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446

  之所以第一期压根不提支取米的事,是因为汪孚林知道现如今正是秋收时节,一个月之后米价只会跌不会涨,谁会放着好端端的现银不要,而选择现米支取?但半年之后就不一样了,那时候应该是明年三月开春粮价最高的时候,选择兑米而不是兑银子,有可能得到比利息更大的收益!
  事实证明,对于这样的物价规律,围观百姓中很多人都能想明白。但半年期限毕竟很长,再说是一个月后再发行,不少人就琢磨着是不是先买张一月期的试试水。毕竟,这银子相当于只是换个保管人,一个月后照旧还是自己的,还能白得十几文利息外加两包时下最流行的状元果和美人果。
  而这时候,汪孚林方才再次开口说道:“但是,我也在此严正申明,若有其他地方也发售同样或者类似的产品,与本店无关,或有被人卷款潜逃,兑付无门的危险。敬请各位互相转告,谨防上当。现在,有请歙县叶县尊,以及南溪南吴老员外,戚百户,西溪南吴公子,为今日盛事剪彩开张!”
  围观的人们从来都没听说过剪彩这么一个新鲜的名词,眼看本来左右两间都下了门板的义店店堂,这会儿都被人挪移了开来,此时此刻就只见一整条红绸横在门里,三朵大红绸花异常醒目,而这会儿站在红绸后头的那四位大人物,手上全都拿着系了大红绸带的剪刀,脸上表情却都有些古怪。
  随着两旁高高挂起的鞭炮陡然噼里啪啦炸响,那四位第一回被邀请做这种事的嘉宾稀里糊涂剪下了自己的一刀,而汪孚林和程乃轩叶青龙则是直接接住了那剪断的绸花,随即将其扔向了围观人群。
  面对这一幕,有人敏锐地跃起,接住了这价值不菲的绸花,而更多的人则是蜂拥进了店堂,开始询问米券的诸多事宜。汪孚林示意程乃轩引了叶钧耀等人赶紧往后头走,在之前定好的酒楼好好款待一下众人,自己则是亲自出面接待这很有可能成为第一批主顾的客人。
  整整一个时辰,他也不知道应付了多少咨询的人,自始至终笑容满面,耐心十足。由于他汪小秀才的名声、信誉,此时此刻的态度,有人回去拿钱,也有身上正好有闲钱的当场买下。当店堂中传来叶青龙紧张的叫声,表示第一期已经发售完毕,敬请下次赶早的时候,没赶上的人顿时发出了遗憾的叹息。
  总算有了个空子,汪孚林咕嘟咕嘟痛喝了一气茶水,这才抽身而退去了程乃轩包下的酒楼。看到那些全都留下的嘉宾,他就知道今天这事不但引来了民间的兴趣,这些官宦缙绅也都很感兴趣。
  由于他来得快,其他人还不知道义店那边的销售状况,叶大炮就关切地问道:“孚林,卖出去几张?”
  “有劳县尊关心,都卖出去了,那些来晚的人,好些都懊恼得很。”
  都卖完了?
  这下子,就连一向最为支持义店这个新鲜事物的南溪南吴老员外,也顿时瞪大了眼睛。一张米券一两银子,二百张也就是二百两银子,对于他来说,并不算什么很大的数字,更何况到期这笔收入还要加上利息再倒贴回去。他注意到的是这样一种模式,这意味着义店的信誉很受民间肯定。别人兴许能够如此跟风,可第一个开创者到底不同,而且今天叶大县尊的亲临,更是等同于用官府的信誉给这批米券做了背书。
  而今日受邀而来的西溪南果园主人的侄儿吴守准,则是若有所思地说:“这些米券不会被人仿制吧?”
