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282

  刘琦当然知道自己这一场上来不是为了炫耀马术的,因此只是浅尝辄止。纵马在场中渐渐跑了两圈之后,他渐渐熟悉了速度,而那匹跟随他多年的黑马亦开始渐渐加快速度。眼见快跑到场东头的时候,他突然拈箭取弓,轻轻松松地将其拉至满月,然后一个回身朝场东头那边的箭靶射去。
  嗖——
  就在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站起身看结果时,东头箭靶两边的禁军全都大声呼喊了起来。此时,人们方才看到一支利箭稳稳扎在红心上,而那尾端的箭羽还在一阵阵摇晃。
  “好!”赵佶带头站起来大声叫好,脸上尽是欣喜的笑容。当然,如果刘琦今天不是第一个出场,假如赵佶不是事先就对他留下了几分好印象,仅仅这一箭无论如何都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然而,在童贯处心积虑的安排以及刘琦的完美表现下,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天子亲自叫好,旁边的那些军官自然也不能闲着,自郭成以下,人人都站起来高声喝彩,自然带动着全场禁军喝声如雷。此时此刻,即便刘琦意志再坚定,忍不住也感到几分豪情,可是,当他瞥见场边根据童贯的布置奔出来四个人时,心中顿时犹如冰雪一样冷静。
  最最出彩也最最惊险的一刻到了!
  那四人从不同方向奔出,一人背了一个箭靶撒腿就跑,那速度简直可以媲美受惊的兔子。刘琦一夹马腹猛地向其中一人的方向追去,待到快要接近时又是转身怒射,嗖嗖嗖三声,几乎是一气呵成,三支箭先后从弓上发出,犹如风驰电掣一般向那三个人影呼啸而去。当大多数人都发出了阵阵惊呼的时候,却只听三个沉闷的声音随之响起,再定睛看时,那三支箭都已经牢牢钉在了箭靶红心之上。
  此时,刘琦背后扛着箭靶的那人已经是跑得远了,刘琦自然少不得拍马去追,在距离五十步时又是一箭射去,自然,结果又是正中红心。
  这些人都是童贯自禁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事先许好了二十贯钱,全都是胆大心狠之辈,又有万一出事五百贯钱的承诺,因此全都拍了胸脯应承。此番一个个见了箭靶上那红心,不由连连咂舌。想当初童贯吩咐下来的时候,他们还以为这位新任殿前都虞候是开玩笑,如今看来,那马上少年还真有本事。
  该表现的已经都表现完了,刘琦便滚鞍下马,三两步上前俯伏在了地上。而看台上的赵佶早已看得心头大振,此时便命内侍传令让刘琦上来,然后继续比试。而这一幕看在众多军官眼中,无疑是羡慕十分。
第十一章
天子谋国有远虑
  “拜见圣上!”
  上了看台后,刘琦少不得再次俯伏下拜,而赵佶不待他行足大礼,便立刻示意他起来。他前次就已经觉得刘琦仪表不凡,此刻又见了这样的技艺,自然更觉满意,仔细打量之下不由生出了一个念头。
  “刘仲武有子如此,平生亦可无憾!”他赞叹了一句之后,忍不住又好奇地问道,“看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身手,当初习练的时候一定吃了不少苦头。你这箭术练了几年了?”
  刘琦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闻听问话立刻肃手答道:“回禀圣上,小子自六岁开始习练弓箭,起初用的是粗制小弓,之后随着气力渐涨,便换成了大弓硬弓强弓,至今已经有七年了。刚开始练箭的时候确实耐不得辛苦,却为父亲教训战场上杀敌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技艺深处便可以保全自身,所以不敢懈怠。小子不过初有小成,更不敢当圣上谬赞。”
  “你倒是谦逊!”见刘琦小小年纪就能不骄不躁,赵佶更觉得难得,眼睛突然瞥见了一旁的赵芙,突然生出了一个主意,“你可曾婚配?”
