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千秋(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497

  越老太爷又好气又好笑,随即直截了当地拍板道:“千秋今天刚刚在国子监惹了一场大是非,这些日子白天是肯定不会有空的,诺诺白天就去衡水居,老大媳妇你多多费心,务必把小四带歪的性子再给我扭回来。晚上就让她回亲亲居,他们兄妹二人总该多亲近亲近。”
  看到那小丫头又惊又喜的样子,越千秋简直头皮发麻。他就搞不懂了,越小四是怎么对那位北燕平安公主和女儿解释他这个便宜儿子的,以至于眼下这个乖巧文静的小魔女竟然一门心思偏要缠着他。可还不等他想方设法抗议,越老太爷竟又看向了越影。
  “小影,挑那些女孩子可以练的小巧腾挪功夫,教她一教,强身健体就好,可万不能让她像她娘那样,年纪轻轻就一身病。”
  直到这时候,对越小四近况一无所知的二房和三房夫妻俩方才听出来,越小四固然一出走就十几年,可除却之前没头没脑送了一封信以及两个孩子回来,竟是和越老太爷一直都有联系。否则,越老太爷怎么知道那位从来没见过的儿媳妇是什么光景?
  大老爷倒是因为大太太的缘故知道一星半点,可老父亲既然不肯说,他当然也不会随便开口去问。直到老太爷把他们又给统统赶走,他在回了衡水居之后,这才屏退下人,面色凝重地向大太太问道:“你能确定,老四真的是在北燕?”
  “十有八九。当初刘戴二位将军率军南归,刘方圆和戴展宁就被留在了金陵,和千秋常来常往,还常常一块去玄刀堂。若不是四弟当初在北燕,怎会帮着刘戴两家把两个孩子先送回来?三弟妹不上心,而且刘方圆和戴展宁当初蓬头垢面,和后来的样子大不相同,所以她才没认出来。”
  大太太说到这里,见丈夫赫然有些忧心忡忡,她少不得又宽慰了两句。
  毕竟,她和大老爷这长兄长嫂比越小四大太多,而他们的长子越廷钟和越小四年岁相仿,大多数时候,她也是把小叔子当儿子那般看待的。无奈的是越小四太有主意,她也管不了。
  而亲亲居中,越千秋见追星和逐月忙得团团转,诺诺跟在屁股后头一口一个姐姐地叫着人,把两个丫头喜得无可不可,把这位小小姐看成了掌上明珠,他不禁黑了脸转身就走。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回了自己房里泡了脚打算睡觉,光脚穿拖鞋的诺诺就追了进来。
  眼见抱着一个引枕的小丫头一脸的不安,越千秋忍不住暗骂自己作茧自缚。
  早知道如此,这么急吼吼把人抱回来干嘛?
  他无奈地轰了跟来问怎么回事的追星和逐月出去,正打算打叠精神拿出当初哄周霁月的本事,把小丫头给糊弄过去,没想到的是,诺诺趿拉鞋子踉跄上前,却是低声嘟囔道:“爹还有一封信,说是先给千秋哥哥,千秋哥哥想看吗?”
  我能说不吗?
  越千秋很想拒绝,可话到嘴边,他还是叹了一口气,认命地伸出了手。
  当接过那张只能称得上是便条的纸,将其展开一看,他就拧紧了眉头。
  越小四这次没写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只提醒了一件事。
  北燕秋狩司二把手楼英长之前潜入了吴朝,后来追剿时此人早早逃脱。如今时隔六年,秋狩司中再也没见过楼英长回来,而北燕南下的呼声又再次高涨,因此需得提防此人再次兴风作浪,尤其是如今重修武品录的当口。而信的末尾却留了更重要的一句话。
  越小四在一年之内妻女双双“亡故”,随即被调往前线,也许并非是纯粹的翻旧账,而是可能已经受到秋狩司怀疑!
  “千秋,如若老头子得悉,务必插科打诨,蒙混过去,不可令其挂心于我,切记切记!”
第一百七十七章
学生总动员
  金陵城西隅的石头山,是金陵二字的由来。从周朝开始,楚威王便在此地营造了金陵邑,后来孙权又营造石头城作为王都,可随着隋末大江西移,这座石头城战略意义大减,也就渐渐废弃了。如今石头山上最多的就是寺庙,此外还有一座书院,可现在又添了一座玄刀堂。
  而这地方还是越千秋帮着严诩选的。按照严诩最初的本意,当然是希望把玄刀堂重建在当年的旧址黎阳,可越千秋却振振有词地把师父给驳了回去。
  “玄刀堂都已经武品录除名那么多年了,当初的地产和房子,早就有了新主,师父你就算是玄刀堂掌门,又是长公主之子,跑去当地和人相争,累不累啊?师父你是玄刀堂掌门,你在哪,玄刀堂就在哪,何必非要把培养弟子,复兴玄刀堂的宝贵时间花在和人斗上?”
  “你让长公主挑个厉害人回去,和那些当初绝对是低价买了玄刀堂房产和地产,占了老大便宜的人接洽,让他们吐出一笔钱来,然后我们就在金陵重建玄刀堂!有长公主的面子,金陵城内外,你想把玄刀堂建在哪,就可以建在哪,轻轻巧巧就能把玄刀堂的牌子打出去!”
