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446

  平常多和官场中的年长者打交道,这会儿突然要改变画风扮乖巧,汪孚林不得不稍微转换了一下心情,代入了一下从前去宁波拜见小北的祖母叶老太太时那孙婿的模板,很快就调节了过来。
  “都这么多年了,太夫人您记性真好。我还记得您当初就说,希望我能好好读书,将来给首辅大人当个左膀右臂,眼下我这左膀右臂称不上,却也稍微能帮上点忙。我如今不但娶了媳妇,还有个考中举人的养子,去年媳妇还给我又生了个大胖小子,只是两个儿子如今都在徽州,日后有机会上京一定带给您看。等到了京城,我就带着媳妇拜见您老人家。”
  “哟,你这个爹才刚刚当官没几年,养子都已经考中举人了?真是,将来一定又是大郎这样,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的好人才!”
  张敬修听到祖母夸金宝也就算了,竟然拿着父亲张居正打比方,不由哭笑不得。可偏偏还不能提醒祖母,他只能对汪孚林干瞪眼,心想你总应该知道祖母这大郎指代的是父亲张居正,而不是他张嗣修。
  汪孚林当然能够意识到,于是赶紧谦逊。等到赵老夫人又开始东拉西扯问他这些年的经历,他琢磨着官场上的事情说了老人家也听不懂,干脆就把去辽东冒险的那档子事,在广东时去澳门的经过,这些跌宕起伏又很有情节感的故事拿出来说。
  果然,这有趣的故事再加上后送进来的清粥小菜,非常令人有食欲,赵老夫人竟是一口气下去一大碗绿豆粥,小半块重阳糕,就连张家兄弟几个,看到一碟子黄瓜蘸酱,一碟子萝卜丁,一碟子凉拌豆腐丁,一碟子炒茼蒿,还有那些他们说不上名字的凉拌野菜,热腾腾的一碗鸡蛋羹,也全都食欲大振。
  成天山珍海味都快吃腻了!
  吃完之后,赵老夫人竟是还笑呵呵地说:“从江陵出发到这儿,头一回吃得这么舒服,心情这么好!”
第八九六章
施恩得图报
  患得患失的真定知府钱普直到张敬修亲自出来,对他的周到大加赞赏,说是祖母对这顿晚饭极其满意,已经等得地老天荒的他一边谦逊,一边和张敬修说话,等把人复又送进去之后,这才常常舒了一口气,转而便是狂喜。
  之前张宁激他吐露新官上任被人诟病的苦处,他说归说,但还多了一个心眼,可转眼间这位司礼监的随堂帮了他这么一个大忙,他就觉得自己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却还是太慢待了人。
  可他之前就因为奉承张居正的那一座轿厅,很可能给自己惹来大麻烦,现如今哪里还敢贸贸然给张宁这种层面上的人送礼?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钱普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让人捎带话去给张宁,想着当面见人问个清楚,省得回头连个道谢的机会都没有。可是,当他等了良久,张宁晃晃悠悠出来之后,一听到他小心翼翼多谢提点,顿时就笑了一声。
  “举手之劳的事,谢什么谢?再说了,我也是奉皇命下来迎接太夫人的,太夫人吃得下睡的香,我这差事才算办得好。更何况……”张宁拖了个长音,竟然笑吟吟地拍了拍钱普的肩膀,“你应该感谢汪掌道没事和你闲聊首辅大人那轿子的事,要不是知道你就因为这么个小小的奉承被人在背后传成那样,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名声竟是如蛆附骨去不掉了,我也不会觉得惺惺相惜。”
  张宁丝毫不理会惺惺相惜四个字不是用在这种地方的,笑容中突然流露出几分杀机:“想当年,我也被几个该死的家伙算计过,谁让那几个文官名声好,我这个太监就只能被动挨打?不过,我比你幸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借着两败俱伤的威胁和人摊牌,先把事情摁住了,到最后还硬生生干掉了两个对手。”
  这是连汪孚林在离开杭州后都不大了然的浙江官场内斗,张宁确确实实挤走了一个布政使一个按察使,尽管用的时间有点长。
  钱普出仕至今也十年了,这会儿闻听张宁一番话,他却有些瞠目结舌。
  张宁是真因为也曾经有过被人排挤暗算的经历,这才帮了他这么一个大忙?要知道,他小小一个知府,对这位公公毫无帮助!
