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3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6/446

  “听说过一点风声……”汪孚林想到殷正茂当初连游七那边都送过礼,给张居正送礼那就更加没啥负担,却没想到李幼滋瞧着殷正茂如此做派,竟然也东施效颦,简直有些哭笑不得。他很快意识到,许国提这事,只怕绝不是为了炫耀消息灵通,脑际登时灵光一闪。
  “莫非许学士认为,殷部堂的位子不大稳?”
  “歙党三去其二,只剩下一个殷石汀,他的位子,也并非如此牢靠。你和锦华应该都记得吧,这小半年来,殷石汀乞老请辞多少次了?”
  “三四次吧……可历来阁老也好,尚书也好,被人弹劾就请辞,这也很常见啊。”程乃轩见多了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段,从前压根没放在心上,可汪孚林这么说,岳父又如此明示,他不禁觉得有些牙疼,“可要是殷部堂也去位,咱们歙县岂不是忒惨了点?张四维好歹都还在位子上呢。”
  “不,张四维之前忍痛卖了王崇古,他此次又遭受重挫,蒲州党已经是声势大跌,相形之下,除却伯父告病之后,殷部堂和许学士还在位子上,许学士这次又只是出外,不是贬斥,如果殷部堂还在,又颇得元辅器重,再加上我们两个科道,却是要胜过张四维了。而殷部堂如果真的退了,歙县这点人就再也不显眼了。”
  汪孚林说到这里,心想自己不可能因此去见殷正茂,否则人家一定会觉得他是为了成全自己,不惜坑同乡前辈!这和上次因游七的事情去见又不同,殷正茂的请退明显只是做个样子而已,绝不是真心的,而且正好得慈圣李太后嘉赏,哪里肯就此让位?
  但更重要的是,他彻底明白了,许国为什么被调去南京却觉得高兴。如此一来,歙党之前那一点点声势,就烟消云散了!
  而张四维反而又被凸显了出来!
  许国见汪孚林听懂了,就很明智地打住了这个话题。等到又说了片刻的话,见汪孚林非常知情识趣地先行告退离去,又叫上了内宅的小北一块回家,他就对有些错愕的程乃轩说道:“锦华,你之前进为给事中,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的,但这一年来你知道藏拙,就算帮着汪世卿,也没有像他这样处处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我才稍稍放心了些。和汪世卿一样,你只怕也不可能轻易脱离六科廊,切记身为言官,虽说不能不言,却也不能动辄放炮。”
  “岳父……”
  “你听我说,你和汪世卿是好友,但道不同,虽不能不相为谋,却也绝对不要学他。他以你为友,却从来不让你去冲锋陷阵,这才是真正为你着想。你在六科廊只管蛰伏,不要觉得委屈,须知雏凤不鸣,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不愿,只等着将来一鸣惊人。只有让人轻视你,你才会听得更多,得到更多的机会。”
  想到冯保都来挑唆自己,想要激起自己的好胜心和汪孚林比一比,从而归附在冯保麾下搏前程,程乃轩觉得岳父这话简直对极了。如果他和汪孚林这样锋芒毕露,所向披靡,冯保会放心得来找他吗?他和汪孚林这才算是全都打入了当今天子之下头两号人物的内部,可以说他在迷惑人这一点上做得真心挺不错的。
  “岳父的教诲,我都记住了。”
  而汪孚林回到家后,没什么保留地将许国那番话告诉了小北,转头却不提殷正茂的事,而是郑重其事地提出了另一件事——既然汪二娘夫妻到了京城,即便吴应节要去国子监,但家里还是人手有些不够,再买几个丫头仆妇进来。虽说自从屋宅整修过后,家里是要添人,可小北知道汪孚林此时提这个,自有弦外之音,答应下来的同时,她忍不住抱紧了汪孚林的胳膊。
  从今往后,就是在家里说话,也不是那么安全了!