  听到这句话,不单单是刘琦呆若木鸡,就连一旁的童贯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最会察言观色,怎会没有看见刚刚天子官家朝秦国公主赵芙看过去的那一眼?可是,这个节骨眼上他这个身份又不好插话,而旁边还有大批殿前司军官看着,一时间,饶是他往日百般聪明,此时亦只有眼巴巴地看着刘琦。
  正当刘琦琢磨着该怎么回答的时候,一旁突然传来了一个清亮的声音:“官家,他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本事,真是了不得!再等几年,少不得又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
  赵佶循声望去,见是秦国公主赵芙,便招手将其唤了过来,笑吟吟地道:“当初朕将陈国公主许配给了姚平仲,如今又有一个不逊色于他的少年英杰。芙儿,你觉得他如何么?”
  这样直截了当的问话让童贯心中一惊,但转而想到这是天子的临时起意,而且刘琦尚了公主并没有什么不好,高俅那里也不好完全怪了他,一颗心便渐渐放了下来。即便如此,他的心中仍然不可避免地生出了懊恼的情绪,毕竟,这一条路子是他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如果真的出了这种事,以后要想修复和高俅的关系,还得另想办法才行。
  然而,赵芙的回答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我又不是一心想要嫁名将的姐姐,再说,他还比我小一岁!”她一边说一边偷眼朝高嘉瞥去,见小丫头蹑手蹑脚地想溜,登时嘿嘿一笑道,“我倒觉得,他和嘉儿很是般配,年龄又相当,官家找错了人呢!”
  秦国公主赵芙虽然只是赵佶的侄女,但是,这却是如今宫中最年长的公主,在陈国公主赵婧出嫁之后,又深得赵佶宠爱。因此,那些皇子公主听到这些话依旧是笑嘻嘻的,反倒是一旁的太子赵桓和嘉王赵楷交换了一个眼色,然后全都默契地转过了目光。
  小丫头是很好,比那些名门闺秀好多了,但问题是,他们即便自己抢不到,也不能便宜了对方。与其让自己那位父皇因此而生出什么顾虑,还不如让她嫁给别人的好,也省得自己每每担心。话虽如此,两个人还是同时感到了一阵惋惜。
  赵佶全然没有料到赵芙会说这种话,愣了半晌之后便情不自禁地朝高嘉瞧去。这一看不打紧,只见高嘉已经蹑手蹑脚地退到了看台边缘的楼梯处,再有两步就要下楼了。见此情景,他又好气又好笑,干脆喝了一声:“嘉儿,你往哪里去呢?”
  高嘉本想溜之大吉,听到身后传来了这个声音,只得无可奈何地转过了身子,期期艾艾地挪了过来,满脸不得劲地叫了一声圣上,然后便嗫嚅道:“我身子有些不舒服,想先回去了!”
  “呃?”赵佶被这句话噎得一呆,随即竟哈哈大笑了起来。好一阵之后他方才止住了笑声,见小丫头脸色微红,不由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朕还以为你从来就不知道脸红两个字怎么写,偏偏这一次就让朕看到了!看来,芙儿说的事情朕得好好考虑!”
  他说着便回头看了看刘琦,见这位面如冠玉的少年亦是面色通红,不禁微微一笑。他确实曾经考虑过把高嘉配给皇子,但问题在于,眼下不是有一个合适,而是有两个。高俅代表的政治意义对于他那两个儿子而言都是不言而喻的,而他亦不想因为一桩婚事而给人们一种偏倚的感觉,因此一直都没有下决断。而此时横空跳出来一个刘琦,未必就不是好事。
  只是,比起高家如今的门庭来说,刘家还是稍稍逊色了一些。而且,大宋历来文武分界严明,皇家公主虽然屡屡下嫁将门子弟,天子也常常迎娶将门出身的皇后,早年还有宰相将军之间相互联姻的事,但随着享国日久,文臣地位越来越高,武将地位却在走下坡路,大臣中间的文武之配就渐渐少见了。如今若是真能撮合眼前这一对,只怕是利大于弊。
  高嘉哪里知道天子官家在一瞬间转过了这许多念头,见赵佶不说话,她便转头打量着面前的刘琦。那一晚只是远看了一会,没看多大分明,如今这么一瞧过去,她不由觉得这个少年和那些京城官宦子弟大不相同。
  而刘琦还从来没有被一个年纪相仿的女孩这样看过,再加上堂堂天子便在跟前不远处,此时不禁一身燥汗。将门之中,当父亲的以军法治军之外,有时还会以军法治家。他父亲刘仲武虽然算不得极其严苛的人,对他的教导却十分严谨,因此他武艺心志极坚,在这种事情上未免就有些后知后觉了。
  这小丫头还真胆大!
