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校对)第1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357

  “老黑只是和我说了件可气的事,这天底下还能有谁给我气受?”
  李贤眼见要误会,便向黑齿常之点点头打了个眼色,待到他出去之后,他便把刚刚那两件事一一道来,趁着三人正在发愣,他便对李敬业说:“敬业,趁着师傅还没统兵去辽东,你赶紧回洛阳去,争取一起去辽东走一趟。刘仁愿这个人的脾气你应该知道,仗义豪爽,但心眼太少容易被人算计,能帮他就帮他一把。”
  李敬业没想到李贤一开口居然说这个,不禁为之一愣。这次来西北他也是在征得李绩的同意后主动请缨,结果被李贤当作枪使了。功劳虽然没少,但终究说起来不怎么光彩,因此并不得劲。此时,他沉思了片刻,立刻爽快地答应道:“成,只要朝廷来了调令我就回去。”
  安排好了李敬业的事情,李贤少不得朝薛丁山瞅去,随即意味深长地道:“小薛,从今往后,阿梨可就是契苾将军的千金了,你要是敢欺负她,嘿嘿!”
  一听这话,李敬业立刻帮腔道:“小薛真是好福气,听说阿梨这次一口气割下了好些耳朵,啧啧,这斩首的功勋就连男人都及不上!”
  两边一嘲讽,薛丁山脸上顿时红了,但他如今终究不比当日,深吸一口气便不予理会,反倒是似笑非笑地对李贤说:“我听阿梨说,六郎你和屈突大小姐有进展,真的假的?”
  李贤从未想到这话会从生性木讷的薛丁山口中说出来,一时间瞠目结舌。而李敬业程伯虎对视一眼,同时呆了一呆,良久,两人才倒吸了一口凉气,程伯虎更是不可思议地嚷嚷道:“六郎,你……你真的能采下大唐那朵刺最多的鲜花?”
  不等李贤回答,程伯虎便唉声叹气了起来:“就算没有那位大姐,六郎也早有贺兰了,敬业成家了,小薛有了阿梨,他娘的,到头来就是我孤家寡人一个,形单影只!不行,既然是兄弟,你们也得负责把我的大事给解决了,至少要像贺兰那样妩媚,像敬业的那位贤妻那样温柔,像阿梨那样本领高强!”
  程伯虎这一抱怨,屋子里顿时一片寂静,没多久,众人便笑得前仰后合,就连薛丁山也不例外。好容易笑够了,李贤正想开口说话,外头忽然响起了一阵叩门声,紧接着便传来了契苾何力的声音。
  “殿下!”
  李敬业正好在门边,赶紧上前拉开了门,程伯虎那脸上顿时难得地红了一下,显然是担心被人听去了那抱怨。而契苾何力却若无其事地走进来,仿佛什么都没听到,和众人一一见礼之后便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来意。
  “刚刚从洛阳传来消息,道是蓬莱宫含元殿全殿落成,陛下和娘娘不日将返回长安!另外,据说陛下和娘娘已经选定了未来的太子妃,出自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的太子妃……”
  李贤重复了一遍之后,忽然有一种出了一口大气的感觉,不禁为之愕然,赶紧把脑海中那胡思乱想驱赶了出去——他上次去看房芙蓉是出于道义,没错,是人道主义的关心,绝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当然,她没有嫁给太子李弘,那实在是一种福分,大唐皇后中有好下场的实在太少了!
