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210

  时代的限制性,依稚斜帐下虽然不缺有领军才能部下,但是没有人告诉他情报有多么重要。
  事实上,除了林斌的势力外,这个时代的各国对情报都不是很重视,只有在遇见突发事件、或是想要对付某个势力时才会主动去探查。
  右当户露出狰狞的表情:“那个叫林斌的人是一个强大的敌人!”
  依稚斜不否认右当户的话,他明白自己要对付的将是一名怎么样的敌人。依稚斜把林斌的崛起过程当作是一个传奇,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后面一名穿着汉服的中年人策马而来……
  依稚斜对来人似乎十分看重,亲自拍马迎了过去。
  来人是一个没有胡须,说话嗓音奇怪的中年人,依稚斜称呼那个人叫:中行说!
  中行说对汉国的怨念不必再进行叙述,他对这次‘汉军’主动招惹匈奴的事情感到很开心,匈奴西进不是他愿意看见的事情。
  “这次有军师你帮助我,对付起汉军来就容易多了?”
  中行说谦虚了几句,用着满是怨念的语气:“听说那个林斌与汉国有仇,是被汉国的大臣赶了出来,我们何不从另一方面下手,不着急去与林斌作战?”
  两人贴耳低声细语的摸样看上去非常怪异……
  不一会,依稚斜向右当户交代:“先在北河驻扎,等查清楚汉军的虚实再行动!”
  双方采取都是按兵不动、大量派出斥候(侦骑)探查对方的策略。
  自此,斥候与侦骑之间的较量正式展开了。
  事情出乎林斌的预料,前方狼烟不断,军报不断被传回,在接到有近十万匈奴大军到来,他马上紧急命令豹骑和狼骑向广牧方向开拔。
  豹骑和狼骑开拔;虎骑则是按照军令前往广牧西北方向的乌加河(黄河支流)驻扎,目的是在侧面对匈奴军队施加压力。
  将近六天的斥候战,黑旗军斥候营在与匈奴依稚斜麾下的作战中损失惨重,一直到豹骑到了广牧,豹骑中大量精锐的游骑兵加入了斥候与侦骑之间的较量,黑旗军的压力才降低。
  “绝对精锐的侦骑?”
  林斌在后方听见斥候战,双方的阵亡率时,他能想象出来,依稚斜是带着自己的精锐部队过来了,这一战将是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场战争!
第一百七十八章
未知的岔道
  林斌缓缓放下手中的信件,他扫视帐内诸将,用着让人玩味的语气:“依稚斜要求在前线与我见面。”
  两军已经进行了十二天的斥候战,一方是匈奴的精锐、一方是从死人堆里爬起来的士兵,双方都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
  斥候在各军种中是最宝贵的兵种,一名好的斥候能起到的作用有时候比一千名士兵都要来的重要,好的斥候不是训练就可以锻炼出来的尖刀士兵,笼统的讲,那需要一定的天赋和急智。
  “送信的人叫吕河。”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了初步民族观念的将军们稍微一愣,随即毫不掩饰的露出杀意。按照他们的理解,吕河身为华夏的后裔却去帮助胡虏,那就是叛徒。
  毫无疑问,初步形成的民族观念总是非常狭义,这点绝对无法改变,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将领们所理解的民族观念谈不上正确,但这正是林斌所愿意看见的结果。
  林斌吃掉蒙昭部和吕炎部后就一直在寻找吕河部,由于吕河部已经被游牧民族同化,采取的是游动放牧的生活习惯,林斌派人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现在吕河替依稚斜送信,答案已经很明显,吕河是和依稚斜合兵在一起了。
  蒙昭已经去了前线,留在本部的吕炎和原先秦的军官听到送信人是吕河时,他们脸上并没有太多的表情,但手却握成了拳状,那是一种正在忍耐的愤怒。先秦与匈奴常年作战,吕河身为先秦的后裔却倒向了匈奴,这让他们感觉帐内袍泽看来的眼神里好像带着嘲笑和不屑。
  身为上位者,林斌需要懂得什么叫作制衡,好的制衡方案可以减少内耗,他把黑旗军的统领之位给了蒙昭,把虎军的统领之位给了吕炎,这就是制衡的一部份。但是出于观察方面的考虑,林斌一直把吕炎留在视线之内,虎军的指挥权下放到五位嫡系的副统领手里,哪一天吕炎被林斌接受了,才能进入军队。
  “吕河是先秦的耻辱,炎若在战场遇得,必要斩其头颅!”