  这是他眼下唯一的念头。不是么,天子就在不远的地方,而且又是再谈她的事,换作寻常女子早就低头羞羞答答了,她居然还在看他!他曾经被父亲带着去一些将领家中做过客,即使是那些将门千金,在家里也是被养得只知道女训女德,在外人面前的表现大多千篇一律,哪里像她!真是怪了,这明明是一位宰相千金!
  他越想越觉得心头憋闷,最后干脆抬起头回瞪了过去。这一下可好,天子官家沉吟不语,下头照样还在大比,而这两个少男少女则如同斗鸡一般互相瞪着。看到这一幕,郭成几人差点没有笑出声来,场合所限,他们在面上不得不装出了一幅郑重的表情,心中却笑开了花。
  虽说神宗哲宗都曾经锐意开边进取,但只有在如今赵佶任上,武将的地位才有了真正的提高,尤其是他们这批西军之中功勋卓著的武将!最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必再为了朝中那批文官的互相倾轧而打仗或是退却。昔日数次取河湟又弃河湟,牺牲了多少将士?可对于那些朝廷中的大臣却不过是动动嘴皮子而已!
  把浴血奋战得来的土地拱手让人,转而又突然花费更大的代价夺回来,然后再送给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样的往事,谁的心里不是憋着一肚子火气!幸好,如今这一切已经都结束了!
  天子开疆,那他们就听命开疆!无论是西征湟鄯还是攻取西夏抑或是西征西凉四州,每一次的战斗都结结实实地打了下来,每一块地盘都收入了大宋的疆域,每一个将士都得到了应得的犒赏!武将浴血杀敌,不就是为了搏一个封妻荫子万世太平么?
  陈国公主嫁给姚平仲,这已经是一个莫大的信号。这一次秦国公主和刘琦的婚事虽然似乎没戏,但是,倘若高俅那位千金和刘琦的婚事能够成功,那也不错啊!谁不知道高俅对于武将最是敬重,把他拉下水准没错!
  这些殿前司高级将领虽然不参与政事,但个个心里都如同明镜似的透亮清楚。天子是不会忘记旧情的,更不会在今后闲置高俅。如果这样,将相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无疑对于武将集团是一件好事。至少,现如今枢密院为难前方武将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了。换作从前,用血战换来的功勋不被承认,反而还要遭到申饬降职可是常有的事!
  最后,赵佶并未做出决断,而是只封赏了刘琦官职——进忠训郎,封阁门宣赞舍人。这比当初进封阁门祗侯又要高了一层,毕竟,阁门宣赞舍人有定员的。当然,若不是因为刘琦现在年纪太小,赵佶的恩赏只怕更重。
  相形之下,这一日大比的胜者之中,从进一等到进三等不止,还有调入御前班直的,便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对于习惯了权衡利弊的大臣而言,有的时候,某些暗示无疑比官职更加重要。
第十二章
东风渐起人心拂
  尽管是为了自己的事,但是,高嘉回到家里还是添油加醋地将这天发生的情景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遍。连她自己也没有注意到,她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赞美了刘琦那震惊众人的箭术,而这一点听在高俅英娘伊容白玲耳中,便有几分相当奇特的感觉。
  小丫头似乎有点长大了!
  高俅歪头端详着自己的女儿,见其眼睛一闪一闪,一副极其兴奋的模样,便知道她眼下还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意思。也难怪,小丫头如今还不到十二岁,当然还不解情事。就算这桩婚事真的成了,要成婚至少还得等个四五年——他可不准备让两个尚未长成的少男少女去过洞房花烛!
