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446

  这位县尊夫人实在是个厉害人,之前他刚回来那会儿,原本是去人家那儿套话的,可三两下却被苏夫人把话套得一干二净,到现在想想都还憋屈!
  所以,尽管这会儿有妻子吴氏,比他能干十倍的儿子汪孚林也陪侍身侧,可他还是觉得心里有些发紧。几句场面客套话过后,他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到最后,还是汪孚林轻咳一声,直截了当地开口说道:“爹,娘,有件事我想和你们商量。叶县尊上任以来,对我一直多有照应,情同……那个父子。”
  说出情同父子这四个字的时候,汪孚林着实有些别扭——说实话叶县尊刚上任那会儿,就和老爹汪道蕴似的,那副菜鸟劲头十足,他没少花精神,真的是和伺候亲老爹差不多!只不过他又不是脸皮薄的人,见老爹神情有些微妙,他当下又字斟句酌地说道:“而因为县尊抬爱,我出入知县官廨犹如自家,和叶公子以及两位叶小姐都如同家人,有道是日久生倾慕,故而……”
  他这故而两个字后头的话还没来得及说,汪道蕴就霍然站起身来,满脸紧张地问道:“叶家总共两位小姐,你到底倾慕的是谁?”
  吴氏本来也正惊愕,可听到丈夫当着苏夫人面问的这个问题,她简直想找条地缝钻进去。就连苏夫人,此时此刻也不禁嘴角抽了抽,再次觉得这么一个不靠谱的老爹,怎么会生出了汪孚林这样一个不拘常法的儿子。
  汪孚林本打算把事情全都揽到自己身上,顺便话说得软和点,可面对这样德行的老爹,他也懒得装了,直截了当地说:“就是爹你想的那个。”
  果然,下一刻,他就见汪道蕴喜形于色,竟是长舒一口气道:“老天有眼,我可以去见胡公了!”
  敢情这要胡宗宪的女儿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你也非得押着我娶不成?
  汪孚林简直无语了,可别说当着苏夫人的面他不能说什么,就是没有这位县尊夫人,他也不能对自己的老爹说什么重话。总算这时候还有一个身份压得住的人在,就只见苏夫人不轻不重咳嗽了一声,继而微微笑道:“这么说来,汪老相公是同意了?”
  “自然自然。”汪道蕴连连点头,这次终于没明说我都盼着很久了,随即又想起之前汪孚林在湖广巡抚衙门那会儿找的借口,少不得瞪了儿子一眼,“想当初我就有此意,奈何犬子却留字说什么事业未立,何以家为,又说对叶县尊官声有碍,硬生生拖了下来。”
  那时候汪孚林给汪道昆的那张字条,他虽说看了,可却不像汪家兄弟那样体味深刻,没觉察到汪孚林那所谓影响不好的借口下,对于叶县尊的仕途关心得有些的过分。
  “孚林的担心确实不无道理,其实年前他就已经对老爷禀明了,老爷也答应了他。”苏夫人见汪道蕴看向汪孚林的目光已经有几分气呼呼的,便不说汪孚林连岳父都叫过了,不慌不忙地接着说道,“其实之前张巡抚和蔡巡按相继来到歙县,因为老爷在预备仓之事以及捕盗案子上有分歧,回去之后就打起了奏疏论战,老爷牵涉其中,有些事自然更不好声张。所以,我今天来,是想两家人先定个意向,先不要说,毕竟老爷仕途刚起步就遇到这样一个大转折。”
  “那是那是。”汪道蕴口气极其体谅,连连点头道,“自然不能耽误了县尊的大事。”
  “再有,小北的身世,不过我们几人知道,在外人看来,她是叶家庶女,她的姐姐尚未许人,老爷分明器重孚林,却以庶女下嫁,别人说来须不好听。”
  汪道蕴顿时眉头倒竖:“我家娶媳自重人品,嫡庶有什么要紧!再说,孚林既然已经挑明,他倾慕的人是……”
  这一次,吴氏终于看不下去了,她用力掐了一下汪道蕴的手臂让其住嘴,这才讪讪说道:“夫人见谅,外子说话没个分寸,礼教大防森严,未婚男女岂能声张什么男女之情?”见丈夫犹如吞了个鸭蛋,心虚地不再说话,她就诚恳地请教道,“此事夫人可有什么主意?”
