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446

  虽说几个教官的词句自然是比不上那些文坛大家,可架不住情节有趣啊,编成戏唱来肯定好!
第七九一章
雷霆大怒,东窗事发
  如果汪孚林人在这里,一定会对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这句话大加赞赏。确实,从后世人的审美角度来看,除却那些够格流传千古的佳作,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这年头的大部分戏剧,也许其中挑出的那些小令,确实算得上词句优美,可内容简直惨不忍睹。更何况,内容空乏,不是才子佳人,就是空洞的教化,哪里比得上后世那些花样翻新的小说?
  可是,小皇帝说这话的时候,身边是些什么人?精心准备这一幕已经很久的孙海,以及为了磨练这嗓子,锻炼这身段付出了无数,最后还挨了一刀进宫的绫官。因此,听到小皇帝竟然如此评价自己的唱词,听到这出自己花了高价从屠隆那里买来的戏竟然得到了如此评价,绫官脸色固然极其难看,孙海也觉得好似一头凉水从头泼下。
  平寇志是什么东西?深居西苑的他们从来都没听说过,更不要提拿来唱了,他们如今这哪一段唱词背后,没有曲艺大家指点唱腔?
  因此,见孙海对自己使了个眼色,绫官便噘嘴嗔道:“皇上嫌奴婢唱得不好听,奴婢另外找几个小令唱就是了,这平寇志是什么东西,奴婢可没听说过!”
  尽管绫官也不过十五岁,被孙海援引入宫更是才两年,但要知道他本就是被戏班子从小养大的,见惯了那些又当角,又被人包养的男伶是怎样以色侍人的,深知这么亦笑亦嗔使一使小性子,反而会让男人更加色授魂与。然而,他根本没料到的是,之前一直都显然表示出对他颇感兴趣,甚至颇为喜爱的朱翊钧,竟是突然恼将起来:“你到底唱不唱?”
  第一次在至尊天子面前献艺,刚刚朱翊钧又表现得好似寻常富家公子,此时此刻,绫官竟是鬼使神差犯了倔,直接别过头去:“不唱!”
  小皇帝突然不按常理出牌,孙海就已经有点晕了,可一贯乖巧而又善于伺候人的绫官却也突然犯浑,他简直魂飞魄散。还不等他想好应该怎么圆场,却不想朱翊钧拍案而起,怒喝道:“朕是天子,谁给你的胆子和朕顶嘴?今天朕就是要听,你唱不唱?”
  孙海在这西苑也见过朱翊钧不下五六次,小皇帝有时候兴致勃勃,有时候无精打采,也有时候动不动就发呆,有时候他甚至觉得对方不像是皇帝,哪曾想这位看似被李太后和张居正教得一板一眼的天子竟然会如此大动肝火。他吓得心肝俱颤,慌忙拖着绫官想要跪下来请罪,可这一拖对方竟是完全拉不动,他登时快气疯了。他把这么个要价不菲的家伙弄进宫,可不是当尊菩萨供着,是当成摇钱树,招财宝的,现在这小祖宗竟然成了要命的煞星!
  “奴婢不会唱。”绫官却是咬着牙站起身,这才直挺挺跪了下来,“满庭芳、折桂令、清江引、驻云飞……这些小令,奴婢会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就没听说过那什么平寇志!皇上就算是逼着奴婢唱,奴婢也不会!”
  这小皇帝在宫里见惯了奴颜婢膝的奴婢,他这样强项地顶一顶,说不定就会得另眼看待!当年戏班子里有不少前辈们曾经传授过这种诀窍,他还死死记着呢!
  然而,绫官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自以为是的推测。因为下一刻,他就只见万历皇帝劈手砸了一个茶盏。那茶盏就擦着他的鬓角重重砸在了地上,跌了个粉碎。尽管只是被擦了一下,但那火辣辣的疼痛仍然让他一下子惊醒了过来,意识到面前这是一国之君的天子,而不是孙海之前派人远远指点给他看时,他暗中嘀咕和寻常公子也没什么两样的少年,他原本那如同直尺一般笔直的腰背一下子佝偻了下来,整个人吓得一下子趴伏在地。
  什么当不成强项令,便要当个强项伶的雄心壮志,全都丢在了九霄云外。
  “朕逼着你唱?朕一国之君,要看什么好玩意儿没有,用得着逼你一个伶人唱?”
