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282

  姚平仲听这话有些不着边际,只得试探着问道:“侯大人,如今河北正是缺人的时候,末将在那里还有诸多军务没有处理。如若京城没有什么要紧事,是否可以容末将先行回河北整军?此次狼城寨一事后,末将也觉得边防还有诸多疏漏,所以……”
  “这些事不必急在一时!”侯蒙却笑吟吟地打断了姚平仲的话,不由分说地道,“你先回姚府好好休息,等待圣上宣召就是!”他猛地想到姚平仲和高俅之间还有一层关系,遂又暗示道,“听说姚都监和高相公关系不浅,此番既然回来了,也应当去拜会一下。”
  得到这个莫名其妙的提示,姚平仲干脆把回家的事抛在了一边,然后径直来到高府求见。谁知这一日高俅正好在政事堂当值,并不在家中,而英娘伊容恰好进宫去了,只有白玲和燕青方蓉娘在院子里逗弄几个男孩,听说姚平仲求见,燕青立马就跳了起来。
  “我去见他!”
  见燕青风风火火地奔了出去,白玲一时拦阻不及,索性也就随他去了。不过,她还是多了一个心眼,立刻召来一个家人,命其去大内禁中报信。
  姚平仲听到高俅不在,原本准备晚上再来,谁知几个家人又是茶又是点心地送过来,他反而倒不好马上就走,只能耐着性子坐了下来。才一会儿,一个人影便急匆匆地冲了进来,进门便大叫了一声:“希晏!”
  见是燕青,姚平仲心下也是大喜,站起身来叫道:“小七哥!”
  燕青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前就抱住了姚平仲的肩膀,乐呵呵地道:“你这家伙这次倒是来得快,出去没几天就又回来了。对了,那边刚刚提出了意思,你这边就赶了回来,莫不是有什么缘故?”
  姚平仲本就心中有事,听燕青没头没脑地这么一说,便连忙追问道:“小七哥,究竟是什么事?我这一路回来,郑帅和枢密院侯大人全都是古古怪怪的,你别再和我玩什么神秘了。有什么话干脆直说,到底大家有什么事瞒着我?”
  “这个嘛……”燕青为难地挠了挠头,随即想到了姚平仲执拗的脾气。以他自己而言,对于娶公主这样的差事自然是敬谢不敏,毕竟,谁知道养在深宫之中的金枝玉叶是不是脾气大,只是,姚平仲如今可是官身,这种事情怕是根本拒绝不掉的。此时,他不由后悔刚刚一时口快,早知道如此,等大哥回来直说不好么?想到这里,他不由支支吾吾地想要岔开话题,“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你早晚都会知道的……”
  “小七哥!”
  见姚平仲怒目而视,燕青一时间更犯了踌躇,最后见躲不过去,他只得直言道:“前些时日宫中正在商量先帝那两位公主的婚事,陈国公主已经及笄,所以大家都在挑选驸马。偏生公主似乎看中了你,所以如今都在忙碌这件事。”
  尚公主!
  姚平仲只觉耳边平地响起了一声霹雳,一时间竟是站在那里动弹不得。他对于女色一向不着紧,也不在乎娶哪一家的女子,是否天姿绝色更是不在考虑之中,但问题是,他绝对不想娶一位公主放在家里供着。不单单是因为天家金枝玉叶的脾气无法估摸,还因为大宋的驸马从来就没有出外行军打仗的道理。倘若将人迎娶回来,岂不是他年纪轻轻便要在家赋闲?
  “小七哥,这个消息……这个消息可属实?”
  见姚平仲咬牙切齿,燕青顿时心道不好,连忙站在门口的地方堵上大门,然后才赔笑道:“宫里如今是这么商议的,具体的事情还没定。你放心,大哥向来重你武勇军略,定然不会让你因为这桩婚事而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他竭尽全力地想要劝说姚平仲,说来说去却发觉自己对这种婚事也没有什么兴头,最后索性挥挥手道,“算了,希晏你还是等大哥回来,我对这些解释不清楚。”
  燕青一边说一边注意着外头动静,见青石路那边闪过一个红衣人影时,他登时大喜,连忙大叫了一声:“嘉儿,快进来!”
