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446

  也许是为了以儆效尤,也许是为了宣示权威,邵芳主仆三人被斩首示众后,一度被悬首旗杆,昔日赫赫名声却化成了死不瞑目。奈何大厦已倾,他们纵使有再多的怨恨也只能到九泉之下去诉了。沈应奎将馥云安置在了医馆之中后,就出面去收殓了三具身首异处的尸体,又定了三具棺木预备送回丹阳。尽管主仆有别,可他还是决定将阿旺和阿才随葬在岳父身边,也好让他泉下有个伴。
  至于汪孚林,他去给沈应奎报了个信,还替人遮掩了将邵仪弄出来,再陪同过来,这就仁至义尽了,他和邵芳可是仇人,当然不会去帮衬忙碌这些事情。接下来的三天里,他亲自出面向张佳胤借调了一些名为卫所,实为戚家军的将卒帮忙运送粮食过江,忙得不可开交。
  须臾又是十天过去,淮扬大水终于渐渐退去,尤其是最南边靠长江的仪真县等地,水势更是退去得最早。然而官道上到处是泥浆,运河的水位也还居高不下,但勉强已经能够通行漕船。
  当这一日汪孚林从长江北岸码头回到长江南岸镇江码头的时候,早有见多了他最近在长江上头来来往往的一个艄公赶上前道:“小官人,沈公子来找过你好几次了。后来因实在见不到你,天气暑热,他就先行扶柩回了丹阳。”
  汪孚林之前留在邵家那一百两黄金的定金,因为阿旺和阿才的被抓之后人头落地,他大手一挥让那些将卒给分了——尽管他知道这钱本该属于邵家。至于现在,他身上倒是还有点碎银子零用,可要抵偿一万石粮食的货值却绝不可能。再加上他压根不想去见证沈应奎是如何给邵芳办后事的,因此他想了一想,最终决定找个专业的送信人,去给沈应奎送一封信。其中的意思很简单,等他去扬州办完最后那点事回来,会让人去丹阳又或者武进,把账款清了。
  毕竟是程老爷那些盐商出钱,又不是这世上最不要脸的官府,钱货两讫总得做到不是?
  等到一万石粮食陆陆续续全都经由水路运到了扬州,汪孚林方才押在最后再度进了扬州城。曾经满城没过膝盖的大水如今已经退了下去,城中四处道路上都还可见泥浆的痕迹。他先直接拐去了程老爷的新家,果然得知这位盐商中的头面人物已经重新搬回了这座富丽堂皇的宅邸,门前停着一溜求见的马车不说,还有好些仆役管事模样的人专程在这里打探消息。当看到汪孚林随随便便就走了进去的时候,立刻有人认出了他。
  “看,那就是松明山汪小官人!想当初我还以为那是程家子弟,没想到竟然不是歙县黄家坞程家,而是松明山汪氏的人!”
  “程老爷真是打得一手好牌,这位汪小官人在徽州一府六县那可是鼎鼎有名,上次南明先生的弟弟仲淹先生经过扬州时可宣扬了好些事迹,汪四老爷竟然不认得同族的晚辈,这真是眼睛瞎了!”
  “汪道旻一手遮天这么多年,这次竟然说掀下马就掀下马,汪家六房全部出手,据说如今那位汪四老爷气得中风了,偏偏两个儿子还不中用!”