  “那是当然。程家从前就有一家小书坊,这次用了特殊的颜色,红蓝黑套印。因为是第一期,米券和留底上都还记录了买主的手印,严防假冒。今后还会根据发行日子的不同,使用特殊的密语,敬请各位放心。”印章也请了一位老微雕师傅的事,汪孚林就不罗嗦了。有些事情留一半说一半,这样会比较有利。
  听到一切顺风顺水,叶大炮当然是最高兴的那个。毕竟,一想到自己莫名其妙背上的县衙亏空应该能够在离任的时候填补,而且只要夏税秋粮以及岁办岁贡能够完美达成,考评时最难的催科两个字,他就算达成了,只要其余政绩也过得去,三年一次考满后,说不定就能往上挪一挪。因此,尽管今天糊里糊涂参加了一场剪彩,他依旧兴高采烈。
  想到汪道昆当初把自己这些人交托给汪孚林时,自己还有些不以为然,如今亲眼看到汪孚林拳打脚踢折腾出义店这么个怪物,戚良已经再也没有任何怀疑了。虽说他只是在义店挂个虚名,其实压根谈不上股份,他还是很尽职尽责地提醒道:“汪小弟,今日米券既是一抢而空,我觉得,半年期的米券,你不如尽快准备完全,省得被人抢先。”
  听到戚良这么说,吴老员外也点头道:“从前没人想到这样收纳民间闲钱,今天既是百姓表现出了这样绝大的兴趣,你不妨听从县尊建议,尽快准备。”
  汪孚林本待用一个月时间来建立信誉,此刻众人一个个都这么说,他便看向了程乃轩。程大公子当即二话不说地拍胸脯说:“我本来就已经让人在套印了,密语也已经准备好了,这下子加紧就是。不过,这次发多少张?”
  见汪孚林打了个手势,分明是五百,程乃轩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这时候,吴守准又问道:“如果这五百张到时候全都支米,一次性就是七百五十石。而开春本来就是粮价最高的时候,到时候也许会涨到一石米七八百文钱甚至一两,如今屯粮的收益岂不是会……”
  “吴公子所虑很有道理,所以,这五百张米券之后,我就不会再发可以支米的米券了,只发到期兑付本钱和利息的米券。用七八百石米的代价,来树立百姓对义店的信心和追捧,这还是很划得来的。今年徽州府风调雨顺,每亩地应该都会多打几斗粮食,故而只怕要叶县尊令人立刻腾出预备仓库房,让我暂时存一下粮食。当然,此事我也会和段府尊接洽,省得届时有人就此兴风作浪。”
  对于腾出储备空空的预备仓,叶钧耀当然是支持的,其他几个股东听到汪孚林说还会去和段府尊商洽,他们也就没有什么意见了。作为缙绅大户,他们之中有的人明令家中不得放印子钱,也有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的只是其中那丰厚的利润。他们深知汪孚林如今推出的米券利率绝不算高,对于有钱人吸引有限,可对于小门小户紧紧巴巴过日子,只有一丁点积蓄的人家来说,却相当于存钱还倒贴利息,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这样一来,不用担心义店在秋粮收获之际却资金不够的问题了!
  至于这一个月赔本赚吆喝的问题,如今已经在林木轩上吃到了丰厚甜头的汪孚林和程乃轩,当然不会在乎。尤其是汪孚林,他今天请来了包括叶县尊在内这么些人,只请了一餐饭,加上之后要付出的利息,以及几百包美人果状元果的钱,哪怕把今天剪彩和装饰店堂用的那些红绸也统统算上,总共付出的代价不到二十两,但起到的宣传作用却非同小可,一两日之间就能传遍徽州一府六县!
  因此,既然叶钧耀等人都建议要尽快发第二批半年期的,汪孚林少不得就再三嘱咐程乃轩尽快把东西炮制出来。等到回家进了自己那屋子,一上午高强度亢奋工作,一中午和大人物们说嘴扯皮,此时此刻累坏了的他直接往床上一躺,忍不住就这么笑了起来。
  最困扰人的资金问题,至少短时间之内不是问题了!