  “还有,陛下对于西北大胜很是高兴,已经有旨犒赏。另外,因为这次大胜正好赶在含元殿落成之前,人人都道是莫大的吉兆。”说完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之后,契苾何力脸上便洋溢着真正的喜悦,“据可靠消息,噶尔东赞死了,因为钦陵和赞婆两兄弟兵败,那些被压得喘不过气的吐蕃贵族似乎控制了逻些意图反抗,钦陵已经从多玛调兵赶回去了。”
  蝴蝶效应!李贤脑海中冒出了如是一个名词,满面兴奋和喜悦。他真心的希望,逻些的风波更大更猛些,这样一来,这边的吐谷浑重建工作就舒服惬意得多了。好在他此番面对的是初出茅庐的钦陵和赞婆,真是运气不错。
第四百零二章
武皇后护犊子
  大唐高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都是住的长安太极宫,然而,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后,都相当不喜欢太极宫那块地方。李治是潜意识中觉得太极宫深深刻上了父亲李世民的烙印,给了他太大的压力,于是对外宣称太极宫阴湿,不利于他养病;而武后则是觉得昔日为太宗皇帝御侍的日子和她这个皇后太不相称,所以宁可将大把大把的时间耗在洛阳。
  因此,原本只是李世民建来给老爹李渊消暑的大明宫,在李治登基之后便开始陆陆续续重建,又更名为蓬莱宫。先前在长安的时候,李治住的就是蓬莱宫蓬莱殿,而武后所住的则是毗邻太液池的含凉殿,而几座主殿却仍是在建造中。相当于太极宫太极殿的蓬莱宫含元殿落成,无疑表明,大唐在长安的政治中心,正式从太极宫转移到了蓬莱宫。
  虽然仍是更喜欢洛阳,但李治兴致勃勃地要回长安,看看自己新建好的蓬莱宫,武后自然只得依从。帝后既然准备移驾,从上到下立刻忙忙碌碌了起来,从銮驾护卫到政事转移,再到各家大臣家眷,总而言之是一片纷乱,让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忙得脚不沾地。
  然而,在西北大胜,辽东顺风顺水的时候,从长安城忽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宰相刘祥道病故!
  从这一年年头开始,先后死了苏定方、于志宁、李义府、李忠……而现在仿佛是为了印证年头确实不好,竟是连刘祥道也去世了。李治为之唏嘘的同时,便大手一挥命令礼部操办丧事和谥号问题,自己却带着武后亲自造访李绩在通利坊的别院,来了一次异常亲切的慰问,这还不算完,正在家里颐养天年的许敬宗也受宠若惊地受到了帝后亲临的待遇。
  慰问了老臣之后,一个新的问题摆上了台面——右相之职由谁接替?
  先前的西台右相,即中书令是刘祥道;东台左相,即侍中是上官仪。余下的宰相虽然加三品衔,但毕竟不如这两人。
  自从三年多前的事情之后,上官仪刘祥道勉强保持了和武后的步调一致,政令在中书门下基本上畅通无阻,而武后为了不让李治猜忌,并未在此事上再作任何变动。而这一次,她自然是更属意于西台侍郎李敬玄,毕竟,那是许敬宗推荐的自己人。
  可是,在这次的任命上,李治明显偏向于刘仁轨,这自然让她很有些不快,但在李治面前,她依旧是那个温婉体贴人意的皇后,没有露出任何口风。
  这一日没有什么紧急的政务,她便坐在妆台前,任由宫人为她梳妆。瞥了一眼面前摆着一盘盘精致珍贵的首饰,她冷不丁想到昔日为太宗御侍时,百般讨好却依旧不得其法的落寞孤单;想到李治登基后她费尽心机方才得以回宫,却只能为一个普通宫人的辛酸苦楚;想到仰望王皇后时的无限嫉妒;想到如今位居万人之上的风光无限……
  她变幻不定地望着镜中的自己,忽然悠悠叹了一口气。
  “皇后娘娘!”
  阿芊匆匆冲进殿来,朝四周的宫人内侍打了个手势,随即接过了那个梳头宫人的活计,麻利地将武后那乌黑油亮的头发松松地挽了一个发髻,又选用了一枝点缀着南海大明珠的步摇。手中一边动作,她一边低声说道:“娘娘,雍王殿下把李敬业派回来了,说是报讯的!”
  “这个臭小子!”武后嗔怒地皱了皱眉,恰好阿芊插好了那支步摇,她便顺势站了起来,“知道他幕僚不够,所以陛下和我才把李敬业暂时调给他用,他居然眼巴巴把人派回来了!就算是大胜,随便派一个其他人不行么,非得是李敬业,这小子越来越胡闹了!”