  “要是他早知道堆栈里头那些余盐还抢出来一大半,兴许也不至于那么气急攻心,说到底,志大才疏,偏偏还野心那么大,竟然引了外人和自己人作对,简直是咎由自取!据说盐运司那边发了话,淮南归淮南,淮北归淮北,不许混为一谈。”
  听到这些似是而非的议论,汪孚林暗道人怕出名猪怕壮,如今自己不但在新安人这个圈子里小有名气,在外头也渐渐被人知晓,却得小心些,不要和邵芳汪道旻似的得意忘形,自取灭亡。进了程家,他就发现院子里整洁干净,显然已经有仆役们仔仔细细打扫过一遍,尤其是青石甬道上平滑整洁,看不出一丁点泥沙黄土。他还没走几步,程琥就闻讯而来,笑容可掬打过招呼后,立刻引他去了程老爷的书房。
  就只见程乃轩老老实实侍立在主位太师椅上坐着的程老爷身边,见他进来赶紧挤眉弄眼,等程老爷回头看了一眼,他才立刻老实了。而一旁的客座上则赫然是吕光午。
  汪孚林也不寒暄,拱手行过礼后就直截了当地说道:“程伯父,幸不辱命。”
  “事情我都从吕公子那里听说了。”程老爷点了点头,随即开口说道,“邵芳是邵芳,他的家人是他的家人。更何况就算邵芳有罪,该给的账款总不能赖。我已经吩咐过程琥,回头让他亲自去一趟常州府武进,给沈应奎把钱送过去。”
  尽管汪孚林压根对谁都还没提过沈应奎夤夜往返丹阳救下沈应奎的事,可听程老爷这口气,他就意识到对方竟然已经知道了,顿时朝吕光午看去。就只见这位新昌吕公子微微颔首,继而仿佛自言自语似地说:“祸不及家人。”
  汪孚林也无意追究吕光午是怎么知道的,又或者在那一夜的拯救孺子行动中是否也有贡献,他定了定神,就干脆直截了当倒出了另外一件事:“这次去镇江府买粮,我带了一百两黄金的定金,以及一些在扬州城内可用的银票,可到了一江之隔的镇江,黄金可用,银票却不通行。如今徽商也好,晋商和江右商人也罢,全都是行走天下,动辄就要做成千上万两的大生意,若要行囊轻便,就只能把白银兑成黄金,但一旦多兑,市面上进金价必然暴涨。”
  “而且说实话,黄金随身带,仍然很不方便,更不安全。我之前去过徽商云集的汉口镇,后来在武昌府见到南明先生的时候,曾经对他提过,唐时尚且能用飞票,宋时也有交子,明初则用宝钞,但除却飞钱本来就是因为有本抵押,交子和宝钞都是无本生意,后来全都变成了废纸。如今豪商往来,交易的金额何止比当年更高数倍,大多都要跑去异地交易。所以我想,是不是能够在豪商聚集的地方,设立票号,只需在一地存入钱款,开出银票,就能在异地兑取现银?”
  汪孚林将当初曾经游说过汪道昆的话重新拿出来,对程老爷详细说了一遍,尤其是如何防伪。等到末了,看到程老爷若有所思,他就词锋一转道:“其实当初我和程兄曾经在歙县发行过米券。那时候我们资金紧张,而民间小民百姓多有三五两的闲钱,却没有能力像那些放高利贷的人那样靠借钱取利,所以我们就通过发米券,把这些闲散资金聚拢来,然后再投入粮食交易当中。所付出的利息不过九牛一毛,但所得却非常可观。”
  程老爷尽管有举人功名,但真正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那是在经商上,所以,汪孚林一说汇兑,一说利息,他便品出了其中滋味。他眼睛一下子眯缝了起来,良久才轻轻吁了一口气:“我当初走了之后,听说孚林你和乃轩在歙县捣鼓出不少事情,虽知道你们兄弟不是胡闹,可也只认为是小打小闹,如今看来,你倒是想得长远。不过,票号这件事非同小可,我还要细细思量,过两天再给你回复如何?”
  汪孚林当然知道这不是立刻就能够推行的事情,接下来需要计划,需要人手,更需要敲定第一批实行汇兑的城市,故而他自然不会催促。而正事说完,程老爷就笑着打趣道:“听说孚林你已经定亲了,这次吕兄也要跟你回去徽州喝一杯喜酒?正巧扬州这边我也能抽得出空,等捐粮的事情告一段落,我就和你们一块回去一趟,须知当初我那儿媳进门之后,却还不曾拜见过我这公公。”
  “您还知道连儿媳都没见过……”程乃轩忍不住低声嘟囔,腹中却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到底汪孚林是您儿子,还是我是您儿子?我娶媳妇你都没回来,那位还是翰林院许侍读的嫡亲女儿,现在汪孚林要成婚,您倒有空回去了!
  程老爷顿时有些尴尬,等到汪孚林打了哈哈一口答应下来,继而吕光午笑说要和汪孚林去商量一下事情,那爷俩先出去了,他忍不住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骂道:“你那媳妇我之前往来许村,也不知道见过多少次,孚林的未婚妻我却尚未见过,更何况内外有别你懂不懂?”
