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446

  张大受眼神一闪,可见张宏长叹一声,以手扶额,再也不说话了,他知道这老人最擅长观风色,断然不是在危言耸听,要是和外廷内阁那些阁臣比起来,也更像是从前的吕调阳,而不是张四维,他心下也暗叹了一口气,只觉得万般无奈。
  可他是冯保的第一号心腹,替冯保掌管宫中私宅,内外交通,冯保有问题,他根本摘不出来,他唯有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别的选择!
  为防张四维跟着汪孚林弹劾冯保的奏本,唆使科道群起而攻,冯保已经在会极门那边主管收奏本的管门太监那边做好万全准备了。
  象征性地呈递上去一两本,然后全都私自扣下,然后请动李太后给万历皇帝施压!但接下来胜败如何,冯保似乎另有打算,就连他也不知道!
第九三七章
小皇帝求援
  次日恰是一个不上早朝的日子,一贯只收题本的通政司炸开了锅。却原来是六部、都察院、翰林院总共七八个衙门的十几个官员,上书弹劾冯保滥权、受贿、诬告、强夺、纵容侄儿欺压官员……比起汪孚林的七宗罪,他们罗列的罪名整整十几条,一时犹如石破天惊,满朝震动。通政司的主官到属官,往常都是最轻省不过的,如今却是焦头烂额,可这种题本不比奏本,通政司人多嘴杂,内容没法保密,纵使他们心怀忐忑,也只能一股脑儿往上送去。
  而冯保纵使有千般本事,会极门的奏本他可能拦截,不让众人知道,可通政司的题本,他又怎么可能拦截?
  意识到张四维这一招犹如釜底抽薪,直接把他逼到了最关键的节点上,冯太监恨不得直接冲到内阁,将张四维如同当年高拱那般直接驱赶出京。可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唯有紧急派人出去联络之前就联络过的各方人士,希望他们能群起而攻张四维。可他还没完全安排好这一切,万历皇帝朱翊钧已经命人到司礼监,指名索取汪孚林的奏本以及所有弹劾他的题本。
  冯保万万没想到,小皇帝的反应竟是那般急切。尽管尚未牵涉到是否会处置自己的问题,但冯保是什么人?他之前面对高拱的压制尚且不会束手待毙,如今已经掌权多年,又哪里会任人宰割?他直接把那一大堆奏本题本打包在一块,直扑慈宁宫,一进门之后便哭拜在地。
  “老娘娘救我!”
  张居正这一病,李太后一直都觉得心情非常不好,几次三番派了御医和太监去张府慰问。她一贯是只要别人不报,就不大管宫外的事情——实则是泥瓦匠家女儿出身的她勉强认识的那几个字,都是进裕王府之后的事情了,能够身兼严父慈母督促万历皇帝读书,那就已经算是很有见识了,哪里还有本事去弄懂外朝那些复杂的事务?好在从前外有张居正,内有冯保,她也就放心做个手握大权却大胆放权的太后。
  因此,这时候听到冯保此言,她顿时又惊又怒,当即吩咐身边太监上前把冯保搀扶起来:“快起来,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冯保却先不说话,直接先把一大把奏本题本给捧到了李太后面前,旋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等李太后接过来拣了其中一二看了,他才说起自己被人弹劾,罪名无数的困境。趁着李太后眉头倒竖的刹那,他抓紧时机,再次重重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说道:“老娘娘,老奴从裕王府开始伺候皇上,多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些年来何尝沾手过外间政务?可那些人就和高拱一样,完全不肯放过老奴!老奴最没想到的是,皇上他竟然也听信了这些话……”
  见冯保俯伏在地痛哭流涕,李太后只觉得心火一阵旺似一阵。她一直都在严防死守,生怕出现譬如王振,譬如刘瑾那样的太监带坏了万历皇帝,但冯保终究是不同的,冯保从来不会向皇帝献殷勤,又或者蛊惑皇帝沾染那些恶习,教唆皇帝去和大臣抬杠,随随便便坏了稳定的政局。毕竟,在她心目中,当年的英宗,后来的武宗,做得最错的事情就是不懂装懂,非得拿掉朝中几个原本老成谋国的部阁重臣,结果生生出了大乱子。
  因此,李太后当即猛地一拍扶手,怒声喝道:“去乾清宫,叫皇帝来见我!”