  张宁却没大在意钱普的纠结,自顾自地说道:“事到如今,你也没别的路可走,只能上元辅这条船。张家太夫人吃得舒服了,回京一说,元辅对你的观感会更好。总之,要谢别谢我,谢汪掌道。我在元辅面前可说不上话,接下来帮不了你什么,可他却不一样。”
  反正钱普这种层次的文官对他来说谈不上什么助力,对汪孚林却未必,两人老相识,就算他顺水推舟帮其招揽个人呗?虽说谄媚这种缺点清流君子也许非常不齿,可汪孚林应当不是那种拘泥小节的人,否则当初帮自己一个名声不好的太监干啥?再说钱普政绩尚可,提携笼络也无可厚非!
  他一点都没去想,汪孚林现在只是个正七品的监察御史,只不过掌印广东道,根本谈不上去提携堂堂一个从四品真定知府。
  然而,钱普却眼中光芒一闪,随即喜悦了起来,自以为猜中了张宁特意来提点自己这背后最大的原因。
  汪孚林却不知道张宁举手之劳帮了钱普一个大忙,还给自己拉了一重感激。陪老人家闲磕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掌控节奏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当他掐着时间讲完故事,送了赵老夫人就寝的时候,自己也是累得很。
  毕竟,他是从京师直奔河间府献县陈家赐葬祭,紧跟着就马不停蹄到了真定府,回头住一晚上,还要负责继续随同北上京城。
  虽说路上不可能出什么大问题,毕竟赵老夫人活得比张居正更久那是历史事件,可蝴蝶翅膀早就被他带歪了!
  出了房门,他才难以抑制打了个呵欠,却发现张敬修以下兄弟几个齐刷刷看着自己,其中年纪最小的张静修更是眼睛忽闪忽闪的,让他想到了当年的金宝。他熟不拘礼地笑着摩挲了一下小家伙的脑袋,这才抱手问道:“怎么,看到今天我到这里来接你们,很吃惊吗?”
  张敬修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不容置疑打手势让弟弟们都去睡觉。然而,他这个长兄的话虽说对年纪小的三个弟弟很有效,张懋修却压根动也不动,而是干咳了一声道:“大哥,咱们离开京师都这么久了,总算见到世卿,这会儿祖母又睡了,我也憋了一肚子话想问他,你就行行好,留着我一块说话。”
  对这个素来机敏的三弟,张敬修也没有办法,只能瞪了人一眼,便拉着汪孚林往之前分给自己那屋子走去。张懋修见大哥不反对,就笑吟吟地对四弟张简修嘱咐了两句,随即追了上去。他们这一走,老五张允修顿时耷拉下了脸:“又把咱们当小孩子,四哥今年也快二十了,祖母之前还和母亲说明年操办你的婚事,我也十四了,什么大事不能让我们一块听?”
  被五弟点了名的老四张简修虽说也挺想去凑个热闹,可刚刚三哥拉着自己嘱咐的话恰恰是看好两个弟弟,他也只能无奈从命。这会儿,他根本不接张允修的话茬,一把拉上张静修,一把推上张允修,不由分说就往房间走。只一边走他却一边想,和三个兄长交情更深厚的汪孚林,到底会和他们说什么?
  汪孚林还真是什么都不想说。面对张家老大老三恨不得刨根问底,将不在京师那段时间,朝中内外情况都搞清楚的那种急切,他却很不给面子地再次打了个呵欠,随即就举手投降道:“我说二位张公子,能不能饶过我?我是真的一路上赶得都快打瞌睡了,这才好不容易在真定府接着你们这一行。要是想听,回头我趁着元辅不在上张家和你们说个够,眼下让我先合眼睡一觉行不行?真的,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再惊险也比不上眼下的事情重要。”
  张敬修听汪孚林都用上惊险两个字了,顿时忍不住埋怨道:“你不想说就别提惊险,这不是有意卖关子吗?”
  张懋修却没那么好说话,一面笑着按住了要走的汪孚林双肩,一面朝兄长挤了挤眼睛说:“这样,明日你别骑马。你也知道的,自从之前这位真定钱知府给爹送过轿子,一路上送车马的不在少数。虽说这次送祖母上来的车本来就是特制的,但之前经过顺德府邢台县时,当地知府还是又送了辆马车,做工很好,颠簸极小,明日换给你坐怎么样?”
  见汪孚林满脸无奈,他就继续陪笑道:“我和大哥实在不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说帮不上爹什么,可总不能外头的事情一律不知吧?”