  高嘉今日见英娘和伊容入宫,深怕撞见两人受一场念叨,因此一大早便出宫回家,谁知蹑手蹑脚走过院子时,却还是被人发现了。待到发觉是燕青,她这才笑嘻嘻地奔了过来:“小七叔,原来是你啊!”她眼睛一转便瞧见厅中有外人,定睛一看便失口惊呼道,“咦,你就是那个姚平仲?”
  姚平仲这才发现高嘉,不同燕青一天到晚呆在高府,他还是第一次正面看到高嘉,因此本能地起身行礼。谁知一身高小姐还未叫出口,他的衣襟便被高嘉拉住了。
  “希晏哥哥!”高嘉几乎眼睛一转便甜甜地叫了一声,丝毫不顾旁边燕青的一脑门黑线,“你终于回京城来了。”
  姚平仲很是莫名其妙,但是,见一旁的燕青仰头望天,一副我没有看到的情景,他即使再迟钝,也有几分不好的预感。他从来没有和高嘉打过交道,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高府千金在外面赫赫有名的“声威”,可在战场上锻炼出来的直觉告诉他,这小丫头恐怕不好对付。
  高嘉依旧死死地拉住他的衣襟,他一时没法,只能蹲下身子,然后好奇地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要回京城?”
  高嘉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编贝似的整齐牙齿完全露了出来:“赵叔叔已经给了那么多暗示,若是别人还不知道安排,那就太离谱了。我知道希晏哥哥你在担心什么,不就是怕今后娶了公主没法上战场么,放心,赵叔叔已经说了,以前的成例不代表一直会通用下去。如今不比往常,一切都以国事为重。”
  姚平仲原本还不明白所谓的赵叔叔指的是谁,听到最后自然恍然大悟,看高嘉的目光便有几分不同。别说是寻常的官宦千金,就是宫中那些皇子皇女,敢对赵佶叫一声爹爹的又有谁?只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一句话——高嘉的意思是说,天子官家并不想把他从河北调回来出任一个没有实权的左卫或是右卫将军?
  见姚平仲的脸色好看了一些,燕青不禁哑然失笑。高嘉区区几句话便把情况扭转成了这个样子,确实神通广大,只是,燕青似乎没感觉出来,高嘉叫自己小七叔,叫他却是希晏哥哥,这辈份着实已经乱套了。
  “这个……嘉儿……”姚平仲很不确定地叫出了这两个字,见高嘉眉开眼笑,胆气又壮了一些,“你刚刚说的可是真的?还有,圣上真的铁了心要把陈国公主许配给我?”
  “那当然,秦国公主替陈国公主说了心里话,再说又有那么多嫔妃娘娘在场,怎会有假?”高嘉轻轻把姚平仲拉低了一些,附在他耳畔低声道,“我给爹爹通风报信之后,爹爹为了这件事还特意去宫中求见圣上,最后是一脸笑容回来的,我想一定是好事,否则爹爹哪有这么好的心情。”
  听到这里,姚平仲终于心情大定,原本准备直闯宫中,去请求赵佶收回成命的心思随即收了起来。不管怎么样,等高俅回来再说吧。
第三十三章
婚事亦需从长议
  得知姚平仲归来,高俅自然是无心在都堂久留,当然,这些日子没有什么重要消息,他的日子滋润得很。再者,老当益壮的蔡京一个人揽起了大多数活计,其他人自然是乐得放手,如今这时节,也犯不上在都堂日以继夜那么忙活。
  交待了这一天接下来的政务,又和阮大猷打了个招呼,再派人去内廷问了问官家的态度,见确实没有什么要紧事,高俅便优哉游哉地回府去了——认真论起来,这一天还是有事情要做的,至少,南京道那个海陵郡王萧芷因刚刚到,论理应该计议一下。只是他对这个家伙从来就没有什么好感,乐得交给侯蒙去头痛。
  坐着马车回到府中,随口问了门上几句话之后,他方才得知女儿高嘉也已经溜了回来,心中不由咯噔一下。天底下就没有什么事是自己这个宝贝疙瘩不敢干的,上至把金枝玉叶的公主带出宫,下至捋皇帝老子的胡须,高嘉如今可以说是所向披靡,谁也奈何不了她。兴许也就只有英娘还能稍微管束她一下子,否则,这小丫头恐怕还要蹦跶得厉害。
  果然,他走近厅堂,便看见高嘉拉着姚平仲的手在那里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而一旁的燕青则一幅眼不见为净的样子,装模作样地捧着一本书看得出神。而主人公姚平仲则兴趣盎然地坐在椅子上,一边点头一边在那里说着什么,根本没瞧见他进来。
  高俅无趣地摸了摸下巴,虽然怕麻烦,但是,他着实有些盼望能够看到姚平仲气急败坏的样子。这小子年纪轻轻,偏偏就沉稳得不像话,而且是跑到哪里都是如此。哪里像他,所谓的沉稳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就连赵佶也知道,他这个宰相人前人后是完全两幅脸孔。
  见屋内三人完全是熟视无睹的模样,他按捺不住,只得轻轻咳嗽了一声。此时,姚平仲方才抬起头来,然后便立刻振袍起身,快步上前躬身一礼道:“见过高相公!”
