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精校)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326

  一轮酒喝了下来,李梦阳不知不觉就已经有些醺醺然。他带着酒意把徐祯卿叫到了一边,待得知其和康海上徐府求助的情景,他忍不住又开口问道:“如此说来,大家齐齐投了平北伯?”
  “不能说是投靠,只是人尽其才罢了。”徐祯卿见李梦阳面色一阵红一阵白,误以为他是以为自己之事连累了朋友,忙又解释道,“对山是去修国史,何仲墨还在内阁任他的中书舍人,王敬夫调了吏部文选司主事,边兄原本那太常寺寺丞当得很悠闲,不愿升调,所以也就罢了,至于王子衡,则是调任都察院任监察御史。”
  听到一应同伴各有职司,自己却要去山西布政司经历司当一个小小经历,李梦阳忍不住想到当初自己听从李东阳之意促请韩文带头伏阙,最后韩文去职,刘健谢迁致仕,授意自己此事的李东阳反倒是升了首辅。如今这些人借着相救自己的仗义名头,同样一一得美官,他忍不住突然哈哈大笑了好一会儿,最后跌跌撞撞走到桌子旁,也不管酒是冰冷的,倒满了一大杯就仰头一饮而尽。
  那冰凉的酒液入肚的一刹那,他只觉得一股寒气油然而生,整个人一下子打了个寒噤。
  “王守仁……王伯安……我和你都是天下第一愚人,不分先后!”
  尽管其他人稀里糊涂没听清楚,素来不喜饮酒,今晚也不过浅尝辄止的康海却听清楚了。对于李梦阳骤然提到王守仁,他虽有些不解,可等到这一夜酒宴散去,他安步当车回家的时候,被一阵冷风陡然一吹,却是刹那间想起了李梦阳起头径直问他是否去找过刘瑾的话。
  难道这事情……竟是被刘瑾捅给了李梦阳知道?怪不得,怪不得……李梦阳这人素来是高傲到了极点的人,要是认为刘瑾抓了他李梦阳,不过是为了屈服他康海就范,只怕会因此和自己割袍断义!所以,今夜明明是大家庆贺他出狱,他却把自己和王守仁并列,说什么天下第一愚人!
  你只看到大家因祸得福,却不知道今次倘若没有平北伯,大家得为你受多少冷眼么?这么多年交情了,本以为是知己,没想到大风大浪面前,就什么都显露无遗了。
  ……
  PS:康海李梦阳的公案,李梦阳和李东阳的过节……可以作为文人反目的标志性例子了……
第六卷
一山有二虎
第483章
朋党已成(上)
  七子名声虽大,但那是文名,不是才干,徐勋看中他们,主要冲着他们在京城士林之中的名声。所以,他只通过林瀚给王九思和王廷相两个人挪动了一下位置,一来两人才干算是七人当中出众的,而来也算给林瀚和张敷华找了个帮手,然后就把本是翰林院修撰的康海调去修国史。至于生性懒散的边贡,担任内阁中书的何景明,他并没有轻易去动。
  而他对于李梦阳这样心气太高看不上别人的愤青兴趣不大,反而何景明虽也有些愤世嫉俗,但在徐祯卿拿了不少七子的旧日文章和结集出的书给他看过之后,他倒是对其颇为赞赏,听徐祯卿说其仍有辞官之意,李梦阳黯然离京前往山西的这天晚上,他便让其去请来了何景明。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话固然不错,但就如你在你那些文章中字里行间说的,大势不可抗,顺势而动更是比逆势而为为上。林尚书张都宪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冒着毁名的风险到京城掌管吏部和都察院喉舌,较之愤而辞官的那些人,何尝不是另一种顺势?此番内阁首辅李大人岿然不动,你们觉得是他恋栈权位,只图自保,但他有他的立场,他若是走了,这内阁首辅谁来当,难道让给焦芳?就好比你们倘若现在就想让我和刘公公正面打擂台,我也是不会做的,这就是我的立场。我言尽于此,如今只想问一句话,仲墨是真的不想呆在内阁?”
