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侠(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217

  ……
  王海昆还在适应期,适应一个新的躯体就像是飞行员改装一样,以前是飞老旧笨重但保养良好的道格拉斯DC-3运输机,二战前的老货,现在突然改飞机动性优异的歼10,还是带推力矢量发动机的那种,还真有点不适应哩。
  不过这架战斗机保养情况不太好,可谓千疮百孔,身上弹痕刀伤数不胜数,还曾经高位截瘫过,天知道是怎么痊愈的。不过这不重要,有的是时间来查明真相,王海昆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新躯体有很多惯性,比如喜欢操什么样的女人,开多大排量的摩托,驾驶飞机时喜欢玩什么花样,还有诸如喜欢吃烧烤、酗酒、彻夜泡吧这种不健康的习惯,也需要时间来调整适应。
  王海昆继承了刘昆仑的记忆,就像他上次继承南裴晨的记忆一样,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悲欢离合,他都了如指掌。但是就像是以第三人称视角看的一场冗长乏味的电视剧一样,其实留下印象的并不多,只是粗略清楚人物关系和大多曾经做过的事情。至于本体就不清楚或者遗忘的,宿主更无法想起。
  作为宿主,王海昆并不愿意被刘昆仑这个老身份所裹挟,所以他尽力撇清关系,不再和老家的亲人来往,也要尽力改变习惯,扭转脾性,否则的话,很可能会被反噬掉。
  不过话又说回来,用年轻的躯体和熟练的技巧驾驶着摩托在夜晚的北京二环疾驰,确实刺激。
  ……
  邵教授家里的君子兰被林蕊搬回了实验室,两人总算是以另一种方式团聚了。林教授从此更加废寝忘食,家都不常回了,吃住都在实验室。做导师的如此拼命,学生们更加不敢懈怠,项目进展迅速。
  ……
  刘沂蒙每天都在自己移植的这些树前流连,希望辨认出哪一棵树上附着刘昆仑的灵魂,但她看不出来,这也不是刻苦用功就能解决的事情。病急乱投医,她想到了研修佛法,尤其是藏传佛教。于是,刘沂蒙踏上了西行之旅,前往色达学佛。那地方在四川甘孜,距离大姐和大姐夫的家不远。
  初到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山谷中连绵数公里的赭红色木屋在蓝天下蔚为壮观,无数僧侣在此研修佛法,更是旅游胜地。但进入佛学院才知道,此处生活极为不便,与文明世界的联系仅仅是电灯,不用点酥油灯夜读经书而已,但是没有自来水,吃水要自己下山去打,更没有空调取暖器等设备,这里常年气温在零下,长冬无夏,倒是不需要冰箱。
  刘沂蒙是垃圾场长大的孩子,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高,也没那么娇气,她在这里住了下来,希望能从佛经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春韭听说沂蒙姐为了昆仑哥的重生而出家,现在是色达佛学院的尼姑,她心里不是滋味。因为在她的认知中,自己应该付出得更多才对,沂蒙姐将来还要嫁人,为兄弟牺牲这么多,不合适。
  沂蒙姐在四川学佛,家里就撂给了春韭。她一边经营着面馆,一边照料老人。昆仑哥的母亲就是春韭的婆婆,年岁虽然不过五十多岁,但是得过重病,至今还要靠药物维持,所以需要专人伺候。春韭忙里忙外,一天到晚闲不住。
  她的肚子也慢慢大了起来,附近开店的姐妹问她怎么还不办喜事,大家都等着吃喜糖呢。春韭腼腆一笑,啥也不说。
  对面卖水果的张雪峰看不过眼了,他在一个生意清淡的下午跑到面馆和春韭谈话,开门见山地问道:“是不是刘昆仑那个畜生经手的,又不想负责,我找他去!”
