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446

  问他为什么不问当初是怎么跑出来的?问他为什么不问自己怎会在叶家?还是问他为什么不问她缘何屈身为仆,而不是和胡家其他人在一起生活?
  可人家都不想问,她干什么还眼巴巴地赶上去解释?他又不是她什么人!
  “别想岔了,我只是觉得,今天发生的事有点多,所以给你点时间好好消化,也顺便给我点时间好好消化。”汪孚林头也不回地说了一句,继而突然停下步子,回头望了一眼那座正堂,见东南柱石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就故作轻松地打趣道,“总不能让胡部堂在天之灵,看到我凶神恶煞地逼问欺负他女儿。等日后你希望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你要是愿意对我说,我很乐意当一个最好的听众。”
  也许刚刚只要他开口追问,小北很可能会把那些深藏在心中的往事说出来,可是,他不想在这种人家心防一再受到冲击的时候,轰开那最后一道堡垒。陪着她度过那些岁月的,是苏夫人,还有叶明月,也许又或者还有别的人,不管从哪方面考虑,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把她好端端地送回她们身边。毕竟,他今天已经知道得够多了,他自己也得找个地方整理一下心情。
  “对了,不用翻墙了,我们从后门走,只希望这座常有义士光顾的西园外围,没有那些偷鸡摸狗之辈,你那匹马没丢。”
  小北此刻也完全没心情去爬墙,当下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等到离开正堂老远,她方才突然开口问道:“你之前说的话是真的?”
  “什么话?”
  “就是狡兔死,走狗烹前面的。”
  “哦,你是说翻案的契机?你看刚刚的拜祭,就已经很清楚了。如果人心不是向着胡部堂,府城内那座大总督坊,早就被人推倒了。既然还矗立在那里,这就代表着徽州人的态度。虽说单单徽州人兴许还不够,可是你要知道,恨胡部堂的人有多少,敬他的人就有多少,甚至可能更多。最重要的是,人已经不在了,大家对他的同情就会放大一千倍一万倍。所以,可以说只要有一个契机,这样的呼声也就会放大一千倍一万倍。”
  此时此刻,小北知道,汪孚林并不是在敷衍自己。可是,想到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夏税丝绢案,她竟是鬼使神差地问道:“翻案这么困难的事,你都说得那么容易,那之前的夏税丝绢纷争,你为什么之前和老爷说要站队,后来却说搁置就搁置?”
  “相比之下,当然是你爹的事情简单,夏税丝绢的事情很棘手。至于搁置,我是搁置了,但帅嘉谟早就离开徽州去找更上头管得着此事的人告御状了!”
  汪孚林随口答了一句,听到身后突然没了声息,就连脚步声都没了,他就转过头,恰是看到小北站在那里瞪大眼睛看他,他就耸了耸肩说,“所以那一次舒推官气势汹汹找上歙县班房,其实没找错地方,只不过他找错了时间。我对叶县尊说歙县班房没那么一个人,放消息给舒推官,然后来一场诱敌深入的反击,县尊当然就答应了。但之前帅嘉谟是藏在那里,但我提早几天就给了盘缠,资助他上京去陈情了。”
  末了,他来了两句总结陈词:“总之,光会一味闹,没个屁用。此一时彼一时,有的时候,大势决定一切。”
  尽管早就知道汪孚林做事情的风格,小北在心里找遍了各种形容词,最后发现,用胆大妄为四个字来形容汪小秀才,那简直是小看了他。可是,想到父亲胡宗宪死后这几年来,纵使有沈明臣的孤愤集,固然有汪道昆的作序以及那一连七首孤愤诗,纵使有茅坤徐渭等人东奔西走为其鸣冤,纵使有很多文人为其鸣不平,但就像汪孚林那粗俗的话一样,因为大势所逼,那时候他们做什么都没用。可是,汪孚林又打算怎么做?
  到后门那条夹道处,发现了自己那匹安然无恙的马,汪孚林顿时松了一口气。他回头看了一眼小北,干咳一声道:“这样吧,你先骑我的马,去把你自己的马找回来,然后到后门口接我。按照效率来说,这样比较快。”
  对于汪孚林这脾气,小北早就习惯了,此时此刻当即翻身上马,上前拨开虚掩的门之后,出了这座西园。
  等到她一走,汪孚林方才背靠墙壁,长长吐出一口气,继而迸出了一个违禁字:“靠!”
