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46

  只不过,汪孚林完全没想到,岁考和科考一样,县学教谕说不上话,那同样是提学大宗师的领域。
  而汪孚林另外邀请同行的一个人,却是戚良。原因很简单,他想学骑马很久了。
  如今麾下老卒都在义店帮忙,戚良闲着也闲着,再加上对于西溪南和松明山那宁静乡村的印象都很好,还有一条丰乐河,这员昔日骁将就很高兴地答应了下来,除了自己的坐骑之外,还捎带了一匹老马。
  也许是因为之前在许村发生的那些事,临行前叶明月和小北这对处于风口浪尖的主仆都没露面,汪孚林反而松了一口气。
  至于程乃轩,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汪孚林人早就跑了!恨得牙痒痒的他只能一肩挑起林木轩的生意,幸好义店那边随着夏税的暂时告一段落,秋稻收割还没这么早,叶青龙一个人足够顶了,否则他真的想要骂娘。
  回到松明山,汪孚林婉拒了借住汪道昆松园,第一件事便是紧急腾屋子收拾,让汪二娘和汪小妹住在父母当初的屋子,把自己的房间给了叶小胖和李师爷,自己和金宝秋枫则是搬到两姐妹的房间。至于戚良,这位前百户以养马方便,独居惯了为由,竟看上了金宝家的废屋。
  结果,全村上下不少人出动,帮忙他将屋子收拾了出来,每家每户赞助了点家具,最后总算齐全了。好在因为废弃的时间不长,只是房顶破损了几处,这几日天气好,众人商定赶明儿修补一下瓦片,也就不愁下雨天不能住人了。
  路上走了小半天,收拾又用了大半天,晚上吃过晚饭,汪孚林看着满天星斗,打了个呵欠,正打算回房睡觉的时候,肩膀上却突然多出了一只手。
  “你回乡是为了休养外加读书,今天还早,挑灯夜战如何?”
  汪孚林整个人都僵了,他回过头来,见李师爷满脸的一本正经,他突然明白叶小胖为何对其敬畏如虎了。这位仁兄实在太严格了!
  接下来一连五六日,汪孚林深刻体会到了,往日叶小胖究竟过着何等水深火热的日子——金宝和秋枫都是只要读书就心满意足的类型,根本就是痛并快乐着,不能算数。而戚百户也露出了魔鬼教官的真面目,那种如果你怕会掉下来,那就把你先绑马上习惯一下,还没学会走,就让你先跑的简单粗暴,头两次折腾,差点没让汪孚林生出骑马恐惧症来。可用戚良的话来说,虽比不上那种专给贵公子骑的温驯幼马,但他的军马已经很驯服了。
  毕竟,坐骑不同于那些拉车的驽马,即便驯服,但能骑着走,不代表能骑着跑,而且,骑马的时候如何控制体力,如何保护腰背,如何让双股少些磨损,他都毫无藏私地一一传授。而也是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汪孚林方才得知,戚继光训练的军队原本就是从农民和矿工招收的,不会骑马的是多数,所以主要是步军。戚良的骑术便是当上亲兵之后,主帅通过短时间之内强化训练之中学会的,故而也只能这么教他。
  虽说坑了点,可短短这段时间,汪孚林就能骑马小跑,骑术技能飞涨,他也只能用有得必有失这种话来安慰自己。
  于是,松明山的父老乡亲们眼见外人嘴里那位无比厉害的汪小官人,早起游泳,吃过早饭学骑马,午后和晚上闭门读书,只有傍晚的时候能出来放放风,全都对他生出了深深的同情。要知道,早先可听说人是回来养伤的,怎么现如今竟是如此用功勤奋?一时间,从鸡蛋,到各种腌肉制品,再到山上的野味,自发送来的东西堆满了汪家厨房,全都是指名给汪孚林补身体的。就连松园里头老姨奶奶何为都派人送过几次慰问品。
  金宝和秋枫暂且不提,就连一贯最爱偷懒耍滑的叶小胖,面对仿佛陀螺被抽得团团转的汪孚林,不知不觉也变得空前努力了起来。因为汪孚林一次有气无力地对他说过一句话——倘若他敢不用功,回头就让他尝试一下这全套训练的厉害!