  “别那么悲观,渗透和反渗透,策反和反策反,贤妻大人你可是得了胡家叶家两姓真传,还怕对付不了这个?”汪孚林说着便亲了一下妻子的面颊,低声说道,“这事情交给你,我这几天要想办法看看殷正茂和李幼滋之间到底怎么回事。”
  “可若是殷尚书真的致仕回乡,朝堂上你就没有官位高的同乡可以依靠了。你和陈三谟有仇,其他人也和你不大往来……”
  “这你就错了,不是还有元辅吗?再者,就和皇帝喜欢用孤臣一样,我在元辅那儿,也不用人缘太好。既然已经交好了王绍芳,其他人那边要是人人都说我好,那反而显得太醒目,太假。谁都知道,我汪孚林这性格,素来是点个火就炸的炮仗!”
  “哪有自己这么说自己的。”本来心情有点沉重的小北忍不住笑出了声,摸了摸汪孚林那长出点儿胡须茬子的下巴,这才轻声说道,“只不过,小芸和妹夫才刚进京,你控制着点儿,别闹得太过头了吓着他们。”
第八六六章
车前草整出的大麻烦
  汪二娘第一次离开家门,走了几千里路来到京城,原本看什么都是新鲜的,但心里总有些紧张和不安。可是,如今住在兄长的家里,不用像赶路投宿旅馆客舍的时候担心安全问题,每日里不用伺候公婆,不用照管家务,只要闲来陪着嫂子和隔壁的程家大奶奶说说话,四处走走,她就算从前在闺中尚未出嫁,也得帮着母亲,或者说独挑管家大事,不曾有过这么悠闲的时候,她自然而然就渐渐轻松了下来。
  可是,每日起居就寝早就习惯了时辰的她没两天就觉得无聊了。这天,小北一说起家中要让牙婆带人来挑,她立刻当仁不让卷起袖子要帮忙,还振振有词说不能当吃闲饭的,更不能把别有用心的人放进加来,直叫小北哭笑不得,却又不好明着对这位二姑奶奶说,汪孚林是故意让人有机会掺沙子。
  因此,京师中那位极其有名的牙婆一口气带了二三十号人过来备选的时候,汪二娘便坐在嫂子身侧,恨不得用目光当筛子把所有人都给筛一遍。还是小北不动声色地轻轻拍了拍小姑子的手,低声说道:“你不用担心,就算是进了人,也都是先安放在前院,让严妈妈她们慢慢调理,咱们身边都有的是家里带来的牢靠人。再说,头一眼看中的人未必将来就是好的,而最初平平的人,说不定将来就能看出能耐,何必急在一时?”
  汪二娘被嫂子说得面色一怔,随即才佩服得连连点头道:“也是,我听嫂子的。”
  吴应节虽只是徽州府学生,但他曾经在杭州南京扬州等地游历过,也有几个朋友在京师。再说男人白天老留在家里,那就更像吃闲饭的,所以他连日都在外访友,顺便也去国子监打探如何入监等等事宜,不想全都靠汪孚林这个大舅哥和程乃轩这个同乡。汪二娘性子泼辣,但她更明白什么事该管,什么事该放手,因此非但没多说什么,还给吴应节塞了四个二两的金锞子以备不时之需。
  她原是觉得自己手已经够大了,可当看到小北挑了四个脸上匀净,相貌却不过中等,年纪约摸在十一二岁的丫头,给出的身价钱却是一人十两,她不禁暗自咂舌。如今的银子据说比早些年在市面上流通更多,所以赋税等等常常折银交纳,但还是很值钱的,在徽州那地方,当年汪孚林买金宝便是八两,还是买断终身,如今这四个丫头却都是卖身二十年,一人身价银却得十两,四个人就已经四十两了,这京师物价便如此高昂么?