  听了越千秋的话,严诩寻寻觅觅,第一时间看中的,竟然是那座依山而建,如今只剩下了凿开石墙的石头城。越千秋本想着石头城到底是从前的要塞,私自占了未免犯忌,可跟着严诩走了一趟皇宫之后,听说严诩看中了那地方,皇帝哈哈大笑,竟是大手一挥就直接准了。
  这座玄刀堂的最新堂口,原本很容易刺激到那些动不动喷唾沫星子的文官。可严诩这个掌门这几年白天抽不出空,晚上也不住在这;越千秋这个第二代的大师兄兼掌门弟子白天来晚上走;孙立这个第三代的大师兄同样是常住越家;于是,石头城更多时候是个集体宿舍。
  所以御史们喷了几次,发觉人家根本不理会,大没意思,只好悻悻然地暂时偃旗息鼓。
  今天第一次跟着越千秋来石头山上石头城参观,听戴展宁讲玄刀堂过去和现在的故事,白不凡不禁大有兴趣。可刘方圆却耐不住性子听这些陈谷子烂芝麻,挑动了几个小伙伴们起哄似的打断了戴展宁的话,他就冲着越千秋嚷嚷了起来。
  “师兄,你到底要把关子卖到什么时候?皇上可说了,只给你一个月时间,你这八字没一撇的武英馆,到底准备怎么办?”
  越千秋今天从早上出来就是一副睡眠不足,心不在焉的样子,此时等到刘方圆说完,他才茫然抬头,一副不知道人家说了什么的样子。他这个小圈子的人从未看到过这样无精打采的他,顿时有人浮想联翩。
  还是心细如发的戴展宁阻止了其他人咋咋呼呼,率先问道:“九哥,是出什么事了?”
  “没事,就是我被那个专会坑人的爹坑死了。”
  越千秋打了个呵欠,见戴展宁和刘方圆面面相觑,其他人全都有些错愕,知道这些人的长辈中,不少也许和越小四的马甲打过交道,可大多数只知道他有个便宜爹而已,他自然不会对人抱怨自己多了个小魔女妹妹,更不会说自己在担心越小四的处境,晚上完全没睡好。
  等到戴展宁非常见机地把刘方圆之前那话重复了一遍,他方才打起了几分精神。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都是我的好兄弟,可在这金陵城里,却有很多人看不上我们,为什么?”
  越千秋提高了声音,满脸激愤地说:“就因为我爷爷二十岁之前还是个小伙计,二十岁之后也不过是个小吏,就因为你们的长辈不是军中出身,就是寒微出身,再要么从北燕迁回来,没有根基!所以,他们不屑于和我们为伍,可我们也不愿和他们混在一块?”
  白不凡想到自己回京之后一直都被排挤,顿时感同身受:“说得好,我们不和他们为伍!”
  越千秋拍了拍白不凡的肩膀,但却突然话锋一转道:“可如果就只有我们这点人,那就实在是太少了。故步自封的结果,就是咱们的力量越来越小。但要扩充我们的队伍,又瞧不上那些家伙,怎么办?那就把我们看得上的人,拉到我们这儿!”
  刘方圆心直口快:“可这金陵城多的是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家伙,多的是会吟诗作赋就以为了不起的家伙,多的是会读书就天下第一的家伙,多得是说得好听祖上世代从军,说得不好听就是世代老兵油子的小兵油子,没什么我们看得上的人了。”
  “金陵没有,但天下有啊!”越千秋这才笑眯眯地说,“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们,武品录要重修了,天下各大门派都要派代表来金陵,你说除了那些老一辈的,年轻一辈的会不会来?朝廷从前不重视他们,现在如果我们这些人使点劲,把那些和我们年纪差不多的留下呢?”
  此话一出,四周围顿时一片嚷嚷声,其中叫得最大声的,无疑便是刘方圆。
  “我怎么就没想到!”
  “所以,今天咱们大家到这里来,就是要群策群力,商量一个呈给皇上的计划。比方说,武英馆地方设在哪儿?我们希望请谁来出任老师?每年需要多少预算?武英馆可以招收各大门派的年轻弟子?除此之外,我们怎么争取到支持……”
  一口气提了一系列问题之后,越千秋这才拿出了杀手锏:“我昨天就对爷爷说,我可不希望我辛辛苦苦争取来的武英馆,到头来却被别人从头管到脚。六年前,我当初拼死拼活和北燕的刺客打了一场,这才有现在的六品出身,所以这武英馆,还不如我自己来管!”
  戴展宁不禁怦然心动,可说出来的话却相当冷静:“这行得通吗?毕竟,你那个是六品出身,并不是立刻就有当官的资格。”
  “那有什么,想当初我才七品的时候,还和英小胖一块审过案子呢!再说了,我就是担个名义,又没打算大权独揽!”越千秋说到这里,便笑眯眯地看着其他人道,“我们可以选一个学生会,然后有什么大事拿到学生会上讨论通过,简而言之,我们自己管自己!”