  这天傍晚,汪孚林再次迎来了一天之中难得的放风时间。他照例沿着村中小路一直散步到了村口,刚准备上桥吹吹风发发呆,享受一天之中难得的悠闲,就只见有人从桥对面匆匆冲了过来。认出是卖糖葫芦的松伯,他连忙开口叫了一声,谁知道对方却不应答,直接喜形于色地冲到了他的面前。
  “好消息,这次南直隶乡试,咱们歙县总共出了十六个举人!其中,程公子和西溪南吴公子,高中亚元。南溪南那位吴公子和寄籍歙县的朱公子,名次也在前二十,虽说没夺下解元,可四人进前二十,再加上十六个举人,这成绩好过之前几届!”看到汪孚林顿时笑开了,松伯也笑呵呵地说道,“我听说,这次歙县学宫总共多出了九个廪生的名额!”
第一八七章
席卷全城的狂潮
  之所以十六个举人,却只腾出了九个廪生的名额,那是因为有些秀才不在乎廪生那点福利廪米,所以至今都只是附生又或者增广生,而有些秀才道试过后毫不耽搁直接乡试题名——汪孚林和程乃轩吊榜尾的那次道试,屈居次席的那位秀才就是这样的牛人。
  不过此人已经年方二十了,底子扎实,厚积薄发,直接一举考中举人,谁也不意外。当然,汪孚林对此人基本上没印象,因为这位在考完道试之后就去了南直隶游学,而后直接在那儿通过遗才试参加的乡试。
  至于他们这一年的案首,比程乃轩大两岁,今年十八,这次没有中举,从前人也沉默寡言,汪孚林对其印象不深。此人落榜的消息传回来之后,仍然在乡间引来一片遗憾声。但是,今年道试歙县取中的生员中,这一榜立刻考中了一个举人,算得上是含金量相当高了。
  听到松伯历数那一个个有名人物,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汪孚林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读书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为了博得一个功名回来,哪怕只为了父老乡亲这兴高采烈模样,就已经值了!此时,他也挺为程奎等人高兴的,又得知松伯匆匆过来,正是特意为了告诉自己这个好消息,他少不得谢了又谢,随即突然想起另一件要紧事,赶紧开口问道:“对了,是送消息回来的报子到各家贺喜的,还是怎么着?”
  “我就是因为这个特意过来送信的。”
  老松伯那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林木轩抢在那批报子的前面,给中举的每家全都送了一盒用大红绸缎包裹的,明明白白说这是状元果,红绸上头还写着京报连登黄甲。虽说是白送,可这样的好口彩,各家当然乐得打赏。不但如此,程公子还让人给小老儿送了好些红纸包裹的状元果,让我卖糖葫芦的时候分送大家,说是歙县英杰扬名南直隶,所以今天买就送,今天我这生意一下子火爆得不得了,糖葫芦顷刻之间就全都卖光了!”
  西溪南固然富商很多,园林座座,但贫富差距也非常大,如松伯这样的,便是一个儿子务农,其他两个跟着做生意的商人在外打拼,自己靠熬糖手艺贴补家用,平日过得其实也只是紧紧巴巴。所以,卖糖葫芦的收入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来这么一出买就送,有人觉得划算,有人觉得生意,还有人纯粹是为了歙县此次乡试扬名立威高兴,特意过来买上一支,他甭提多高兴了。
  “就不到两刻钟,整整一百支糖葫芦,全都卖完了!”
  看到松伯那张兴奋的脸,汪孚林顿时握了握老人那张粗糙的手,笑着说道:“生意好就行,只希望那些头一回吃您老糖葫芦的,下一次也能记得光顾!”
  “林哥儿……”松伯有些说不出的感慨。当初在松明山村受汪孚林之托去帮忙散布消息,他只觉得是帮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忙,谁知道这几个月简直是应接不暇,见证了左一桩右一桩各种事情。他没有说谢,只是带着几分期冀说道,“我只期望能看到你中举登科,进士及第的那一天!”
  “这个……我尽力吧。”
  唯有对这个期望,汪孚林有些心虚,只能含含糊糊答应了一声,等回转家里,看到李师爷那早已准备就绪的例行功课时,他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
  单单一个汪幼旻,他倒不怕。可别说现在的他了,就是从前那汪孚林,道试吊榜尾都已经是运气加三级了,这放在南直隶一省,乃至于整个大明朝,去和一堆在八股上摸爬滚打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去拼,这实在是不太靠谱啊!老天爷怎么就没给他过目不忘,甚至过耳不忘的技能呢?