  胡宗宪、汪道昆、戚继光,再加上谭纶、俞大猷……要是他能够早几年降临,说不定还有机会一睹很多抗倭名臣的风采。可现在他早就和人错过了。可是,一个一直以来他只当做是咋咋呼呼小丫头,身世顶多是有点问题的小丫头,竟然是胡宗宪的女儿,老天爷实在是太刺激了!只不过,真的要是小北说得那样,胡家就没什么出息人了,那还真的是老天没眼。
  他当然不是为了纯粹为了小北,又或者苏夫人,这才说出了那样的话。许老太爷显然有这一层意思;而汪道昆的那块牌匾,无疑也代表这位南明先生,郧阳巡抚的某种态度;至于此番前来拜祭的人,那就更加代表了一大批读书人的认识。他记得当初倒胡是在倒严的余波之下进行的,至于幕后主使者,当然便是当初给了严嵩致命一击的徐阶,而直到胡宗宪已经罢官回乡之后数年,依旧被锦衣卫拿问下天牢,又是被严世藩牵连的,徐阶让党羽办的铁案。
  而现如今徐阶早已罢相,高拱和徐阶早已成了死对头,至于张居正……对那位魄力手段都很大,却又很喜欢耍弄阴谋诡计的日后万历首辅来说,也许胡宗宪活着的时候,算计的人除了徐阶之外还有他一个,可一个已死之人也许不会太在意。最重要的是,张居正他现在不是首辅!
  他这个小秀才能做的,除了给汪道昆写封信征询一下意见,就是在徽州府这一亩三分地上,充当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正值竦川汪氏需要隐伏喘息的当口,正是他趁机进一步树立松明山汪氏在歙县话语权的好机会,但这个分寸一定要掌握好,不然就直接进沟里去了。
  一直到听见外头传来了得得得的马蹄声,汪孚林方才站直身子,拍拍衣裳往外走。果然,一出门,他就看到小北一手牵着一匹马策马而来,显然这西园附近出没的人不多,而且又挺有素质,否则那匹坐骑早就没影了。正当他一面关门,一面把那把显然根本没用的大锁往上挂的时候,身后的小北突然凑了过来,却只是往那把锁上来回端详了好一会儿,这才不太确定地说道:“我怎么觉得,这切痕似乎挺新的,至少不像是有几年时间。”
  汪孚林这才拿起这把锁左看右看,又再次掂了掂分量,随即若有所思地说,“你说得有道理。就算是一把蹩脚的锁,能够切开得如此干净利落,应该是一把好刀,而且用劲巧妙,因为只断了这一处,其他都是好的。”
  也许,和之前正堂的那留字是一个人所为。
  看到汪孚林说着就将锁再次挂了上去,随即拍拍双手回身上马,小北再次死盯着瞅了一眼,却是开口说道:“这样不会有人乱闯吗?要不我们回头换把好锁来?”
  “你能翻墙,人家当然也能。这座西园能够一直维持到现在,显见不用我们太操心。”说到这里,汪孚林不禁摩挲着下巴,考虑回头去问一下许老太爷,这座西园的地契,现如今到底在谁那儿。是还在胡家,又或者是徽州府衙,还是那些出资修缮此地的人?
  县衙知县官廨的一条夹道门口,叶小胖一直在张头探脑,直到瞧见汪孚林和小北一前一后回来了,他才长舒了一口气,却不是上来打招呼,而是一溜烟跑到了姐姐那里,一进门就扶着膝盖,气喘吁吁地说:“回来了,姐,人回来了!”
  尽管知道今天去这么近的地方,理应不该有任何问题,但叶明月几乎下意识地丢掉了绣花针,把一块前些天好容易折腾了大半的绣布直接往一旁绣筐里头一扔,直到出了屋子,瞧见汪孚林一如既往的笑脸进来,对她一颔首,径直就往父亲所在的堂屋去了,她立刻收回目光去看小北。这不看不打紧,只是一眼,她就看清楚了她那红肿的眼睛。不但是她,叶小胖也瞧了个清清楚楚,他顿时纳罕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一个笑着回来,一个却显然哭过了回来?
第二二四章
闹别扭的叶县尊
  汪孚林虽说出入知县官廨如同自己家,但等闲都是往叶大炮书房里头钻,不至于随随便便进人家二门。可是,这会儿他和小北回来,叶钧耀却偏偏不在书房,书童直接恭恭敬敬地请他去后头堂屋说话。果然,一进门,他就看到素来惧内的叶钧耀正恶狠狠地瞪着苏夫人,竟是第一次有一振夫纲的意思。发现这位县尊大人一丁点都没察觉到他进来,他只能重重咳嗽了一声。
  “啊,孚林回来了?”叶钧耀这才朝他看了过来,继而就丢下苏夫人霍然起身上前,一把拽起汪孚林说,“回来就好,我正有事和你商量……”
  “老爷。”
  尽管就是这么轻飘飘的两个字,叶钧耀却肩膀微微一颤,随即仍是头也不回,自顾自地对汪孚林说:“你到西园情形如何,我也想听听。毕竟,那是在歙县所辖范围之内,若是荒废了,就算从县衙公费之中挤出来,也要好好修缮修缮。走,我们出去说!”
