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210

  林斌不知道历史上的张骞是在哪一年受命出使大月氏国,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林斌想看看如果张骞没有被匈奴人抓住,在匈奴替依稚斜养了十几年的战马历史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他在帐外与张骞商谈了一些细节,期间极力避免与刘婧、刘奕翠交谈,等待打发他们离开,这才迈步进入帐内……
第一百六十四章
错综复杂
  晨雾涣淡,清新空气透着一股子莫名的草香,中军大帐的门帘被拉开,林斌身着鱼鳞重甲,腰上别着横刀缓缓走出来。他挺挺腰,对着站在中军大帐一宿的亲兵温和笑笑,随后转头看向东方的天际。
  朝阳在东方天空的地平线上露出半个身子,蛋黄色的光环周边没有半点云彩,金黄色的阳光照射在满是露珠的草原上仿佛给世界点缀了无数亮彩,增添了生机。
  再远远地瞧去,分散了的牧民背着木桶、手里拿着一个类似勺子的东西在草地间忙碌。草原缺水,除非是占据河岸水草丰美的地带,不然牧民总是需要在朝阳露出来之前出去收集露水。虽然平野的草叶多,不过收集到水也只是足够煮食用,梳洗嘴脸和洗澡在草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浪费水源被公认是犯罪。
  人们常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林斌看见的是一个没有朝霞的清晨,这意味着至少在两三天之内将不会出现降雨,好天气在夏至即将到来之前非常的稀少,在大战就要开始的时候出现好天气,按照萧夫子的话来说:“此乃祥瑞之兆”
  苍凉的鹿角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起床号被吹响之后屯兵的羊毛毡陆陆续续走出士兵,他们在军官的号令声中整齐列队,按照军营的规矩点唱数量,一时间周围满是呼唤人的名字,被点到名字的人应“到”之声络绎不绝。
  林斌习惯性地走向临时的校场,他来到这里一直保持每天清晨无事打一套军拳。当然,这套军拳由于不需要准备什么工具早已经普及全军。他喜欢在校场和将士们一起听从口号演练,浩大的‘呼’‘喝’声能让他找回当年的感觉,就好像自己不曾离开。
  将士们相信自家大人的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武技都是在一遍又一遍枯燥的操练中训练出习惯性的动作,一旦那个动作练到一个境界,危机时总能潜意识的反应过来做出那个动作进行格挡或是搏杀,这在战场上能不止一次的救了自己的命。
  若想要改变别人,总是需要让人知道按照说的做了会有什么好处,利益引诱总是比强加胁迫来的有效果。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随战仆从原先对武技操练不屑一顾,坚定认为勇猛的人是因为有天赋,他们后来看见虎豹骑军在修正时依然坚持练习,从实际的事例明白天赋不及人的努力,没有人严厉的要求下,每一到时间总会在军官的带队下,在虎豹骑军周边的空地跟着操演。
  林斌操演完毕就让亲兵牵来绝影,坐胯绝影在军卒摆列的方阵之间穿梭。
  数千人摆在一起看上去就是黑压压的一片,两三万人分成数个方阵一同操演,声势越加浩大,每一段整齐的“呼!”或者“喝!”,在同一个时间猛地踏地击拳,大地都好像震动了一下。
  没有事做的部众全部围在外围观看,他们没见过这样的场面,看得都呆了。他们以前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纪律、什么叫团队的力量,见到纪律所带来的效果除了感到震撼,还升起一种“这个部族绝对会强盛”起来的想法。
  文明的优越性是林斌最好的武器,优越的文明能使人升出向往,让那些羡慕的人不用强迫就自发性地融入先进文明的体系。他以前有规划过部族的建设,但是由于时间和生存空间的原因一直没办法实施,他迫切的需要一个安稳的根据地,对部众进行全方位的汉化工作。
  按照林斌的理解:民族之所以称呼为某个民族(如汉族)并非完全是因为血统,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文明的影响,华夏民族原本是黄河源头的一个小部落,是在连年的征战中吞并了其他部落,强大起来了才出现文明意识,从而成了一个族群。
  每一个民族都是在吞并中壮大、在消弱中灭亡,狭窄的血统论只会让一个原本可以强大的民族走向灭亡。血缘相近交合产生胚胎,下一代必定会出现这个那个等等的问题,比如生出了畸型婴儿或是智商低下的所谓黄金血脉(罗马王族就是例子),所以必需在扩张中增加人口,这就是所谓的新鲜血液补充理论。
  吞并的主旋律无法避免,从古至今多少民族被人吞并消失在历史长河,既然无法避免为何需要狭窄的去限制自己的发展?死胡同人人都会走,灵活的道路却没几个人敢去尝试。
  走不一样的道路必定需要倍受考验,林斌认准一条道路,无论得到的是怎么样的一个历史评价,他就是要走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他所在的族群曾经有过无数次遗憾,每次到了即将高速发展的时候总是被外力破坏,到了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曾将的辉煌变成了历史,只能从历史资料去怀念,人们无数次叹息、叹息、再叹息,除了叹息就是自怨自哀……
  “我会一直走下去!”