  朱翊钧刚刚看戏听曲,不知不觉已经喝得太多了,平日里在宫中李太后和冯保面前,在张居正百官身上,他每次都只能选择把气憋进肚子里,可现如今一个区区伶人竟然也敢和自己对着干,那种体悟简直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最大的侮辱。霍然起身的他东看西看,仿佛想找什么趁手的家伙,最后终于一眼看中了一个小宦官手中拿的拂尘。他一个箭步上前抢过拂尘,随即竟是上前兜头兜脸地冲着绫官打了下去。
  拂尘这玩意原本只是轻飘飘的,朱翊钧又不是练武的人,谈不上多大的力气,一阵猛烈的抽打下去,已经弓了身子护着头脸任凭他抽打的绫官受到的痛楚自然微乎其微,但心底的惊骇却是无与伦比。而终于反应过来的孙海却是动作极快,飞也似地膝行逃开之后,不多时竟是捧了一条鞭子回来,恭恭敬敬双手呈给了朱翊钧,却是想都不想地说道:“皇上,这奴侪简直是反了,还请皇上重重教训!”
  打顺手的朱翊钧随手抄起那鞭子,两三下过后,听到绫官惨叫得让人听着难受,他就恨恨把鞭子一丢,随即怒声说道:“暂时寄下这狗头,回宫!”
  眼见朱翊钧转身就走,因为刚刚那一幕正目瞪口呆的那些太监这才慌忙跟上,一时间只留下了满地狼藉,以及孙海和绫官,还有寥寥几个西苑值守的太监。支撑着站起身来的孙海看到小皇帝一行人的背影,突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竟是弯腰捡起那鞭子后,就给了绫官一顿狠狠的鞭笞。他却不比朱翊钧只是浅尝辄止,手腕发力,打得又准又很,直把绫官打得连惨叫的力气都没了,他这才怒骂连连,把那些刚刚不敢出口的脏话一口气骂了个遍。
  他是倒什么霉了,竟然放纵了这么个蠢货!
  因为朱翊钧身边的宦官内侍又不止一个人,当小皇帝脸色阴沉地回到乾清宫后不多久,张鲸和张诚就分别从各自的人那边听说了这件荒唐事,一个是幸灾乐祸,一个却是又惊又怒。他们是乾清宫管事牌子,皇帝的起居照料以及在乾清宫的一应事务都是他们打理,故而亲近更胜过冯保和张宏。虽说真正说起来不过是天子鞭笞了一个内侍,可哪怕他们心思不同,却也都不想让李太后知道,私底下都劝万历皇帝直接撤了孙海。
  然而,就在他们围着小皇帝低声劝谏的时候,外间就传来了一个声音:“慈圣娘娘到!”
  一听到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不但朱翊钧慌了,满屋子的内侍也都乱成一团。哪怕是张鲸和张诚这两个老成持重的,也全都手忙脚乱,谁不知道慈圣李太后对万历皇帝的严格管教,小皇帝都动辄得咎,要被责罚长跪悔过,何况是他们?而朱翊钧也在第一时间回过神来,立刻用警告的眼神扫了一眼屋子里的众人,随即就快步迎上前去。随着竹帘被高高打起,李太后一脸寒霜地进了门,朱翊钧刚开口叫了一声母后,就被李太后一个眼神瞪得作声不得。
  “你做的好事!”
  李太后一扫满屋子的太监,见他们早已悄无声息跪了下去,一个个连头都不敢抬,她就怒骂道:“你父皇就你和你弟弟两个儿子,我为了你,连慈宁宫都不住,天天在乾清宫照料你起居,就是生怕你和从前那两位祖宗一样,被这些阉人给带坏了。张先生平时是怎么教你的,礼义仁智信,你的圣贤书都读到什么地方去了?居然在西苑藏污纳垢,还和那种……那种不男不女的东西厮混,你简直混账!”