  汪孚林还没来得及回答,就硬是被叶钧耀拖出了堂屋。临走时他飞快地瞥了苏夫人一眼,见她并不生气,脸上甚至流露出激赏和欣慰,他不由得脑袋有些糊涂。出门之后,他就只见一旁的叶大炮长长舒了一口气,可等看到小北正痴痴站在院子中央,叶明月和叶小胖正在她身边低声问什么,他却又发现,叶大炮整个人有些发僵,犹如泥雕木塑一般愣了好一会儿,这才一步步挪上前去。
  经过小北身侧的时候,叶钧耀有些不自然地咳嗽了一声,开口说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以后的事情就放心交给我们,明月,人就交给你。好好让她梳洗一下,再带她去见你娘。”
  说完这话,叶钧耀便快步往二门走去。而汪孚林瞅了瞅小北,又见叶小胖狐疑地往自己脸上直瞧,叶明月则只是意味深长看了他一眼,他只能摊手做了个无奈的手势,这才追着叶钧耀去了。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叶县尊竟是过书房而不入,直接来到了官廨后门外。
  “孚林,这歙县你也算是地头蛇了,找个清静的地方,咱们爷俩喝一杯!”
  汪孚林深知叶大炮因为有痹症的老毛病,现如今苏夫人既然来了,铁定会更加严格控制其饮食,别说喝酒了,恐怕就连吃什么都得听夫人的。可此时此刻,他看到叶钧耀那长吁短叹的样子,再加上自己今天知道的这消息,忍不住也有一醉方休的冲动,想了想就开口说道:“这样吧,外头到底不方便,县尊要是不见外,就到我家里小酌几杯。”
  除了之前汪孚林崴脚那一次,叶钧耀真还没怎么到他家去过,此时想想有些话到外头酒馆万一说漏嘴,那就麻烦了,他立马满口答应。横穿县后街到了汪家,他也没在意门房也好,其他人也好,看到自己时那差点没瞪出来的眼珠子,直接进了后院堂屋。眼见汪孚林支使金宝和秋枫去搬酒,他一屁股坐下来之后,就气急败坏地说道:“这么大的事情,她竟然就瞒了我这么多年!是觉得我没那个担待,还是觉得我没那个本事,又或者是觉得我嘴不严实!”
  见叶大炮说着说着,竟是用力捶着扶手,显然之前是憋得狠了,汪孚林不禁苦笑一声,随即上前安慰道:“县尊,话不是这么说,也许夫人只是最初想要瞒着,可后来时间长了,却又不知道从何开口对你说……”
  “这么说你也知道了?”
  “今天刚知道,这会儿同样心情乱得很,所以县尊相邀小酌,正合我意,因为我也想好好喝两杯。”
  “唉。”叶钧耀再次重重叹了一口气,“当初胡部堂总督浙直的时候,我还只是个秀才,自始至终缘悭一面。平心而论,他这个人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贪墨,养寇,其实各种罪过都犯了,可那些倭寇肆虐东南这么多年,终究是靠他方才有沿海一清的一天。要是换个人总督浙直,戚大帅和俞将军兴许根本建不了功。至于攀附严家父子,说句难听的,换我说不定也得卖身,徐华亭都忍气吞声那么多年,何况别人?说到底,败在党争,实在是让人心里不痛快。”
  “可我家夫人就更让我不痛快,她要是早说,我怎么会把小北当成丫头?”叶大炮忿忿不平地哼了一声,脸上露出了很不高兴的表情,“我知道我那几个兄弟都眼皮子很浅,趋炎附势,踩低逢高,可娘还是通情达理的人,说不定我照实说,她就会答应,让我一家搬出去住,不管打着游学也好,其他名义也好,再说我后来到京城赶考中了进士之后,她不是把明月明兆和小北都上了京,陪我一块候选?”