  汪孚林山居松明山村,水深火热的时候,歙县今年考中十六位举人,其中四人进前二十的消息,也震动了整个歙县乃至于徽州府。最微妙的并不单单是名次问题,而在于林木轩的动作比官面正规渠道的消息要快不说,还比那些专业性的报子更快!而且,在歙县这边欢欣鼓舞的时候,其余五县甚至还不知道谁中了谁没中,只能眼睁睁看着歙县那边一边报喜,一边满街派发红纸包裹的状元果。
  而仅仅是次日,休宁婺源等其他五县的生员们,也都接到了如出一辙的报喜,尽管晚了一天,又不是官方报子,可那一盒盒讨口彩的状元果,再加上同时在五县县城之中,好几个小商小贩开展了各种买就送活动,一样让各县百姓兴高采烈。和歙县高达十四名举人的人数相比,其余五县多则七八人,少则三四人,可根据报信的传回来的情况,徽州府竟是在这一年南直隶乡试中,举人名额排在了第四位,仅在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之后,第一次超过了应天府!
  这对于今年以来一直焦头烂额的段朝宗来说,也着实是可喜可贺,故而对于区区举人竟如同进士一般满城庆贺,他当然不会有任何意见,反而觉得林木轩此举仿佛在给自己这个知府脸上贴金刷政绩一般。
  而汪幼旻因为祖父那句话,全心全意忙着新店开张,没去管家里最近这些天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窘境,根本没料到对方突然来上这么不惜血本的一招,等反应过来想要预备的时候,面对的却是当头一棒。
  红纸暂时卖光了,至少今明两天都断货!
  “和小爷斗……嘿,双木那家伙只让我买就送,他是没工夫和你一般见识,可我程乃轩要是养虎为患,我爹非打死我这个败家子不可!”
  兴高采烈的程乃轩从林木轩那生意兴隆的店堂里出来,一到后头院子中,他就兴奋地挥了挥拳头。这时候,他身边的墨香却忍不住拉了拉他的袖子,低声提醒道:“少爷,汪小官人是让咱们趁着报喜的机会,一面送状元果收喜钱,一面在街头买就送,这样双管齐下,账面能够持平,可你是不是送太多了?”
  程乃轩皱了皱眉,见四周没别人,他才低声问道:“还剩多少存货?”
  “存货不少,成本也低,可少爷你送得太多,再加上这两天到咱们林木轩光顾的客人多,卖的也多,这点投入不打紧。可黄管事让人送消息来,作坊里炒制的师傅快跟不上这卖的速度了。”墨香答了一句,见程乃轩顿时张大了嘴,他就不再多嘴,免得搅扰了少爷的好心情。
  “生意最好的时候,竟然会供货跟不上?”程乃轩顿时头大了。他有些苦恼地揉了揉眉心,突然眼睛一亮道,“这样,明天挂出招牌去,小店苦于顾客盈门,因此限量供应,每日一百盒。至于外头那些买就送,让他们缩减一半分量,就说先到先得。再送三天,再之后就过这个村没那个店了!”
  墨香只得赶紧答应,临走时,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忙又回转来,低声提醒道:“少爷,你可好些天没摸过书了。我听说汪小官人在松明山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苦读,您也该抽空好好温习一下功课才是。咱虽不在乎那廪生的名额,可岁考万一不入三等,可是要遭殃的。”
  “放心放心,你家少爷天赋异禀,比双木那家伙底子好!”程乃轩想都不想就挥了挥手,把墨香赶跑之后,他想到自己那个腼腆羞涩的未婚妻,不禁傻笑了起来。和之前战战兢兢的那会儿相比,如今的他可谓是在天堂,小本生意又做得名声大噪红红火火,哪怕天大的沟坎,信心爆棚的他都不怕,还畏惧小小岁考?
  尽管李师爷不在,叶大县尊这些天却也勉强应付得下来。毕竟,现在他一把抓住了刑房的板子,一把抓住了户房的算盘,三班衙役基本上全都俯首帖耳,其余小吏哪敢违背?这很多文书上头的事务性工作,他就能放手给下头去做了。实在不行,他就把叶明月抓来替自己瞅瞅公文上头可有什么猫腻。而最让他高兴的是,歙县一下子出了十四个举人,这是十年以来的最好成绩,他自觉脸上相当有光,连续几天都是面带笑容。
  这天傍晚,下了晚堂的他背着手一路回官廨,嘴里哼着小调正乐呵呵的,突然就只见一个小厮一溜小跑过来,到面前气也来不及喘一口,就气急败坏地说道:“老爷,后头,后头快打起来了!”
  一听这话,叶钧耀顿时呆住了。打起来?在他的官地盘在他治下应该是最森严之地的歙县衙门?这简直是在他脸上抹黑!