  “当初我是想着小北放在其他地方寄养我不放心,说是族亲,放在叶家却又名不正言不顺,不能时时刻刻带在身边,这才让她跟着明月,我可以亲自教养。日后若能认祖归宗,这段经历自可隐去,若是不能,便当成叶家女收在膝下,没曾想终究是走了后一条路。我和老爷自然视她如同亲生,她自己也素来自立自强,不曾自卑自怜,可外间人言终究可畏,我也不想嫁女的时候被人指指点点。可此事我没有什么主意,恐怕要靠孚林。”
  汪孚林见老爹今天简直是说啥错啥,站在那早就麻木了,听到这话题突然绕到了自己身上,他不禁愕然。眼见苏夫人冲着自己微笑,汪道蕴立刻眼睛大亮,满怀期待地看着自己,就连吴氏也显然赞同地点了点头,他暗叹一口气,随即爽快答应道:“既是我娶妻,自然不会让外人指指戳戳。”
  要实在想不出没辙,那只能哪天演一场英雄救美了……
  汪道蕴这次总算没有再信口开河——在他看来,其实这事情好解决,只要把叶家大小姐先嫁出去就行了——反正儿子揽事上身了,他夙愿得偿,此时只有说不出的欣喜。因此,等到双方书面初定婚书,汪孚林陪着苏夫人出了屋子离去,他少不得对妻子倒了一番苦水。
  “双木总算还有点良心,我就担心他少年心性攀龙附凤,不顾我当年旧约,总算他知道顺着我心意了……”
  吴氏听丈夫在那唠唠叨叨,她又好气又好笑,却也知道汪道蕴这人说什么都没用,干脆在那自顾自地想心事。如果今年办不了婚事,那么还要等多久,到时候得下多少聘礼?女方又该在哪里出嫁?出嫁之后,是让小夫妻住在松明山,还是歙县城中?对了,叶县尊也就剩下一年任期了,这次关口要是能顺利过去,将来会转迁何处,汪孚林瞧着和这位岳父是很亲近的,会不会跟过去?那时候他们这儿子似乎就给别人养了……
  汪孚林陪着苏夫人单独去见汪道蕴和吴氏夫妻,小北呆在汪二娘屋子里,虽说汪小妹正叽叽喳喳说着话,可她却心不在焉,反反复复在猜测她们究竟说什么。就在这时候,刚刚跟着阿衡去官房的叶明月进了屋子,目光在众人身上一扫,继而笑看了她一眼。尽管什么话都没说,可她仍是忍不住心头一跳。
  难不成姐姐知道那边厢发生了什么?可恨这是人家家里,上次又醉酒险些闹了那么个笑话,否则她就拿出看家本领去偷听了!
  “姐……”
  在小北身边坐下时,听到这么一声带着几分恳求的叫唤,叶明月不禁若有若无地笑了笑,这才趁着汪家姊妹不注意,轻声说道:“我正好看见娘和汪孚林从那边房里出来,娘似乎很高兴,汪孚林好像正在发愁。”
  发愁?他发哪门子愁?小北再次心里咯噔一下,正要借口头晕出去透口气,却不想门帘再次被人打开了一条缝,却是汪孚林直接进了屋子。
  “夫人说,要派个代表去松园贺年,没想到明兆那小胖子又跟着金宝秋枫跑出去玩了,大小姐二小姐,你们谁跟我一块去?”
  汪二娘和汪小妹都对规矩很多的松园不太感冒,这会儿又不是叫自己,乐得闷声不响。而不等小北开口,叶明月已经抢先说道:“让小北去吧,我正好有点头疼。”
  小北想想自从那天之后,就没和汪孚林单独说过话,这会儿就干脆利落地站起身来:“那好,时候不早了,赶紧走吧!”