  高俅心满意足地把人双手扶了起来,还没来得及说话,耳边便传来了一个没好气的声音:“爹爹,你回来就回来了,偏生那么多规矩,刚刚我和希晏哥哥明明聊得好好的!你们说完正事之后,你可得将他留给我,我还有好多要紧的话对他说!”
  高俅闻言自然是满脑门子的冷汗,然而,高嘉却在停顿了一下之后又立刻增加了一句:“陈国公主对他情有独钟,不过,驸马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宫里每个娘娘一句嘱咐,我可没说谎,确实有不少话要嘱咐他!”
  这下子就连姚平仲也是脸色通红,小丫头却不顾这么多,嘻嘻一笑便乐呵呵地出了房间,而燕青见势不妙,蹑手蹑脚地也想溜,却让高俅一口叫住了。
  “小七,刚刚是你对希晏挑明的?”高俅脸色不善地看着燕青,突然很是恼火地道,“还有,这嘉儿突然掺和进来是怎么回事?”
  燕青缩了缩脑袋,连忙扯皮道:“大哥,这可怪不着我,我只是对希晏略提了一提,其他的事情可都是嘉儿自己提出来的。她如今可是宫里那些女人的宝贝,消息比我这种人灵通多了!”他说着突然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我怎么就忘了,外头还有一件要事需要处理,我先走了!”
  见燕青一阵风似的溜了,高俅顿时只能报之以苦笑,然后才转头看着姚平仲。
  “希晏,想必小七已经对你说了,圣上有意把陈国公主许配给你。我那时考虑到你的志向绝不在区区一个驸马爷,所以也曾经进宫去问过。圣上的意思是,如今国家正在用人之际,若是单单因为你娶了公主,便断了你在沙场上的路子,未免太过于严苛。这一条你不用担心,我担心的只是自古沙场无常胜将军,陈国公主倘若嫁给了你,便有很多未知数存在。”
  姚平仲已经从刚刚和高嘉的一番闲聊中了解到了不少内情,此时又听高俅这么说,心下自然感动。他低头思量片刻,突然深深一揖到地:“一直以来,相公都对我照拂有加,我实在是铭感五内。尚主原本是臣子的无上荣耀,更是姚家满门最大的恩宠,论理我不该说什么,只是一直心有疑虑罢了。如今相公为了我的事情如此操心,我……”
  他一时间不知说什么是好,弯下去的腰更是无法直起来。毕竟,大宋文臣的地位一直都是根深蒂固的,不管武臣在前方有什么功勋,后方的文臣都可以熟视无睹,更没有多少人会选择对军官表现出善意。便如同姚麟当年功勋彪炳,却在京城没有几个知心好友那样,大宋的文武之间,始终不能算是融洽。而高俅居然能对自己照顾到这个份上,他如何能不感激?