  甚至忘了过问究竟怎么回事,叶钧耀便气冲冲地往后头赶去,当他来到自己书房前时,就只见两个约摸四十许的中年人正你眼瞪我眼,甚至连衣衫都有些散乱,显然刚刚仿佛发生过一阵肢体冲突。他正要摆出县尊威严,厉声喝止这两个人,却不想突然有人拽自己的衣角,侧头一看却发现是小北。
  “老爷,他们一个是汪家二老爷的业师,一个是李师爷的业师,不知道怎的,今天竟是一块来了,刚刚一见面就冷嘲热讽,险些打起来!”小北解释了一句之后,见老爷那张脸顿时僵住了,她又压低了声音说,“小姐让我提醒您一声,他们似乎一个是湛派,一个是王派。”
  叶钧耀登时只觉得脑袋一炸。他自己是读书惟功利论,只要考上进士就好,可即便如此,湛派王派他却还是知道的。虽说王守仁和湛若水已经去世了,可门生弟子成千上万,再加上本就发源于徽州的程朱理学,三派彼此之间互相针对,有时候甚至如仇敌一般。只不过请个西席,不会还闹出学派之争吧?
  想到这里,他眼珠子一转,突然笑容可掬地走上了前。
第一八八章
学派之争还是意气之争
  早起游了个泳,吃过早饭歇息过后,汪孚林就在村口大路上练习骑马。这么多天下来,他虽说还不可能纵马疾驰跨越障碍,可骑马随便四处跑跑,这已经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相比之前老是要坐人力滑竿,他更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体验。而今天和他一块出来的,却并不是戚良,那位被汪家老太爷,汪道昆的父亲汪良彬请到家里陪说话去了——至于一个昔日抗倭骁将,和年近七旬的汪良彬有什么话说,汪孚林也不知道——所以今天陪他骑马的是李师爷。
  这年头的读书人比起唐时下马能吟诗作赋,上马能打仗杀敌的那些文武双全者,已经差了很多,但既然有王守仁这样的例子,自然也有不少很推崇强身健体,李师爷便是其中佼佼者。两人纵马小跑了一阵,索性又到了对岸西溪南村走了一圈,这才回归松明山。当然,李师爷少不得又履行了身为诤友的职责,对于今年的岁考进行了周密的形势分析。大约是从秋枫那儿汇总的情报,他说得头头是道,汪孚林只有点头的份。
  “所以,按照你这些天的成就,如果没有意外,也不走歪门邪道,岁考三等也许没问题,二等兴许会马马虎虎,但一等肯定没希望。”
  他毫不留情地打击着汪孚林的自信心,随即方才说出了下一句话:“歪门邪道不足为恃,但意外这种东西,却不能靠天上掉下来,得自己去制造。”
  一贯自律的李师爷竟然会评点一番意外的可能性,汪孚林当然很意外。可接下来他不管怎么问,李师爷却三缄其口再不提此事。一圈溜完,两人把马匹复又寄放在金宝家废宅,随即步行回去,可还没到家门口,汪孚林就发现那儿聚着一群人。等近了前,认出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赫然是本村乡民,纳闷的他赶紧上前。可还不等他开口询问怎么回事,瞅见他回来的村民就赶紧说道:“林哥儿,你回来得正好,有人正打算在你家文斗!”
  文斗?这是什么意思?
  汪孚林正错愕,李师爷却已经排开人群先进去了,他赶紧拔腿跟上。等到进了自家院门,他就看到院子里两个四十开外的中年人正相对而立,一个负手从容,有点李师爷冷峻傲娇的神采;另一个却捋袖敞襟,满脸轻蔑不屑,颇有几分汪道贯为人处世的做派。从这点分别,他猛地想起了竞争上岗那回事,立刻就冲着李师爷问道:“莫非是你之前引荐的那位……”
  “嗯,一位是我的先生。”李师爷点了点头,但看了一眼场中那两个人,他眼神一闪,最终极其慎重地说道,“我建议你最好关门,接下来场面不太好看,别让外人看了笑话。”
  虽说不太明白李师爷这是什么意思,但汪孚林对这位仁兄素来信服,当即想也不想转身走到门外,对着看热闹的乡民好说歹说,最后终于把人给哄了回去,顺顺利利关上了大门。这时候,金宝秋枫叶小胖三人在那边厅堂门口一字排开,而在他们后头,还有踮着脚看热闹的汪二娘和汪小妹连翘,至于汪七和汪七嫂,则是满脸不知所措地站在厨房门口,显然被这边厢的对峙给闹的。
  身为主人,汪孚林不得不走上前去,轻咳一声道:“二位,有道是以和为贵,能不能……”
  汪孚林话音刚落,那个冷峻的中年人便狠狠瞪了他一眼:“什么以和为贵,学派之争,比性命还重要!”