第三九五章
炸毛之后再捋平
  虽说是两个人一块去松园,而且就是在这松明山村,可小北有严妈妈跟着,自己又是坐轿子,汪孚林也少不得随从在后,她憋了一肚子的话,一路上却愣是一句都没说出来。还是在进入松园之后,随从等候在外,严妈妈只远远落在后头,引路的人也还在前头一大截,她方才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
  “你那天对我爹到底说了些什么?这些天他成天得意洋洋的!”
  “那天?哪天?”汪孚林故意装糊涂,甚至还笑吟吟地说道,“你不是还有条秘密通道吗?想知道故技重施就行了。”
  “你还装傻!自从爹那书房重新粉刷整理过后,那个小窗就封死了。”小北恨得直磨牙,“而且每次爹和娘单独说话的时候,都让严妈妈看着我。”
  “敢情他们现在都防着某人飞檐走壁偷听的那一手了。”汪孚林笑着摩挲了一下光洁的下巴,这才在小北那恼火的目光下,若无其事地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对县尊把前一天晚上的事都说了,然后县尊逼着我改口叫了岳父。”
  若不是这里在松园,小北简直就想立刻拽住汪孚林的领子敲他的头!那天晚上醉了之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只隐隐约约有一丁点的印象,就这样都快脸红死了,可汪孚林竟然去告诉了叶钧耀!更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连岳父这两个字都已经叫出口了!
  可在说不出的羞怒过后,她只觉得一颗心跳得极快,快得仿佛要蹦出嗓子眼,竟是忘了自己还想问他,刚刚又和苏夫人以及他那父母谈了些什么。
  可她不问,不代表汪孚林就不答。她就只见汪孚林又冲着自己笑了笑,随即轻声说道:“就在刚刚,婚书也定了,你不用再牵肠挂肚了。”
  “谁牵肠挂肚了!”小北这次险些被撩拨得失态,拳头忍不住捏得紧紧的,“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和我商量!”
  “是谁这些天老躲着我的?”汪孚林似笑非笑反问道,“还有,是谁那天晚上直截了当问我喜不喜欢她的?”
  “你!我……”
  小北被噎得完全说不出话来。她唯有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这会儿波涛汹涌的心情,告诫自己说千万别上他的当。可是,等进月亮门的时候,汪孚林接下来说出的一句话,却成功把她给撩拨得再次快抓狂了。
  “只可怜我那天被逼着表白,今天又被逼着想办法怎么不让人觉得,叶家将来把你嫁给我,这中间有问题,我容易么?”
  “汪孚林!”
  闻听汪孚林带着叶家二小姐来贺年,正从书房匆匆跑出来迎接的汪无竞隔着老远就听到那一个气咻咻的声音,不禁愣住了。他看到小北停下步子对汪孚林怒目以视,又看到汪孚林笑得阳光灿烂,唯有引路人一副完全不知道发生什么的表情,年纪同样才一丁点大的他有些迷惑,但还是快步迎了上去。
  “孚林哥哥,二小姐。”汪无竞很快就决定装成什么都不知道,深深作揖后就恭恭敬敬地说道,“祖父和老姨奶奶出门去西溪南村果园做客了,母亲在堂屋见你们。”
  汪孚林很感谢汪无竞来得及时,不知怎的,他老喜欢把小北惹到犹如炸毛的小猫,这习惯几乎改不了了。因此,当带路的换成了汪无竞时,他少不得轻声说道:“算我不好,给你赔礼就是了,千万别把这幅气鼓鼓的脸带到我那位伯母那去。”
  小北顿时想起叶明月曾经评价自己七情六欲全都上脸,这才低哼道:“我还没这么沉不住气,你等着,回头再和你算账!”
