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6

  昨晚抵达歙县县城时,天色已晚,汪孚林心中又有事,只来得及扫了学宫一眼,后来为了找金宝到这里来时,更是黑灯瞎火什么都没来得及看。所以,一大早在马家客栈门口和许杰等三人会合,他带上金宝跟随他们来到地头时,这才领略了这座歙县学宫的真正光景。
  所谓的歙县学宫,也就是县学,包括了明伦堂、紫阳书院、文庙、文公祠、教谕署等一系列建筑,位于县衙以东,紧挨着歙县县城东北面的紫阳门。最南面是坐北朝南的文庙,也就是孔庙,西面是文公祠,最北面方才是紧挨着的明伦堂和紫阳书院。尽管明伦堂才是正经供生员读书的官办学堂,造在射圃中的紫阳书院乃是重建,只是沿用了从前的名义,但全都面向广大生员招生,又都在学宫建筑之内,后者竟赫然已经带着几分官方的性质。
  此时此刻已经过了辰时,除了汪孚林身穿青色宽袖皁缘圆领襕衫,头戴皁绦软巾垂带,带着金宝等候在大门前,对面还有百余名和他穿戴一模一样的人,显然也是今天要来见大宗师的县学生员。尽管人多,可却没有丝毫杂声。在这些清一色的行头之中,汪孚林随便打量了一下,也没去费心找程乃轩,心中反而更盼望这家伙别出现,或者出现之后别贸贸然掺和,免得节外生枝。
  汪孚林只是扫了一眼别人,别人又何尝不是在打量他?
  尤其是那些歙县生员们,自从事发之后,就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就连同年进学的十几人中也是如此。程乃轩以及几个相熟交好的新科秀才,坚决认为什么不孝和作弊的传闻是假的,所谓买侄为奴,也不过是汪孚林受人蒙蔽。而另外几人对不孝和作弊持保留态度,但觉得汪孚林书呆木讷,县试名次那么高不正常,而买侄为奴这种匪夷所思的事都会做,更可见品行。
  这会儿就有人低声冷笑道:“今天若是这汪孚林真的被革了功名,我歙县士林就要名声扫地!”
  “这不是那些散布流言的人最想看到的?”程乃轩反唇相讥,满脸的愤怒,“这么大的事情,我们歙县这么多生员却不能团结起来,让外人看笑话!”
  “轩弟!”眼见程乃轩悍然开了群嘲的大招,他的族兄程奎不得不低喝了一声,这才半是告诫族弟,半是提醒别人地说道,“这次的事情来势汹汹,甚至还有人因此指斥叶县尊,大宗师明察秋毫,一定会明断的。不过,此事确实对我歙县士林影响极坏,背后指使者是谁一定要查清楚。”
  “不管是谁,如果一切属实,清理汪孚林这害群之马也是应有之义!”刚刚那说话的生员却不肯松口,还挑衅似的看着程乃轩道,“还是说,程大公子真的和那汪孚林是一丘之貉,人家父亲重病的时候还送娈童……”
  程乃轩登时大怒:“你有胆子给我再说一遍!”
  “够了!”眼看这时候自己人闹起来了,程奎登时气急,厉声喝道,“这种时候还要起内讧,万一传到大宗师耳中像什么样子!”
  对面那些歙县生员当中的小纷争,汪孚林只能看到小骚动,却也没放在心上。趁着这最后一点功夫,他正在对金宝面授机宜,嘱咐他等在原地,不管什么事都不许乱走,严防死守出现昨晚上那种乌龙事件。
  “大宗师宣诸生入见!”