  汪小官人战斗力强的名声,徽州一府六县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谁都没想到,他从松明山刚刚回城,叶县尊正式推出了各里收各里的秋粮新政,紧跟着义店就来了这么一出。只要不笨的人都能看出,这米券一发,义店的资金压力就能立刻消解——当然从前也并非那么大,毕竟程乃轩乃是程老爷独子,关键时刻回家调钱就行了。可这两个道试吊榜尾难兄难弟的小秀才在玩闹一般的林木轩之外,却真的致力于粮商这行当,却很让人意外。
  因此,原本认为狼已经吃饱喝足,暂时不足以再成为威胁的吴兴才等粮商们,顿时再次纠结了。徽州一府六县就这么大,他们都是多年老坐商了,不缺本钱,当然就更不会想到利用这样的方式,招揽分散在无数寻常百姓手头的闲散资金。当一群人再次碰头,彼此之间面面相觑的同时,那个入行最晚的胖粮商便低声说道:“有人给我递了个话,咱们可以在回头收粮的时候把价钱抬得高高的,反正他许诺每石比我们高一分……”
  “够了。”吴兴才本来该是最恨汪孚林的一个,这会儿却咬牙切齿地说道,“给你出主意的家伙没安好心,我们高价收粮有什么好处,回头更两面不是人!之前汪孚林说什么米业行会,我们拖着没去谈,可现在到这份上了,显然他不是玩玩而已,何妨看看他能出什么主意?如果不好,我们当然可以不听,可万一真的合则两利呢?”
第一九九章
倒霉的廪生
  吴兴才固然有这样的提议,可粮商们还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就在他们继续纠结的时候,不过区区数日,义店便推出了第二期,面值同样为一两,但时限却是六个月的米券。这批米券到期兑付利息一钱,又或者可以选择兑换一石半白米。也不知道多少人自从上次风声之后,就在等着这么一期产品——开春米贵就直接兑米,米贱就直接兑本钱和利息,简直不要太完美——于是,从放出消息到五百张一抢而空,和第一期所用时间差不离,也只有一个时辰。
  这还是因为,根据汪孚林的嘱咐,这头两期米券采取的全都是记名方式,登记姓名籍贯住址以及手印,否则早就抢光了。
  两期一共收入七百两银子作为本金,之前担心的资金问题迎刃而解,汪孚林也就不再急吼吼了。放在后世,这种低利息集资根本不可能套取如此资金,但现如今不是不流行有息储蓄吗?所以,他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借此真真正正地赚到第一桶金。办完了这件事,把这些天做生意做到走火入魔的程大公子一块拎上,他就与其走了一趟黄家坞程家大宅。
  因为程老爷不在,程乃轩没了负担,对于回家自然半点不怵。可是,站在自家祖母和母亲面前,旁边的汪孚林竟是开口说了一番完全出乎他意料的话。
  “老夫人,夫人,程兄和我连日以来忙于杂事,课业难免不能周全。转眼就要到年底岁考了,我二人却几乎是紫阳书院生员中请假的常客。正好叶县尊请了先头李师爷的恩师柯先生,还有汪二老爷的授业老师方先生为门馆先生,教授叶公子和我家两个小子,之前也常常指点我经史文章还有制艺。我想,程兄如果也在闲时一块跟着学习磨砺,应该会能够很快上手。”
  程乃轩的祖母和母亲彼此对视了一眼,他的母亲陆夫人便抢先说道:“如此甚好,他爹写信来问时,我们也就好交待了。”
  “喂,双木,咱们的事业都刚起步,哪有时间……”程乃轩才要开口抗议,就只见汪孚林朝自己瞪了一眼。
  “老夫人和夫人既然同意,那么我有一件事想和二位商量。义店那边倒还好,程兄之前花一百两给我雇了十年的那个小伙计叶青龙,现在掌柜当得像模像样,而林木轩那边,有之前管着油坊的那位管事,也可保无虞。但印米券的那家书坊,需要绝对可靠的人。我的建议是,让程兄身边的墨香,以及我家中和金宝一块读书的秋枫,轮流监督管理,以防出现问题。”