  林斌立马横刀,看着近两万的战士挥舞兵戈,他根本不去管什么评价,按照他的思想,崛起的过程中必定会卧尸万里,但是如果可以的话,躺在地上的尸体不能全部是本民族的儿郎!
  “崛起的道路有很多条,我只是选择了一条率领整合起来的部众去征战异族罢了,必定会做出成绩,让世人看看,什么才是属于我们民族的辉煌!”
  ※※※
  日上三杆,吃完朝食的军卒开始了行军准备,部众亦开始收拾营帐准备开拔,林斌将率领他们到达离汉境约百里的河套中游的平野暂居,在那里等待十三股骑军引领汉民会合。
  目前留在部族的骑兵尚有三万,在林斌率领两万骑兵离开后,霜将被留下来统领留守的一万骑兵保证部族栖息地的安全。另外霜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他必需登记部族的人口,将15岁以下的少年征召起来,按照林斌给予的方案进行初步整编。
  先前无数次提过林斌要的是一个永不停止征战步伐的部族,那么制度必然要与这个时代人们所认知的不同。林斌不但计划建立少年军,将少年军归属自己统领,还将学习先秦的制度替所有部众安排合适的岗位,以期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他把这种方法统称为‘系统化管理’。
  系统化管理早在秦初就已经被设立出来,先秦的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老年、女人、孩子耕作,特别的人被安排进造工坊成为帝国专属的铁匠,这些阶层的人统一为国家的军队提供粮秣、兵器等等的保证,成年人在前线厮杀为国家扩展疆土。
  林斌借鉴的就是秦朝时期的制度,虽然目前可能还不怎么完善,但是他相信只要吞并了先秦遗民,不但能获得先秦的人口和制造兵器的技术,那套在周朝时期还是一个小小的放马族群,经过数百年变革,发展成一个让六国战栗的社会体系也将展开她神秘的面纱。
  听到脚步声,林斌转头看去,张骞身穿黑色长袍坐胯战马,手里拿着一杆汉使节仗……
  张骞将节仗抬了抬,“林将军,何时出发?”
  林斌目视张骞,想从张骞的脸上看出一点什么。
  只是短短两天的相处,林斌从张骞身上看见的是执着和耿直,他想“或许正是因为张骞执着,被依稚斜关押十二年后仍不忘时时刻刻想着完成出使大月氏的使命”。
  林斌知道目前大月氏在做什么,按照历史的发展,大月氏被匈奴击败,大月氏王也被匈奴人杀掉后,大月氏人开始向西方迁移,到了咸海、阿姆河下游的妫水,一个被统称为葱岭西的地方。大月氏在葱岭西区域撞上了人口基数庞大的夏国,就此在那里与塞族人爆发了战争,击败了塞族人灭掉夏国不但建立了贵霜帝国,还从塞族人那里获得了先进的制金技术,也就是所谓的钢的制造配方。
  历史没有出现差错的话,张骞需要在十四年后才会到达大月氏的领土。林斌很想看看如果张骞提前十年找到大月氏人会发生什么事情,历史又会被改变成怎么样;是不是会向历史上大月氏击败了塞族后就乐于安乐,满足葱岭西的肥美不想掉头东返。
  张骞是一名有趣的人,若是其他人,在林斌拒绝汉国的封赏后必然会动怒?张骞没有动怒,他好像知道是这么结局一般,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也不知道张骞是哪里来的信心,他对林斌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说在某一天林斌会心甘情愿地为汉国效力。
  此时此刻,张骞满脸的认真,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又再问了一次,好像很急切?
  林斌脸上露出微笑,伸手摸了摸绝影的鬃毛,没有回答张骞的话。
  张骞干脆也不问了,他策马靠近,看到林斌目不转睛地注视那些正在忙碌的士兵,感慨:“将军真神人也!”
  林斌奇怪地转头看了张骞一眼,“世界上没有神。”复道:“有许多物资需要点算,战马、牲畜也需要调整一下,临近正午时分可以开拔。”
  张骞异常认真的径直说:“将军莫要谦虚!将军白手起家,如今麾下足有六万控弦之士,亦有三十万部众,神迹呼?此六万控弦之士皆愿为将军卖命,将军之兵力比之匈奴在河朔兵力已然多出一万,攻伐河朔必然轻而易举?”
  “战争不是比人数。”林斌语气平淡到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别钓不到鱼反而自己摔进了河沟。”
  张骞眉毛一挑,“此是为何?”
  “你们只不过是想让虎豹骑军去与匈奴作战,无论胜利还是失败,最后双方兵力必然耗损。如果我猜得没错,李广和李息现在应该已经在招集士兵,屯兵于阙水河边上的长城地段,只等待虎豹骑军和河朔的势力开战,李广和李息麾下的军队就会开拔,自以为没人发现他们的存在,等待虎豹骑军和匈奴打得两败俱伤再出来捡便宜。”
  林斌说完嘲弄似得笑笑,笑得张骞脸皮一抽一抽,有着说不出来的尴尬。
  “骞有一事不解,望将军解惑。”
  林斌看见草根子从远方驰骋而来,身后还跟着数十骑,默算什么时间会到这里。
  “将军即知,为何愿率军攻伐?”