  尽管万历皇帝朱翊钧比不上冯保眼线遍布宫廷,但如今他正打算大刀阔斧夺回权力,当然不会忽视冯保的行踪。怎奈何冯保动作飞快,他得到消息的时候,人已经进了慈宁宫。一想到李太后往日的强势,动不动就勒令他罚跪,又惊又怒的他忍不住在屋子里来来回回转圈,可就当他正打算去找张宏拿主意的时候,外间一个他几番试探下来收服的小太监就轻声叫道:“皇上,张明张公公来了。”
  要是换成平时,听到是在司礼监秉笔当中排名靠后的张明来了,朱翊钧哪里耐烦应付他,可如今他却记起上次张明代内阁次辅张四维来输诚,当他明确表示了态度之后,没两天张四维就和汪孚林言归于好,如今汪孚林一上书弹劾冯保,张四维就已经发动后续人手跟上了,他就开口吩咐张明进来。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张明匆匆进来,先暗示他让稳妥人在外头看着,随即扑通跪地之后,就说出了一句让他大惊失色的话:“皇上,张容斋张公公,让冯公公给软禁在了私宅里头!”
  那一瞬间,朱翊钧只觉得两眼发黑,天旋地转。要知道,张宏虽说从来不教唆他夺权,对付冯保,可却是一个最合格的倾听者和劝慰者,他已经习惯了只要遇到什么事,就和张宏私底下说,说完之后心里一口气出了,心情也就顺了。这是张鲸和张诚两个走了之后,他在宫里唯一最最信赖的人了。此时此刻,他愤怒地一捶桌子,气急败坏地说道:“冯保,他简直胆大包天!”
  张明见最大的目标已经达到,如今要过的是慈宁宫那一关,他就轻声说道:“皇上,冯公公既然去求了慈圣老娘娘,您何妨去慈庆宫,求一求仁圣老娘娘出面?仁圣老娘娘毕竟是穆庙老爷爷的嫡后,又没有嫡亲子女,对您素来都是最好的。”
  “对对,我怎么忘了还有仁圣老娘娘!”朱翊钧如梦初醒,连忙重重拍了拍脑袋,连自称问题也忘了,立刻当机立断地说,“冯保一定会在母亲面前胡说八道,母亲必会来找我过去,事不宜迟,赶紧走!”
  皇帝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张明自是心头大喜。可他正要奉着朱翊钧出门,这位小皇帝却又觉得心里烦躁,他眼珠子一转,便悄悄让人拿了酒来,撺掇朱翊钧喝了几口壮胆,随即一行人这才匆匆出门。
  他们这一行人前脚一走,从慈宁宫过来的太监李用就到了,面对的却是一个空空荡荡的乾清宫。因为慈宁宫在乾清宫西边,慈庆宫在乾清宫东边,只要不是在乾清门截住,两拨人根本就不会碰面。最最重要的是,朱翊钧走之前压根没告诉乾清宫的人自己去哪了!扑了个空的李用到底聪明,重回乾清门拿出李太后的名头一问,这才知道皇帝是去了东边,连忙快步追了过去。
  可东边有很多重要的地方,比如内阁,比如文华殿,比如慈庆宫,小皇帝到底是上哪去了?