  当然,今天险些出了岔子,要不是秦国公主赵芙的那一句话,只怕刘琦就成了皇帝的侄女婿了,还好事情最后转过来了。
  见英娘三人在高嘉说完之后,将小丫头拽过去一个接一个地教训了一顿,高俅顿时露出了一个笑容。如今他有三个儿子,却只有小丫头这么一个女儿,因此物以稀为贵,并非高嘉生母的白玲和伊容全都把这个小丫头捧在了手心里,相形之下,反倒是英娘管束得更严一些。真快啊,当初那么一丁点大的小丫头,如今就已经快要出嫁了!
  “嘉儿,过来!”
  他这一招手,高嘉便乖乖地转了过来。他摩挲了一下女儿的脑袋,笑着问道:“你说了这么久,你不累我们也累了!现在爹爹问你,你对爹娘给你找的未来夫婿还满意么?”
  英娘闻言哑然失笑,就连伊容和白玲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不是白问么,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懂得那么多事?
  “算他合格了!”高嘉老气横秋地撇了撇嘴道,“至少比太子和嘉王好!”
  所幸此时四周无外人,因此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不虞有外人听见。然而,旁边的四个大人却生出了另一重心思——今天赵桓和赵楷全都在场,得知这样一件事,那两位心中会不会存下疙瘩?
  他这里安之若素,那边蔡攸却是暴跳如雷。他好容易想出这样一个法子,又通过刘正夫让父亲蔡京也接受了这个主意,谁知道竟横插出来一个刘琦!只要高嘉和赵楷的婚事能成,他就能立刻通过那些大臣想出一千个一万个借口再也不让高俅有翻身的机会,如今居然被人这样破坏了,他怎么能够不火冒三丈?
  “来人,给我去找,找童贯来!”
  蔡攸并不知道此事还有童贯在背后穿针引线,但是,他却仍旧把此事怪在了童贯身上。要不是童贯让刘琦那个小子大出风头,怎么可能冒出眼下这种事?因此,等家人把童贯带进来之后,他立刻沉下脸斥道:“道夫,你究竟是什么意思,明知高伯章的女儿我另有用处,偏偏还带那个小子出来搅局!”
  对于蔡京的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童贯心中大为恼火,然而,他却不想这么快就和蔡攸真正翻脸,因此不得不做做表面文章,当下便苦着脸说道:“蔡学士,并非我故意生事,我和刘帅交好,所以想提挈一下他的儿子,便向圣上引荐了他。昨儿个的事情谁也没料到,毕竟,圣上最初的意思是让他配秦国公主的,谁知道最终会闹成这样。说实话我才是第一个该懊恼的,若是让他尚了公主,刘帅指不定怎么高兴呢,唉!”
  蔡攸根本没想到是童贯从中捣鬼,想想也觉得有理,毕竟,尚公主对于将门子弟来说是无上的荣耀,童贯又得了自己的好处,没道理反而撮合另一桩婚事。因此,他的脸色便渐渐缓和了下来,却仍然带着几分警告的口气:“道夫,如今朝堂局势你应该看得明白,该如何抉择不必我教你。高伯章已经是日暮西山不足为惧了,而我却是宠信正隆,就是我爹也已经垂垂老矣,那个位子也坐不了多久。这个时候,你可千万不要站错队才是。”
  童贯冷不丁被蔡攸拍了两下肩膀,连忙欠身称是。之后蔡攸又说了几句别的,也没有开口留他。等到他出了蔡府上马离得远了,方才重重冷哼了一声。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蔡攸以为他童贯是什么人?
  宠信正隆?蔡攸大概忘了,他如今同样是宠信正隆,却不敢在天子官家面前有任何差错,在外更是规行矩步,在任何同僚面前都是谦逊相待!
  “就算蔡相公真的去位,别忘了还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蔡相公!”他在心里恶意地猜测了一句,心中充满了一种复仇的快意。如今蔡攸爬得越高,将来跌下来的时候就越惨,到了那时,还怕自己不能报复回来?想当初蔡京给他设置了那么多障碍,害得他几乎一辈子没有出头的机会,现如今蔡攸还想骑在他头上作威作福,门都没有!
  他童贯虽然是个残缺不全的阉人,但唯独不缺心眼!