  小北早就听叶明月说过,京师大户人家大多都是世仆伺候,若是进新人,大抵都是精选那些看上去颜色平平,忠厚老实的,所以牙婆都非常清楚这喜好,往各家推荐人时,往往把这些人放在前头。而因为这样的惯例,这种人也特别容易被掺沙子。
  所以,她没有去买那些不大容易有问题的七八岁小孩子,而是挑选了十一二这种似懂非懂,却也不至于太奸猾的当丫头。而在选仆妇的时候,她则在仔仔细细盘问了一番后,挑了两个性子不像面相那般老实,三十左右,自称丧夫无子的妇人。
  至于男仆,她却一个都没要。毕竟,万一家里被心思不纯的男人给混了进来,那就问题大了!
  汪二娘在一旁看着,渐渐就有些糊涂了起来。眼看那牙婆拿了二两赏钱以及六个人的身价银,忙不迭地连连谢恩,又约定了一会把没选中的人送回去,就和王思明一块去顺天府衙办理正式的契书,随即先行告退,小北让严妈妈把选中的人带下去分别安置,他忍不住便把嫂子拉到一边。
  “嫂子,京师这边买人要大价钱不说,根脚是否清白却还说不准,家里真的缺人使唤,之前怎么不给老家带个信?早知道,我这次上京就从徽州那边多带几个人来了,保证个个都是好性子勤快的人。”
  小北既然把事情都托给了严妈妈,此时却也不急着回答——其实是她根本就还没想好——等到携了汪二娘回房,她心里思量得差不多了,就差遣了芳容芳树在外,笑着说道:“好妹妹,知道你好心。京师这些当官的人家,在京城期间,总会收几个本地出身的家仆,带出去不会有乡音,而且有些本地风土人情,也是她们最清楚。你和妹夫要在京师再呆几年的,相公之前就说过,到时候等人调理了出来,就放一个丫头在你身边伺候,一个仆妇随你出门。其实男仆倒不是今日不买,而是相公说,他在都察院有个用得很顺手的书办,回头让他推荐一个给妹夫。”
  “啊?这怎么可以!”
  汪二娘顿时面色涨得通红,出嫁之后,兄长给她和汪小妹分别补过一笔价值不菲的私房钱,这就已经够让她不好意思了,如今嫂子竟然特意挑明,今天这几个人里头还有为自己挑的,甚至连跟着丈夫出门的都已经在看了,她怎能过意得去?
  她从小长在徽州乡间,自己最初都是一口乡音,若非后来汪孚林渐渐积攒了家底有了钱,请了人来教导她和汪小妹官话,如今进了京,光是这说话的关卡就过不去。可身边的丫头仆妇毕竟还是一口乡音,若是将来带着她们出去交际,自然也容易被人瞧不起。
  西溪南吴氏虽说豪富,但素来多在东南以及淮扬一带活动,再加上之前公婆只想让吴应节在南监读书,吴应节却有些心气高,想要继兄长之后再考个举人出来,所以来京师的决定是临时做出,走得又急,她想着给兄长一个意外的惊喜,一直都没提早报信,更不要说准备这么些下人了。如今再想想,自己这突然袭击带来了多大的麻烦?想着想着,她不禁讷讷说道:“嫂子,让您和大哥太费心了……”
  小北只不过灵机一动,这才找出了如此借口,可没想到汪二娘竟然当了真,她暗自庆幸的同时,却也不免有些拿他们夫妻当借口的不好意思。可是,她还不得不继续端着嫂子的架子,教导汪二娘说,汪孚林常常挂在嘴边,说是花钱不要吝啬等等,直到最后把满脸愧疚的小姑子给送走,她才舒了一口气。
  这真是一撒谎就有些刹不住了,接下去还得提防着,千万别让汪二娘看出破绽!还得防着这些家伙从家里人口中套出话来,刘勃等人那儿,按照给汪孚林办事的时间顺序,还得一个个好好吩咐敲打,别真的泄露出消息,那就麻烦了!