  见程乃轩一脸不懂,就这么和自己大眼瞪小眼,程老爷恨不得在儿子头上敲两下,以表示对那木鱼脑袋的恼火:“现在扬州这边正是风平浪静,一切皆在掌握的时候,我当然离得开,想当初前有狼后有虎,要不是你爹我冲杀在前,你能有钱娶媳妇?臭小子,想当初拼命为孚林说话的人是谁,现在居然还好意思争这口闲气!你要是和孚林一样能干懂事,用得着我操心吗?”
  “我这不是说说吗?”程乃轩顿时哑口无言,幸好他心眼多,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岔开话题的好方法,“话说爹你刚刚干嘛不告诉孚林,叶家两位小姐在芜湖米市那边放了点风声,现如今湖广芜湖那边送了一大批粮食到扬州,之前居高不下的米价应声而跌,再加上胖府尊和盐运使顾大人筹集粮食有功,凤阳巡抚因此对他们褒奖有加?”
  “有吕公子在,这事还用你爹我去说?”程老爷似笑非笑地斜睨了儿子一眼,这才意味深长地说,“这些天我才真正明白,叶县尊能变成叶观察,孚林固然居功至伟,可他的家人也同样功不可没。”
第四四九章
苦心孤诣的猴子戏
  叶明月和小北算得上是淮扬大水之后,第一批从洪涝区出发抵达芜湖的人,所以得知她们放出的风声而赶来扬州的那帮粮商,自然赚得盆满钵满。汪孚林从吕光午口中得知这消息时,想到的不是这主意究竟出自姊妹俩中的哪一个,而是她们俩有没有在其中掺和一脚,在解扬州燃眉之急的同时,给自己攒点私房钱。当然,这念头一闪而逝,他也没在吕光午面前流露出来。
  然而,什么难题都解决了的汪小官人这会儿请教吕光午的,却是之前叶县尊夫妇丢给他的那个难题。
  “你居然问我叶家大小姐还没嫁,小北怎么嫁给你?”吕光午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汪孚林,见其满脸的认真,他顿时忍不住拍了拍额头,“我真是服了你!这么多大事你都解决了,这种小事你居然想不出办法?”
  “那吕叔叔有好办法?”
  吕光午被汪孚林这一反问,登时觉得有些棘手。这要是打打杀杀的事情,他直接捋袖子上就是了,而官场商场上的疑难,他努力动动脑子也能想出相应的办法,可是,对于这种明显要周顾到合理性以及伦理性的问题,他就犯难了。幸好就在他渐渐有些挂不住脸的时候,外间他的一个伴当扯开喉咙叫道:“老爷,牛四爷来了,人正要回扬州去,说是来拜别程老爷!”
  吕光午顿时觉得这实在是及时雨,立刻干咳道:“这种事怎会难得倒你这足智多谋的家伙?好好想想,自己的婚事,自己多费心!”
  见吕光午二话不说撂下他就走,显然是拿这当借口,汪孚林顿时为之气结。尽管他自己也知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拿这种私事去让别人出主意,这实在是病急乱投医,可谁让他办完正事之后想到这个就抓瞎了呢?如果说他本来还因为叶钧耀荣升徽宁道,打算再等个两三年,等准岳父挪窝之后再谈婚论嫁,可现在经历那一场让人好笑的劫持,主谋三人全都落得个悬首示众的下场之后,哪怕小北没有对吕光午提过,他回去之后也不打算继续拖下去了。
  世事无常,谁能说得准将来如何,还是不要辜负眼前的大好时光,大好人儿吧!
  在婚书已经由两家父母暗地里敲定了之后,最简单的法子当然是直接到叶家登门提亲就完了,可哪个年头都有喜欢多是非的人,长幼有序,那时候少不得会有人在背后非议。当然这倒不是不能解决,如果在这时候能够为叶明月找一位如意郎君倒也不错,可这不是就成了拉郎配?对于那位继承了苏夫人的机敏练达,兰心蕙质的大小姐,他并没有起过淑女之思,可却颇为佩服欣赏,哪能为了成全自己就在人家身上动歪脑筋?
  就在汪孚林胡思乱想瞎纠结的时候,只觉得肩头上突然多出了一只手。他回头一看是程乃轩,顿时想起这位当初东躲西藏逃婚逃到松明山的往事,登时揪着人说:“来得正好,你给我出个主意!”