  听到这里,程乃轩的祖母俞老夫人不禁笑了起来:“你想得很周到,就这么办。如此乃轩就干脆借住在你那里,学业为重,不可轻忽。”
  程乃轩没想到汪孚林直接把主意打到了墨香和秋枫身上,而且祖母不但答应了,还吩咐自己就住在汪孚林那儿,分明是极其放心。他忍不住斜睨了汪孚林一眼,心里有些酸溜溜的,暗想老爹也好,祖母和母亲也好,信人家竟然超过信自己!可让他更意想不到的,还在后面。
  “程兄之前虽说也在我家中住过,可那时候毕竟是特殊情况,此番能否请老夫人和夫人借我一个稳妥的管事?我家里如今人口不少,可四个轿夫是南明先生给我的,伺候两个妹妹的是丫头连翘是程老爷送的,跟着金宝读书的秋枫也是程老爷送的,叶青龙是程兄玩笑间替我雇下来的。我自己找来的,只有一个帮厨的刘家嫂子。本来我应该仔细斟酌再添几个人,但一直都没顾得上。而且,想来老夫人和夫人也希望能有个人看着程兄。”
  “喂喂,双木你这话什么意思?”
  见程乃轩又开始抗议了,俞老夫人就没好气地说道:“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没个人看着你,我和你娘还真不放心。这样吧,就是谢管事。他跟着你爹东奔西走很多年,却因为一次事故腿脚不便,方才留在了家里,看着你却是正好。媳妇你说呢?”
  婆婆都决定的事,陆夫人当然不会不点头。想到汪孚林自陈家里人手不够,她就笑着说道:“谢管事在挑人上头很有眼光,现在跟着老爷的几个人,全都是当年他挑选的。孚林你既是没空添人,可以让他代劳,眼光绝对上佳。”
  那敢情好,这种饱经世事的老管家正是他最需要的,就因为不可能在市面上轻易找到,这才求助于程家!
  汪孚林顿时欣喜若狂,赶紧谢过。等到他告辞的时候,程乃轩二话不说硬是要送,可一出屋子就没好气地揪住了他。
  “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次叶县尊觉得你功劳不小,决定也给你弄个特批廪生,估计就这两天公布。也就是说,今年岁考你一定要考进一等。”汪孚林直截了当地丢出了缘由,见程乃轩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他就慢条斯理地说道,“考不进一等就得停掉廪米,停掉廪米就意味着丢人现眼,你想想,等过年你爹回来,知道你升了廪生却停了廪米,会不会对你大发雷霆?还有许村你未婚妻许翰林家,会不会对你有什么看法?所以,老老实实把生意交给行家,然后跟我去读书!”
  汪孚林嘴上说得大义凛然,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之前被柯先生和方先生轮番上阵,折腾得快心理阴影了,决定抓个同伴一块受罪!可特批另一个廪生名额的事,这还真不是他对叶县尊和冯师爷提的,而是那两位看在程乃轩岳家乃是那位许翰林的份上,在他得知之前就已经私下里定了下来,如今,程乃轩和他一块,推荐名单已经呈报南直隶督学御史谢廷杰,他连拦下都不可能!
  之前紫阳书院换门联事件,汪孚林已经团结了大部分的歙县生员,此次面对硬塞过来的廪生名额,无奈之下,他对叶县尊冯师爷提出的交换条件——义店为紫阳书院之中勤学苦读的非廪生生员提供特别助学金,其数额相当于每月六斗的廪米,一共二十人份,这也算是他和程乃轩抢人名额的补偿。
  当然,即便如此,仍然不能避免有些贫寒却又清高的生员心怀怨愤。可他有什么办法,他可从来没想要过廪生,否则他用得着岁考一等如此拼命?