  “你站住!”春韭喝道,“有你什么事,多管闲事。”
  张雪峰恼羞成怒,一张脸变成赤红色,扭转身往外走。春韭发觉自己说重了,赶紧道歉:“小张,对不起,我心里乱。”
  “春韭,有需要帮忙的你直说。”张雪峰说,“上医院检查啥的,我陪你。这人呐,有钱就变坏,一点良心都没有。不过你别怕,有我呢。他不要你,我要你。孩子要是没爹,我当这个爹。”
  春韭气笑了:“小张你说啥疯话呢,我先谢谢你了。你赶紧回去吧,看,有人要买榴莲了。”
  果然有顾客上门,小张赶紧跑回去了,春韭爱怜地看了看门前的小树苗,心说也许昆仑哥的魂儿就在这棵树上呢。
  这是一株挺拔的雄性小白杨。
第199章
绿叶对根的情意
  这株小树苗是从刑场移植来的。白杨树是杨属落叶大乔木,是一种分布广适应强的树种,生长迅速,高大挺拔,十几年就能长成遮蔽荫凉的大树,很多速生林选用的就是杨树。但这棵树并不是人工栽种,而是野生野长的野树。
  刘昆仑在行刑床上躺着的时候,其实很想喊一句“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是当时的氛围不够高亢浓烈,没有行刑队和刽子手,也没有人山人海的围观群众,只有冷冰冰的白大褂和针头,他也就没了喊一嗓子的兴致,默默赴死。
  当按钮按下去之后,自动执行系统开始工作,针剂通过细长的塑胶导管注射入刘昆仑的静脉血管,真的没有痛苦,只有困倦的感觉。他知道自己快死了,想挣扎也没有了力气,就这样沉沉睡去。
  再度醒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棵树,再没有人类的意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根系深深扎在泥土中,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树干和枝杈,能感觉到树叶在进行光合作用。起风的时候,枝叶随风摇曳,平静的时候,就看日出日落,心境如止水,恬淡如树。
  有一天,一群人来到这里,动用了挖掘机将一棵棵树从原地掘起,连带着包裹着根系的泥土一起用麻绳打包,多余的枝杈剪掉,放在卡车上拉走。小白杨也在其中,他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但想不起这个人和自己有什么故事。
  这些树木都被运到几百里外的一个城市,堆放在园艺公司的仓库里。那个女人很着急,生怕这些离开土壤的树木死掉,她再三催促,那些工人终于开工。小白杨被从中挑出来,运到一个菜市场前的空地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另一个眼熟的女人走过来,一眼就从树堆里选中了这一株。
  “我要这棵小树苗。”那个年轻女人说,然后领着两个工人扛着小白杨回去,在自家面馆门口绿化带里挖了一个坑,把树移植进来,培土浇水,从此小白杨就有了新家。
  这里可比旧家热闹多了,每天都有上千人经过,大街两侧是粮油店、小超市和小吃店水果摊,前面路口拐进去是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人们总是空着手进去,提着蔬菜鱼肉出来,有时候会在面馆稍作停留,吃一碗米线或者面条。
  初来乍到,小白杨水土不服,他感到浑身无力,就像得了病,树叶开始枯萎。那女人心急如焚,不知从哪里找来药水,用给人类打针的器具给小白杨打了点滴,药到病除,小白杨很快就恢复了活力。
  昆仑面馆的邻居都是小饭店,有专门早上营业做煎包的,有中午才开张的小酒馆,一直营业到深夜时分。昆仑面馆主营业务属于快餐类,中午傍晚生意最好,过了晚上七点半基本就没什么客人了,但女主人依然在店里守着,似乎在等什么人,但这个人一直没来。
  绿化带里种了一排树,都是新移植来的,这些店主们并不爱惜,他们总喜欢把刷锅洗碗的水倒在绿化带里,还美其名曰增加营养,但面馆的女主人从来不这么干,她总是浇最干净的水,把垃圾打扫得清清爽爽。
  别人都喊她春韭,“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小白杨心中忽然浮出一句诗来。
  ……
  时间一天天过去,春韭的肚子大了起来,附近商铺的老娘们的闲言碎语她充耳不闻,依旧日复一日地忙碌着。听着昆仑面馆里传来的切菜声,小白杨的树叶摇曳沙沙响,仿佛在合奏一曲生活的歌。