  朱翊钧生怕被人追上,一路催着步辇走得飞快,而自知已经暴露的张明也同样生怕被牵连,一样在那拼命催促抬着步辇的小火者赶路。就在他们刚刚赶到慈庆宫时,后头的李用终于追来了。然而,朱翊钧却到底是皇帝,他早早吩咐几个小太监去拦着后头的追兵,自己暗示慈庆宫太监张仲举再出面阻拦一会儿,自己则是一阵风似的冲进了慈庆宫正殿,仁圣陈太后起居的东暖阁。
  陈太后乃是隆庆皇帝在裕王府时册立的继妃,后来晋封皇后,可她虽说有正室的名义,却从来都没得到过丈夫的尊重,早年甚至差点因为某些口舌之争被一气之下的隆庆皇帝给废了,后来就索性借着多病的由头,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正因为没有子女,不得圣宠,又没有底气,想当初隆庆皇帝驾崩的时候,张居正和冯保串通一气,竟然不但让当初的皇贵妃李氏得封圣母皇太后,还和她一样上了徽号,她也没大争。
  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法争,更争不赢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的李太后,再加上朱翊钧是从人家肚子里爬出来的,她索性一律不管。
  然而,对于并非自己所生的朱翊钧,她却素来多几分宽容和真心的疼爱。此时此刻,见朱翊钧匆匆进来之后,也来不及行礼就直接扑到了自己怀里,陈太后不禁愣了半晌,随即连忙叫道:“怎么回事?这是受了什么委屈不成?”
  朱翊钧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朝臣弹劾冯保,自己要司礼监把涉及到的奏本和题本都送来,冯保却跑到李太后那边告状的事情一一言明,最后直接伏在了陈太后膝盖上:“我也知道,大伴在裕王府时一直都带着我长大,可我还没说什么,他就这样兴师动众,哪里还把我放在眼里?我已经大婚亲政了,难道过问这些事情都是过错不成?”
  陈太后并不是非常有主意的人,当初冯保说高拱不把他们孤儿寡母放在眼里,李太后在旁边一敲边鼓,她就和李太后以及小皇帝以三人的名义下中旨,将高拱赶出了朝廷。而冯保这些年多半只顾着奉承李太后,对她却是平平,陈太后倒不在乎司礼监掌印太监换个人当。因此,想到当初之事极其轻易,她这会儿皱了皱眉后就问道:“要逐走一个老奴,给他一个教训而已,你怎么不写了圣旨去尚宝监或者尚宝司用印?”
  朱翊钧愣了一愣,刚刚跟进来后一直没做声的张明瞅准机会,连忙痛心疾首地说道:“仁圣老娘娘,皇上何尝不想,可冯保目无君上,早就以元辅尚在病中为由,命亲信将尚宝监和尚宝司看了起来,甚至还去慈圣老娘娘那儿恶人先告状!仁圣老娘娘,现如今就只有您能帮着皇上了!”
  丈夫没了,儿子不是亲生的,宫外虽说有亲人,但一年到头也难得进宫几次,对于陈太后来说,自己也就是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可是,张明的请求,朱翊钧那期盼的眼神,她终于隐隐有些动摇。就在这时候,刚刚一直都被拦着的慈宁宫太监李用,终于突破重围,踏进了此间。
  看到朱翊钧竟然扑在陈太后膝盖上,李用眼神一闪,本能地感觉到有几分不妙,连忙恭恭敬敬地说道:“慈宁宫慈圣老娘娘想要请皇上过去说话,所以奴婢去乾清宫后扑了个空,就一路追了过来,没想到皇上是来看仁圣老娘娘了。”
  陈太后往日并不挑剔,此时却因为朱翊钧的哭诉多了几分火气:“怎么,皇上还不能来看我?”
  糟糕,说错话了!
  尽管宫中如今有两位皇太后,一嫡一庶,但就和当年成化皇帝似的,何尝不是最初两位皇太后在宫中,嫡母硬是生生被生母给盖下去了,而后连下葬都是嫡母逊色于生母?所以,李用又是慈宁宫出来的,在外比张仲举这个慈庆宫太监更有体面,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某些难以改掉的习惯。此时此刻被陈太后这一挑刺,他赶紧存了十分小心,双膝跪下磕了个头认错,这才小心翼翼地说:“仁圣老娘娘,我家老娘娘请皇上过去,是为了商议正经国事……”
  “想当初诚孝皇后在的时候,宣庙和英庙爷爷先后登基,大臣们也有请垂帘的,可她却严词拒绝。外头辅政大臣都是好好的,用得着女人干政?”