  李东阳执文坛牛耳,李梦阳等人不是门生便是晚辈,却一直在外组诗社文会,刊印诗词文章传世,虽及不上李东阳一诗出,坊间群起仿效的势头,可这七个人在京城士林之中的名声却颇为瞩目,不少年轻一辈标新立异的官员都视他们为风向标。
  不服权威,敢作敢当,这便是李梦阳的人生宗旨。相比之下,何景明便要中庸得多,道不同不相为谋,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也是他此次辞官最大的原因。一想到刘健谢迁走了,李东阳在前次韩文黯然致仕时不发片言,此次又是袖手旁观,他便再不想留在文渊阁那个地方。
  “平北伯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内阁如今已经成了勾心斗角之地,我一个微不足道的七品中书舍人,就是留下也没什么意思。”何景明长身一揖,见徐勋并未露出愠怒之色,他沉吟片刻就诚恳地开口说道,“对山如今在修国史,若是平北伯真的有意,我想请调国子监或翰林院,扎扎实实读几年书,却比和人勾心斗角的强。”
  人各有志,虽说很想在内阁留一个人权当内应,有什么事更容易通风报信,但何景明既是心意已定,徐勋自然不会强求,沉吟片刻就开口说道:“既如此,我去和林大人谢大人提一提,以你的文名,又有内阁中书舍人的经历,做一个翰林院检讨应该还是轻轻巧巧的。”
  尽管徐勋不曾宣扬,但何景明等人频频出入兴安伯府,再加上京城中诸事素来是流传最快的,七子之中除了李梦阳之外的其他人如今投了徐勋,这消息立时三刻就散布了开来。这些人一贯自视极高,诗文上头目无余子,甚至连李东阳这样的文坛大佬也敢藐视,在为官处世上也和不少人格格不入。就是这么几个素来不服人的,竟隐隐站在了徐系这一边,怎不叫人大为瞠目?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地在外头说,这消息让司礼监掌印刘公公摔了一个茶杯,让内阁首辅李东阳阴了半天的脸,只事情究竟如何,谁也不敢向那两位大佬去求证。
  相比李东阳和刘瑾的反应,所得颇巨,甚至因此而不断有士子登门自荐呈送墨卷的徐勋,却并没有借机广收门下,而是仿佛见好就收似的再次低调了下来。反倒是刘瑾支使内厂又挖出了两三桩弊案,甚至还捣毁了一个专在京城拐卖贫苦人家女孩儿的一伙地痞流氓,一时名声竟是有盖过东西厂和锦衣卫的势头。
  面对这情形,叶广和谷大用还能岿然不动,提督东厂的丘聚却是忍不住了。当这一天朱厚照召集了他们这些亲信大珰,齐集西苑趁着雪过天晴游览琼华岛之际,等到上了山顶,他瞅了个空子,便上前说道:“皇上,东厂刚侦得一桩案子,河间府知府辛文渊,因巡抚都御史韩福的吩咐,操练各州县民壮,但竟是不得上命擅调驿马百余匹骑用。按制,驿马无上命不得随意征调,辛文渊韩福应尽快捕拿回京审问。”
  东厂虽根基深,但丘聚到现在总共也就掌管了这地方不到半年,人事都尚未清理清楚,怎比得上内行厂和西厂全都是刘瑾和谷大用按照自己的心意选人用人,更不消说叶广在锦衣卫几十年的掌控力了。因而,丘聚为了今天特意准备的这一桩案子,朱厚照听起来就实在是一桩不值得兴师动众的鸡毛蒜皮小事,皱了皱眉就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不就一丁点小事吗,你去办就完了!”
  丘聚自从掌管东厂之后,几乎还没做过什么大事,此刻终于得了允准,他也没理会朱厚照那态度,立时大喜过望地领命而去。
  他这一走,刘瑾忍不住看着他的背影嘿然冷笑,见张永和谷大用没事人似的,他眉头微微一挑,眼见接下来朱厚照还要兴致盎然去太液池上滑雪,他站在那儿已经冻得缩手缩脚,上前赔笑言语了两声,就借口司礼监有事告退离去。等上了凳杌,抱了王宁递上来的一个小小手炉,他这才长长吁了一口气说:“让人给咱家死死盯着丘聚,甭管他做什么都得报上来!”