  作为一棵树,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春去秋来。在初秋的一个下雨的晚上,挺着大肚子的春韭正准备关门结束一天的营业,她收拾好东西,封上炉子,艰难地翘脚拉下卷帘门,上锁,可是下台阶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一跤,正摔在绿化带前,疼得爬不起来,抬起脸来都是血。
  小白杨在雨中肃立,他多想弯下腰去搀扶春韭,可他不能,他只是一棵树。
  好在张雪峰就在对面,他总是等春韭结束营业之后才收摊,发现春韭跌倒后他立刻冲过来,将春韭扶起来,发现血顺着裤腿流。小张大声疾呼,把附近没关门的商户都喊了过来,七手八脚将春韭抬上自己的五菱之光面包车,在雨中驶向医院。
  雨雾中,面包车尾灯渐渐远去,小白杨雨中低垂着树枝。
  当小白杨再次见到春韭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后,春韭出了月子,带着两个婴儿来到面馆,一边看孩子一边经营,两不耽误。两个孩子是龙凤双胞胎,一男一女,都很健康,跟春韭姓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两个孩子渐渐学会了爬,学会了坐,学会了走路,面馆就是他们的家。在春天,他们躺在摇篮里听妈妈讲故事,在夏天,他们坐在和面的盆里洗澡,在秋天,孩子穿上了妈妈织的毛衣,在冬天,雪花飘舞的日子里,孩子在妈妈的带领下,给小白杨的树干缠上保暖的麻绳。
  六年后,白杨树已经亭亭如盖,两个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对面张雪峰的水果摊越做越大,五菱之光换成了福田卡车,摊子变成了店面,门头上挂起来“红升水果”的招牌,据说在城市里开了六七家分店,唯一没变的是张雪峰依然未婚。
  春韭也没嫁人。小白杨不止一次看到张雪峰在傍晚快关门的时候来面馆里小坐,低声说些什么,但春韭总是微笑着摇头。
  摆在春韭面前的难题不少,最火烧眉毛的是孩子没户口不能上学。她自己的户籍还在葫芦崖乡,没转到近江来,俩孩子没爹,户口就一直没上,幼儿园都没读。但是九年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春韭也不想让孩子当文盲睁眼瞎。
  但春韭谁也不认识,她拎着烟酒糖茶去居委会,去派出所,去街道办事处,去当地小学校,虽然两孩子乖巧听话,拼音汉字都会,但户口和学籍就是办不下来。小白杨不知道春韭面对的那些面孔和挫折,他只知道每次春韭回来都不开心,都会找自己倾诉。
  春韭在内心里已经将这棵树视作刘昆仑的化身,六年前刘沂蒙移植栽培的树木有三分之一没能存活,只有这一棵树长势喜人。她觉得昆仑哥就在树里,看着自己的每一天,她有什么心事也会在夜里对着树说,反正也没别人听见。
  “昆仑哥,咱们的孩子没法上学,他们说,只能上民工子弟小学,好歹也是个学。我没本事,对不起你……”春韭说着,流下泪来,她摸着树干,手上湿漉漉的,也许是天气太潮湿了吧。
  两个孩子依然是黑户,但终于有了学上。学校离得远,春韭买了辆电动车,早上送孩子上学,中午学校管一顿饭,下午三四点再去接过来,然后两个孩子就在店里做作业。
  ……
  北京,苏晴和王海昆的孩子没有去上私立贵族小学,而是选择了接地气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这是西城区甚至全北京最好的小学,生源质量极高,学生家长全都是成功人士,配套的学区房售价高达天文数字。
  苏晴的孩子是个健康漂亮的男孩,父亲王海昆对这个孩子要求很严格,可以说毫不溺爱,甚至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很少,好在母亲陪在身边。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他同母异父的姐姐苏颜正好上六年级,苏晴两个一起照顾。家也从朝阳公园的别墅换到了城西二环带游泳池的豪宅大平层。
  别人眼里锦衣玉食的阔太太生活,当事人未必幸福,苏晴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嫁了个名流富豪,有着花不完的金钱,而且老公并不是秃顶老头,算起来还是初恋哩。但是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自从苏晴怀上这孩子之后,王海昆就再没和她同过房,如果不是生活上照料有加,简直就像是打入冷宫的后妃。