  像是宣言一般,原先秦的将领皆是说出了一样的话。
  安静的大帐,帐帘被撩开的声音尤其惹人瞩目。
  草根子走了进来,他抱拳:“警戒的游骑兵抓到了近百名汉国商旅打扮的人,他们宣称是进过千里跋涉,特意来见大人。带队的是一名年芳双八之女子,她自称姓刘、名陵,有要事参上,为大人送来富贵荣华。”
  草根子踏步向前,从怀中掏出一个长形状的密盒,恭敬递上。
  密盒被拉开,里面躺着一片黄金薄片,上面雕刻字体,密密麻麻的一堆。
  “黄金当竹简用,有意思。”
  林斌看了起来,第一排题字写的是‘淮南王刘安向将军问好’,他一直挂在脸上的淡淡笑意不见,沉着脸往下读。他自然知道刘陵是谁,刘陵是淮南王刘安的女儿,贵为大汉翁主却是汉武时期最有名也是最为高贵的交际花。
  信笺上的字体虽多,但都是在奉承林斌的善战和显赫声名,说一些不关痛痒的废话,满篇用词华丽的篇章没有半点实质上的内容。
  吕炎“呵呵呵”笑着,“刘安其父刘长因意图谋反,被汉国孝文帝刘恒废爵流放,于前往蜀郡途中自行绝食而死。两岁后,孝文帝刘恒时常想起自杀的弟弟,感念其亲情心生愧疚之感,下诏将刘长四个年仅七八岁的儿子都封了侯。于后,孝文帝刘恒再次下诏,将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和庐江),分别封给弟弟的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刘安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毫不掩饰的嘲笑语气,像是在讲述一段荒唐的故事,意图谋反本是万死之罪,汉国的天子只看亲情不顾国家大义,显然是为国家的不稳定埋下了祸根。
  “刘安此人学富五车、颇具文采,平素好读书鼓琴、广置宾客;此人又老谋深算、野心勃勃,绞尽脑汁要把当今天子刘彻拉下皇帝位,自己取而代之。今次写信予大人,差来亲女、遣来亲信,想来是要与大人来个里应外合,共谋汉国江山。”
  林斌弹弹手上的金箔,发出脆脆的声响,他索性将金箔传递下去,让帐中的将领们都瞧瞧里面写的是什么。
  嫡系将领见多不怪,那些从部众依靠军功被提拔起来的将领却是感动莫名。
  这个时代里有两个可以称上是枭雄的人物,其一便是匈奴人依稚斜,另一个就是淮南王刘安了。依稚斜不必讲,以他匈奴人的身份注定是林斌的死敌;而对于林斌来说,刘安就不好定义了。
  “若利用妥当,刘安便是大人手中的一枚棋子,可为大人分担汉国的威胁。”
  林斌觉得吕炎说话太露骨了,不过这也没什么,至少吕炎没有再开口闭口就劝导“杀回汉国,取汉而代之”。林斌是知道历史上的淮南王刘安造反,而吕炎则是用自己的理解来判断,这又让林斌看到吕炎的另一面,至少说明吕炎并非只会耍阴谋,还是比较了解全局观。
  林斌深深地看一眼吕炎,“这些事情都暂时放下,我们目前要应付的是匈奴人的威胁。”
  帐内诸将自然应:“喏!”
  吕炎嘴角勾起,小声道:“由炎去接待刘陵等人,可好?”
  林斌定定地看着吕炎,像是要看透吕炎在想什么,他知道由吕炎去接待的话,肯定又要搞出一些什么,但仍旧笑说:“去吧。”
  吕炎霍地站起来走出大帐。
  由于军制的改革,五军设有随军参谋一职,算是区别掉汉国军队内的随军长史,是为了严格划分权限才被创建起来的职位,目前担当随军参谋的人选大多是那些在作战中身体残缺的军官,这也被理解成林斌设立这种制度是在为麾下的军人着想,很是感动。
  “末将以为匈奴人之所以按兵不动乃是因为长途跋涉而来,此前我军因改编而无法主动出战,击远道而来疲兵,实在可惜。待匈奴人恢复元气,必然要有大战。以末将之见,匈奴军队驻扎北河,邀会之余让出北新平野,必是要以北新为战场,进行正战。”
  林斌之所以说这一战会打得很辛苦,那是因为军队刚刚改编,各军团的协同作战没有磨合;这一次面对的也不是乌合之众一般的部落军队,而是常年征战的匈奴精锐,不得不谨慎对待。
  整编后的虎军、豹军的战力已经大不如前,两个军团的整个大框架是以原嫡系的精锐为核心,担任军队中枢的指挥官和中层的军官,从以前的仆从军选拔士兵作为基层军官,所以这一阶段应付依稚斜麾下的精锐骑兵虽说不落下风,但也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导致的结果是以步卒为主力的黑旗军在匈奴游骑的袭扰下损失很大。
  战争本来就是要死人,这点毫无疑问,所以林斌对前线传回作战屡屡失利的消息并没有太大的负担,只要能保住广牧不丢,匈奴人就进不来,等待神策军休整完毕,真正的战争才算开始。
  “在匈奴后方袭扰的甲贺等将领有传回信息吗?”