  “好,那我等着。”
  前头的汪无竞并没有犹如之前领路的人一样离开那么远,再加上小孩子耳朵最灵,所以,后面的声音虽说轻微,他还是能够听到的。可听到并不代表他明白是什么意思,只因为从小所受的教养,他一直死死按捺着回头去看个究竟的冲动。等进了堂屋,眼见汪孚林和小北一块给吴夫人行礼,说了一通吉利话,奉上礼物,先后入座,他又看到吴夫人那慈和的笑意,心头这才隐隐约约醒悟到了一点什么。
  寒暄过后,吴夫人笑着打量了这一双小儿女一眼,却没有说什么打趣的话,而是笑着说道:“老爷刚有一封信捎来,问及孚林你的事,我本想让无竞送去你家让你看看,你来得正好。”
  见吴夫人从身边的匣子里拿出一封信来,汪孚林连忙起身上前接过。当然,他今天打着的名义是陪着叶家二小姐拜会吴夫人贺年,信当然不急着在这里拆。而吴夫人这次虽带着真娘,却也没请真娘单独招待客人,而是就这样一大家子人攀谈了一阵子。末了,她突然词锋一转道:“对了,过年之后,三月末真娘出嫁,我就会带着无竞去老爷任上。他年纪不小了,也该跟着叔老爷好好读书。老太爷那儿也已经开口允准,家里有老姨奶奶照应,倒也可以放心。”
  汪孚林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教汪无竞的话起效了,不禁笑着冲这个族弟点了点头:“伯母是应该跟去,无竞能有叔父教导,更是再好不过。”
  小北听着这样的话题,忍不住端详汪无竞,见他用无比崇拜的目光看着汪孚林,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这事不会是汪孚林策划的吧?很有可能,这家伙向来都是如此,鬼主意层出不穷,否则爹怎会这样重视他?
  她正这样想着,冷不丁听到吴夫人开口问道:“二小姐这次来松明山,是和你娘你姐姐一块来的?”
  “嗯。”小北生怕吴夫人觉得母亲和姐姐失礼,赶紧解释道,“母亲本是要亲自来的,可因为和……汪家叔父叔母……”
  她刚想随便找个什么借口搪塞过去,却见吴夫人对自己笑了笑,竟是主动帮她圆谎道:“你娘让你独自出来应酬,也是想让你早点独当一面,这是正理。你姐姐想来也是知道你娘一片苦心,这才没跟来。好孩子,真娘出嫁之前,你不妨常来常往,她之前一直都夸你爽利可亲。”
  小北和活泼可爱的汪二娘汪小妹倒更合得来,只觉得真娘太闷太腼腆了些,此刻听到人家还夸赞自己,她顿时大为不好意思,连忙欠身道:“是我该学学真娘姐姐的沉稳才是,娘和姐姐老说我太不稳重了。”
  说到这里,她突然感觉到身侧射来了很扎眼的目光,分明是汪孚林,哪里不知道他那是在笑话自己。虽说恨得牙痒痒的,可当着吴夫人的面还不能露出来,她只能装作毫无察觉似的继续说道:“听说真娘姐姐一手好女红和厨艺,女红我素来没天分,倒是厨艺想要多讨教讨教。”
  真娘哪像汪孚林那样脸皮厚,听到人家称赞自己,慌忙解释自己不过会做几道点心,可终究拗不过吴夫人笑着要留小北在家中住几天,她方才顺着母亲的口气答应了下来。尽管汪孚林对此有些意外,可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准未婚妻能有一手好厨艺,无疑是他喜闻乐见的。不但如此,当告辞离开时,他还轻声嘟囔道:“多学点,以后我想吃什么可就指着你了!”
  “吃货!”小北对于汪孚林的吃货属性,那是再明白也没有了,要知道,她和叶明月以及汪二娘汪小妹许薇,至今还持有西冷桥畔那家楼外楼的股份,而股份来由虽有各种因素,可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汪孚林爱吃。此时此刻,她一面走,一面低声嘟囔说:“谁学厨艺是为你了?我孝敬爹娘和姐姐不行吗?”