  程乃轩登时来了精神。平常凡事都是自己找汪孚林出主意,今天难得倒过来了!可是,等他听到汪孚林把心头烦恼给抖露了出来之后,他登时脸色古怪了起来。等盯着汪孚林看了好一会儿,他才嘿嘿笑了起来,那笑容贼兮兮的。
  “双木,你小子平时遇到对手的时候,什么损招贼招都能用出来,居然碰到自己的事情就抓瞎了!这种事有什么好烦恼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还不简单吗,让你娘跑哪家寺庙道观里求个签,然后回来之后立刻去求亲就行了。这老一辈的人再加上妇道人家,不就最信这个?只要你娘一口咬准了你和叶家那位二小姐八字最合,是最合适的一对,别人谁还能说不是?至于你怕损伤叶家大小姐的名声,这还不简单。”
  程乃轩难得看见汪孚林目瞪口呆的表情,勾了勾手指头示意对方把耳朵凑过来,这才低声说道:“我爹不是正好回去吗?回头让他帮个忙,在人家面前好好提一下叶大小姐的贤惠聪明,总有人看着你的例子跑去求亲。叶家看得上就答应,看不上就统统拒绝,只说叶县尊……咳咳,叶观察和夫人心疼长女,还得好好看一看,总要选个比得上小女婿的大女婿,这不就成了?”
  原来我真的钻牛角尖了,这种事情竟然如此简单方便……汪孚林见程乃轩张口就来,此时此刻不由得有一种泪流满面的冲动。他对付那种穷凶极恶老谋深算的敌人,从来都是不怕对方有多么强大,信心十足走一步算三步,可对于自己的事那就真的很糟糕了,就连表白……都是被人逼的!
  只看汪孚林那表情,程乃轩就知道自己这法子被人听进去了,登时得意洋洋,竟是又笑着拍了拍汪孚林的肩膀:“不论怎么说,我现如今都是当丈夫的人了,比你有经验。听我的,肯定没错!”
  “少爷,汪小官人!”
  汪孚林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只见不远处墨香一溜烟似的跑了过来,等到了近前,气喘吁吁的他双手撑着膝盖,好半晌才平顺了呼吸说:“徽州那边派了人来,说是汪老员外派人给汪小官人送信的,而且……”他使劲吞了一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说道,“来的是秋枫。”
  一提到秋枫,程乃轩登时有些尴尬。原因很简单,想当初秋枫就是自己让牙婆给汪孚林送去的,结果阴差阳错汪孚林会错了意思给送了回来,而后又是自己的老爹把人买下,联同婢女连翘一块给汪孚林送了去。至于后来秋枫如何脱籍,如何与金宝一样在李师爷那读书,后来又跟了柯先生和方先生,这次听说还中了秀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此时此刻,他只能没话找话说道:“这徽州到扬州好歹也挺远的,秋枫跑来干什么?”
  他话音刚落,却只见汪孚林已经一把抓了墨香匆匆跑出去了。这时候,他才意识到,如果只是普通情况,怎么也轮不到已经脱籍考中了秀才的秋枫来跑这一趟。他连忙拔腿就追了上去,等好容易和汪孚林平齐之后,他就赶紧劝解道:“放宽心,之前柯先生和叶家大小姐来的时候,你家里还好好的,这才多久,不会有事的!”
  汪孚林却不这么想。要知道,这是个感冒发烧都可能要命的年代,更何况家里还有个那么会惹事的老爹!
  一直到拖着墨香来到了小花厅,看见秋枫正一本正经坐在那喝茶,神情倒还淡定,汪孚林方才松开了手,预感到事情恐怕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大。他整理了一下情绪,然后干咳了一声,下一刻,他就看到秋枫一下子抬起头来。
  “小官人!”秋枫一下子没了刚刚那镇定自若的举止,冒冒失失把茶盏往旁边小几上一搁,从椅子上跳将起来,三两步迎上前,急急忙忙地说道,“小官人,家里出了点事。”他看到汪孚林那张脸猛地一僵,虽说眼下就只有程乃轩和墨香主仆在,他犹豫片刻,还是把汪孚林给拉到一边,这才压低了声音。
  “老安人去了一趟水西十寺,三步一拜敬香拜佛,说是给小官人和宝哥祈福,回来之后就病了一场。老安人说在病中迷迷糊糊遇到菩萨给她托梦,若能定下叶家二小姐为儿媳,不药自愈,老员外就心急火燎去了叶家,死活恳求叶县尊许婚,叶县尊拗不过就答应了。然后合了你和二小姐的八字,说是非常匹配,两家婚书一定,老安人的病果然就好了。我走的时候,才刚刚下定,婚期定在一个半月后,八月末,所以老员外老安人让我通知小官人赶紧回去。”
  汪孚林听得一惊一乍,直到最后的转折时,他瞠目结舌片刻,忍不住回头去看程乃轩。怎么这么巧,这小子是我家老娘肚子里的蛔虫不成?老爹老娘这一场猴子戏还真是演得……让人说什么好呢?
