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天记(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1125

  他想着今日解碑的过程,虽然还有些不满足,但难免还是有些喜悦,觉得自己还行。
  忽然间,他感觉到了些什么,眉间的喜色渐渐退去,显得有些困惑。
  他回首望去,只见草甸上方的白崖下,有一座碑庐。
  前陵的十七座天书碑已然尽数解开,按照道藏上的记载,他现在应该出现在下一陵里。
  但这里还是前陵。
  那座碑庐的形制,与照晴碑庐、引江碑庐,没有任何区别。
  陈长生很吃惊,心想难道前陵还有一座天书碑?
  ……
  ……
  天书前陵十七座碑,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除非有人掩盖了这个事实。但谁能掩盖住?陈长生忽然想起来,他在西宁镇读的道典里,以至世间流传的说法当中,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天书陵并没有什么前陵和后陵的说法。这种说法应该是在八百年前后出现的,这意味着什么?
  站在燃烧的草甸里,他没有犹豫太长时间,抬步向那座碑庐走去,一路破开野草,就像是蹈火而行,又像是渔舟划开了万道鳞光的河面。
  走到那座碑庐前,他停下脚步,向庐下望去,看到了完全没有想到的一幅画面,不由怔住了。
  这座碑庐里没有天书碑。更准确地说,这座碑庐里曾经有过一座天书碑,但现在那座天书碑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了碑座,碑座上有道略微突出、约半掌宽的残石,这道残石只有浅浅一截,或者便是那座天书碑的残余?
  陈长生的身体变得无比僵硬,先前的喜悦与放松早已被震撼所取代。
  天书陵前陵居然有十八座天书碑,这已经让他足够震惊,然而更令他想不到的是,真正的最后一座碑,竟然是座断碑!
  他在碑庐前怔怔站了很长时间,才终于渐渐平静下来,压制住心中强烈的震撼与不安,走到了那座断碑之前,发现断碑只剩下很小的一截,上面没有任何文字与线条,如此说来,碑文都应该在断掉的碑上。
  他伸手摸了摸断碑的截面,感觉着碑石的坚硬,与那些不知历经多少年风雨、却依然锋利的石茬,神情变得越来越惘然。
  这座石碑,竟似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生生打断的!
  太始元年,天书碑落于地面,碑底自然生根,与大地最深处相连。
  三千道藏,无数民间故事里,从来没有听说过,天书碑可以被折断,可以被带走天书陵。
  是何处来的力量打断了这座天书碑?
  如果是人,那人是谁?
  他是怎么做到的?
  那块天书碑,被他带去了哪里?
  陈长生望向庐外燃烧的四野,惘然四顾。
  暮色渐深,便是夜色将至时,山风渐渐变凉。
  他觉得有些寒冷。
  先前的喜悦与满足早已不见,看到断碑后的震惊,也已经消失无踪。
  他的神思已经变得有些麻木。
  他的心中生出无限敬畏甚至是恐惧。
  这就是真正的强大吗?
  ……
  ……
  夜色笼罩着天书陵。
  随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消失,繁星再一次占据了天空与人们的视野。
  陈长生站在碑庐外,抬头看着星空,一动不动。
  他保持这个姿式已经很长时间。
  与那抹阴影相伴多年,他毕竟不是普通的少年。
  虽然还做不到在死亡之前谈笑风生,但用了这么长时间,再如何强大的力量,都已经无法再影响到他的心神。
  他转身再次向碑庐里走去,站在了断碑之前。
  ……
  ……
第227章
应作如是观(上)
  站在断碑前,陈长生却没有想断碑的事,也没有试图从中找到很多年前的那个故事,而是在想着自己的问题。
  他知道,不是所有的观碑者,都能看到自己身前的断碑。
  那么,他很想知道,看到这座断碑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就像京都有些人已经发现的那样,也就像圣后娘娘在甘露上对莫雨说的那样,他一日看尽前陵碑,确实是有些问题,那些碑文,他看到了并且懂了,却没有试图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于是自然也没有领悟到什么碑文之外的真义。
  他很容易便读懂了天书碑,却似乎没有获得什么好处。
  但这不是问题,至少不是他现在思考和担心的问题。
  他之所以不用取形、取意、取势这三种最常见、也是最正统的解碑流派,除了一些比较深层次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因为他的经脉有问题,真元无法在断开的经脉里流动来回,那么再如何丰沛都没有意义,所以他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法。
  看起来,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继周独夫之后第二个一日看尽前陵碑的人,但他总觉得有些不对。
  就像在决定开始解碑之前,心里的那抹遗憾与无奈一样。
  他用的解碑方法很巧妙,但依然还是取意这种解碑法的变形。
  他本以为,在连续解开十七座天书碑后,自己应该不会再在乎这件事情,但此时看着这座断碑,他才明白,不完满便是不完满,你可以欺天欺地,欺君欺圣人,欺父欺母,欺师欺友,就是没有办法欺骗自己。
  天书陵前陵本来就应该有十八座碑,如今少了一座。
  所以哪怕解开了十七座碑,依然还有残缺。
  这种残缺的感觉,落在心灵上,非常不舒服。
  就像他用的解碑法,确实很强大,但终究是一种妥协。
  为了去周园,他想尽快解开这些石碑,于是放弃了前面二十余日的苦苦求索。
  一日看尽前陵碑,着实风光,但对他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失败?
  因为他修的是顺心意,终究意难平。
  在断碑前站了很长时间,终究什么都没有想明白,陈长生向山下走去。
  沿途那些碑庐,在夜色里非常幽静,没有一个人。
  伴着星光,没有用多长时间,他便走过了十七座碑庐,回到了照晴碑前。
  照晴碑的碑庐外到处都是人,黑压压的一片。
  原来,平时夜里那些碑庐前的观碑者,今夜都来到了这里。
  他们在等陈长生。
  看到他的身影出现在碑庐外,人群骚动不安起来。
  唐三十六迎上前去,盯着他的眼睛,问道:“十七座?”
  陈长生点点头。
  唐三十六开心地笑了起来,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对着众人大声重复道:“十七座!”
  议论声戛然而止,碑庐四周一片安静。
  人们看着陈长生,震撼无语。
  叶小涟睁着眼睛,看着陈长生,觉得心情有些奇怪,这个世界上,难道真的有人能够和秋师兄相提并论?十七座天书碑,只怕秋师兄……也很难做到吧?她想着当日在离宫神道畔对陈长生的羞辱,不禁觉得好生丢脸,低下头去。
  陈长生没有说什么,与唐三十六一道向山下走去。
  无数双目光落在他的身上,那些目光里满是羡慕的意味,甚至还有敬畏。
  任何人在这样的目光下,都会有些旷然沉醉。
  如果他就此离开,那些洒落在他身上的目光与星光,都会是荣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11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