  京城中的诸多风云自然避不开蔡卞,身在北地重镇大名府,他就是不想听这些也不行,更何况他原本就在密切关注朝堂上的动态。对于蔡攸突然自立门户,他也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毕竟,在他的眼中,蔡攸虽然圣眷不错,但终究是不学无术的出身,底子又薄,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谁知道天子官家竟然会让其出任宣和殿学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蔡京没有看出来的门道,他却隐隐约约看出了一点,心中既佩服天子官家的手段,却又惊惧因此殃及池鱼,毕竟,他也是蔡家的人,想当初,小蔡相公四个字同样是天下皆知,没有人认为他逊色于蔡京。
  “真是老了,现如今还有谁记得我蔡卞?”他长长叹了一声,饶有兴味地看了对面的年轻官员一眼,微微笑道,“少蕴当初避开京城那是非圈子,着实是聪明透顶!”
  蔡卞的对面赫然坐着叶梦得,此时,他悠然品茗,脸上尽是轻松写意的神情,就连蔡卞的这句赞语也没能让他的表情浮动半分。直到口中的茶水品味完了,他方才放下了茶盏,点头大赞道:“蔡大人果然好茶!”
  见蔡卞目光炯炯地望着自己,叶梦得便无可奈何地一摊手道:“蔡相公执掌权柄时间长了,我起初为他谋划还好,但是,一旦涉及自家人,他的判断难免会有偏差。我早看出居安心性狡诈野心勃勃,他日兴许会父子相疑,再者我一介微末之身,留在京城也于事无补,所以方才请郡出外,倒没有多少别的意思。蔡大人这聪明透顶四个字,我可承受不起!”
  蔡卞自然不敢小看面前的叶梦得,出知定州之后,叶梦得在修建城防和整饬军队两方面都做得井井有条,就连当初郑居中宣抚河北的时候也没能找到半点错处,最后更在上奏的时候大大赞扬了一番。如今,眼前这位俨然是年轻一代地方官员中的杰出代表,将来若是再入中枢,前途必定无可限量,就是拜相亦有可能。
  “少蕴,这么说来,你这一次入京述职不会耽搁很久?”
  叶梦得点了点头,事实上,他亦是有自己的考量,方才特意绕了一点路前来大名府探望蔡卞,须知他当年和蔡卞可没有多少交情。
  “蔡大人,如今蔡相公颓势已现,要知道,这君臣之间一旦相疑,便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解决的。而且蔡相公秉政太久,很多事情都做得过头了。倒是蔡大人在大名府期间政声卓著,河北百姓无不叫好,若是朝中有事,只怕圣上会召蔡大人回朝,我在此就先向大人道喜了!”
  蔡卞自己也想过这个可能,只是并不确定,现如今叶梦得如此有把握地说出来,他不由心中一动,却不肯直接接口,而是宛转地笑道:“那就承你吉言了。此番回京,你代我探望一下大哥,他如今身体不好,让他少操心,当然,只怕他亦不肯听这句话。”他微微一顿,突然意味深长地道,“不久前,我写了一封信给高相公,他倒是豁达得很,如今在京城的日子很是逍遥,大大胜过大哥的劳心劳力。”
  叶梦得闻言一愣,转而大笑了起来。看来他操心太过了,蔡卞当年出道比蔡京还早,闻达之日更在蔡京之上,这样一个人自然是老而弥坚,怎么可能连这点事情都看不明白?倒是自己曾经被人认为是铁杆的蔡党,此番回京不免要好好安排一下才是。他的心愿是想要做一番大事业,可不能陷身于党争里头动弹不得。
  “蔡大人放心,你的口信我自然会带到,至于你的心意我领会得。”他说着便站了起来,郑而重之地拱拱手道,“我到时也会去拜访何大人,他乃是蔡相公多年挚友,有些事情别人劝不得,他也许可以分说几句。只是,蔡居安那一头就只能任他去了。”
  “人各有命,强求不得!”蔡卞轻叹一声,亦站起来点点头道,“如今北地局势渐渐有变,朝廷也该尽早决断,眼下这种纷争不可再拖下去了!”
  两人会心一笑,其中的深意不言自明——若是再拖下去,他们便再也没了建功立业回朝高升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