  工部尚书李幼滋这一年六十四岁,整整比张居正年长十一岁。虽说他没能入选庶吉士,但起家便是行人,虽说一度因得罪权贵被贬,但终究还是有朝中大人物赏识,被贬县丞没多久就回朝任给事中。自从张居正当上首辅之后,凭借张居正同年兼同乡的双重身份,他的官位更开始经历三级跳。隆庆六年,他还只不过是大理寺少卿,此后不多时便擢升为太仆寺卿,万历元年更是直擢大理寺卿。很快入为户部侍郎,右都御史,最终坐到了工部尚书的位子上。
  要说他这么多年来最大的成就,总共有两项。
  第一项,便是在当初王大臣案的时候,他成功劝了张居正回心转意,制止了冯保的疯狂,让高拱免去了一场灭顶之灾。
  至于第二项,便是去年接任工部尚书之后,保奏了治水能手潘季驯治理黄河,颇见成效。
  如今,张居正嘉靖二十六年的同年在朝中已经不像前两年那样显眼了,李幼滋和殷正茂便是六部尚书加左都御史这七卿之中,硕果仅存的同年党。可是,殷正茂素来便瞧不起李幼滋。原因很简单,李幼滋虽说在六科廊很长时间,但被罢免起复后当过知府,当过分巡道和分守道,却从来都没有出任过布按两司的主官,更不要说是督抚了。既然又没有当过翰林,又没有当过独当一面的省级主官,曾经在两广总督任上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殷正茂怎么瞧得起他?
  这一日在户部正堂,当听都吏张云跑进来报说,李幼滋又为了河工上的事情来和自己打擂台扯皮,却是为了捐监的钱分配问题,殷正茂便不耐烦地站起身来:“不拘去找哪个侍郎,且把他缠住,我没有那闲工夫和他耍嘴皮子,就说我不在!记得照例多给他准备点茶水,李三壶憋不住,肯定就回去了!”
  李幼滋从前就当过户部左右侍郎,哪怕一大把年纪,但户部一多半吏员他都能叫得出名字来。身材肥胖的他脚下乏力,堪堪走进户部正堂的时候,却发现殷正茂竟然不在,这一气登时非同小可。闻讯而来的两位户部侍郎虽说对殷正茂的祸水东引很不满,可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殷正茂和张居正关系特殊,他们也只能赔笑和李幼滋周旋。一旁的都吏张云则是殷勤伺候茶水,笑得腮帮子都快酸了,终于看到李幼滋露出了一丝异色。
  “哼,好一个殷石汀,我就不信他能一直躲着我!”
  来的时候颤颤巍巍,但当离开的时候,李幼滋的步伐却又急又快,甚至可以说是逃也似的。两位早就听说过李幼滋绰号的户部侍郎彼此对视了一眼,须臾就恍然大悟,其中一个便皱着眉头对始作俑者的张云道:“你好大的胆子,李义河毕竟是堂堂工部尚书,你就不怕他真的一个憋不住闹出了大笑话,回头找你算账?”
  张云赶紧哈腰应道:“咱们户部衙门其他东西未必有,但净房也好,尿壶也罢,全都是不缺的,李部堂却不肯在咱们户部解决,非得回工部去,这怎么能怪小的?客人过来,小的伺候茶水,李部堂若是觉得不合口味,可以不喝啊!”
  “你说得都有理,但万一出岔子,李义河告到元辅那里去,大司徒也救不了你。”另一个侍郎却看不惯张云这拿着鸡毛当令箭,太不把李幼滋放在眼里的做派,似笑非笑地说道,“你最好多念几声阿弥陀佛,毕竟,从户部大门到工部大门,那是没有几步,可要是算上两边正堂到门口的距离,那就难说了。”
  张云登时愣了一愣,等发现两位侍郎都已经离开了正堂,他这才面露阴霾。然而,户部好几个都吏,他是殷正茂上任之后提拔到身边的,平素没少收这位户部正堂的好处。而且,他更知道李幼滋那李三壶——也就是茶壶、尿壶、酒壶——的名声,也是殷正茂刻意宣传,所以这会儿担心过后,他就拍了拍脸颊。
  “做都做了,还怕被人报复?”