  汪孚林虽说确实是精疲力竭,但两兄弟软磨硬泡,他就三言两语,用超级归纳法将他们离京回江陵奔丧到现在发生的各种事情大略提了提,总共没花上一刻钟功夫。等到张懋修和张敬修好不容易消化了那些波诡云谲的事件,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还想继续追问的时候,竟是只见汪孚林缩着脑袋,赫然就这么睡着了!这下子,纵使他们有千般疑问,万般不解,也只能相对苦笑。
  不论是装睡还是真睡,汪孚林之前都说了一路行程,他们总不能催逼太过,今晚上就先放过他好了!
  京师、真定、保定,素来是北直隶三大重镇,真定府城更是佛寺极多。尤其是所谓的河北三宝中,沧州狮子景州塔,真定府的大菩萨,最后者指的就是那一尊供奉在真定隆兴寺内,北宋年间铸成的千手千眼观音铜像。赵老夫人早年听人提过之后,就很想去瞻仰一番,如今过境就更想去看看了。然而,皇帝竟然派了汪孚林和张宁两人直接到真定府来迎接她,纵使她一辈子都在江陵,没走出过湖广一步,也隐隐约约意识到眼下不适合在真定府多做停留。
  更何况,张敬修和张懋修兄弟都不约而同地劝她早点走,早点到京城和父亲张居正团聚。
  因此,次日一大清早,赵老夫人便在儿媳王氏以及长孙媳高氏的陪同之下,上了第一辆马车启程离开。而睡眠不足的汪孚林当然不至于一出城就去张家兄弟承诺的马车上补眠,眼看一行十几辆有的坐人,有的载物的马车渐渐起行,左右护卫随从也已经都跟了上去,他正要翻身上马,却没想到真定知府钱普在遣退了其他官员之后,突然伸手拉住了他,停顿片刻就诚恳地说道:“汪掌道,大恩不言谢,我这辈子都会记得你的仗义。”
  汪孚林只觉得满头雾水。他仗义什么了?他是悄悄问过钱普的政绩没错,可他还没回京对张居正说呢,钱普这家伙竟然耳目如此灵通么?要这样的话还怎么会被人背后算计,将其送礼的内容夸大十分?
  他愣了一愣,这才满脸古怪地问道:“钱府尊,您这话过了吧?什么大恩,昨夜到今晨,我可不曾做过什么。”
  “汪掌道您是厚道人,差遣张公公提醒,特意让我给太夫人他们预备了清淡的饮食,却不肯居功,多亏张公公看不过去您做好人还不肯居功,特意提醒了我一下。”钱普见汪孚林为之大讶,误以为对方是没料到张宁竟然没有保守秘密,连忙解释道,“张公公并没有明说,但我可不是那般迟钝的人,三两下就猜到了。我虽不过是真定知府,日后前程说不得也极其有限,但汪掌道你只要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一声,我一定尽心竭力!”
  这都是什么和什么?昨天晚上他见到赵老夫人后就被拖着说个没完没了,哪有空去管饭菜的事?张宁自己去做的好人,还把这恩情推到自己头上干嘛?
  汪孚林简直觉得脑袋里一万个问号正在盘旋。可是,张宁既然如此好意,他怎么也不至于坏了人家一番安排,当下变含含糊糊岔了过去,随即却嘱咐道:“一点小事,钱府尊不用放在心上。真定和保定乃是京城西南面的两重屏障,又是北直隶大府,之前那些传闻的事情,我自然会一一对相关人士去说,你在任上只管尽心便是。若有事,可以写信给我。”
  虽说猜不透张宁的真实用意,但汪孚林还是决定继续卖个好,横竖他确实是打算回京去对张居正提一提轿子被无限夸大的问题。而他这样的态度却让钱普进一步确认了心中的猜测,狂喜的同时,却越发觉得这位年轻的掌道御史虽然名声如日中天,又是从京城下来出皇差,为人却谦逊和气,没有那种挑剔刻薄的御史做派,做人又仗义又实诚,实在是可以倚靠的。
  于是,他立刻想都不想地说:“那日后下官就仰仗汪掌道了!”
  两人在这光天化日之下说话,虽说旁人未必听得清楚都在说什么,但一举一动至少是能够让人看得清清楚楚——钱普也着实怕了再被人说是给汪孚林送礼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于是,等到彼此揖别,看着汪孚林上马,这些年来文名颇佳,政绩尚可,此次却好霉催地得了个恶名的钱知府这才擦了擦脑门。
  反正已经都这样了,一条道走到黑,张居正未必能一直记得他,但汪孚林作为张居正的铁杆亲信,却肯帮他一把,他已经满足了!
  汪孚林追上前头大部队之后,却借口有话对张宁说,叫了人一块策马并行,远远落在了一行人的最后头。他直截了当复述了一下钱普刚刚留下自己说的那番话,随即就无奈地问道:“我说张公公,咱们不是外人,你自己做好事,却硬要归功于我干什么?”