  对于武后的光火,阿芊却不上去劝,只是在那里抿嘴偷笑,待武后转头看她时,她才大大方方地笑道:“娘娘这话可是言不由衷,待会见到李敬业,指不定就会念着雍王殿下的好处!殿下哪回办事不是瞅准了目标,这回哪里会例外!”
  “阿芊,我看你去贤儿身边服侍算了,成天就知道为他说话,哪里还像是我的尚宫?”武后没好气地一瞪眼,沉思了一阵便开口问道,“现如今李敬业可是在谒见陛下?”
  “对,我已经吩咐了他的从人,待见过陛下之后,他应该就会来大仪殿。”
  李贤之所以派李敬业回来,一来因为他是李绩的长孙,这家世无人能比;二来则是因为他能说会道,这一点比直性子的程伯虎和木讷的薛丁山不止强了一星半点。就拿眼下来说,在李治面前,他是连消带打,不但报了生擒赞婆的喜讯,又捧得君王哈哈大笑,最后退出来的时候,身上已经多了一件簇新的锦袍。
  一出来听说是大仪殿的武后派人传话约见,李敬业自不敢怠慢,立刻带了人往另一边赶。事实上就算武后不召见,李贤早就特别关照过,这一趟他也是必定要跑的。他匆匆到了地头,早等候在外头的阿芊一瞄那件锦袍,顿时笑了起来。
  “李大人这回可是讨了个头彩,那是西域刚刚进贡来的十件锦袍中的一件,现如今就连太子殿下都还没赏赐,你却先上身了?啧啧,今次从西北带回来什么好消息,让陛下这么高兴?”
  “我不过是沾了六郎的光罢了,早知道这衣服这么金贵,打死我也不敢收下,还在宫里穿着那么招摇!”
  李敬业踏进大仪殿,第一件事就是扒下外头那件锦袍,笑吟吟地塞到了阿芊手中。而阿芊立刻知情会意地命人折叠包好,直到李敬业换上了原来的外袍,她方才领着他去见武后,一路上亦不忘探问李贤是否受了损伤,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六郎这家伙端的是好福气!这是当李敬业见到武后,而对方开口第一句就是追问先前那场大战中李贤是否受伤时,他一瞬间生出的最大感受。有慈母关切,有红袖添香巾帼相助,走到哪里都有人关心安危,这待遇他怎么就没有?
  羡慕归羡慕,嫉妒归嫉妒,他可不敢在武后面前耍花腔,老老实实地奉上了李贤的家书,他便把当日的情况娓娓道来,就连屈突申若和阿梨带着那三百多家将自廊州突入的事情都不敢隐瞒半分。
  “果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申若丫头居然也这么胆大妄为,老契苾倒好,还跟着他们胡闹,居然收了一个义女!”
  这话尽管是嗔怪胡闹,但武后的面上却满是笑容,心情更是极好。李贤先前充当诱饵固然是极险,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而且都大胜了,再为了这事责怪别人自然没意思。而在武后潜意识之中,对于这种冒险却极为赞赏。
  若是瞻前顾后不知痛下决断,她自己到现在不是还伴随着青灯古佛,就是还在那里安分守己地当一个昭仪,哪能一步登顶成为皇后?儿子虽然冒了大险,但从根子来说,何尝不是继承了她的优点?
  “不过,申若和阿梨都是晓事的,立了大功却不贪心,倒是都分给了家将,也成全了贤儿,如是做法值得赞许!薛仁贵确实好福气,如此儿媳别人就是求都求不到,老契苾甚至连阿梨的出身都帮他解决了!贺兰也终究学会迂回了,自己不能去就送了家将去,还搬出了太子帮忙!只可惜申若这丫头死性子,娇艳如花却不肯嫁人……”
  说到嫁人两个字,她猛地心中一动。屈突申若和贺兰烟一块住在太真观,论理也是和李贤朝夕相处,这一次又千里迢迢跑去了西北,若是说没有情愫万万不可能。想到这里,她面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再想想贺兰烟的心思,更是忍不住微微摇头。
  这一次,她那个笨儿子大约不会再放过大好机会了!