  “公公放心就是。”王宁满口答应了,随即却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那平北伯那儿……”
  “他那儿就甭管了!他比泥鳅还滑,做完一件事就得缩进去好一阵子,没看那许多士子跑到他那儿自荐,他都不理会么?算了,康海那些家伙全都是初出茅庐年轻气盛的,要派得上用场还得好些年,不如那些立马能用的合算。光是笔头子嘴皮子功夫算不得什么,前头那个求见的给事中李宪,你去对他说,要证明他的本事,且给咱家做件事来看看!等丘聚那案子一上,让他鼓噪些东厂小题大做的风浪起来!”
  当初刘健谢迁等大佬还在的时候,丘聚在王岳被派去泰陵的时候就调到了东厂,可那会儿提督东厂的陈宽固然为人还好,但那些王岳的手下根本不买他的账。好容易捱到朝堂大清洗后大换血,他如愿以偿提督东厂,可还没等人事清理出一个头绪来,刘瑾竟又捣腾出一个凌驾于厂卫之上的内行厂,给了他重重一闷棍。而且谷大用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明知道那内厂是制衡他们的,有什么消息还往刘瑾那儿送,以至于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内厂频频出彩。
  因此,尽管这并不是什么一等一的大案子,可丘聚既然决心通过这事树立起东厂的威名来,自然是当日就亲自点起一干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也顾不上天寒地冻,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河间府。他一到地头就直接拿下了河间知府辛文渊,讯问之后立时又去拿问了韩福,不出五日,就把两位四品大员锁拿进京,一时上下一片哗然。
  就连徐勋,当得知消息的时候,最初也觉得大为不可思议。而韩福如今也是右佥都御史,却和张彩同级,这一晚张彩来见时,忍不住就在徐勋面前抱怨道:“就为了擅自调用驿马这种事,竟然如此兴师动众,至于吗?要不是我死活劝住了张都宪,他立马就要上书为韩福辩白。这丘公公难道是和韩福有私怨?据说对辛文渊还动了刑,他这是想干什么?”
  “多半是不忿如今内行厂盖去了东厂的风头,所以要趁机树立威名杀鸡儆猴。”徐勋思来想去,还是这个可能性最大,忍不住嘿然笑道,“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是故意让丘聚来这么一招,看看我还会不会站出来仗义相助。”
  “我正想谏劝大人,这会儿还是静观其变的好,莫要贸贸然伸手。大人仗义的次数多了,那就不是仗义,而是变成多管闲事处处伸手了。”
  “你说的没错,就算这韩福是真冤枉,可我和他无亲无故,凭什么去伸手?别看林大人张大人这些正人君子和我往来密切,可更多的正人君子成天戳着我的脊梁骨骂我还来不及。救李梦阳,那是因为买一赠六,我做了一笔划算买卖,这一回我也正打算作壁上观,看看究竟是什么名堂。”
  东厂那一架严密的机器真正运转了起来之后,其缜密程度也着实出乎徐勋的意料。不但韩福为官几十年的履历被挖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一些鸡毛蒜皮根本算不上事的小事也都被起居挖了出来——什么当年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时,曾经受过边民馈赠酒食;什么任大名府知府时,捕盗时麾下官差曾经错将一良民错断为盗,关了人两天;什么在浙江左参政任上告病暂退,实则是畏难……总而言之,除了此次擅调驿马之外,林林总总的小错处抓了很不少。
  而且这些错处罪责都不是一次性地放出来,而是隔几日宣扬一阵子,一时有心想要替韩福鸣冤的清流文官,一时间也都有些犯踌躇,唯恐东厂是早有准备,在关键时刻丢出什么大砝码来,让保奏的人全都吃个哑巴亏。这前头王守仁的例子不就是如此?