  随着这声音,众人方才开始从大门口鱼贯而入。学宫外头围墙有两人多高,波浪起伏,红丹为饰,大门则是四柱三门的戟门。进了大门,便是半月形的泮池,中间是三孔石拱桥,过桥后过了棂星门,地势渐高,一路走来,汪孚林就只见文庙之中的建筑分明随着地势起伏而层层叠砌,最高处那座建筑,应该是祭孔之地大成殿。今日虽并非祭祀之日,但百多秀才还是在此齐齐躬身施礼之后,这才绕往后头的明伦堂,真正狭义上的县学其实就是在此。
  如果说大成殿的建筑是宏丽,那么明伦堂则是沉肃,那种黑白相间的风格,却又和寻常徽式建筑给人感觉不同,一看就觉得压抑。汪孚林心里明白,一旦跨过门槛,就得面对那位操持南直隶诸多府县生员命运的大宗师,可这会儿他只能长长吐出一口气,把所有的紧张和不安全都驱赶出去。
  他连死都死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其余生员先行入了明伦堂,而汪孚林却孤身等候在外。金宝毕竟不是儒生,不能随便进学宫,只能在最外头的大门处等候。他这会独自被晾在这里,心里不焦不躁,干脆在心里默默背诵了一下那些已经成为不可磨灭记忆的经史文章。
  不得不说,这些东西其他的作用说不好,但很有助于静心,之前他刚穿越来的日子能安然入睡全倚赖它们,所以现在这种时刻他一点也不急,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地发自己的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汪孚林突然听到堂中传来了一阵喧哗,抬头看时,却只见两个皂隶正拖着一个身穿襕衫的中年生员出来。只见那人口口声声求饶辩解,奈何根本没人听,人就这么被按倒在了他身边不远处,又被堵上了嘴。
  紧跟着,又是两个同样装束的皂隶从明伦堂出来,手中各自提着一根约摸小指粗细的刑杖,等在这中年生员左右站定之后,两人对视一眼,二话不说便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刑杖,一人一下冲着这生员的屁股上重重落去。刑杖虽细,带起的凌厉风声却半点都不弱,每一下着肉,他都能清清楚楚地听到那啪地一声闷响,而那生员也会发出一声痛苦的呜咽。可以想见,如果不堵嘴,必定一片鬼哭狼嚎。
  刚刚汪孚林一直在分神发呆,里头大宗师说了什么压根没听见,这会儿默默数了一下,只见此人约摸挨了二十下,行刑的皂隶便放下了刑杖。由此可见,罪过似乎不轻也不重,否则也不会二十下就算完。好在不扒裤子,稍留体面,即便如此,这倒霉生员的衣裳后襟已经露出了隐约血迹,显见破了皮。
  今天明明是审他的案子,却是别人先倒霉挨了一顿杀威棒,这算是杀鸡儆猴么?
  “大宗师有命,附生汪孚林上堂!”
  眼见轮到自己了,汪孚林便丢下对别人挨笞刑的关注,径直上前迈过明伦堂那高高的门槛,进入了这座学宫之中真正用于教学的官方建筑。这明伦堂面阔五间,轩敞亮堂,此刻所有桌椅全都被收了起来,左右生员罗列肃立,竟不像是公堂审案,而像是金殿上朝一般。
  居中主位上端坐的,是一个年近四旬的中年人,慈眉善目,下颌几缕长须,乍一看去并不威严,反而像是邻家大叔。可就是这么一位邻家大叔,刚刚已经一通杀威棒发落了一个犯事生员!
  “学生拜见大宗师。”
  也不管多少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汪孚林目不斜视,低头行礼,要多恭敬有多恭敬。下一刻,他就只听见一个声调缓慢的声音。
  “你就是歙县生员汪孚林?”
  “正是学生。”
  “那你可知道本宪宣你何事?”
  学生不知……
  汪孚林知道他要是敢这么回答,十有八九会激得这位大宗师雷霆大怒,说不定下一次问话之前,先让自己尝一顿竹笋烧肉,于是他当即抬起头来,胆大地直视着上首这位老者,不慌不忙地说:“学生知道,是为了传闻中学生罔顾孝道,县试作弊,买侄为奴等事。”
  “你既然知道,本宪准你置辩!”
  汪孚林最怕遇到的就是那种急躁不听人话,上来就喊打喊杀喊革功名的提学大宗师,如今听到上首这位干脆利落地撂下这么一句话,他登时心中一宽。尽管他早就为了今天的情形暗中演练过很多遍了,这时候还是稍稍整理了一下情绪和话语,这才开了口。
  “其一,学生乃是家中独子,二老素来督促极其严格,自启蒙以来,日日读书不辍,虽三九三伏,读书不得少歇。父亲常年奔波在外,每逢有家书送回来,必然是以劝学为主。”
  这是笔记里头看来的,此时汪孚林自然说得理直气壮:“此前道试在即,家父捎来的家书上,严令学生在家安心备考,不许离开半步,否则即为忤逆不孝。家母前往汉口一为侍疾,二也是因为她精通算学,能够帮助家父。我歙县好学之风深入人心,虽乡野也有社学,不孝者乡里千夫所指,试问学生如若不孝,本村长辈乡亲何以一路相送至城中?”
  一口气说到这里,见座上大宗师不置可否,四周的生员之中却传来了一阵嗡嗡嗡的议论声,而后又归于寂静,汪孚林才继续说道:“其二,学生从前除却这三场考试,就没有出过松明山村,县试之前又和老父母素昧平生,何来作弊之说?众所周知,县试、乡试、道试,名次如何本就未必一定,既是平日积累,也有临场运气。若是县试名次高,道试虽取中却在末位,这就是作弊,那过往数百年,有多少先贤亦会遭此污蔑?有多少考官要蒙不白之冤?”
  生员之中,大多数人和汪孚林都不甚熟悉,只觉得这位附生在外头看了一场杀威棒之后还能口若悬河,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都颇为可观。只有人群中的程乃轩有些讶异地挑了挑眉,暗想这是从前与人觥筹交错间,显得很不擅长交际的那位贤弟吗?