  林鹰恭敬答:“尚未。”
  “噢……”的拉长一个尾音,林斌一段沉默之后,“告诉依稚斜,我同意三天后和他在两军阵前见面。”
  两天后神策军就该整合完毕。
  林斌以前的战术可以称之为诡道,以这样的战术手段虽然可以击败匈奴人,但却无法让匈奴人感到畏惧,毕竟匈奴人和其它草原部落不同。
  “在出征之前,我要听到执法司将心怀叵测的人全部抓起来的消息。”
  执法司的司长陈米慢悠悠的站起来,他只是抱拳点头没有出声,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很冷。
  十部虽然有了明确的制度,以前部落的头人也大多不是被削权就是被砍掉脑袋,但是部众多了,清理掉一些,还是会隐藏部份人。这次要与之作战的是匈奴,以前归附的人多少会有些想法,不得不防。
  林斌又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历史完全被改变了。匈奴挥军东顾在原本的历史上没有发生;淮南王刘安将要早于历史二十八年提前叛乱。被改变的历史,会往哪个方向前进呢?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代枭雄
  “我不明白!他们都杀进了河朔,为什么还要耗时间,直接发兵攻杀不是很好吗?”
  莫纳黎的声音很雄厚,配合着满身的肌肉,给人一种爆发力十足的感觉。
  在中行说眼里,右当户莫纳黎作战很勇猛,对依稚斜的忠诚度也不用怀疑,是一把好刀,就是蠢得很不可爱。
  中行说虽说不承认自己是汉国人了,但是仍然以自己拥有的知识感到骄傲,他的骄傲来自于华夏文明所孕育出来的知识,面对依靠本能和椎嫩的野人还是有一定的优越感。其实他心里看不起这些蛮荒的野人,不过也正因为这些人没有知识,他才能在匈奴混得风生水起。
  依稚斜有读过汉国的书,他喜欢的是一个叫法家的学派,认为那是治国最需要的学说,不过学最多的却是行军打仗用的兵家,可惜能够得到的兵书有限,只了解严厉治军和几个简单的阵法。有了这一层次的影响,他对部下的军纪要求很高,对‘令行禁止’十分看重。
  依稚斜手底下也有一支‘狼骑’,是右谷蠡王庭最为精锐的骑兵,也是只听从他军令的军队。依稚斜立志要学习冒顿,要用自己的才能重新让变得衰弱的匈奴重新恢复荣光。
  由于受到中行说的影响,依稚斜其人对汉国也十分有敌意,这两个人是匈奴人中对汉国敌意最强的人。他们有共同的想法,认为匈奴如果想真正强盛起来,只有在把汉国打败后才能实现。
  不过,这两个人里面中行说的‘理想’要‘伟大’和‘崇高’许多,依稚斜只是想要消耗汉国的实力,用击败汉国来表示自己的强大,中行说却是想要颠覆整个汉国,最好是匈奴能够入主中原,把汉国彻底抹掉。
  “别着急。”
  中行说眼里闪动着狡猾的阴森,他经过详细的研究,发现林斌这个人很奇怪,行事作风总是自相矛盾,一方面对汉国有敌意(防备)、一方面却屡次帮助汉国,但最终也落个‘流浪’塞外的下场。中行说建议小打小闹是想要拖时间,看看能不能将对汉国很不满的林斌策反了,再则便是汉国即将有大麻烦,如果林斌‘爱护’汉国的毛病没改掉,很可能退回去,那时不费一兵一卒重新夺回河朔还是很有希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