  高俅怔了一怔,很快把人扶了起来,然后自己移到主位就座,又示意姚平仲在下首坐下。当初交好姚麟,不可不说怀有种种功利心的考虑,但是自从姚平仲跟在身边以后,他就对这位姚家后进有了非同一般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真的把人当作了自己的子侄那样看待。其中,姚麟为人的风骨也占了很大的因素,倘若姚麟是那种欺上瞒下,苛待士卒的人,他肯定不会因此而真心厚待其子弟。
  “我和你爷爷当初阴差阳错结下交情,他又曾经多次把你托付给我,于情于理,我都是应该照顾你的。”他一边说一边想起了当日的种种情形,言谈间不禁有些唏嘘,“那时你奉你爷爷的命令随行护卫于我,一路上多有艰险,还不到十五岁的你却丝毫不曾有所怨言,仅仅是那番同舟共济的情分,如今这些也是我应该做的。”
  “高相公……”
  高俅含笑摆了摆手,示意姚平仲不必在这种问题上再纠缠,沉吟片刻便问道:“尚主固然是寻常人家求之不得的荣耀,但是,我还是想问你一句,你可有什么牵挂的爱人么?”见姚平仲一下子脸色通红,他又笑道,“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若是你喜欢别人多过喜欢公主,便需要考虑清楚。回绝圣上虽说不恭,总比他日家里不安宁要好。倘若没有,这桩婚事答应下来也就罢了。毕竟,这对于你姚家的门楣还是很有好处的。”
  听高俅设想如此周到,姚平仲哪里还有其他话好说,蹭地站了起来,很是郑重地答道:“全凭高相公吩咐。”
  这无疑是将高俅当作了长辈,而高俅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心中也同样是说不出的欢喜。虽然事先听赵佶和高嘉说过,陈国公主赵婧并不是一个言行无度的女子,教养好仪态万方也就罢了,至少容貌才情也同样不差,这也是他默许此桩姻缘的原因之一。公主善妒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事,倘若把一个母老虎放在姚平仲身边,他今后非怨恨这安排不可。
  “既然如此,你到时见到圣上就直说好了!”他微微颔首,突然又取笑了一句,“陈国公主能够有你这么一个如意郎君,总算是天可怜见。若不是那回秦国公主替她一嗓子嚷嚷了出来,怕是所有人都蒙在鼓里。如今可好,将来至少琴瑟和谐不是一桩难事。”
  姚平仲在男女事上毕竟还有些矜持,听到这些戏语当即有些招架不住,含糊了几句后便慌忙告辞。他今日刚刚抵达京城,若是还在这里盘桓而不回姚府,那就着实太过分了。
  辞出高府之后,他便匆匆回到了将巷的姚府,才一下马,几个家人便惊呼一声,一时间,上前迎接的迎接,往里面通报的通报,竟是乱成一团。没过多久,如今这里辈分最长的姚麟长子姚靖便匆匆迎了出来,一见姚平仲便立刻大笑着迎了上去。
  “好,好!希晏你回来就好!”
  后面的那群叔伯以及诸同辈也同样用殷羡的目光看着姚平仲,虽说姚家一直都是山西巨室,声名在军中也是赫赫不坠,但是,比起那些文官以及开国元勋来,毕竟是逊色不止一筹。也只是到了姚麟死赠开府仪同三司之后,姚家方才真正成了一个官宦人家。但人们提及曹家等将门世家的次数仍然是多于姚家的次数。
  作为一个世家,他们的历史还不够长!
  大宋将公主下嫁给武将子弟的次数相当多,石守信潘美等大将子弟,都曾经有公主下嫁的荣耀,而曹家更是出了一个皇后。而随着一代代的推移,当年那几个将门世家尊荣仍在,但是子侄中却少有争气的,取而代之的则是姚家种家折家这样的将门,但是,在功勋上追上前者,并不代表着在地位上就能完全盖过前者。
  但是,如今姚家便要出现有史以来第一个驸马,让这些武臣出身的子弟如何不欣喜若狂?转文阶虽然让他们可以选择一条不同的仕途,但是,毕竟世上之事不会那么轻易,文官根深蒂固的领地,他们也不是那么快就可以插入进去的。直到如今,姚家后辈换文阶的,大多数人都还在九品上转悠,唯有姚靖稍微好一点,但官职也不过从七品下,这和姚平仲已经正式迈入正式武官的行列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第三十四章
尚主乃是家门幸
  姚平仲见一大帮子人全都用热切的眼神看着自己,心中不由沉甸甸的。所幸此前已经到高俅那里把话都说开了,否则,若是自己此时一口说不愿意尚主,只怕会被唾沫星子淹死。饶是如此,他对这种阵仗也很有些头痛,随姚靖一起敷衍了几句便匆匆进了大门。
  一帮子叔伯子侄退开之后,姚靖便将姚平仲带到了书房,当面将姚古的一封信交给了他。见姚平仲面色微变,他便叹了一口气解释道:“这消息是传得最快的,我知道了之后,便立刻派人飞马通知了你大伯和你父亲,你大伯只带了一个口信,说这是姚家最大的荣耀,至于你父亲则捎来了这个。我没有拆过,想必你父亲有其他话要吩咐你,你自己看吧。”
