都献出来,供诸君享用。否则一旦落入孙策之手,他们不仅保不住这些粮食和美酒,还会倾家荡产,一无所有。”
  刘晔举起手,一个县一个县的数过去,最后说道:“定陶、昌邑以北,仅济阴还有六县,济阴之北,还有东郡十五县,共计二十一县。不用多,一个县供应我军两天粮食,我们也能支撑一个多月。可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诸君与陛下同心,并力向前,只能胜,不能败。胜了,我们就能越战越强,不仅可以解定陶、昌邑之围,还有机会进攻豫州,击败孙策,收复中原,中兴大汉,陛下为中兴之主,诸君做中兴名臣,共享富贵。败了,我们就会一无所有,甚至可能死在兖州。”
  说完,刘晔看了吕布一眼。吕布会意,立刻起身抱拳,率先表态。“臣等愿唯陛下马首是瞻,所向无前,击破孙策,中兴大汉。”
  赵云、马超等人也起身施礼,就连董越都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唯陛下马首是瞻,所向无前。”
第2111章
先胜一着
  诸将退去,吕小环兴奋异常,一双妙目闪着异样的光芒,带着说不出的崇拜,盯着天子看了又看。天子挥挥手,示意她先去休息,他还有事要和刘晔商量。吕小环虽然有一肚子话要对天子说,今天却出奇的乖巧,向天子做了个亲昵的手势,转身去了。
  天子不动声色地挥了挥手,天子身边的荀恽、曹丕等人也跟着退下,王越随即命虎贲将周围守住,不让闲杂人等靠近。周围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偶尔一两声轻轻的战马喷鼻。
  “子扬好计。”天子与刘晔对面而坐,拨弄着篝火,轻声说道。
  刘晔腰背如弓。“陛下,兵以正合,以奇胜。今天有奇无正,实属迫不得已。臣心……惴惴。”
  天子点点头。“是啊,的确是弄险。不过我不知险而弄险,是鲁莽。子扬知险而弄险,才是大勇。若非子扬,今天怕是有去无回。”
  刘晔微怔,沉默了片刻,抬起袖子,拭了拭眼角,低着说道:“谢陛下。臣蒙陛下错爱,忝列机要,却不能辅佐陛下自强,眼看着孙策蚕食天下,臣惭愧。今日蛊惑陛下冒险,实在是迫不得已。孙策蜇伏建业不出,以朱桓、陆议为将,攻取兖州,有练将之意。若是得计,必大举北上夺冀州。袁谭屡战屡败,崩溃在即,非孙策之敌,是以董昭向陛下求援。此乃攻守转换之机,如不遏制,孙策将凤鸟翱翔,翻飞难制矣。且陛下身边有并凉精骑万余,温侯勇冠三军,号为飞将。赵云忠勇,马超果劲,皆是一时良将,机会难得。此时不战,怕是再也没有合适的机会了。”
  天子再次点头,伸手拍拍刘晔的膝盖。“子扬,我明白你的意思。此战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退,届时据关闭塞,恃险而守,不与孙策争雄矣。”他歪着头想了片刻,又道:“子扬,你说贾诩三策,哪一策最好?”不待刘晔回答,他又说道:“我以为远走西域最佳,子扬以为呢?以令君守关中,我与子扬出西域,以温侯、赵云为爪牙,必能横行万里,所向无前。”
  刘晔拱手再拜。“陛下圣明,臣愿与陛下共进退,万死不辞。”
  天子一时出神,忽然笑道:“董卓有贾诩而不能用,自取灭亡,我不能步其后尘。若是西行,一定要将贾诩带上。”
  刘晔也说道:“贾诩奇才,只是时运不济。细说起来,关东人的门户之见实在是遗祸不浅。若先帝能如陛下一般勇于革新,不拘成见,迁都关中,以关西人为基础,何至于今日。”
  “此令君之策也。”天子一声叹息。“我有令君、子扬、子初为心腹,有吕布、赵云、张辽等人为爪牙,依然不是孙策之敌,求一战而不可得。子扬,我究竟哪儿错了?”
  刘晔沉默以对。
  君臣相对无语,只剩下篝火在发出噼噼啪啪的轻响。不知过了多久,刘晔说道:“陛下,天色不早了,还是早些休息吧。不论胜负如何,明日赶往定陶,全力一战。”
  天子应了一声。“子扬先去休息,我再想想。”
  刘晔正待要劝,远处响起马蹄声,接着响起了虎贲郎的喝问声,是斥候回来了。天子抬起头,和刘晔交换了一个眼神,刘晔点点头,转身去了。天子坐着不动,却竖起了耳朵,凝神静听。他常年随陈王刘宠习射,虽然没有练成射声绝技,耳力却不错,隐约听到斥候声音惶急,又有什么夜战之类,顿时心中一惊。
  难道被张辽言中,朱桓来夜袭?
  天子眼角跳了跳,迅速回想了一下大营的布局,又安心了不少。吕布虽然喝得不少,但他身边有张辽辅助,赵云是谨慎之人,马超虽然轻狂,带兵却是训练有素,可以放心。董越更是防着所有人,想来不会有什么破绽。
  正想着,刘晔回头了。“陛下,斥候来报,朱桓连夜攻击定陶。”
  天子一惊,霍然站起。“朱桓这是……”话说了一半,却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瞪着刘晔,脸上似笑非笑,似哭非哭。刘晔叹了一口气。“陛下说的是,朱桓这是要据城而守,不肯轻退。看来传言不虚,陆议虽然年轻,却非等闲之辈。这一计必是他所为。”
  天子连连点头,来回转了两圈,又道:“那董昭可曾出兵增援?”