  朱翊钧本来在李太后开口责骂的时候,就已经委委屈屈跪了下去,可听到最后,他登时气坏了,当即仰起头说道:“母后别听人胡言乱语,什么藏污纳垢,就是今天孙海说是排了一出新戏给我看而已,我根本没想到是那种不男不女的东西!”
  母子俩口口声声不男不女的东西,满屋子太监全都觉得心里大不是滋味,但哪有一个敢吭声的?
  “你没想到?你没想到怎么突然大发雷霆提着鞭子把人狠狠打了一顿?不就是因为他不肯伺候你?”
  “我……”朱翊钧脸色涨得通红,简直出离愤怒了,“我哪里要他伺候我,只不过是我让他唱曲,他不乐意,我一时气急就打了他两下……”
  “唱曲?什么淫词艳曲!”李太后没想到朱翊钧还敢和自己顶嘴,气得整个人直哆嗦,“说,你都看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书!”
  “母后,你怎么就这么信不过我!”朱翊钧酒意本来就还没过去,此时又是这样大一盆脏水泼在身上,何尝又不是气得发抖?“我天天都在母后眼皮子底下,能看什么书,还不是您和张先生还有大伴都知道的?您要是不信,我……”
  往四周围一看,万历皇帝竟是发狠似地叫道:“母后你大可把这乾清宫全部抄检一遍,看看我藏了什么淫词艳曲!”
  眼见这母子二人犯拧,朱翊钧口不择言之下,竟然连抄检乾清宫这种话都嚷嚷出来了,不论是张鲸还是张诚,全都意识到事情严重,谁都不敢放任他们再继续争执下去。两人几乎用最快的速度交换了一下意见,张鲸打眼色暗示李太后背后一个不起眼的小内侍,见其果然悄然溜走,显然是去司礼监看看张宏能不能向冯保求情,如果可以,则请这位司礼监头号人物来救场,他松了一口气,而张诚则是赶紧挪动膝盖上前,直接挡在了朱翊钧前头。
  这位素来对朱翊钧忠心耿耿的乾清宫管事牌子重重磕了两个头:“太后,皇上今天是去了西苑散心,中途遣了奴婢回来,听说是在那儿发生了些事情,但不是太后娘娘说的那样。孙海那胆大妄为的狗东西也不知道从那弄了个阉伶来,让他唱小曲迷惑皇上,可皇上听不进那些乱七八糟的曲子,非要让那阉伶按照平寇志编曲子唱来听,结果那阉伶也不知道哪来的胆子,竟是和皇上顶了起来,皇上这才一时气急……”
  “一时气急?堂堂天子竟然和一个阉伶置气,这就是读书养气的成果?”李太后非但没有消气,反而更觉得心疼肝疼哪都疼,指着朱翊钧就喝骂道,“谁让你去西苑那种地方闲晃的?那是你祖宗世庙当初修仙的清净地方!”
  尽管一样非常痛恨当初压得隆庆皇帝成天怕得要死,更是从来没看过孙子一眼,甚至害得自己在裕王府一直都只是个小小都人的嘉靖皇帝,但李太后还终究有点理智,没讽刺你是不是也要去修仙,而是词锋一转道:“别以为张诚替你狡辩几句我就信了,当我不知道他们是替你遮掩!要不是他们瞒着,你都去过西苑那么多次了,哪会今天才有人来报我?”
  朱翊钧跪在那里捏紧了拳头,心里愤恨到了极点。明明是他在一介阉伶那儿受辱,怎么到了母后耳朵里却成了他和那阉伶有什么不清不楚?让他知道是谁在背后颠倒是非黑白嚼舌头,他非得杀了他不可!然而,就在他暗自发誓之际,却不料听到了李太后撂下了几句让他大惊失色的话。
  “来人,给我去内阁请张先生过来!还有,这些个家伙给我拖下去杖二十,然后把小的全都革退,张鲸和张诚送去更鼓房!”