  等到姚靖走开,姚平仲方才拆开信封,把信展了开来。虽说姚家在文学一道上都没有什么造诣,但是,多亏家境殷实的福,基本上识字都是不愁的,而姚古的那一笔字虽说并不是写得如何出色,但却充满了战场宿将的豪爽不羁。
  信上说明的意思很简单——姚家虽然出了好几代将领,但是,毕竟还根基不够牢固,若是这一次姚平仲能够迎娶公主,至少能为宗族中的其他人赢取很大的政治筹码。和皇家结亲而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相信在天子官家还要用兵的时候,这些都会被消减到无需考虑的地步。至于之后四海升平的事,那时姚家根基已深,转文阶的子弟想必已经多了。
  总而言之,其中只有一个意思,哪怕是为了家族考虑,姚平仲也应当迎娶公主。
  作为姚平仲本人而言,自小的教育摆在那里,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姚麟一直教育他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就没有自己的想法。想到刚刚在高府的时候,高俅那种说话的语气,再比较一下自己父亲的口气,他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丝愤世嫉俗的冷笑。这丝笑容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会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好,原封不动地塞进了封套中,然后才打开书房门走了出去。见姚靖依旧在院子中来回踱步,他便开口说道:“伯父,爹爹的信我已经看过了,也请你们放心,这等大事,我断然不会儿戏处置。”
  这样一句话无疑让姚靖松了一口气,接下来,整个姚府便开始一系列准备,包括为姚平仲量体裁衣。当三日后赵佶召见的旨意传到姚府之后,姚平仲穿上那赶制出来的新衣,怎么也算是相貌堂堂仪表不凡。
  这不是以一个战场武将的身份去面见天子,所以,一身甲胄自然是说不过去的。为了能够给天子留下最好的印象,姚府上下的女人几乎是费尽了心思。当赵佶看到前来晋见的姚平仲时,几乎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那个英气勃勃的姚家少年郎么?怎么看上去像一个饱读诗书的玉面郎君?
  也正因为如此,赵佶开口第一句话并未涉及正题,而是饶有兴味地问起了姚平仲回京之后的经过。而姚平仲如今对于面圣已经拥有相当的经验,神态自若地将所有事情一一讲述了一遍,除去略有干碍的,他完全没有任何删减。
  对于这种态度,赵佶自然万分满意——赵婧虽然不是他的女儿,但是,这许多年养在宫里,着实和自己的女儿没有多大区别。姚平仲这个人选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人选远远胜过其他人。那些已经几辈没有上过战场的元勋子弟,哪里及得上这个一刀一枪,完全靠自己打拼出一条路子的年轻武将?
  “希晏。”赵佶突然不再用姚卿家这个亲切中带有一丝疏离的称呼,直呼姚平仲的小字,“朕的意思想必他们都已经和你提过了,陈国公主如今已经到了婚嫁之龄,大家几乎在整个京城的适龄子弟中筛选了一遍,谁知最后,还是秦国公主的话提醒了朕。你年纪轻轻便征战沙场,立下功劳无数,年轻才俊四个字,只怕还有些辱没了你。而你的叔祖姚君瑞当年立下汗马功劳,兼且为殿帅期间又是兢兢业业,倘若知道这桩婚事,朕想他在泉下也应该感到欣慰。”
  听到天子提到姚麟的名字,姚平仲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翻身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道:“倘若叔祖知道圣上如此嘉许,便是身在九泉,也必定心满意足。圣上对姚氏一门的恩宠,臣感激不尽!”
  姚平仲这么一说,赵佶顿时把剩下的那些话全都吞进了肚子里——难不成还得劝小两口好好过日子,让姚平仲别欺负了公主么?那也太琐碎了!
  当下赵佶便岔开了话题,问起了河北边防情况。这原本就是姚平仲拿手的,便没有了起先的慌张,回答得滴水不漏。而赵佶也把心思从家事上抽身了出来,一个个问题竟是事无巨细,待到一番对答完成之后,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不知不觉竟留了你这么久。”赵佶眉头一扬,赞许地点了点头,“接下来先是天宁节,然后又是正旦,朕的意思是明年开春再办婚事。你既然身负军职,也不好留在京城太长时间,先过了天宁节,等到枢密院那里有了交待之后,便先回河北去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