  这一折腾就是好些天,当这一天文华殿上,丘聚志得意满地将最终结果亲自上奏御前的时候,朱厚照拿着那厚厚一沓东西直皱眉头,随即就屏退了丘聚。小皇帝生性怕麻烦,看到这一条条有些够得上罪名,有些根本就是无所谓的错处,他看了几张纸就不耐烦了。到最后外头通报说刘瑾求见的时候,他立马把这一沓案卷扔在了桌子上。
  “丘聚这是吃饱撑着了,既然说韩福是在大名府知府任上有数千两的亏空,就把这一条放在前头,让他追赔也就罢了,用得着前头放那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
  刘瑾上得前来,不以为意地往那厚厚一沓案卷随便瞥了一眼,随即便笑吟吟地说道:“皇上,奴婢也是为了这事来的。要说为了韩福的事情,这些天朝中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都说他是冤枉的。奴婢也唯恐冤枉了好人,所以让内行厂去查了一查。”
  见朱厚照果然露出了郑重的表情,他便从怀里拿出了一张轻飘飘的纸片来。尽管只是这么一张,相比丘聚那翔实厚重的案卷单薄了许多,可朱厚照随眼一扫便露出了几许恼怒之色,当即一拍扶手道:“丘聚这是怎么回事!韩福当年巡抚宣府大同,结果蠲免了好几项弊政,军民赞颂。治理大名府,又是路不拾遗盗匪绝迹。就是在浙江左参政任上不得不病退,也是因为病情凶险需得静养,怎么到了他那儿就都成了错处罪责?”
  “要说罪责,他这一次确实有失察之罪,河间府知府辛文渊擅调驿马的事情是属实,可这事又没有事先请示过他,怎能让他去背这样的罪责?所以,奴婢请皇上明察秋毫,早日把这样的能员放出来。若是皇上不信,将他转押内行厂,再令锦衣卫北镇抚司去查一查他,如此三相印证,便水落石出了。”
  朱厚照本想说不必那么麻烦,可想想自己登基之后用了这么多厂卫,正好可以看看谁最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因而思量片刻就重重点了点头,当即吩咐瑞生去东厂传旨。
  突如其来发生这样的转变,接到这么一桩任务的叶广大为讶异。李逸风本是自告奋勇要上兴安伯府求见问计,可他沉吟之后就决定亲自走一趟。如今冬至已过,虽尚未下雪,但天阴沉沉的格外阴冷,哪怕马车上已经预备了厚厚的毛皮毯子,他也抱着个手炉,可依旧难以盖住那股阴寒,尤其是早年东奔西跑留下后遗症的膝盖,更是一阵阵的酸疼。当马车停下,厚厚的棉帘子被人打起时,那冷风吹来,他竟是冷不丁打了个寒噤。
  没想到当年筋骨强健的他也会有今天!
  徐勋亲自站在二门口接了叶广,等人下车站稳之后,他便示意两个健仆抬着肩舆上前,见叶广执意不肯,他便笑道:“我原本还说要去看叶大人,不想你竟然大冷天亲自来了,这怎么好意思?知道叶大人如今腿脚不便,就不要和我这个年轻人客气了。外头天冷,赶紧到书房说话吧!”
  见徐勋执意如此,叶广也不好再推脱,等上了肩舆之后,又见一旁的少年书童将一块厚厚的熊皮毯子盖在了他的膝盖上,他连忙又谢了一声。走了不到一箭之地,感觉到这毯子竟已经是事先捂热的,他心里更觉不安,到了书房门口下地时,他便坚持不肯让徐勋搀扶,硬是自己走入了屋子。
  宾主双方都是极其熟络的人,落座之后,叶广也不寒暄,直截了当地开口说道:“今天本是逸风一定要亲自前来,但我想想还是亲自来了。”
  仅仅时隔两年,徐勋如日中天,但当日在金陵一出场便慑服四方威风凛凛的叶广,却是苍老了许多。此时此刻,徐勋心里除了感慨就是叹息,随即便问道:“是为了韩福的案子?”
  “并不单单是为了韩福的案子,我听说,韩福被转押内厂的时候,提督东厂的丘公公曾经去司礼监寻刘公公理论,结果碰了个软钉子。丘公公派人过来对我说,让我秉公办事不要自误。”说到这里,叶广看了看徐勋凝重的脸色,顿了一顿才继续说道,“逸风对我说,既然刘公公是摆明了要和丘公公打擂台争权限,不如就助丘公公一次。倘若能因此把丘公公争取过来,那平北伯内有东西厂,外有锦衣卫,提督内行厂的钱宁是最知道趋吉避凶的人,必然会做出最聪明的选择。”
  “哦,李逸风这么说?”徐勋知道叶广必定不是无的放矢,因而便饶有兴致地说,“既然不是李逸风来,而是叶大人亲自来见我,想必不同意他这主意?”