  嘴里这么说,张云心里却不无担心。尤其是当一个时辰后,他听说李幼滋在回到工部衙门之后便满头大汗,挣扎着回到正堂,如厕之后还晕了过去,立时就知道大事不好。他不敢奢望殷正茂这么一个正二品的高官会替他兜着,哪怕自己做的事情明明是别人挑不出任何毛病的侍奉茶水。
  在茶水中加了利尿的车前草,是从前殷正茂每逢李幼滋来特意吩咐的,两位侍郎明明都不知道,却都不约而同警告了自己,那李幼滋这么个原本就和殷正茂不对付的,今次还因为憋尿太久而犯了病,这还能饶得了他么?
  尽管第一时间生出来的念头是赶紧跑,可是,深知自己还有家眷,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而且万一走了就完全是不打自招,他只能战战兢兢在殷正茂面前提了提听到的这些传言,结果得到的却只是一声冷哼。
  “人家陈南泉当左都御史的时候,七十出头照样步履稳健,声音洪亮,李义河才六十出头,比我还小一岁,他就已经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却还要恋栈权位,赖着不走,今天这么来回走一趟就晕过去了,他还有什么好说的,赶紧告病请辞是正经!”
  殷正茂说得硬气,可终究是一个字都没提到茶水,张云听了哪里能够心安。战战兢兢熬到殷正茂回家,他思来想去是否能找个讨主意的人,最终便想到了都察院的都吏,从前和自己源出同门的胡全身上。然而,他急匆匆跑到胡全家中,却得知胡全还没从都察院回来,竟是扑了个空。他又不敢去都察院守株待兔,只能在胡家门口等了又等,足足等到了月上树梢,他这才等到了那个老相识。
  他快步迎上前去,一把将不明所以的胡全拉到巷子角落,直截了当跪了下来:“胡老哥,我求你救命来了,你千万给我出个主意!”
第八六七章
坐山观虎斗
  胡全虽说比不得郑有贵在汪孚林身边伺候,可自从因为求情那件事成了汪孚林的人,但凡汪孚林有什么事,大抵都会想到他,在都察院正堂和前后两位陈总宪说要紧话时,也都会差他看守。不但如此,陈瓒也好,陈炌也罢,都把他这都吏放在身边使唤,因此都察院虽不止他一个都吏,他却隐隐为首,在京城这些衙门的吏员当中也越发有名气,常常有人拿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来找他。
  可是,同样在户部很吃得开的都吏张云来找他固然并不稀罕,可一见面就下跪,这就有些蹊跷了。
  今日一整天都没出过都察院的胡全赶紧伸手去搀扶,见张云死活一动不动,他不禁有些恼火:“这巷子又不止我一家人,你跪在这里让别人瞧见很好看吗?有什么话进门好好说,能办的我就帮忙,不能办的你跪死了也没用!”
  张云对胡全这位师兄也有些了解,深知其当初为了侄儿在汪孚林面前求恳,那是冒了不小风险的,即便叔侄,可又不是父子,已经是都吏的叔叔却为一个白衣书办的侄儿去求情,这很可能因小失大的事,大多数人都是不会去做的。所以,瞅准了胡全这人有些仗义,他才求了上来。
  这会儿见胡全撂下话之后扭头就走,他赶紧扶着膝盖爬起身追了上去,等跟着胡全进了门,他也顾不上衣裳下摆早已脏污了,低声下气地说道:“胡老哥,我真是已经六神无主,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了,否则也不敢来求你。事情是这样的,今天工部李部堂来户部衙门找殷部堂,结果……”
  胡全听到李幼滋和殷正茂的名字,便立刻停下了脚步,等听张云说完一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他那脸色顿时变得极其微妙。要知道,就在昨天,汪孚林才吩咐过他,打听一下殷正茂和李幼滋之间的矛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张云竟是已经捅了大篓子上门求助!