  汪孚林笑吟吟地看着叶大县尊又是抱怨,又是发泄,心里突然觉得,也许这位歙县令起头有些菜鸟,有些喜欢说大话,很多时候有些不靠谱,但从做人来说,叶钧耀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他能够碰到这样一位一县之主,着实很运气。
  所以,当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时,他过去接了一小瓮酒和两个酒碗,再加上茶盘上好几碟下酒菜,轻声吩咐金宝和秋枫守在外头,不要让人靠近,继而抱了过来后,径直把酒瓮打开,两个碗里各倒了浅浅一碗,就将其推到了叶钧耀面前。
  “县尊要喝酒,那就依我,咱们慢慢喝。虽说杜康乃是解忧佳品,可有道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要是你又喝得犯了老毛病,那到时候我可吃不消夫人追责。”
  “她才不会怪你!她对你赞不绝口,就差没说我上任之后最大的亮点,就是慧眼识人用了你!”叶大炮有些郁闷地举碗一饮而尽,越发恼火,“她就是这样,凡事都只相信自己的眼光,老是替我拿主意,却不想想我是怎么想的。要是早知道小北是胡部堂的女儿,我一到任之后,就会把该打听的事情全都打听好,别的不说,挑个日子亲自去拜祭一下,这总可以吧?”
  “县尊的心情我很明白,可我得说,要真是那样,就被人抓住小辫子了。”汪孚林插了一句话,见叶钧耀登时愣住了,他捧起酒瓮为其又浅浅斟了一碗酒,他才低声说道,“县尊刚上任的时候,就因为一句话说错,就被人揪住不放反复算计的事,难道忘了?毕竟那时候更重要的是解决争端,我们就算知道,也腾不出手来理会胡部堂的身后名,说不定两头兼顾,就是两头都会输。而且,县尊不是御史,也不是给事中,而是一县之主。”
  叶大炮顿时更郁闷了。他再次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干了酒,一抹嘴之后就闷声说道:“那本县现在知道了,也只能不闻不问?”
  “当初县尊初上任,未曾立威立信,可现在县尊在歙县一言九鼎,大家莫敢不从,自然今时不同往日。”汪孚林不动声色给叶县尊送了一顶大帽子,见他脸色好看许多,心情显见也转佳了,他就话锋一转问道,“夫人之前和县尊说时,可有提到她的打算?”
  “她?别提了!”不提苏夫人也就算了,一提到苏夫人,叶钧耀险些没跳起来,“她说胡家子弟不成器,就因为小北当初是在何东序兵围胡家的时候,她跟着乳母从家里跑出来,竟然就放出消息说她死了!她说如果胡家觉得勉强,将来小北就是归了胡家也未必圆满,还不如我认了小北当女儿。我倒是无所谓,可总不能让胡部堂的女儿这么委屈吧?胡家在绩溪龙川好歹还有些同宗同族,难不成一个讲道理的人都没了?”
  汪孚林第一次知道,苏夫人竟然做了这样一个打算!他摩挲着下巴想了想,却不得不承认,叶钧耀和苏夫人这一对爹娘,显然比胡宗宪那些混账不中用的儿子更加适合当小北的家人。只不过,这年头生归宗死归茔,几乎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小北那丫头即使特立独行,是否能答应,他实在难以确定。于是,他绞尽脑汁安慰了一通郁闷到死的叶县尊,可最终还是只能无奈看着这位喝到酩酊大醉。
  至于本来也很想一醉方休的他,却因为叶大炮一个劲地抢酒喝,最终不过只稍稍有些微醺。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人弄到竹榻上去躺着,又找了条被子给这位酒气冲天的叶大县尊盖上,方才脚下虚浮地走到门边。当他打开门时,就看到秋枫正在和金宝嘀嘀咕咕。
  瞧见他出来,两个小家伙立刻站得笔直,但目光之中显然都透出了犹疑。
  知道他们两个就在外头的想不听都不可能,汪孚林便伸出双手,压住两人的肩膀,轻轻嘱咐了一句:“你们听到就行了,此事到你们这为止。”
  都是徽州人,胡宗宪即使死了已经好几年了,但即便是金宝和秋枫这样的小孩子,也听说过其人事迹。金宝还小,毕竟对此中利害不太了然,秋枫却忍不住低声说道:“小官人,你和县尊真的想要……”
  “不用担心,这种事可不像之前那些事一样,我不会蛮干的。”汪孚林轻轻点了点头,随即打了个酒嗝,“就我这点能耐,顶多当个穿针引线之人。”
第二二五章
急公好义
  西园之行在很多相关者心里留下了一道道骤然难以消逝的涟漪,但相比之前歙县和徽州府闹出的无数事端,这件事的后续效应,暂时仍是隐伏不发。
  至于汪孚林,他给汪道昆写了一封言语隐晦的信,却在派谁去送信的问题上颇为纠结。思来想去,他最终来到了歙县城内那座他几乎没什么印象,更谈不上什么感情的老宅。
  因为这里宅子足够大,屋子足够多,汪孚林又找了勤快的妇人帮忙浆洗,戚家军老卒们的日子过得惬意舒心。愿意去义店帮忙的,可以去那里坐镇;愿意种菜养花的,后院有一大块地方;愿意担负社会责任的,汪孚林会推荐他们去主持那些舟桥善事,当个名誉主事;想偷闲的,他还能推荐民间擅长象棋围棋以及各种棋牌游戏的高手陪他们解闷……总而言之,这些昔日戎马半生的汉子们,想完全闲下来的可以闲下来,不想闲下来的可以继续发挥余热。
  所以,汪孚林见到戚良时,这位戚家军的百户就笑着打招呼道:“汪小弟来参观咱们的闲散日子吗?大家都过得不错,这辈子就没这么悠闲过!”