  要说朱翊钧除却李太后之外最怕的人,那自然是张居正和冯保。尤其是张居正一脸义正词严告诫他的时候,他总觉得有些透不过气来,原本到了嘴边的要求也全都会吞回去。而更让他惊骇欲绝的是,母亲清理他身边这些伺候的内侍也就算了,竟然连跟他最久,当了乾清宫管事牌子已有五年的张诚和张鲸也不放过!那一瞬间,他几乎就想扑上前去求情,可却瞥见视线范围之内的二张全都满脸紧张,微微摇着头,竟是示意他不要去争。
  张鲸和张诚哪里会不知道更鼓房是什么地方。那里素来都是被发落过去的有罪内臣充作净军,每夜五名,轮流上元武门楼打更,自起更三点起,至五更三点止,按数用藤条击鼓,檀木榔头击点,每更一人上楼,不许带灯,一旦寒冬腊月又或者风雨大作的时候,一趟轮值下来就能去掉半条命!
  可那至少是留了一条性命。如果朱翊钧为了他们这两个太监去向太后求情,说不定他们回头就不是被赶去更鼓房,而是直接杖毙!
第七九二章
意外的请托
  汪孚林非常庆幸,拨到自己手下五个新任试职御史,虽说脾气不同,最初也不是那么好带,但总算不是除却八股文,其余全都一窍不通,连历史断代都分不清楚的书呆子。所以,当他们渐渐熟悉了工作,广东道的那些吏员也无不尽心竭力,一切都上了正轨,他这个掌道御史反而稍稍清闲了一些。于是,他反而有兴致去架阁库调阅三年来的各地灾情报告以及相应的救灾措施,打算从这上头挑挑刺。
  广东道说是只管辖广东、应天府、直隶延庆州以及一部分卫所,但除此之外,天下各地的官员无不受到监察,上书弹劾全无限制,你想挑四川又或者云贵官员的刺,只要有消息,也未尝不可。尽管他更愿意做点踏踏实实的事,所以才给新人们找了那些费力不讨好却又不涨名声的活,可现如今评价科道,几乎都是冲着弹劾过什么权贵什么官员来的,他这个不大乐意乱喷人的,就决定实实在在找几个贪官污吏下手。
  而此时此刻,他找到的目标不是别的,正是应天府。虽说把游七干掉了,但南京守备太监孟芳却还在任上,张丰与其较劲的结果,还在南京中城兵马司任职的潘二爷已经通过镖局的渠道送了过来,道是张丰虽说已经扳回了局面,怎奈如今的应天巡抚和南直隶巡按御史都是息事宁人的家伙,竟是一时半刻奈何孟芳不得,徽安票号和宁盛银庄支撑得有些辛苦,就连临淮侯李言恭也颇有微词。因此,在孟芳在南京的关系网上捋了捋,汪孚林便决定动手。
  不过他着实难以亲自出马,让广东道的谁上更合适呢?
  就在汪孚林在纸上写了孟芳这个名字,罗列出此人一条一条劣迹,以及勾结某些败类文官的事情,心中正沉吟的时候,郑有贵突然匆匆进了屋子,竟是顾不上行礼就来到他的身侧,弯下腰几乎贴着他的耳朵低声说道:“掌道老爷,有人在都察院门口声称是您家里人,有急事找。可小的觉着,那不像是您家里人。”
  听到是自己家里出了什么急事,汪孚林不禁有些吃惊,可听到后半截时,他立刻镇定了下来,扫了郑有贵一眼后就问道:“为什么?”