  儿子也不让人省心,年纪小小就显现出纨绔子弟的潜质,这和苏晴的溺爱分不开。在她眼里,大女儿苏颜的分量及不上儿子十分之一,当然这也和苏颜的生父身份有关,那个男人恶有恶报,早已关进了监狱。
  王海昆对苏晴不薄,除了每月十万元零花之外,每逢节日礼物不会少。别人买个YSL的口红都要发朋友圈显摆一下,苏晴收老公的口红礼物都是全色号的,手边别人排三年队才能买到的爱马仕铂金包她就有四五个。而且购物基本不去商场,来了新款商家会主动打电话过来约时间,然后几个销售经理拿着货物到王太太家里让她挑选试穿,她是所有奢侈品牌的核心客户。
  苏晴知足,她没有野心,没想着拴住男人的心,这样的男人怎么可能拴得住,他那么年轻,那么有钱,而且精力和野心都那么大,这男人属于世界,不属于自己。但三十出头的苏晴也有生理需求,她孤枕难眠,渴望有人抚慰,但她绝不敢越雷池半步。
  日子过成这样,还想怎么样。
第200章
小奶狗
  苏晴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春韭也一样,守着两个孩子她特别满足,更何况还有更大的希望等在前方。有朝一日昆仑哥回归,看到一双儿女养得这么好,他一定感动的,唯一遗憾的是,他看不到这些年自己操劳的每个日夜。
  两个孩子一直没上户口,也没取学名,男孩小名叫葫芦,女孩小名叫百合,取的是葫芦崖山下野百合的意思。但是在作业本上些苗葫芦三个字似乎有些不合适,孩子再大点势必被人笑话。春韭特意跑去书店翻了一下午的书,终于给俩孩子各自去了一个学名,女孩叫木孜,男孩叫塔格,谁也不知道啥意思,反正比当下流行的什么梓涵、雨涵的特别,也就这么叫了。
  小白杨听到两个孩子彼此叫着对方的新名字,想起当初跟着李明去雪域高原探险,曾经攀登过一座高峰,那是位于昆仑山上的雪峰,名字就叫木孜塔格峰,是东昆仑第一高峰。
  下午三四点钟是春韭最闲的时光,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街上都冷清了许多,做小买卖的摊主们闲着无聊到处溜达拉呱,隔壁卖熟食芥末鸡的迟大姐口沫横飞,一边嗑瓜子一边给春韭讲着道听途说的离奇故事。
  “春韭你听说么,金天鹅老总的儿子杀人进去了。”
  “是么,他才多大啊就杀人。”春韭以前在大市场干过,对陆刚的印象很深刻,那是个不错的老板,记忆中他孩子挺小的,一转眼都杀人了,这日子过得可真快。
  “不小了,二十出头了,俺那口子不是在派出所开车么,这些事我都是听他说的。金天鹅的太子爷和他的几个朋友都是学冰球的,用球杆把人的头都打烂了,直接扔江里去了,你说说现在这些小孩多坏啊。”迟大姐瓜子壳乱丢,说得眉飞色舞,“我还听说,这小子杀了不止一个人,还杀了一个女的。”
  她忽然压低声音:“尸体光溜溜的丢江滩上被人发现的,也不知道谁家的闺女,这当爹妈的得多伤心啊。造孽,这下金天鹅几十亿的财产都没人继承了,啧啧,可惜。”
  春韭无语,她想到自己的一双儿女,再过十年也会到了惹麻烦的年纪。男孩子怕学坏,女孩子怕长得太漂亮,万一遇到坏人,自己这个单亲妈妈还真有点抓瞎。
  木孜、塔格俩孩子不但没有爸爸,还没有外公外婆和爷爷,只有一个病歪歪的奶奶也帮不上太多忙。唯一的姑姑刘沂蒙常年不在本地,偶尔打个电话回来报平安。春韭知道大姑姐在外面受的罪只会比自己多,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爸的重生,这个秘密她藏在心底谁也没有告诉。至于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爸爸早就死了。
  迟大姐思维跳跃,迅速结束上一个话题,把焦点集中在春韭身上:“我说你老是一个人这样过不是个事儿啊,我看对面小张人就不孬,听说过一阵要换车哩,家乡的新房子也买好了,我看行,跟着他两个孩子也不受委屈。”
  春韭笑笑:“不考虑。”
  迟大姐说:“你要是嫌小张没文化,大姐给你推荐另一个。我一个亲戚当小学老师的,也未婚,我看行。”
  碰巧有人来买芥末鸡,迟大姐匆匆走了,在隔壁还撂过来一句话:“春韭你要是有意思,我帮你约见面。”
  春韭无奈地摇摇头,她怎么可能再嫁,昆仑哥还要回来呢,不过这几年也没听到什么进展,她也不认识那些科学家没法去打听。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2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