  “哼,如果你被这种虚伪古板的人压下去,我岂不是要被人当做是笑话!”捋着袖子的中年人毫不客气地指着对方的鼻子说道,“还是老规矩?”
  “老规矩就老规矩!”
  汪孚林刚刚在外头听乡民七嘴八舌地说要斗文,还以为接下来必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诗词歌赋,甚至辩难大比拼,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两人竟是倏然踏前一步,各自伸出一只手来,就这么凌空掰起了腕子!别说他目瞪口呆,那边厢看热闹的叶小胖等人,汪七夫妻,全都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唯有李师爷早就料到这一幕,有些头痛地拿手支着额头。
  幸好让人关了门,果然又来了!对面那位他曾经见过,可怎么都没想到这么巧,竟然就是那位汪二老爷的业师!
  两个中年人年纪加在一块直奔百岁大关,这会儿面红耳赤地在那掰腕子较量,丝毫不管四周那诡异的气氛。眼看那两只悬空的手腕时而稍稍偏向左边,时而稍稍偏向右边,汪孚林只觉得这要是放在戚良麾下那堆老卒身上,那是不足为奇,可眼下这两位……那应该是饱读经史的学者型人才,要不要这么简单粗暴啊?他忍不住再次瞅了一眼李师爷,求证似地问道:“李兄你确定今天没来错人?”
  “我家先生信奉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绝对不行!”李师爷强调了后半截,这才低声说道,“他们两个一个湛派,一个王派,却都很崇尚文武兼修,少年时期练过弓马,所以力气都不小,这里应该一时半会较量不出一个输赢来,我们不用在这里杵着,分出胜负早着呢。”
  于是,汪孚林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就被李师爷给往里头拖了。不但如此,看热闹的叶小胖和金宝秋枫,也被三言两语叫进了厅堂。于是,众人就坐在厅堂里头,好整以暇地等着外头那两人分出个结果。期间,李师爷还给众人普及了一下两人的恩怨。
  湛若水和王阳明弟子门生众多,外头那两位都已经要排到再传弟子的弟子这一行列了。他们一个是王学泰州学派,一个是湛学甘泉学派,彼此都不算最出名,而且要说学派对立就是死对头,其实也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王湛对立并不是那么明显,毕竟还有作为大明王朝根子的程朱理学是最大的敌人,两家学派彼此互通有无的时候更多。有道是“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就是这么个趋势。
  两人真正对立的是,当年本来准备去见正好游学到某地的泰州学派中坚何心隐,可临启程的时候两人因为辩论争了一天一夜,最后与何心隐失之交臂,满世界追了一圈才总算见到那位令人敬仰的前辈。汲取了这一教训,两人此后就算要较量高下,也不再用口若悬河的辩论,而是采用了这样简单粗暴的较量,生怕再耽误事。毕竟,湛学和王学在各种问题上观点不一,要吵架几天几夜都吵不完。
  叶小胖看看李师爷,随即拉了拉金宝,低声说道:“金宝,这两位先生既然这么孩子气,想来应该比咱们先生要通融一些,不会那么难说话吧?”
  “难说。”金宝还没来得及说话,秋枫就插嘴道,“问题在于,到底是两个人教咱们,还是一个人。若是他们两个人一块来,我们就惨了。”
  金宝其他的不懂,可这两位先生彼此针尖对麦芒,他总是亲眼看到了。他犹如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最后突然小声说道:“一个教咱们,一个留给爹,这不就是两全其美了?”
  此话一出,三个小的全都深以为然。而这时候,就只听外间一声大笑,紧跟着那个敞襟开怀,袖子捋得老高的中年人,便神采飞扬地进了厅堂。他见众人忙不迭地起身,便兴高采烈一点头道:“今日终于赢了一把,痛快!”
  “只不过我侥幸手一滑才让你赢了,稍有成就便恨不得炫耀得人尽皆知,轻浮!”那个冷峻的中年人紧跟着进了厅堂,却是轻轻揉着手腕,半点没有失利者的颓然。他扫了众人一眼,直截了当地问道,“仲淹给我写信说,请我对他几个晚辈因材施教,就是你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