  “人好像是……宫里出来的内侍。”郑有贵不大确定地说了一句,却只见汪孚林立刻站起身来,他赶紧补充道,“但我也不能确定,毕竟那人穿的就是长班的衣裳,也有胡子,说话的声音也不大像是公公,我只是那么觉得。从前,我家里远亲中出过当上司礼监奉御的大珰。”
  “我知道了,此事你烂在肚子里,谁都不许说。”汪孚林不无谨慎地嘱咐道,见郑有贵把头点得如同小鸡啄米似的,他再不迟疑,立刻往外走去。
  等到出了都察院大门,他四下里一扫,正寻找郑有贵说的那个人,却只见有人迎上前来,果然面目陌生,从没见过。那人急急忙忙行过礼后,却是低着头道:“公子,家里出了点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远两步,容小的细禀如何?”
  这人来人往的都察院大门口,确实不是说话的地方,汪孚林瞥见有进进出出的御史朝自己这边看来,就不动声色地随着对方沿墙根走了十几步。当确定周围并无别人的时候,他就淡淡地问道:“说吧,冒充我家人特地来都察院找我,所为何事?”
  “汪掌道,小的是司礼监张公公的人。”
  司礼监有几个张公公,汪孚林不能确定,但他很确定,和自己打过交道的只有秉笔太监张宏一个,更不要说他还在南京和张宏的干儿子张丰有过交易。此时此刻,他的眼神一下子犀利了下来,却没有问对方有什么证据。毕竟,口说无凭这种道理,他不信张宏这么深资历的老太监还会不知道。下一刻,他就只见对方从怀中郑重其事地取出了一方银印,直接送到了他的面前。
  而汪孚林伸手接过一看,立时就呆在了那儿,因为那银印上,赫然刻着绳愆纠谬四个字!作为一名光荣的监察御史,他当然明白这四个字的由来,这出自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中的尚书·冏命,但尚书之外,这四个字在历史上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成祖永乐年间,朱棣将刻有这四个字的银印赐给了蹇义、杨世奇、杨荣和金幼孜!眼前这一方银印摩挲得光润如新,他不确定是新的还是旧的,但却知道多半不应是假的。
  “这是当初蹇尚书去世之后缴还的东西,一直都存在司礼监,由司礼监第二位秉笔太监保管。”来人却也不吝惜多解释两句,声音却非常低,“时过境迁这么多年,除却世代相传此物的秉笔,其他人都不知道,所以大小也能做个证物。”
  等到从汪孚林手中接还了这方银印,来人才继续说道:“张公公让我带话,皇上今日去西苑散心,结果被小人构陷,以至于太后大怒,召了首辅大人去乾清宫,要让首辅大人代皇上拟罪己诏。张公公知道汪掌道在首辅大人面前说得上话,所以方才请托。”
  这简直是当我神仙啊!
  汪孚林简直想当面喷张宏异想天开,可是,面对这个一本正经替张宏传命的中年内侍,他又没法这么说。而就在这时候,对方却又开口说道:“张公公说,如果汪掌道犹豫,就让我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说出来,毕竟,此事汪掌道也牵涉在内,本来就不能独善其身。”
  见鬼,这又和我有什么关系?
  尽管汪孚林腹诽连连,可是,当这传话的真把万历皇帝在西苑发生的那档子囧事如实道来之后,他却呆若木鸡。虽说他因为知道某段历史,对朱翊钧这个薄情寡义,贪财如命,不负责任的万历皇帝非常不感冒,恨不得时刻躲远点,可平心而论,就这次的事件来说,小皇帝确实有点冤枉。当然,那只是有点,毕竟,他总不能因为别人一句话,就认为朱翊钧真的是什么也没做,而李太后纯粹是矫枉过正吧?
  “张公公难道没替我想过,这种宫中的隐秘,我又是从哪得知的,又怎么去劝首辅大人?”