  “为什么率军攻伐河朔你不用知道。”
  “骞甚困惑,有一言不吐不快!将军既无归汉之心,为何屡次相助汉国?”
  林斌深深地注视张骞一眼,看得张骞呆了呆,随后策马迎向驰骋而来的草根子等人。
  张骞神情复杂地看着林斌远去,心里颇不是滋味。他从来就没有看懂过林斌,当然无法了解林斌为什么这么做。林斌这是埋下一颗种子,至于能不能生根发芽,责任不在他,要看汉国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
  ※※※
  河朔无论是对汉国还是对匈奴来说都是一个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向北可以直接攻击把王庭设立在诺水附近的匈奴单于庭,向南则是威胁到汉国的国都长安。无论汉国还是匈奴都十分看重河朔这个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匈奴之所以占据着这个战略要地是因为汉国还没有实力去攻打。确实,汉国缺少战马,骑兵数量太少,单靠自己无法拿下河朔,但是如果再加上不缺少战马,拥有六万骑兵的虎豹骑军呢?
  林斌之所以攻伐河朔绝不是为了长期占领河朔,目前还弱小的虎豹骑军想占据那里是找死。他最想要的是获得先秦的人口和技术,土地对于他来说不重要。
  在汉国要求虎豹骑军攻伐河朔时,林斌就猜到汉国肯定有所准备,再根据从汉国内地传来的消息,林斌确定汉国的上郡、太原郡、雁门郡、北地郡在集结兵力,他猜汉国肯定是被虎豹骑军的扩张刺激到了,想要有所动作。
  先不去讲汉国是怎么达成统一的意见,林斌大概可以想到,当今天子刘彻肯定是从虎豹骑军对游牧民族的攻伐中得出一个判断,那便是现在匈奴攻伐西域的战事肯定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匈奴留在东方的兵力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当今天子迫切地想要有所作为,决定冒险一试。
  林斌既然猜了出来,又从张骞、李广、刘婧那里看出了一点端倪,能够达到双赢的局势如何会不去利用?他个人无法与河朔的所有势力为敌,既是为了分散河朔所有势力的注意力,亦是为了降低伤亡,更加是为了让汉国提前扩张,不介意当一次刀子,反正虎豹骑军只是想要获得人口资源和技术。
  草根子迎了上来,“大人,两万骑军已准备就绪。霜问大人:部众是否分批开拔?”
  林斌正在看游骑兵打扮的斥候,“让各部将领稍等片刻。”
  草根子应“喏”下去传达军令。
  那些游骑兵驱动坐下战马向前一个马位同时抱拳,呼了声:“参见大人!”
  “有什么军情?”
  “回大人,如大人所料,汉军大规模集结,兵力足有二十五万!”
  “是内地调上来的军队还是边军临时集结?”
  “乃是上郡、太原郡、北地郡驻军。汉国内地并无异常。”
  排在第二个位置的斥候开口……
  “禀大人:石堰城果有汉军进驻,兵力约五千。在石堰城向南发现大量民玞,远远瞧去车架不计其数,依卑下看,应是运输粮秣。”
  “李广部在哪里?”
  “李广部目前驻扎于西河首府平定。”
  林斌沉思了,他无法确定因为自己的到来、虎豹骑军的崛起使得汉国提前对河朔展开军事行动会造成什么影响。他既然连大月氏都清楚,对汉国又怎么会陌生?
  按照历史上的事例来判断,当今天子刘彻现在的帝位并不稳固,不但受到窦氏门阀集团的牵制,就是淮南王刘安也在窥视帝位,是什么迫使当今天子刘彻不顾这些威胁而选择进行战争?
  林斌必需猜,而且需要猜出答案。他又问了斥候一些问题,便让斥候继续出去探查。他转头看向不远处的张骞,却是看见张骞全神贯注地注视已经列队准备出发的骑军方阵,张骞的眼神里满是渴望,不时还会转头看向被牧民驱赶到一块还未经过训练的马匹。
  “此些马匹皆是良驹,不知将军可愿贩售?”
  “那些都是不足一岁的马崽子,正是接受训练的最佳年龄。”
  “如此说来,将军是不愿贩售罢?”
  林斌笑呵呵的摇头。
  要是以前的话,林斌当然愿意贩卖马匹给汉国,问题是现在卖给汉国就等于是在自虐。在林斌想来,如果战事顺利的话,汉国可以得到河套北岸,这也就等于有了自己的战马繁殖基地,那时他只要留下一些好的马种,汉国自然会自己想办法增加数量。最重要的是,等汉国有了足够的战马,虎豹骑军已经离开了汉境。非常假设的想:如果现在汉国有足够的战马,态势还会是目前这样吗?估计第一个要遭殃的就是虎豹骑军了,所以林斌绝不会自找麻烦。
  “骞听闻将军欲在石堰周近设立边市,不知是否乃是欺敌之计?”
  林斌发现张骞的问题总是一个连着一个,还真不知道张骞是好奇心太重还是在打探什么军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