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天记(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1125

  他看着这个图案,心神微震。
  前陵十七碑,越到后面看似越简单,越有规律,线条的叠加,也就意味着规律的叠加,他要找的东西是不是隐藏在里面?
  然而照晴碑上的线条,本来就已经极为繁复难解,后面那些碑的线条相对简单些,依然复杂难解,如此叠加起来组成的图案,更是复杂了无数倍级,凭借人类的精神力,永远无法解开,甚至只要试图去解,便会出问题。
  陈长生看了一眼,神识微动,便难受到了极点,识海振荡不安,胸口一阵剧痛。
  一口鲜血被他喷了出来,湿了衣衫。
  ……
  ……
  始终一片安静,仿佛无人的碑庐四周,响起一阵惊呼。
  只是似乎担心影响到陈长生,所以那些人强行把惊呼声压的极低。
  陈长生闭着双眼,看不到碑庐外的情形,心神也尽在那幅无限复杂的图案上,没有注意到这些。
  只是看了一眼,他便知道这幅图案非人力可以解。
  他在心里无声说道:简单些。
  这三个字不是对那幅图说的,而是对自己说的。
  在修道者的识海里,你如何看待世界,世界便会变成你想要看到的模样。
  他强行收敛心神,凭借着远远超过年龄的沉稳心境与当初连圣后娘娘都微微动容的宁柔神识,再次望向那幅图案。
  他不再试图去整理、计算那些线条,只是简单的去看,于是那幅图案也变得简单了些。
  在那幅图案里,他看到了无数如稚童涂鸦般的简单图案,看到了无数文字,看到了无数诗词歌赋,看到无数水墨丹青,看到了离宫美仑美奂的建筑,看到了国教院学的大榕树,看到了高山流云,也看到了三千道藏。
  这个世界已经存在的所有,都在这幅图里。
  可是依然不够,因为还是太多,太复杂。
  陈长生默默对自己说道:再简单些。
  他忘记了自己从小苦读才能记住的三千道藏,忘记看过的诗词歌赋,忘记自己曾经去过离宫,忘记自己曾经爬上过那棵大榕树,和落落并肩对着落日下的京都一脸满足,忘记自己学过的所有文字,忘记了所有的所有。
  这种忘记当然不是真的忘记,只是一种精神方面的自我隔离。
  只有这样,他才能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自己是个不识字的孩童,看到图上的这些线条,会想到什么?
  是痕迹。
  是水流的痕迹。
  是云动的痕迹。
  是雁群飞过,在青天之上留下的痕迹。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不,那是文章家虚妄而微酸的自我安慰。
  雪雁飞过青天,根本留不下任何痕迹,所谓的雪线,其实只是眼中的残影。
  这些线条指向、说明的对象究竟的是什么?
  雪线指向和说明的对象,是线最前端的那些雪雁。
  这些线条指向和说明的对象,是线头。
  如果没有线头,那便是线条相交处。
  简单些。
  陈长生盯着那幅无比复杂的图案,再次对自己说道。
  十七座碑叠加在他的眼前。
  碑体最先消失。
  现在消失的是线条。
  越来越多的线条,在他的眼前缓慢地消失,不停地消失。
  越来越多的空白,在他的眼前缓慢地出现,不停地出现。
  十七座碑消失了,碑上的线条也消失了,新的图案产生了。
  ——那是无数个孤立的点。
  陈长生很确定自己没有看过这幅图案。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有些眼熟。
  ……
  ……
第229章
初见真实
  十七座碑,成千上万道线条,无数个点,没有任何规律,看上去就像是墨如雨落白纸上,谁都不可能看过的图案。那么为什么会觉得眼熟?陈长生默然想着,总觉得这幅图给自己的感觉,就像是经常见到,但却从来不曾真的仔细看过,究竟是什么呢?
  碑文已经简化成了无数个点,识海里那张无形的纸上只有无数个点,怎么看都只有点。
  点,点,点点……繁星点点?
  即便还在自观,他都仿佛察觉到自己的唇变得有些干。
  因为紧张。
  前陵天书碑组成的这幅图……有可能是星空吗?
  下一刻,他对自己的推测生出强烈的不自信与怀疑。因为他此时眼前的点数量太多,甚至要比夜空里的星辰数量还要多。如果说,前陵的天书陵真的与星空之间有某种联系,那么反而是星空要比碑上的图案更加单调。
  按照最简单的逻辑去推论,没道理用一个更复杂的图案去描述更简单的事物。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前陵天书碑真的是在描述星空,再没有办法进行简化。除非,这些天书碑描绘的是很多片星空。
  可是,世间只有一片星空。
  陈长生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思绪向前倒推了片刻,一些线条缓慢地重新在那些点之间显现。如果那些线条用来描述点的运行轨迹,图案上看似无数的点,实际上是一些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那么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是的,应该是这样。
  可现在他又面临了另外一个问题,那个问题是如此的难以解决,甚至让局面变得更加险峻。
  因为,星辰是不会移动的!
  ……
  ……
  星辰的明暗或者会有极细微的变化,但它在夜空里的位置永恒不变,这是无数年来早已得到证明的事实,大陆无数观星台,绘制出来的星图基本上没有任何区别,观察的重点也完全集中于明暗之间。
  从来没有人敢质疑这种观点,因为这是无数人无数年亲眼看到的真实,就像太阳永远从西边落下,就像月亮永远在极遥远的地方,只能被魔鬼看见,就像水永远往低处流淌,这是真理,永远不可能被推翻。
  在凌烟阁里看到王之策的笔记时,陈长生对改变星辰的位置从而逆天改命一事有极大的不理解与质疑,便是来源于此,即便在其后的幻境里,他亲眼看到那颗紫微帝星让周遭的几颗星辰位置微移,他依然不相信,因为那是幻境,不是亲眼看到的真实。
  只是……荀梅笔记里曾经提过数次,观碑见真实,但他在天书陵里观碑数十年始终未曾见到。最后为了登陵顶见真实,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么他究竟要见什么真实?什么才是真实?亲眼看见的,就是真实吗?
  陈长生不再自观。
  他睁开眼睛,望向那座真实存在的石碑。
  夜已深,碑庐还有很多人。与陈长生先前以为的不同,唐三十六、折袖、苟寒食等人,一直没有离开。他们一直在这里注视着陈长生解碑的过程,从清晨到日暮,直至此时夜深星现。
  暮时,他们看见陈长生喷了一口血,很是担心。
  然后,他们看见陈长生握紧了双拳,挑起了眉头,仿佛发现了些什么,显得有些激动。
  现在,他们终于看见陈长生睁开眼睛,醒了过来。
  唐三十六松了口气,准备上前,下一刻却停下了脚步。
  因为他发现陈长生并没有看到自己。
  陈长生还是在看碑,还是在解碑,神情专注地令人心悸,令人不忍打扰。
  这座碑,陈长生已经看了二十几天。
  晨光与晚霞,微雨与晴空,不同环境里,这座碑的碑文变化,尽数在他心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11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