  “这点张公公自然想过。汪掌道只管在都察院稍等片刻,想来内阁那边不用多久就会有人过来传你。太后娘娘之前气急之下,说过是你不该进呈市井闲书,以至于皇上乱了心性,首辅大人总要当面召见,训诫一番。”
  哪怕觉得自己实在是够无妄之灾的,可人家信誓旦旦地说张居正必定会叫了自己过去,汪孚林还是不得不相信。至少这一次,万历皇帝还没做出什么事来,就被别人在李太后面前搬弄是非,于是被李太后兴师动众教训了一番,自己则是被捎带的另一个倒霉鬼。可是,想到自己因为之前那一系列事件早已进入了当朝不少权贵和重要人物的视线,眼下张宏派人的这次冒险接触却让他心头沉甸甸的。
  “你,又或者说张公公,知不知道我这有不止一双眼睛盯着?”尽管汪孚林知道问了这么一句之后,对方回去之后对张宏复述时,兴许会让那位司礼监第二号人物觉得他事君不忠,讨价还价,可他不得不索要这么一个答案,毕竟,那关乎他接下来的善后。
  “自然知道,毕竟汪掌道如今也算是名人了。”
  那中年内侍仿佛不知道这话很容易被人听出讽刺的歧义,微微笑了笑:“正巧这都察院左近,刑部和大理寺出了点事,应该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我之前才刚刚以徽州来人的身份,去汪掌道家中门口露了一面,这才来的都察院。”
  “我是张公公的私臣,在家中担任司房,素来只管打发批文书,誊写应奏文书,在宫里京里都是生面孔。我眼下回去会在路上耽搁一下,让别人带消息给张公公,至于我,只怕要在汪掌道您家里叨扰一日,明日就离京,而从徽州这一路到京师的来回痕迹,都会有人坐实。”
  果然不愧是冯保之下的第二号人物,简直滴水不漏,但这也意味着,他这次要是不帮忙,这个老太监立刻就站到对立面去了。他若是答应不办事,甚至于将对方卖了给张居正和冯保,那么当然未尝不可,但是,张宏真的会仅仅是病急乱投医就让人来找他?
  说到底,这件事他是挺无辜的,但冒险去张居正那试一试,也不是完全不值得。如果真能够让这位首辅大人帮忙去劝劝李太后,把这种简直小题大做的罪己诏给收回来,万历皇帝也许就不至于记恨张居正一辈子,日后清算时也许还能存点香火情!
  但不论如何,打从张宏派人来找他开始,他就已经没退路了!
  王继光是特意跑来找汪孚林问大明律上的一个问题时,方才得知汪孚林家中来人,将其叫出去了。他若有所思地打算回自己和汪言臣那屋子,可当瞧见郑有贵被几个吏员给叫到了吏房去,他看了一眼那近在咫尺的掌道御史直房,突然生出了一个鬼使神差的念头。于是,他四下里扫了一眼,确定无人注意自己,于是挑起竹帘就迅速跨过门槛进屋。
  尽管往日来过多次,可这样一个人游览这间其实不算大的屋子,却还是第一次,哪怕这里陈设简单到甚至有些简陋,王继光仍然露出了几分殷羡的表情。在他看来,如汪孚林这样只用了三年——不,准确地说只用了一年就从新进士成为掌道御史的,实在是异数之中的异数,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瞧见居中那把宽大的杉木扶手太师椅,他竟是忍不住上前摩挲了一下那扶手,踌躇片刻后就径直坐了上去。那一刻,他仿佛觉得自己也成了掌道御史,威风凛凛,说一不二。
  但紧跟着,他就看到了那张平摊在桌面上,连墨迹都尚未完全干透的纸。只扫了一眼,他就有些移不开目光。因为上头写的名字是南京守备太监孟芳,而与其对应的,则是一条一条非常详实的劣迹,又或者说罪名。意识到汪孚林可能要弹劾这么一位太监之中位列顶尖的人物,他只觉得一颗心怦怦直跳,随即竟是忍不住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脑海中迸出了一个难以遏制的念头。
  如果……他能够抢在汪孚林前头,那会怎样?哪怕只是早一天,汪孚林即便再上奏,也不过是跟在他屁股后头吃尘而已。虽说要承受的后果是接下来在试职御史期间,汪孚林这个掌道御史很可能给他小鞋穿,但那又如何,对方又找不到证据!文官弹劾阉宦这种丰功伟绩,却会让他立刻名扬京城乃至于天下,与此相比,要承受的后果还在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如果是为了求安稳,他到都察院来干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