  因为背对着张云,他不虞被人察觉自己脸上的表情变化,竟是站了好一会儿,这才嘿然笑道:“李部堂虽说人称李三壶,可他既然知道自己离不开茶壶、酒壶和尿壶,喝茶却也不至于毫无节制。你小子说自己都是听殷部堂吩咐在旁边伺候,不会是在茶水里头加了料吧?”
  张云登时心中一跳,可看到胡全说完这话,竟是头也不回朝屋子走去,他想到这京城有的是名医,更不消说凭着李幼滋这样的人,私底下请个太医或者御医来把脉都是有可能的,到时候,自己往茶水中放利尿的车前草,说不定会被发现,他连忙一个箭步追了上去,闪身挡在了胡全面前,苦哈哈地说道:“胡老哥,胡爷,我和你说实话,说实话就是!那茶水里头,我确实加了车前草。”
  最后半截话,他把声音压得极低,确保只有自己和胡全两人能够听见。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心情极度紧张,死盯着胡全的表情,生怕放过一丝一毫的变化。这实情吐露出来,他是担了大干系的,要是回头胡全去卖了他,他别说这都吏当不成,挨打都是轻的,很可能要充军!
  “我当是什么大事,还以为你在李部堂茶水里下了巴豆。”胡全呵了一声,无所谓地在张云肩膀上轻轻拍了拍,意味深长地说道,“老弟你是当局者迷,我是旁观者清。你还是忘了,你是户部的都吏,你是殷部堂身边的人,打狗还得看主人呢,更何况你跟了殷部堂也已经小三年了?就算李部堂真的发现了你在他茶水里加车前草,可你不想一想,他会觉得是你这个都吏自作主张,还是会觉得是殷部堂指使?”
  “到时候他就算想要拿下你这个都吏,你以为殷部堂会看着袖手不管吗?连自己人都护不住,他这个户部尚书还怎么当?”
  张云这才陡然醒悟了过来,登时后悔不迭。从前几次下手的时候,李幼滋反应都还好,可今天李幼滋坐的时间长了些,最后就捅娄子了。再加上两个侍郎明显察觉了一些他的小动作,他心里一慌,殷正茂那儿又似乎并没有什么确凿的保证,这才跑来找胡全。
  如果殷正茂真的一定会保着他,他今天却对别人吐露了真相,岂不是将把柄直接送到了别人手里?
  一贯奸猾的他眼珠子一转,便顿时哭丧了脸:“如果真像胡老哥这么说,那我回头一定好好谢谢您,日后您就是我亲哥哥……”
  胡全也是四十好几,再过几年就要离役的人了,哪里不知道张云这话是什么意思,当即冷哼道:“好了好了,你不用疑神疑鬼,你这破事我才懒得掺和,再说,都察院陈总宪可没掺和过李部堂和殷部堂的纷争,我和谁说去?不过,你也别高兴得太早,殷部堂上书告病请辞也不是第一回了,李部堂要真的拼着一身剐,也要把他拉下马,这结局如何却说不好,指不定两败俱伤。他要是一去,你嘛……呵呵。”
  张云刚刚觉得轻松不少,可被这番话一砸,他的肩膀顿时又耷拉了下来,尤其是胡全结尾那意味深长的呵呵两个字,让他一下子意识到,自己才刚刚露出一点苗头的恶意被对方完全察觉到了,连忙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还想拉胡全去喝酒赔罪,却被后者不耐烦地挡了回去。
  “这都什么时辰了,咱们又不是那些夜禁时候还能在外走动的高官,被人抓了犯夜,别说名声坏了,万一被哪个愣头青打上几板子,日后还要脸不要?好了,你回去吧,回头要有事再来找我就是了。算我倒霉,好死不死听你吐了真相,想要躲事都不行。”
  见胡全骂骂咧咧进屋去了,张云转念一想,胡全听了真相,回头自己若真的遇到绝境,确实会将其拉下水,所以胡全才会不得已做出承诺,让他有事尽管再来,他那满脸不得劲的表情方才变成了欢喜,当即也不跟进去,而是回转身匆匆离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6/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