  陈太后平生第一次提高声气和人说话,却因为一手拉着已经成年的朱翊钧,竟然显得颇有底气。跟着李用进来的张仲举先是一愣,随即便生出了一股说不出的狂喜。这么多年了,慈庆宫一直都被慈宁宫压了一头,他这个慈庆宫管事牌子也素来在慈宁宫管事牌子李用面前不能挺直腰杆,就因为陈太后除了占着个嫡字名分,其余地方根本就没办法和李太后抗衡,如今看这架势,小皇帝竟然要改换门庭,重新亲近嫡母了吗?
  张仲举高兴,李用就心如鹿撞了。可任凭他在外怎么耍横,在陈太后面前却不得不全都收起来。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选择的是做小伏低,而不是顶撞,少不得可怜巴巴地说道:“仁圣老娘娘教训的很是,我家老娘娘自来不管外间政务如何,只怕有小人教唆了皇上。”
  一边说,李用还用阴冷的目光一边瞥了一眼小皇帝身边的张明,随即又垂下眼睑道:“仁圣老娘娘既是不放心,那奴婢回去禀告我家老娘娘,请了我家老娘娘登门到慈庆宫来分说就是了。”
  “不用!”陈太后觉察到朱翊钧正搀扶着自己的臂膀,心里权衡许久,终究决定恣意一次,“我近来身上也爽快,就跟着皇上一块去慈宁宫坐坐好了!”
  此话一出,李用心头大喜,立时一句奴婢这就回去禀报,随即拔腿就走,张仲举和张明根本就没把人拦住,可看着朱翊钧显然已经心满意足的架势,后头这两个资历很深的太监有苦说不出,恨不得捶胸顿足。
  陈太后是嫡母皇太后,人在慈庆宫,那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当然应该请李太后这个圣母皇太后过来说话,如此也有利于提高声势。可现在倒好,小皇帝竟然觉得请动陈太后撑腰就心满意足了,陈太后也没个嫡母的架势,竟然要过去慈宁宫,到人家的地头去找回场子,这不是坑自己吗?
第九三八章
针尖对麦芒
  当李用绝对是一溜小跑从慈庆宫回到慈宁宫时,他货真价实地憋出了一头大汗。他还没到坐凳杌的级别,更何况在如今这节骨眼上,有心摆威风还不如先把事情办好。果然,大冷天的他跑出一身汗来,可在踏入慈宁宫东暖阁时,还是挨了李太后不耐烦的一声喝问。
  “去乾清宫居然得这么久?皇帝人呢?”
  “老娘娘,皇上不在乾清宫,他去了慈庆宫,奴婢刚从那儿回来。”
  李用实在是委屈,脸上也就索性直截了当带了出来。果然,他就只见原本脸色不大好的冯保分明倒吸一口冷气,李太后那就更加惊愕了,眼神从最初的有气化成了惊怒。他不敢怠慢,慌忙把过去之后的那些经过,连带和陈太后,和皇帝都说了什么,全都一五一十说了个明白。当他提起陈太后直接把当年的诚孝皇后搬出来说事的时候,冯保的声音一下子就尖利了起来。
  “仁圣老娘娘这是什么话,这么多年了,慈圣老娘娘一直都在乾清宫督导皇上读书上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什么时候干涉过政务?她在慈庆宫养了这么多年的病,任事不管,如今怎么能这么站着说话不腰疼?”
  李太后确实觉得委屈。她虽说是太后,但今年也不过三十三岁,搁在后世,不少同年女子还在过着快乐的单身日子,她却已经被人尊称为太后整整六年了。自从朱翊钧从太子变成皇帝,整整六年,她生怕长子长歪了,根本就没住过慈宁宫,天天在乾清宫早晚督促皇帝读书上进,自问对得起死去的丈夫隆庆皇帝,更对得起大明任何列祖列宗,可到头来陈太后竟然就会拿出诚孝皇后来压她!