  “那也得李进撑到天亮才行。夜间虚实难辨,董昭就算想救也不敢轻举妄动,免得中了朱桓的埋伏。”
  天子哭笑不得,又盯着刘晔看了一会。“子扬,若真是陆议之计,鲁肃之外,你又多了一个对手。”
  刘晔一声叹息。
  ……
  定陶,战鼓声、喊杀声混杂在一起,震耳欲聋。
  李进举着战刀,连声嘶吼,命令部下全力阻击。经过半夜恶战,江东军已经全面掌握了主动,若不是小城坚固,守城的又都是李家部曲,其中不少人还是李乾、李整父子的残部,报仇之心强烈,也许早就被攻破了。
  李进后悔莫及。得知天子率骑兵来援,他以为朱桓要么撤退,要么固守大营,绝不会在这时候攻城,将士们又辛苦了这么多天,应该稍微休息一下,恢复一下体力,以备再战,就减少了城上的兵力,让大部分人饱餐之后休息。没想到戍时朱桓突然发起强攻,而且是四面强攻,不仅两侧城墙上有人,小城的两个城门也遭受了猛烈的进攻。
  他措手不及,在第一个回合的交锋中就遭受了箭阵的重创,伤亡惨重。如果不是巨型抛石机无法攻击内城,只怕朱桓那时就可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不会让他坚持到现在。即使如此,他也支撑不了太久。没有了巨型抛石机的配合,朱桓却给他演示了一回江东军精湛的攻城技术。
  数十架比小城还要高的望楼被推到小城四周,每一个望楼上都站着数名射手,居高临下,将小城上的形势尽收眼底,专挑各级将领和传令兵进行狙击,严重干扰了守军的指挥,使得大部分的士卒只能各自为战,无法形成统一指挥。李进虽然命强弩手还击,但望楼防护严密,强弩射击的箭矢无法穿越,伤不着其中的射手,能对望楼稍有威胁的只有守城弩,但守城弩数量少,射速慢,又被江东军的射手重点关照,牢牢的被压制住,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江东军全面控制了战场,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李进懊丧之极。如果不是一时疏忽,他至少可以守到天亮。天亮之后,董昭就会来援,至少可以牵制朱桓不少兵力。现在董昭就算收到消息也不敢轻易出城,他会担心这是朱桓的诱敌之计。
  看着百步外望楼上的朱桓,李进恨得咬牙切齿,举刀长啸。
  “朱桓小儿,来决生死!”
  战场上声音嘈杂,李进的声音根本传不出去,对面的朱桓也没有任何反应。李进气急,从一旁的传令兵手中抢过号角,用力吹响。
  “呜——呜——”
  雄浑悠长的号角声从各种声音中脱颖而出,传遍整个战场,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双方将士都侧耳倾听,战场上出现了难得的安静。李进抓住这个机会,冲到城墙边,举刀指向朱桓,用尽全身的力气。
  “朱桓,来决生死!”
  朱桓其实一直看着李进,看着他在城墙上绝望的奔走,计算着什么时候可以拿下小城。他也看到了李进的第一次邀战,虽然听不清他说什么,却看得懂李进的意思,只是没兴趣理他。现在看到李进再次邀战,他一时心动,回头看了陆议一眼。
  仔细算起来,他已经有两年没有上阵砍人了,手痒得很。
  陆议没有直接阻止,淡淡地说道:“将军上次临阵斩杀李乾、李整父子,后来休息了多久?”
  “呃,半个多月吧。”
  “那杀李进,估计要休息多久?”陆议咧嘴一笑。“来得及迎战天子吗?”
  朱桓眨眨眼睛,明白了,他一边示意射手准备,一边大声回应。“李进,你若敢出城,我就给你一个机会。”他今天晚上几乎没有说话,说话也是心平气和,不需要大声嘶吼,声音洪亮清晰,双方将士都听得清清楚楚,与李进沙哑的声音相比,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李进一愣。他还真没想到朱桓会给他决生死的机会,不禁有些犹豫。虽说城破在即,但是让他主动弃城,出城与朱桓单挑,这个决定却不是那么好下的,难免有些纠结。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朱桓又大声说道:“懦夫,战又不战,降又不降,唯有一死耳。”说完,伸手向前一挥。一瞬间,两侧射程范围内几个望楼上的射手同时发射,数枝利箭命中李进,李进连吭一声的机会都没有,被强劲的箭劲带着向后连退两步,翻身摔下了城墙。
  战鼓声再起,借着这个机会做好准备的江东军将士如潮水般发起了进攻,孙观身手矫健,第一个登上城头,挥起朱桓亲赠的战刀,接连劈死两个李家部曲,冲到李进的指挥台,一刀砍断了系旗的绳索。李进的战旗“哗啦啦”落下,孙观一把扯下,扔进了火盆,随即升起了纪灵的战旗,击响了得胜鼓。
  将士们欢声雷动,定陶城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9/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