  “钱普这种知府,说高不高,说低却也绝对不低,他要是一任知府任满,可以立刻放分守道,也就是布政司参政,又或者按察副使,如果运气好,则是内迁京官,能进大理寺太常寺少卿这一级,那就更加前途不错了。但总之,对这种人施恩于我来说没什么用处,可对你不同。”
  说到这里,张宁顿了一顿,这才轻声说道:“我之前对你说升司礼监随堂只是运气,可我现在想想,指不定我和你有旧,对我的安置有决定权的冯公公已经知道了呢?否则这么巧这趟皇差就是咱俩出?而且,我顺手帮你结个善缘,也是有事求你。你给我出个主意,我回京之后,这所见所闻怎么对冯公公禀报?怎么对皇上禀报?”
第八九七章
回京之后的面圣
  张宁请自己帮忙的这件事,汪孚林却没有立刻回答,因为他自己也在踌躇。张居正那边容易,实话实说就是了。但原本他只是奉张居正之命私底下来迎接一下赵老夫人,随即一同进京,无需在意其他人,反正虱子多了不怕痒,人言可畏这种事对他来说已经完全无所谓了,然而,现如今他身上却和张宁一样担着钦差,回京之后势必要应付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问询。
  别看这位万历皇帝刚刚亲政,看上去仍然是张居正大权独揽,但这是因为权力执掌的惯性。原则上来说,只要内阁张居正,司礼监冯保,宫中李太后这铁三角犹存,万历皇帝要受到三重压制,所谓亲政就只是一个摆设。但是,即使朱翊钧没有当初嘉靖皇帝敢于直面硬抗杨廷和的魄力,如今看上去除却张宏这样忠心耿耿的太监之外,好似没有其他的人脉,但未必就真的没有人会选择站队在皇帝这一边。
  要知道,张璁桂萼这些人的光辉事迹摆在那,嘉靖初年陆炳的权势滔天也只过了几十年,安知就没有打算效仿的人?
  而且,他至今对家里当初被刘守有派人掺沙子的事情还耿耿于怀,对刘守有背后的人更是好奇得很!
  所以,怎么对朱翊钧禀报赵老夫人上路的这般见闻,这是一个问题。
  新乐、定州、庆都、清苑。从彼此毗邻的真定府到保定府,一行人用了四天。而就在抵达保定府治所在的清苑县城,也就是保定府城的时候,汪孚林便终于做了决定。他私底下找到张宁,郑重其事耳语了一阵。将如何交差这件正事交待清楚,他就又笑着提到了之前张宁托付的别号一事。
  “冯公公号双林,张公公号容斋,这两个别号都颇为雅致,但你如今只是随堂,和上头这些资历最深的去争雅致,那实在是没什么意思,我觉得,不如就俗一些,至少让人在听到这个别号的时候,就能恍然大悟,是那个谁谁,而不是还要绞尽脑汁地回忆,是哪个张公公来着,有些想不起来了。”
  见张宁连连点头,他就坏笑道:“所以我左思右想,取了两个别号备用,其中一个你听了别骂我,就叫国泰,很简单,宁不就是安吗?国泰民安,宫中的贵人来说,这种别号非常吉祥,但当然,太俗,你以后免不了要被人背后骂两句不学无术。”
  出乎汪孚林意料的是,张宁竟然真的认认真真在那思量,他不禁有些汗颜——他其实还想叫平安来着,可想到叫这名字的在宦官中不知道多少,其中还有好几个是非常有名的,他就干脆地打消了这打算。他干咳了一声,这才继续说道:“至于另外一个别号,我建议你从杭州北新关税监的经历来取。杭州在南宋时,曾经取名为临安,和你这宁字颇有重合之妙。”
  “国泰和临安……果然都挺简单的,符合我这人自己起别号的水准,不至于让人说我是求了别人给自己起个雅号。”张宁一点嫌弃的意思也没有,反而眉开眼笑地说道,“如此一来,我就好好挑一个,要我说,前头那个意义太大,倒是临安着实不错,既合了我之前的经历,又映衬了我的名字。话说,你自己的别号起好了吗?报上来听听。”
  汪孚林才刚刚因为解决了一桩任务而松了一口气,此时见张宁问这个,他登时面色一呆,许久才尴尬地说道:“算了,我如今才二十出头,起别号太早,日后再说。”
  其实是起不出来啊!太自夸的不敢拿出来,太自谦的又觉得没气势,他倒是想日后年纪大了隐居松明山时,自号丰乐老人,就不知道丰乐河两岸的西溪南村和松明山村各位年长贤达会不会把他掐死……
  说起来,他之前才好容易给留在徽州给父母带的儿子阿毛起了个名字,却是很没创意地沿用了汪道昆给儿子起名的特色,中间用了一个无字。虽说他曾经打算起名叫无痕,却被小北评点说像二流传奇主角,想起名无庸,又被说是像无用的谐音……他好歹没用无情就已经很有水准了!到最后他恼将上来,干脆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两个字。
  汪无论!