  李敬业见武后心情好,便想起了李贤有关刘仁愿的额外嘱咐,索性把李贤的这一层意思转达了出来,末了又解释道:“雍王殿下和刘将军的交情由来已久,颇赞赏他的仗义豪爽,所以这一次让我随着祖父去辽东,其实也有关心他近况的意思,不知道这次究竟是怎么回事?”
  刘仁愿的事?武后心中一动,旋即晒然笑道:“刘仁愿是撞在了矛头上,既然贤儿如此关切,我自会设法。你回来也好,刘祥道去世,陛下和我都很是忧心忡忡,他毕竟比你祖父还年轻些。此次你祖父即将领军出征辽东,你随着同行,也好让陛下和我安心些。”
  送走了李敬业,阿芊回转之后不禁有些纳闷,见武后若有所思,她不禁问道:“娘娘为何不对李敬业说明白,刘仁愿此回遭此不测之灾是因为刘仁轨?他推荐刘仁愿明面上是好意,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在熊津方略上和刘仁愿不合,可以说得上是以怨报德。若不是刘仁愿护着他,刘老头昔日充军海东的时候,大约……”
  “别说了!”武后猛地打断了阿芊的话,面上露出了深深的不满,“斩草除根也得要得法,这都是李义府留下的祸害!刘老头如今得圣眷,说什么是什么,就是我也不能对他怎么样,李义府却已经送了命!贤儿就算知道又能怎样,他就算风头正劲,也动不了刘老头!”
  武后言罢一振袍袖,余怒未消地转去了内殿。她其他的事情做不得,但护犊子的本性却在!这容易犯龙颜的事情,怎么能让李贤去做!
第四百零三章
吃进去的就不会吐出来,吐谷浑的慕容复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这四个字,对于李贤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从他心底来说,所谓的既定历史并不是不可更改的。只不过最初他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想挽回那位章怀太子可怜可悲的下场,能够左右逢源太太平平地日子。
  之前他都是如同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如果没有这次地冲冠一怒,大约他还会在洛阳城中舒舒服服地窝着,当他那最最逍遥的沛王,不用在这西北苦寒之地死命折腾。然而,这一仗虽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也没有逮住钦陵,但收获之大却是他事先始料未及。
  第一,吐谷浑顺利复国——尽管距离其亡国只有一个多月;第二,那位吐蕃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相噶尔东赞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死了;第三,钦陵匆匆回去镇压逻些的反对者,而吐蕃在先前一役中元气大伤,不可能再酝酿一场大仗。
  八千余匹战马,一万余吐蕃俘虏,外加从几个被俘吐蕃将领身上扒下来的金银首饰,以及一些制造精良的兵器。看上去似乎很不少,但真正说起来,这却不值什么钱。
  这年头陇西养马足足有数十万匹,马价也极其低廉,寻常的马大约就值一匹绢,就算是上等良马,翻个十倍亦是了不得的高价。这吐蕃马在羌马当中甚至算不上最好的,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一匹绢大概值铜钱七百文,那么最多就值五百六十万钱,也就是五千六百贯。
  把金银首饰和兵器一起算上,只怕连这一次出征的粮草钱大约都不够用!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吐谷浑毕竟曾经是昔日强国,国库里头很有些家底,这一次吐蕃大军来不及把东西都运回去,于是自然便宜了李贤。至于那些吐谷浑贵族为了赎罪,个个都拿出了相当的家产,成本核算下来,这一次的战事勉强还算是收支平衡。
  然而,这距离李贤心目中打一仗肥三年的标准,实在是差得太远。大老远从凉州赶来的陆为和杜元中,在他的唉声叹气中不禁询问了一下,结果被那笔经济账给吓了一跳,连反驳一下此战大胜昭显天朝国威都忘了。这两位都是还没真正当过正式官的,被李贤一感染,都在那里使劲琢磨如何开源节流,这倒是出乎了李贤的意料。
  虽然已经复国,但诺曷钵自知自己势单力孤,因此只带着自己所部的数百精锐呆在伏俟城不敢出来。倒是弘化长公主在接到李贤的邀请之后,在两百唐军的护送下风尘仆仆来到了树敦城,一看到李贤,她便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厮见过后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好你个六郎,果然有出息,趁着吐蕃立足未稳一战而定,居然这么快就把吐蕃人赶回老家去了!”