  秋枫却不太理解汪孚林为何去看程乃轩。他这次是自告奋勇过来的,还有随从跟着保护,除却为了通知这个消息,替汪家二老把汪孚林给催回去,却还有别的目的。他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最后低声说道:“还有小官人,我不打算……不打算继续科场了。”
  自己的母亲用最俗套的办法解决了自己的难题,汪孚林这会儿正在感慨,听到秋枫突然这么说,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突然说这话干什么?是听到什么闲话,还是又遇到什么烦心事?”
  “没有。”秋枫赶紧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随即下定决心说,“想当初我险些铸成大错,小官人却没有放在心上,供我吃住读书,我却从来就没有报答过什么,这次小官人被奸人挟持走了,大家都担心得茶饭不思,我却……反正有个秀才功名就足够了,我以后可以在松明山当个私塾先生,也可以给小官人当个账房,或者……”
  他话还没说完,就只觉得脑袋中被人重重敲了一下,登时愕然抬起了头。等看清楚汪孚林那虎着脸的样子,他登时不敢做声了。
  “小笨蛋,难道你这次进学考了个秀才,就是不关心我的死活?谁敢说这话,看我回去怎么教训他!废话少说,我供你读书,这些本钱当然是都要收回来的。你若是能考中举人,将来能当教官,那就让下头县学府学的秀才里头多几个成才的;能当县令,就治理好一地百姓,争取进个名宦祠;若是能考中进士,那就再好不过了,将来让人写传记的时候,题一笔年少受松明山汪公资助,那才是最大的报答!等十年八年考不上,你再考虑教书又或者给我当账房也不迟!”
  连日听多了流言蜚语,秋枫只觉得自己这决心下得理直气壮,可此时此刻听到汪孚林这当头痛斥,他才只觉得心头不知道什么东西猛地裂了开来。
  他还曾经羡慕金宝……可他现在才知道,自己也足以让更多的人羡慕嫉妒恨!
第四五零章
全都要来喝喜酒
  既然秋枫特地跑来送信,说是老爹老娘演了一出戏把婚事给敲定了下来,汪孚林哪怕哭笑不得,可也省事了。他没理会程乃轩的打趣,接下来几天,他轮流去拜访了一下汪家那几房当家人。因为当初扳倒汪道旻是靠的他从中牵线搭桥,而且程老爷这条线也是靠他,故而从谢老安人到汪道缦,再到其余几位,人人都对他客气热络。得知他不日就要回徽州完婚,以多年未曾回乡的谢老安人为首,除却汪道旻之外的其他四房都有意派人回乡拜贺,顺带祭祖。
  这其中,态度变化最鲜明的,便是汪道缦那位曾经极度瞧不起丈夫的妻子。想当初这位当家太太还把汪孚林当成打秋风的,可这次汪孚林再登门的时候,她忙前忙后亲自张罗,脸上始终堆着殷勤的笑容,唯恐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临到汪孚林告辞离去时,她还一个劲地说,汪道缦因为刚刚接手汪道旻手上那一摊子事离不开,但她一定会跟着谢老安人等人回松明山一趟。
  这种前倨后恭的待遇,汪孚林见识得多了,根本没放在心上,汪道缦却脸上涨得通红。等到他把汪孚林送到门口,尽管难以启齿,但他还是讷讷说道:“她就是这脾气,喜怒全都放在脸上,不善于待人接物……”
  “九叔,你之前说过,婶子之前嫌弃你,甚至都不肯生儿育女,你那时候说要是实在没办法,便干脆和离算了,现在你摇身一变,境遇大改,真的要和她和离吗?”