  无论好不好,你们看着办!觉得不好就自己起!
  结果,这个在他看来很不咋样的名字,却在父母和小北那边全盘通过了。
  张宁却不知道汪孚林其实是个起名苦手,既然自己的别号解决了,他放下了心头一桩大事,接下来的路上有时候在赵老夫人面前转转,有时候则和魏朝套近乎。魏朝这一年四十岁,他是冯保的门下,从兵仗局太监兼司礼监太监不过两年,却有一年在外头出外差,而且还是围绕着张居正的家人转,但他却半点怨言都没有。而张宁分明只是个司礼监随堂,又刚刚回京,他却仍旧对其客客气气,倘若不知道的人,很难想像他是冯保的得力心腹之一。
  众人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抵达京师的这一天,正是九月十五。前来郊劳的阵容,是汪孚林和张宁离京之前就已经定下来的,司礼监太监李祐,慈庆宫太监张仲举,慈宁宫太监李用。张居正这个当儿子的当然也亲自来了,只不过这一次,和上次文武官员大规模去迎接张居正不一样,场面要小了很多。
  然而,宫中的迎接仍然相当高规格。若非赵老夫人一路劳顿,抵达时已经是疲惫不堪,李太后甚至要把人请到宫里亲自接见。即便如此,这三位太监还是随行一直把赵老夫人送到大纱帽胡同张大学士府安顿妥当了,这才回宫复命——捎带同路的,却还有魏朝、汪孚林和张宁,以及进宫谢恩的张居正。
  而进了午门之后,张仲举和李用就各自回慈庆宫和慈宁宫了。至于剩下的李祐以及汪孚林张宁,以及张居正,则要去见朱翊钧。
  素来朱翊钧接见外官,无论经筵还是小朝议,都是在文华殿,但今天,司礼监太监李祐却说事关首辅私事,在文华殿回话不妥当,除却其他几人之外,竟然破天荒带着汪孚林这个外臣直奔乾清宫。这对于进过几趟宫城,但仅限于去过六科廊、内阁、东阁、文华殿的汪孚林来说,还是很新鲜的第一次。
  张宁这个宦官不同,只要不往后宫乱窜,乾清宫这种地方自然可以进。只不过,此时此刻,相比汪孚林,张宁竟然显得更加紧张一些。原因很简单,内外皇城的各式宦官少说也有三五千人,他虽说跻身司礼监,但只是个随堂,从前又没当过乾清宫近侍,他慈庆宫和慈宁宫都去过两回,但竟然还是第一次到乾清宫来!
  作为后世曾经参观过故宫的人,汪孚林走在如今这还有主人,并非后世平民百姓也可以随便踏足其中的紫禁城,心里不得不感慨,就和一栋房子有主人和没主人截然不同一样,如今这座宫城住着两位皇太后,一位皇帝,以及众多后妃,那和后世的游览景点着实不同。
  他那会儿去故宫参观的时候,就只见路面大片大片的凹凸不平,宫殿远看尚可,近看却何止斑驳,简直是灰蒙蒙一片,只有在出了故宫后门上了景山公园最高点方才能看见一丝巍峨,简直大失所望。可眼下,宫殿上那琉璃瓦在落日的余晖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芒,雕梁画栋和各种彩绘全都清晰艳丽,来来往往宦官脚步整齐,步声微小,训练有素,尚未到乾清宫,便有一种积累已久的气势迎面而来,提醒他这不是景点,而是如今统御万里河山的至尊居所。
  除却三六九的朝会,汪孚林在文华殿近距离见过朱翊钧几次,但那时候也只是相对近的距离,却因为他的位置一向比大佬们要靠后,和人唇枪舌剑的时候固然可以站出来,但关注对手还来不及,哪里有功夫端详皇帝?因此,当踏进乾清宫正殿,眼见皇帝的须弥座真正距离自己不远,朱翊钧那张脸因为正对殿外,借助这会儿有些昏暗的光线,却依旧比从前更清楚时,他迅速多扫了两眼,这才上前拜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