  “逸风毕竟还年轻些,凡事每每以利害来衡量。”叶广摇了摇头后,就淡淡地说道,“锦衣卫对于上了四品的京官,都有一份密档。这是从永乐年间……或者说洪武年间就开始的老习惯了,为的就是有事的时候能最快地判断。韩福此人素有能名,为人稍嫌苛刻,鸡蛋里挑骨头,当然能挑出一堆毛病来,但也算是一个难得的好官。我不在乎牺牲这么一个好官是否符合公理道义,但若是锦衣卫查出的结果和东厂的丘公公一模一样,刘公公却下令再彻查呢?届时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连累锦衣卫也被皇上看做是糊涂透顶。”
  叶广的口气不带丝毫波动,但徐勋听到这一番老辣的分析,忍不住连连点头,最后竖起大拇指道:“不愧是叶大人,想得到底周全。”
  “风烛残年,不得不为老兄弟和老部下们多考虑考虑。”叶广苦笑一声,这才真心实意地说道,“所以,我今次来,便想对平北伯说,我若在,锦衣卫和三厂拼一拼,我多年的名声和功劳苦劳兴许还有些用场,但若是我不在,锦衣卫万不可和东厂西厂内厂硬拼。只要行事不偏不倚,就算大伙自认是平北伯门下,就算外人怎么说锦衣卫为徐氏附庸,皇上却是不会信的。”
  “说得好!”
  就是西厂,徐勋虽常常越过谷大用让慧通去查什么事,可从未摆明车马用西厂的名义给自己造势,因而此时叶广的话他自是并无不满。含笑说了这么一句,他便斩钉截铁地对叶广说道:“内厂不过初建,消息网络有限,既然是发到锦衣卫北镇抚司查,那就索性把事情查得更清楚些,尤其是东厂那一条条罪名,若有可能不妨找出破绽来。总之一句话,我并不觊觎东厂,也不想拉拢丘聚。”
  小小一个韩福从东厂到内厂,而案卷又扔到了锦衣卫北镇抚司,一时之间,纵使是朝中大佬们,也觉察到了这其中的来回角力。小时雍坊的李阁老胡同车水马龙探听消息的人不绝,鼓楼下大街东边沙家胡同的刘瑾私宅亦是门庭若市,武安侯胡同的兴安伯府同样是险些被拜访的客人给踏破了门槛。当最终这一场较量的结果以韩福以失察之罪被罚三月俸禄,开释出了诏狱的时候,沙家胡同刘瑾私宅之中,一个五十开外身材瘦削形容憔悴的老者被张文冕带进了厅堂。
  “那便是刘公公。”
  “啊……下官拜见刘公公!”
  见这老者几乎是毫无滞涩地跪倒在地,刘瑾脸上顿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打量着眼前的人,见其素色道袍,头上不曾戴冠,显见知道自己仍是戴罪之身,他便微微笑道:“韩福,你知道咱家为了你的事情,出了多少力么?你也是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外官多年,京官也已经好几年,可就是这么一桩小小的错处,满朝竟是无人敢为你说话!要不是咱家,你要么瘐死在狱中,要么就被发配到辽东苦寒之地,要么就是追赔积欠!”
  “下官能逃得生天,全亏公公恩德!”
  “起来吧,咱家又不是那些大门朝南开的阁老相爷,见人便要人下跪!”刘瑾这才站起身,亲亲切切地把韩福扶了起来,随即便笑道,“能救了你这样的才干之人,咱家就是和再多人闹翻了,也觉得值得!再说,你是咱家的老乡,不消说什么感谢的话。咱家正要刷新吏治,清欠府库,来,你坐!”
  把韩福硬是按着坐下之后,刘瑾就从张文冕手中接过那一本折子,塞到韩福手中说道:“这是我和小张商量出的官吏考察法,你先看看!”
  骤然下狱一个多月,那种暗无天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日子,彻底磨掉了韩福那些往日深信不疑的信条。此时听到刘瑾这话,他忍不住为之一愣,这才低头去看手中的折子,但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他家老仆说,他下狱这些天,到处求爷爷告奶奶都没人理会,那些关键时刻却连影子都不见的同年同乡,还有平日交好的亲朋,竟然还比不上刘瑾这样的大珰!