  再三确定汪孚林不是故意骗自己,程乃轩顿时抓狂了。能够从县试府试道试三关杀出重围,最终考中了秀才,程大公子当然不能算是纨绔,天赋才情也都不错,可问题是秀才这种科场基层在歙县从来不缺,整个歙县学宫整整一两百都是这样的,要考一等,就意味着要比一大帮年纪大的前辈考得更好,至少要杀入前二十到前三十!虽说程奎等人中举之后,学宫少掉一批最强的竞争对手,可岁考二等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一等?
  而且他还早就翘掉了紫阳书院的课,经史子集都快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不用担心,柯先生和方先生都是应试高手,强化一个月,包你岁考二等,再强化一个月,包你岁考一等。”汪孚林直接给程乃轩打了包票,见他将信将疑,他就笑眯眯地说,“你别无选择,只能搏一搏。好了,你赶紧准备准备搬我家去,我去府衙求见段府尊,谈一下预备仓仓库的事!”
  说实话,汪孚林真不是坏心眼,之前乍听得叶县尊和冯师爷把廪生问题报给了南直隶督学御史谢廷杰,他还争取过修改的,可既然改不成,他当然乐得自己有个难兄难弟陪绑。这不就叫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知道,他可比程乃轩更不想下科场,做个官商挺好的!
  徽州府衙阳和门外,汪孚林只是对门子客客气气通报了一声,连门包都还来不及送,就只见那个四十开外的门子满脸堆笑,先是把他请到了门房小坐,继而一溜烟跑了进去通报。只不过一小会儿,人就带着一个青衫令史回转了来,那笑意比之前平添三分,点头哈腰地说:“小官人,府尊有请。这位是户房陈令史,您跟着他进去就行了。”
  这要是换成歙县县衙,得到这样的待遇毫不出奇,毕竟通过直接间接手段,汪孚林对三班六房已经有了相当的掌控,可此时此刻走在徽州府衙,他只觉得四周围那些目光半是敬畏,半是羡慕,不由得就有些犯嘀咕了。虽说舒推官成了凉透的冷灶,府衙刑房因为他的缘故被彻底清洗了一遍,可前者有迹可循,后者没人知道,而快班王捕头只是在吴家米行门口吃了他一个哑巴亏,可也没到眼下这种犹如凶神过境的地步吧?
  因此,在绕过大堂门口的时候,他突然开口叫道:“陈令史。”
  然而,原本一声不吭在前头带路的那位户房青衫典吏,却是直接先打了个哆嗦,随即方才停步转身,脸上表情竟有些紧张:“小官人有何吩咐?”
  看这家伙的表情,汪孚林就更觉得不对劲了。他想了想,便稍稍迂回了一点问道:“府衙是不是有什么变动?”
  陈典吏小心翼翼地瞥了汪孚林一眼,这才陪笑道:“小官人这变动两个字着实精妙。是有变动,前几天绩溪县县令丁忧出缺,段府尊因为秋粮在即,故而令舒推官前往署理绩溪县令,舒推官今早才被人抬着去绩溪。”
第二零零章
坑人的最后是被爹坑
  名字似乎叫舒邦儒的那位舒推官,竟然去绩溪署理县令了?还是被人抬着去的,这什么情况?
  汪孚林顿时目瞪口呆,货真价实满脸诧异。而陈典吏见其这般反应,意识到对方是真的不知道,就又添了几句解释:“舒推官自从之前跟着徽宁池太道钱观察去探望过歙县叶县尊的病之后,回来之后就旧病复发,所以这次是抱恙去绩溪上任的。”
  如果是什么好地方,那么舒推官抱病去上任,汪孚林还有可能相信,可绩溪那是什么地方?徽州一府六县之中,绩溪最小,也最穷,固然出过胡宗宪这样的高官——胡宗宪当初还是以他籍参加科举的——固然有身家豪富的大商人,可总的来说,绩溪在整个徽州府中占据的科举名额最少,赋税份额最低,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他大约体悟到,就如同已经失宠的妾妇一般,舒推官竟是被段府尊给赶到绩溪去了!