  “戚老哥你就别说这种让我羡慕的话了,小心我回头找一堆事情来麻烦你们。”汪孚林笑了笑,继而就拿出一封没有封口的信递了过去,“我有一封信,想请人送给南明先生,可却找不到合适的送信人。论理我捎回松明山请老太爷差人也行,但这件事和其他的不同,我希望送信的人绝对可靠。所以思来想去,只能问一问戚老哥能否请人帮个忙?”
  “嗯?”
  戚良有些诧异,见信没封口,显然汪孚林示意自己可以随便看,他却眯了眯眼睛,笑着说道:“你封了口,我这就叫人帮你送。”
  汪孚林没想到戚良这么爽快,想了想就干脆直截了当地说:“这封信,主要是我想请问南明先生,十一月初三,就是胡梅林胡部堂的五周年忌日,徽州缙绅打算集体前去祭拜,他可有意见?如若没有,斗山街许老太爷等几位老一辈牵头,此事恐怕就要开始筹备了。”
  如果是别人,戚良也许不会在意,但那是自家主帅的老上司胡宗宪!他跟了戚继光那么多年,当然知道戚继光固然在胡宗宪麾下作战多年,可两人之间还是有不少矛盾。即便如此,那时候在听说胡宗宪死在天牢中的时候,戚继光在蓟门就曾经说过,胡死于党争,还不如死于战场。这话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所以他也能够察觉到那种兔死狐悲的凉意。毕竟,人死如灯灭,想想胡宗宪也曾经功勋彪炳,戚继光怎能无动于衷?
  那些御史言官,简直就犹如一群闻到血腥味就会一哄而上,将人撕得粉碎的狗!
  “交给我吧!”戚良这次伸出手,直截了当地将信揣在了自己怀中,“我亲自去一趟郧阳。”
  汪孚林只是和松明山松园那边的真正主人汪良彬不太熟,而汪道昆不在,他也不想差遣那些人,这才试探一下戚良的态度。得到如此利落的答复,他自然大喜过望,慌忙连声道谢。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戚良竟是拿蒲扇似的手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见过的读书人很多,想当初胡部堂麾下还有徐文长这样才华横溢的名士。但你年纪太小了,原本该是摇头晃脑读圣贤书的时候,却老是在想那些老大人的事,实在不容易!不用说了,这一趟我走得心甘情愿,就算还胡部堂当初赠刀的情分!名不再,冤未雪,胡公之恨今难灭。我该走这一趟!”
  骤然听到这最后一句,汪孚林心头大为震动,然而,他却表现出自己更在意这所谓赠刀的情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兴致勃勃地追问了一番。
  等办成此事,他去知县官廨书房见叶县尊时,他扫了一眼那屏风,这才绘声绘色讲起了戚良一口答应去送信的情况,继而又说道:“戚百户说,那时候他追随戚大帅追杀倭寇回来,身披数创,而且连刀都砍断了,面见胡部堂的时候,胡部堂问了功绩后,就亲自解下佩刀送了给他。后来,他拿着这把百炼钢刀南征北战,现如今哪怕还这赠刀的情分,也一定会把我的信送到。”
  屏风后,小北一听说汪孚林来了,忍不住故技重施出现在这儿,希望听一听他和叶钧耀如何商谈。此时此刻,她紧紧咬住嘴唇,心里说不清是悲是喜。父亲麾下既有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名将,也有更多骁勇善战的将领,她那时候年纪小,当然不记得这些军国大事,更不知道戚良还曾经和父亲有过这样的缘分。正在那怔忡发愣的时候,她只听得叶钧耀突然开口问道:“我都差点忘了问你,孚林,你给南明先生的信里到底说了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