  汪孚林突然词锋一转问这话,汪道缦顿时愣住了。足足好一会儿,他才有些艰难地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之前那也不能怪她。她嘴里那么说,可家里最艰难的时候,一切还是靠她,我岳父也接济不少……”
  “这不就对了?”不等汪道缦说完,汪孚林就笑道,“你这和她一块过日子的人都不计较,我和婶子总共这才见了第二次,第一次她不知道我是谁这才给冷脸,我要是就此耿耿于怀,岂不是太没器量了?希望你们今后和和美美,有个一儿半女之后,婶子说话行事应该就不至于像从前那样了。”
  汪道缦长长舒了一口气,等到送了汪孚林上马,他这才回转身进门,却在大门口发现了意料之外的身影。见妻子呆呆站在那儿,显然刚刚的话都听见了,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最终走上前去,轻轻握了握她的手,继而低声说道:“走吧,回屋里去。”
  仅仅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他就看到平日里常常尖酸刻薄的妻子一下子眼圈红了。下一刻,他只听到耳畔传来了她那微不可闻的声音。
  “九郎……从前都是我说话做事太过分……”
  汪孚林虽说决不能和吕光午那样的人比听力目力,可练武以来,渐渐也是耳聪目明,所以汪道缦亲自送他时,门内有人偷听,他早就发现了。这会儿他暗想那边兴许正发生负荆请罪,夫妻谅解的一幕,不知不觉有些哂然。
  贫贱夫妻百事哀,汪道缦这话一丁点都没错,也许其妻确实庸俗势利,可既然未出嫁之前是在娘家没吃过苦头的,又多半是只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了过来,那么成婚之后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操心,这日子怎么能和谐?男人要想别听这些唠叨,自己腰杆就先得硬!
  秋枫到的次日,程老爷就再次见了汪孚林,对于票号之事给出了答复。他将于此次回乡之后,和汪孚林一块去见斗山街许老太爷,一同就开设票号的地点及银本进行商议。而在此次离开扬州前夕,他特意把汪孚林和程乃轩都带在身边,去盐运司也好,去巡盐御史所在的察院也好,去凤阳巡抚驻扎的巡抚都察院也好,全都让他们跟着,自然也不无拿着汪孚林背后的汪道昆,加重一下自己说话分量的小算计。汪孚林心知肚明,也不拆穿,纯当增加人脉。
  至于在盐运司见到那位顾大人的时候,汪孚林知道那是叶家的亲戚,顺带提了一嘴自己的婚约。于是,这边刚一告辞,苏氏就命人把他单独提溜了过去,相见之后恨不得从他的祖宗八代开始问起,临到最后,他本以为这一关总算是过了,谁知道苏氏却突然说道:“老爷身为朝廷命官,自然离不开,但我和堂妹却已经多年不见,既然松明山汪氏在扬州那些族人有那么多要赶回去参加婚礼,我的外甥女儿出嫁,我也自然要去一趟。”
  出了盐运司,算算此次要跟着自己回去的人,汪孚林忍不住有些头疼。要知道他此次被邵芳挟持了出来,连真娘的婚事都错过了。汪道昆嫁嫡亲女儿,也没见这么兴师动众,现如今扬州这边一窝蜂回去那么多人,面子固然给他不小,可排场声势是不是太大了?
  他倒不是怕自己这成婚办成宾客盈门的大事有什么不妥,而是纯粹怕麻烦。见证过程乃轩成婚那次被折腾得整个人都虚脱了,他自然很不希望被人当成傀儡一样折腾那么多天,奈何木已成舟,这种事完全不是他说了算。
  在得到了上头并不会穷究所谓高拱余党的承诺之后,两淮巡盐御史用比平日高出数倍的效率,快速通过了官府掣验盐货的环节,让囤积了盐货的盐商们能够尽快把盐货运到各种行销地区去变卖,而程老爷这种相当于后世纲商总商的豪商反倒闲了下来。而在汪孚林要回乡完婚的消息散布开来之后,竟然还有更多的徽商表示出了前去参加的深厚兴趣,最后回程的队伍竟包下了整整两条大船。正宾就有三四十,加上随员总共百多人。
  而程琥带着牛四带着几个身强力壮的机工随行押运银两,跑了一趟武进给沈应奎送钱,正好在这时及时赶了回来,也带来了那边的消息。沈应奎要为邵芳服三月缌麻,再加上还不知道汪孚林回乡成婚之事,自然赶不过来,但却让程琥和牛四捎带了一封信,表示日后汪孚林若有事差遣,一定义不容辞。汪孚林之前那趟奔波本来就是看在沈应奎的份上,此刻唏嘘过后,顺带也就邀请了牛四回乡喝喜酒,这下子,牛四顿时喜出望外,满口答应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