  “这个逆子,这个逆子!”李太后不能骂陈太后,可她已经处在了爆发的边缘,竟是劈手将旁边一个素来钟爱的宣德窑小茶盅直接给摔了,摔了之后她还不解气,竟是把高几也一块给推倒了。
  从这些举动,就能看出李太后当初进裕王府乃是宫人,而不是经过正经采选的王妃候补,和陈太后之间的出身阶层以及礼仪的差异了。
  陈太后虽说小门小户出身,也不认得多少字,但殷实人家养出来的,采选之后又受过宫中那些专管礼仪培训的女官和老宫人熏陶过的,在有些地方自然有底气。陈太后当年险些被废,原因并不是明面上的多病无子,而是竟敢梗着脖子和穆宗隆庆皇帝结结实实吵过一架,为的就是这位近女色没节制。可那时作为皇贵妃的李太后也就是背后磨牙,摔东西泄愤,当面不敢说半句。
  可李太后如今这样的反应,冯保却稍稍舒了一口气,心想只要李太后能够顶得住,那就绝对可以力压小皇帝和陈太后这对组合。想到之前汪孚林还和自己打过招呼,他如今一万个反省自己实在是太自信太自大了,这才会陷入这般凶险境地。王振且不提,那是挑唆英宗御驾亲征挑唆到自己直接送了命,可看看刘瑾,最得意的时候那是什么光景,可还不是小皇帝一句话说凌迟就凌迟了?他怎么就认为,自己一手带大的皇帝就能够任意摆布?
  一定要把李太后死死抱住……否则他这次不死也要脱层皮,更不要说干掉张四维了!
  骂过朱翊钧之后,李太后终于在李用和冯保别有用心的劝阻之下,慢慢坐了下来。气归气,可那是她一手带大的孩子,心中难免还是有几分侥幸,心想说不定只是朱翊钧被人教唆了两句,实际上只是因为畏惧被她责备,这才去向陈太后求救的。然而,当她听到外间通报说陈太后已经到了之后,出门相迎,看到朱翊钧小心翼翼搀扶着陈太后进了门时,她这种自我安慰的心理终于完全化作了愤怒。
  儿子那种真诚呵护倚靠的模样,她怎么就从来没见过?他怎么对自己这个生母素来都是凛凛然如对大宾?
  一瞬间的失神过后,李太后终究还是很快反应了过来。孝肃周太后开的坏头已经早就被大臣给直接堵死了,生前只是嫔妃,后来追封的皇后可以合葬帝陵,但不能祔庙,从这一点来说,陈太后也只是穆宗皇帝当年的继妃,不是元配,和她也相差无几,所以她迎上前去之后,只是微微颔首叫了一声姐姐,随即就用一向犀利的目光瞥了朱翊钧一眼,见长子果然在自己的积威之下讪讪撤手,她这才亲亲热热地挽了陈太后的手往宫里走。
  等到落座之后,她让李用亲自去取了瓜果上来,又含笑说道:“大郎是应该常常去姐姐那里多看望看望。国朝以孝治天下,他堂堂皇帝,更应该给人做榜样。”
  可李太后这话非但没有安抚陈太后,反而激起了她另外一桩隐痛来。从前她还是皇后,因为触怒穆宗隆庆皇帝,虽逃脱了被废后的命运,却被勒令从坤宁宫中搬出来到别殿养病。那时候隆庆皇帝尚在盛年,她几乎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重见天日,却没想到那个纵情声色的丈夫竟然死了!而在那段最难熬的时间里,朱翊钧每天都会来探望她,哪怕只是坐那么一小会就走,但终究是对她的一种安慰。
  反而是李太后以管教儿子的名义住进乾清宫之后,她纵使能够等到前来问安的朱翊钧,这位小皇帝也只能匆匆而来,匆匆而走。
  和学业比起来,什么孝道都得往后让!
  因此,陈太后看了一眼侍立在李太后身边的冯保,突然郑重其事地说道:“妹妹既然不把我当成外人,那我就直说了。冯双林固然是从小带大大郎的大伴,如今又是司礼监掌印,有外臣弹劾他,那么大郎过问也是正理,哪里有他扣着奏本在司礼监,也不上呈的?外廷要靠那些文官,内廷就靠的是这些中人,总不能因为他们得宠,就任由他们无法无天!”