  即便是在后世,这种完全学生会自治的学校,那也是稀罕到凤毛麟角,更何况如今。
  可是,这些年越千秋看得上的,千方百计拉到自己这个小圈子的,就没有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大多数都有几分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此时叫好声占了绝大多数。
  可终究也有和戴展宁一样的冷静派。南归的北燕四大家朱、冯、方、马四家,年纪最大朱大少爷朱鹏俊,便忍不住开口问道:“九公子的设想固然好,可怕就怕朝中老大人们看我们不顺眼,就算户部李尚书在拨款上不卡我们,可到时候没有好的老师,武英馆会沦为笑话。”
  “朱大哥顾虑的非常有道理,我也当然想过。”越千秋微微一笑,这才眨巴着眼睛说,“可我们要是眼光不止放在朝中呢?金陵城里,有多少怀才不遇,屡试不第的人?凭借我们各自的手段,家里的背景,还怕找不到有真才实学,却不容于朝中老大人的老师?”
  “那么多人为了长公主一个举荐,恨不得在门口排起长队来,那么,如果别人觉得,只要尽心竭力教我们两年,回头我们就可能把他们举荐给皇上,人家会不会主动自荐?”
  眼见得四周围都是赞同和叫好,朱鹏俊不由得嘴角抽搐了一下。
  越千秋这说话的口气,真的不是皇二代,胜似皇二代啊!
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英馆办学可行性报告
  越千秋在国子监冬会上砸场子,皇帝得以通过兵部侍郎钟亮,把国子监改革方案抛出来,不但重申了县学和州学的重要性,而且还把原本官宦子弟垄断的国子监,扩充成了拥有众多学府的最高教育机构。
  可皇帝嘴上说要给越千秋一座学校,也开玩笑提出了期限让他拿出有说服力的条陈,实则他压根不认为,还不到十四岁的越千秋真的能拿出什么东西来。当然,如果越千秋真的拿出了越老太爷又或者严诩支持的某个方案,他也不介意划一点资源让小孩子去胡闹一下。
  然而此时此刻,看到陈五两放在自己面前的那厚厚一本奏疏,皇帝实在是莫名惊诧了。
  “这是什么?”
  陈五两苦笑道:“武英馆办学可行性报告。”
  见皇帝听着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脸色却分明有些茫然,陈五两不得不硬着头皮解释道:“是早起东阳长公主亲自送来的,说是越九公子带着一群朋友折腾出来的东西,先呈给皇上过目,皇上可以随便改。改完了越九公子就名正言顺地往上递,不行他就回去再写一份……”
  皇帝顿时气乐了:“他竟然让朕先给他把关?就连那小胖子都没他这么大胆!”
  陈五两垂头不吭声,心里却想道,您还拿他和您的大胖儿子比?那小胖子您至少还管管呢,可这大胆小子您连管都不管,这不是皇上您自己惯出来的吗?
  嘴上笑骂,皇帝终究还是翻开了越千秋的奏疏,可一看格式,他再次愣住了。和那些对仗工整,炫耀文采的奏疏不同,越千秋的这篇文章可以说完全干巴巴的,可就是这样干巴巴的东西,却让原本只是漫不经心的他变得聚精会神。
  一、办学对象。
  已有初步经史基础,年在十二到十八岁,文武兼备之适龄少年。初定招生人数百名。
  二、办学目的。
  培养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发展之复合型人才,为朝廷出力。
  三、办学条件。
  管理:正六品上朝奉郎越千秋任武英馆馆长,另聘请德高望重官员数人,学官数人为名誉理事,组成理事会。百名学生推举十二人,为学生会。理事会和学生会共治共管。
  师资:向天下礼聘有才有德,文武兼备之士人。
  经费:武英馆隶属于国子监,每年第四季编制经费预算表,户部根据预算表拨款。若有不足,则从各生家中募集捐助,又或由学生入学缴纳之费用补足。每年前二十名优等生免费,奖学金助学金条例见附录……
  等长长一篇奏疏,一二三四五六七一条一条看完,见林林总总上千言,文采固然谈不上,可条理清楚,远胜过某些啰啰嗦嗦的公文,皇帝忍不住轻轻用手敲击着桌面,似乎正在踌躇。
  君无戏言,更何况他是当众对越千秋许诺的。而以越千秋那脾气,自然会当真把这奏疏送到他面前。如果只是前头那几条,也许他就置之一笑了,偏偏越千秋在奏疏末尾夹了一张夹片,提出把各大门派的少年子弟纳入武英馆学生范围,他就不能把这当成是儿戏了。
  “怪不得叫武英馆,这小子原来是早有伏笔!”皇帝似笑非笑地把奏疏合上轻轻丢在案头,随即若有所思地说,“五两,你亲自去见见那小子,问问他这奏疏是他自己的主意,还是怎么着?”
  顿了一顿的皇帝没好气地说:“他十四岁就想捞一个官当当?简直无法无天!阿诩不是还闲着吗?他不知道让自己的师父出来挂个头头的名?否则他那小身板扛得住众口铄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4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