  难不成府衙这帮子人认为事情和他有关?他是很讨厌舒推官那个阴阳怪气的家伙,可他还没有那样的能耐!
  再一次快到段府尊的书房时,汪孚林正想着自己上一次在此对门面壁的经历,就只见门突然吱呀一声开了,随即一个身穿青莲色衣裳的少女从里头出来,低着头不看路,只是心事重重地往前走。他也不记得这是否上次自己见到的段小姐,不想多事,见陈典吏连忙退到一边躬身行礼,他就往其身后闪了闪,像模像样稍稍低了低头。果然,人压根没看到自己,就这么从身侧过去了。他才刚刚舒了一口气,就只听陈典吏出声说道:“府尊,汪小官人来了。”
  汪孚林也管不了身后是否有目光投来,听到里头段朝宗一声请,他立刻进了书房,见陈典吏也跟着进来了,还妥帖地关上了房门,隔绝了窥视的目光,他顿时轻松了不少,当即开口说道:“府尊日理万机,学生本不该贸然打扰……”
  “不用客气了,此次夏税,歙县第一个完税,你功劳不小,更何况,这次歙县叶知县首倡各里收各里的新政,一人粮长,全里帮贴,算是走在了赋役均平的最前列,你又紧跟着捣腾出什么米券,难道不是为了帮衬他?”段朝宗直截了当地揭破了这一点,见汪孚林打哈哈连连谦逊,他就叹了口气说,“你来得正好,我也想找你。南京那边飞派白粮的玄机,应该瞒不了,今年秋粮,只怕比夏税更艰难。”
  这有消停没消停啊?汪孚林简直想哀嚎了,可这种饮鸩止渴的伎俩,是南京户部出的,说不定还有汪道昆在其中煽风点火,他也不好评价什么。
  于是,他决定不理会段朝宗的暗示,轻咳一声便开口说道:“不论此事是否会事发,各里收各里之政,里长们都没有提出反对,而十五区大粮长只需站柜收粮,较之从前奔走不可同日而语,若有人要闹事,就得在一百多个里长当中摆平几十个。至于那些大粮长,视此为畏途的会欢欣鼓舞,至于当做生财之路的……”
  汪孚林顿了顿,这才继续说道:“这些人劣迹斑斑,往年只不过靠着他们收粮,这才只好捏着鼻子忍着,现如今若是他们不服闹事,正好一体收拾了!”
  这一体收拾四个字杀气腾腾,陈典吏忍不住吸了一口气,暗想不愧是敲饭碗的煞星汪小秀才,对那些别人畏之如虎的刺头只当纸老虎。
  而段朝宗对这个回答虽说不上十分满意,可汪孚林的意思是全力保证歙县今秋完税,他也只能勉强接受了这样一个结果。汪孚林和其他五县又没什么交情,凭什么越俎代庖?看来,他只好给其他五县县令下死命令,省得回头再闹出什么来。
  “你今天来见本府,不是只为了汇报歙县叶知县的新政吧?”
  “当然不是。学生今天来,是想向府尊请示一件事。”汪孚林看了一眼陈典吏,字斟句酌地说,“学生想借一下歙县预备仓的库房。”
  段朝宗登时眉头一挑。这些年各府县的仓储全都一日不如一日,别说歙县没有按照规矩一定要有的七万石粮食,估摸顶了天也就七百石,而其他五县只会少不会多。可朝廷毕竟还在三令五申地下文,让各府县把预备仓好好抓起来,把库房借出去这种事,说小很小,但说大却也很大!他恼火地一瞪汪孚林,正要呵斥,可见汪孚林表情耐人寻味,他细细一想,最终就对陈典吏说:“你到外头守着,不要让无关人等乱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