  这先后两次回答,汪孚林知道这些反驳虽说有力,却绝对称不上严密到无可辩驳。换言之,那就是空口说白话,仅此而已。反正他真正的重心在于最后一条买侄为奴,这会儿调整了一下呼吸,决定拿出杀手锏,毕其功于一役。
  然而,就在这时候,他只听明伦堂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嚷嚷:“大宗师为小民做主!那汪孚林不是买侄为奴,而是逼侄为奴!”
  堂上督学御史谢廷杰立刻坐直了身子。直到明朝中叶,天下各省方才全都设立了专门的学官,其余省份都是以按察司副使为提学,南北直隶则因为不设按察使司,于是以巡按御史来提督学校,每年的乡试主考官也往往要报请朝廷另外派人,督学御史从旁辅佐。所以,他这个提学大宗师刚上任不久,也打算抓紧时间,争取三年之中各府县每年录取一批生员,把成绩做出来,谁知道刚走就闹出了这样的舆论!
  他恼火地一拍扶手,对左右喝道:“出去给本宪查看,究竟谁在外咆哮呼号!”
  御史巡按地方,除却书吏之外,往往还会调一两个国子监的监生随行,算是给后者提供一个历练的机会,日后也可以凭借这样的履历来入仕,但多半当个杂佐官就到头了。谢廷杰带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年方四十的老监生,闻言立刻应喏而出,不多时便复又进来行礼道:“大宗师,外间一男自称是汪孚林族侄汪秋,其弟为汪孚林强买为奴,请求大宗师为他做主。他还说,那张卖身契是假的,乃是汪孚林买通歙县户房一个典吏,盖的是用一块豆腐干刻的假印!”
  刹那之间,明伦堂上一片哗然。这种内幕实在是太劲爆了,哪怕大宗师当面,也没人能够抑制得住交头接耳的冲动。
  而作为今日主角的汪孚林,此刻也不由自主张大了嘴,竟有一种哈哈大笑的冲动。
  他怎么都没想到,那个狠心虐待亲弟,又将其出卖他人的汪秋,竟然还在当时那张卖身契上藏着这一招,然后在这种要命关头发作了出来。
  可是,不管是真是假,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撞进来!
第十三章
猪一样的对手
  如果这时候有人一直暗自观察督学御史谢廷杰的脸色,那么也许会发现,最初升堂见生员的时候,这位大宗师并没有太大的盛气,笞责的那个生员更是一点都不冤枉,此人在县学连续三次科考中都落在最末一等,甚至还有科考作弊的传闻,故而才在大宗师亲自考课后,挨了一顿竹笋烤肉。而等到汪孚林上堂之后,谢廷杰也没有动辄大怒诘责,而是给了对方置辩的机会。但此时此刻,这位年纪不小的提学是真怒了。
  等到汪秋一上堂,他便厉声问道:“你既然说汪孚林逼侄为奴,甚至于卖身契上弄虚作假,此中情形,给本宪一五一十全都说清楚!”
  汪秋很光棍地往汪孚林身旁一跪,磕了个头后便直起腰说道:“大宗师,小民家里父母过世之后,便和弟弟相依为命,纵然家中再穷,又怎会有货卖亲弟的念头?是汪孚林见小民那弟弟年方八岁却生得俊俏,于是有不良之心,故而趁小民新得长子,却欠下不少外债的当口,逼小民将亲弟卖了给他!而且,他知道户房刘司吏为人一丝不苟,必定不会准许这等血亲买卖,便买通了户房钱科典吏万有方,在卖身契上盖了豆腐干上刻的假官印!”
  说到这里,汪秋竟是从怀中拿出一个小包袱,小心翼翼地解开之后,赫然是一块已经长毛了的豆腐干,他举起给众人看了,就只见下头还留有印泥的痕迹。他皮笑肉不笑地斜睨了汪孚林一眼,这才朗声说道:“这是学生从万有方处偷来的假官印,可以请汪孚林拿出我那亲弟的卖身契来,验看这印鉴是否一致!也可以对照这一个多月来,经户房钱科典吏万有方之手出具的其他公文,看看是否一模一样!”
  要不是知道这场一个小秀才引起的风波后头,还有更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名堂,自己一直有些投鼠忌器,听到这里,谢廷杰一怒之下简直想立刻革了那汪孚林的功名。然而,他怒气冲冲地往汪秋身边那小秀才脸上一扫,却只见其非但没有露出半点惊慌失措的表情,反而镇定得有些过了头,嘴角还流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此中有鬼!
  生出了这么一个念头,谢廷杰便立刻开口喝道:“汪孚林,你可有话说?”