  李贤发觉诺曷钵没来,自然无拘无束,当下便嘿嘿笑道:“姑母既然连金刀都赠了,我怎么也得竭尽全力,否则岂不是叫人笑话?怎么样,我去把那金刀拿来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吐谷浑宝库里头藏的那点金银财宝都落到了你的手中,你现在才和我来说什么完璧归赵?”左右没有外人,弘化长公主便把那什么礼仪规矩都抛在了脑后,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你是没看见你姑父成日里盯着那空荡荡的宝库,捶胸顿足喃喃自语的样子!你可真够狠的,西域虎狼之将那么多,还没有一个人能及得上你贪心!”
  对于自己的收获,李贤并不避讳,相反却异常坦然,两手一摊便直言道:“姑母你不会不知道,这大唐如今不止西边一头在打仗,东边正打得如火如荼呢!就这一次西北动兵,要不是我巴巴地赶过来,父皇能下得了决心?”
  既然说开了,他索性又加了两句:“反正姑父若是亡了国,那财宝也是便宜外人,不如便宜我这个自己人来得干净。实话对姑母你说了吧,我早把东西都折算成钱绢,禀奏父皇犒赏了将士。这些都是要在西北常年戍守的,这次得了好处,以后大约要出兵,他们也会更加卖力不是?”
  废话,吃进去的东西他怎么会吐出来!
  “好了好了,我可说不过你!”弘化长公主大度地摆了摆手,示意李贤不必在她面前再说什么大道理,“我好歹是大唐公主,若是没有娘家人,这在吐谷浑的日子也没法过了,那些贵族成天虎视眈眈,恨不得可汗明日就死!我给你的那份名单,你可用过了?”
  所谓名单,就是弘化长公主先前交给李贤的那一份,上头的人都是比较亲近大唐的贵族,李贤自然是早就牢牢记在心里,此次也是照章办事。在他看来,吐谷浑亲吐蕃的势力若是不除,这一次固然是复国了,下一次没准还得亡国。
  “姑母放心,那名单上有不少贵族也在俘虏当中,我已经放出来了,还见过几个。至于那些死硬派,如今也有不少松了口,我都还晾在那里。但是,有一件事姑母你还得上心,那就是你的两个儿子中,若是有一个成器可以服众的……”
  “若是有成器的,我早就上表朝廷废了你姑父这个不成器的大汗,还等到今天干什么?”说起自己的两个儿子,弘化长公主顿时露出了恨铁不成钢的表情,“陛下倒是看重他们两个,一个许配了金城县主,一个许配了金明县主,可关键时刻,他们一点用场都派不上!”
  好嘛,人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今倒好,这吐谷浑父子两代人都没一个成器的,那将来怎么办?李贤发觉弘化长公主的鬓间已经有几根苍苍白发,不禁心中一动——小小一个吐谷浑,居然嫁了一个公主两个县主,实在是……祸害了三个如花美眷!
  狠狠发过一通脾气,弘化长公主终于露出了一丝疲倦,但仍是强打精神坐了下来,再次说明哪些人一定要杀,哪些人可以暂时留着,哪些人可以用。一面说道这些,她一面轻轻揉着眉心,最后面带犹豫地说出了一番话。
  “六郎,我这回带来了一个人,他母亲曾经是可汗的侍妾,但早年去世了,我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此前我和可汗西逃,若不是这孩子死命保护我,只怕我这半路上兴许会被抛下。你那两个表兄其他本事没有,但争斗的本事却是一流,我担心再把他留在身边反倒害了他,思前想后干脆和可汗说了一声,把人送到大唐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