  “行行,你要乐意学我请一百个大厨让你去练手。”
  等到斗嘴出了松园,把小北送上了轿子,汪孚林一路安步当车回去,却是直接就拆开了汪道昆给自己的那封信。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没走几步就因为信上内容太过惊悚,险些就给绊着了。
  上任湖广巡抚之初,显得很安静又或者说很安分的汪道昆,却突然在过年前举起了屠刀下狠手,一口气弹劾了七八个官员。只不过,和蔡应阳雷稽古这样的巡按御史找文官开刀不同,汪道昆大刀砍向的却是武将。奏疏一上,首当其冲遭到革职的官员就有湖广都司的一个掌印署都指挥佥事以及一个参将。虽说这样的大事,哪怕是事后汪道昆对他一个后生晚辈说,也已经算是很看重的行为了,可换来的却是他的心惊肉跳。
  因为汪孚林完全不清楚,这事是汪道昆自己的主意?还是张居正的授意?又或者是高拱的直接指挥?须知他要是记忆没问题,高拱和张居正翻脸似乎不远了……老天爷,汪道昆你还不如不说,我这个年还能过得舒舒服服!你就不能让我这个巡抚侄儿像人家那样狐假虎威纨绔一下吗?
  尽管坐在轿子里,但小北却不时打起窗帘看外头,当发现汪孚林远远吊在后头,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手里的信笺,那眉头皱得仿佛都能打结,她忍不住挑了挑眉,随即吩咐轿夫走慢些。等到几乎和心不在焉的汪孚林平齐时,她才出声道:“喂,天塌了有高的人顶着,干嘛愁眉苦脸的?”
  这话安慰不像安慰,询问不像询问,汪孚林倒是回过神来。见轿子里的小丫头满脸认真,他不禁释然一笑,随手把信笺随手一折往怀里一揣。
  “说得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反正事都出了,发愁也没用,走一步看一步!与其想这太远的,还不如寻思一下你爹的事别出幺蛾子!”
第三九六章
叶大炮高升
  大明朝的元宵灯节,比唐宋更为鼎盛,尤其是在京师,百官赐假十日,正月初八开始放灯,到正月十七方才止歇,尤其是正月十五的正灯,那更是鳌山灯海最烈时,就连皇帝也时常会带着妃嫔在东华门上看灯。上行下效,京师如此,地方州县也是如此,虽说碰到古板的州县主司,会以俭省开销为由,干脆禁放灯火又或者少放灯火,可叶钧耀无疑不是这样煞风景的人。
  一年到头,统共就这么几天功夫可以无视夜禁,让百姓在外行走,都禁绝了像什么话?
  因此,过了初七,他请方先生带着叶小胖回宁波去参加县试府试,自己则亲自到县城府城中各处顶尖富商乡宦处化缘,然后自掏腰包赞助二百两。于是,隆庆六年的元宵节,紧挨着的徽州府城和歙县县城,又迎来了整整十天的不眠之夜。虽说府衙三班衙役全都放了出去,防火防盗忙了个半死,可这大晚上难得一见的风景,再加上各处摆出来的小摊贩的上供,以及别的抽成,再加上衙门发放的过节赏钱,他们总算也还忙了个值当。
  汪家和叶家的众人都没有选择正月十五人最多的正灯这一天出来,而是早两天逛了灯市。尽管没有京师那壮美的鳌山灯海,可一年到头难得晚上出门,足以让几个小孩子心满意足。汪孚林自己则对这样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场合不太感冒,反而时时刻刻担心会否因为人太多而发生什么踩踏事故。
  好在汪孚林早些天就和叶钧耀商量准备了充分的应急预案,通过胡捕头赵五爷这样的三班班头给布置了下去。十天的灯节虽说百姓们掉落各种东西不计其数,终究没有火灾,没有踩踏,平安无事地过去了。当正月十八这天早上来临的时候,也不知道多少人松了一口气,就连决定放灯十日的叶钧耀也是如释重负,丝毫没有过节放假的轻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