第六卷
一山有二虎
第484章
朋党已成(下)
  素有能名的右佥都御史韩福投了刘瑾。
  尽管最初还有人觉得韩福行走于沙家胡同刘瑾私宅,是因为感念刘瑾替自己说话,这才登门道谢,可当韩福日日登门,竟是一举成了刘家的座上常客,再没有人怀疑此言。不但如此,韩福更是一再对外宣扬自己在狱中,老仆四处向同僚亲朋求告无门,却是刘瑾仗义为自己说话,一时间更引来了一片哗然。除却那些希冀升官发财的人外,也有不少郁郁不得志的京官到刘宅求见。当发现别人深恶痛绝的这位司礼监刘公公非但不是目不识丁,甚至还颇有些见识,待人更是礼贤下士,一时间刘家门前的巷子比从前热闹三倍不止。
  面对这样的局势,李东阳很有些始料不及。他引领文苑数十载,又是资格最老的阁臣,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可此次留任首辅谈不上众望所归,而是不得不为,仅这几个月便曾再三上书请辞致仕,可一直都是不准。当坊间流言甚至将此次韩福下狱无人施救的事扯到了前头李梦阳的身上,舆论渐渐有些失衡,甚至有门生也暗自议论的时候,他终于感到事情的严重。
  刘瑾借着韩福的事情,终于成功网罗到了一批真正的有用之才;而徐勋更不消说,麾下老中青三代俱全。这两帮人已经是羽翼丰满,若自己还凭借从前的那些底子吃老本,别说三足鼎立,就是想要当个和稀泥的首辅都不成!此番掀起那舆论风波的人他甚至不用猜就知道,必然是焦芳无疑,也只有这个两面三刀的家伙,才会这么急着想要趁此再进一步!
  这一夜他不在宫中当值,却没有早早安歇,而是在书房中枯坐了许久。直到外头传来响动,见妻子朱夫人亲自捧了一个条盘进来,他方才起身说道:“这么晚了,夫人让别人收拾就好,何必自己熬这么晚?”
  “老爷都尚未就寝,妾身又怎能独眠?”
  朱夫人虽等闲不管外务,但丈夫眉宇间的纠结,她又怎会看不出来。因见摆下粥菜之后,李东阳只是心不在焉地吃了几口,她便关切地问道:“老爷若是心头有什么郁结难明之处,何妨找人商量商量?一个人枯坐愁眉不展,总不是办法。妾身听说沙家胡同刘宅日日晚上高朋满座,而武安侯胡同兴安伯府也是常常有客人进进出出,相比之下,老爷在家时间不多,纵使有也都是诗社文会,如此虽提携后辈,可总少个商量的臂膀。从前还有……”
  朱夫人说着一顿,略去了刘健谢迁的名字,这才关切地说道:“部阁之中,老爷总得有个倚重商量的人。您不是说,王阁老为人清正,能不能……”
  “王守溪此人,清正有余,权变不足,和我的性子格格不入。况且我和他交情不深,在内阁对付焦芳,还有敷衍刘瑾,倒是还能同心协力,可我心里那些话实在是不便和他说……唉,倘若杨邃庵当初能够早些回京上任兵部,兴许我还能多个商量的人。”
  见李东阳说着便摇了摇头,朱夫人便若有所思地说道:“没有此杨,未必没有彼杨。我记得老爷从前提过同在东宫的左春坊杨大学士,他到家里来过几次,我远远见过一面,看上去性格沉静稳重,风仪出众,听说文章学问也是一等一的。更要紧的是,他如今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又为皇上讲过书。”
  杨廷和?
  李东阳猛然想起杨廷和乃是上一科的副主考,焦芳之子焦黄中落榜,也是在杨廷和手里。昔日他虽讲学东宫,但和杨廷和这种日讲官还是不同,彼此交往不多,但毕竟都是因少年神童出名,他倒是也在弘治皇帝面前举荐过杨廷和。此时此刻,他一下子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沉吟了好一阵子才抬头赞赏地看了妻子一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3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