  冯保听得脸都黑了,看向跟随朱翊钧进来的张明时,那目光就犹如刀子剜人一般。而朱翊钧则是心里深深舒了一口气,斜睨给自己出主意去找陈太后的张明时,眼神中却满是赞赏。这昔日比父子还亲的主仆二人如此光景,李太后当然都看在眼里,心中自是怒极。
  想当初裕王府那种光景,嘉靖皇帝根本连朱翊钧这个孙儿都没看过一眼,裕王府中人手捉襟见肘,还不是靠着冯保精心伺候把朱翊钧带大了?想当初隆庆皇帝纵情声色,被陈洪孟冲滕祥那几个给带坏的时候,还不是冯保一直都坚定站在她们这些后妃一边?如今倒好,用了多年的老奴,想扔就准备扔了!
  李太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声色俱厉地说道:“姐姐这话就错了,大郎虽是皇帝,但做事却也要扪心自问,不能只听别人说,只知道动动嘴巴,就随随便便把事情决定了!冯保是什么人?是他的大伴,是他还不是太子,还只是裕王长子的时候,就一直在他身边伺候的大伴!他第一次学会走路,是冯保扶着的;他第一次会叫人,是冯保不厌其烦重复了一千遍一万遍教的;他第一次学会写字,还是冯保手把手告诉他的!”
  她说着说着,竟是有几分痛心疾首:“冯保也许是有这样那样的不好,可姐姐你瞧瞧咱们大明朝从前那几位少年登基的皇帝。英宗皇帝宠出了一个大伴王振,宪宗皇帝闹出了一个开西厂的汪直,至于武宗皇帝,有刘瑾在内的八虎,可大郎呢,他有忠心耿耿的冯保!和前头那些个揽权败坏皇帝名声的太监相比,冯保兴许是捞了点钱财,也许是任用了点儿私人,可他哪里还有其他什么大恶,嗯?”
  “就因为外头那些官员弹劾,就要问他的罪,你接下来用谁当司礼监掌印,你说!”
  这前头一番话是冲着所有人说的,但最后一番话,那却是冲着皇帝问的。平心而论,李太后前头维护冯保的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就连冯保也忍不住眼圈微红,侧过头去想要掩藏眼底的水光,心想为这位太后娘娘卖了一辈子命,总算是值。
  可是,对于心存成见的陈太后和朱翊钧来说,这就完全只是一边倒的维护了。朱翊钧甚至在心底咆哮,冯保就算有一千一万的好,他没事就告我的状,对我指手画脚,还揽权不交,这就是最大的罪过!
  而张明则是被李太后的强硬给弄得心惊肉跳,尤其是最后一句质问,他更是只觉得心快要迸出了嗓子眼。这时候,他甚至有些后悔一路跟到了慈宁宫来,这万一皇帝一开口把他给推了上去,回头李太后把气都撒在他头上,他顶得住吗?
  然而,事实证明,张明真的想太多了。朱翊钧几乎是在李太后问完谁可接替冯保之后,立时不假思索地说道:“张宏资历人望素来很好,他凭什么接不得司礼监掌印?”
  此话一出,屋子里一时陷入了片刻的死寂。
  冯保倒是知道朱翊钧亲近张宏,尽管这是他相当礼待,也比较信得过的一个同僚了,此时仍然有几分咬牙切齿。陈太后则是对比张宏和冯保,觉得张宏更加老成低调,心想皇帝果然有识人之明。张明想到自己险些为人作嫁衣裳,出了一身冷汗的同时,却庆幸这时候朱翊钧把张宏给卖了。而李太后则是纯粹的惊愕,随即竟重重一拍扶手道:“胡说,张宏什么样的人?他从来只在我面前说冯保老成持重,上次还对我说他请求去南京养老!”
  除了李太后和当时同样在场的李用,谁都没想到张宏竟然已经打过退休报告了。冯保眼神一闪,可下一刻,他就听到了一句让他面色大变的话。
  朱翊钧也跟着李太后的动作,一捶扶手怒道:“母亲,张宏都已经被他借口生病软禁起来了,到这时候了,你还为冯保这老奴说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