  “既然汪秋告学生逼侄为奴,那学生提请大宗师,将汪秋之弟汪金宝宣召上堂。”
  “大宗师,汪孚林身为生员,却不顾同宗之亲,我那弟弟不过一八岁孩童,慑于淫威,纵使对质也未必属实,还请大宗师明察!”
  见汪秋连这种打预防针的话都说出来了,汪孚林便不紧不慢地说道:“大宗师,学生请宣召汪金宝上堂,不是为了对质。一个八岁孩童,只要稍加威逼胁迫,不足以当成陈堂证供,学生既然从小读圣贤书,当然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
  不是为了对质?
  此时此刻,包括程乃轩在内的不少生员糊涂了,汪秋则有些发懵。谢廷杰满心怒气顷刻之间无影无踪,只淡淡地说道:“准,提汪金宝!”
  当金宝出现在明伦堂上时,赫然双眼通红,仿佛才刚刚哭过。当他跪下磕头之后,竟是讷讷无语,不知道该说什么。
  刚刚在学宫之外,他已经见过汪秋和刘三了,被狠狠胁迫了一番。如今面对的抉择,着实让他五内俱焚,心乱如麻。
  就在这时候,他只听耳畔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提学大宗师在上,金宝,把《中庸》从头开始背来给大宗师听听。”
  如果这时候是让他作证说话,金宝定然不知如何开口,可听到是背书,他立刻恢复了连日以来养成的本能。而且,这也能让他平静下来。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明伦堂上突然传来了这琅琅书声,从前常常在此读书的生员们登时面面相觑,正中主位上的谢廷杰先是狐疑,渐渐就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而跪在那里的汪秋只觉得此刻这一幕对不上他预想过的任何一种情况,心情一时七上八下,怎么都不明白汪孚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让金宝一口气背了数百字,汪孚林才出口将其打断,随即拱手对谢廷杰说:“大宗师,适才金宝所背《中庸》数章,未知可有任何谬误?”
  “没有。”
  得到这言简意赅的两字回答,汪孚林便笑了笑:“歙县千秋里松明山村虽则并不算富庶,但村中有社学,社学之外还有私塾,乃是几家大户联合出资,但使族中幼童,全都能够入学启蒙读书认字,如果是家中贫寒却资质好的,甚至能够得到一定的资助。但是,金宝现年八岁,却没有上过一天学。”
  没有上过一天学,却能背出大段中庸,没有磕磕绊绊,也没有半点错误?
  眼见得四周围那些目光尽是质疑,汪孚林不慌不忙,继续说道:“而他却从小好学,但凡有空就会去学里偷听,短短两年间,竟然已经能够背出四经,而且还靠着捡别人的字纸,用树枝在泥地上习练,于是学会了写字。可是,这样放在别家定然会视若读书种子的珍宝,却在他兄长发现之后遭到连番毒打!”
  说到这里,汪孚林一下子翻起金宝背上的衣衫,露出了那斑斑旧伤。他提高了声音,一时整个明伦堂中都是他的咆哮在回响。
  “歙县县衙也好,徽州府衙也好,全都有的是最了得的仵作,金宝身上伤痕是新是旧,想必全都能够轻易验看得出来!金宝这个狼心狗肺的兄长,只因为弟弟不是一母同胞,便将弟弟的生母卖到了远处,便将弟弟当牛做马,而且生怕其读书认字之后,将来有出仕为官,出人头地的机会,竟狠心让如此良才美质踩在尘泥里,将其卖为奴,让他一辈子不能翻身!”
  这都是汪孚林在结合种种迹象之后做出的推断,可是,在他出其不意地用金宝背诵中庸这样一种方式,将其好学且资质优秀这一面摆在所有人面前之后,几乎无人怀疑他此话的真实性。只有汪秋本人一下子惊慌失措,慌忙连连叩头。
  “大宗师不可听他一面之词,定然是汪孚林诡诈,趁着将金宝收在身边这一个多月,趁机教他读书,金宝会背的不过这数段而已……”
  “我诡诈?中庸,论语、大学、孟子这四书,金宝全都能倒背如流!若是谁人原本目不识丁,只一个多月便能将四书尽数记熟,谁敢说不是良才美质?金宝自从跟了我之后,我无意中发现此节,便许他读书写字,书房之中所有经史典籍尽他翻阅,如若大宗师不信,可以当堂考核!”
  尽管已经信了八分,但汪孚林既然说了,谢廷杰少不得立时考证。而有汪孚林挡住了汪秋那可以杀人的视线,金宝面对的又是自己最熟悉不过的诵读,最初还有些紧张,一来二去便渐渐回复了过来,竟是对答如流。十几条经义考问之后,谢廷杰便欣然点了点头。
  “若仅仅是偷学便能够如此,确实是良才美质。不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