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210

  “啊啊——”
  毫无音节的吼叫,攀爬攻城梯的匈奴人被上面跌下来的同伴尸体砸中,死人带着活人重重砸向地面,摔个七晕八素的匈奴人重新站起来,他能感受自己的肋骨断了几根,刺痛使得他迈不开步伐,但是那张原本满是害怕的脸却变得狰狞,他口鼻不断涩出黑血,有点断断续续:“好痛啊!该死的汉国人,我要杀了你!”,说完自己却笔挺的倒地,而且永远爬不起来。
  被激起凶性的匈奴人在战场上完成了牧民向战士的转变,他们前仆后继往攻城梯上爬,但是毫无意外的全部被削掉了脑袋,矮墙下面堆满了无头的尸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的横刀手浑身都是血迹,把守矮墙的五千余将士至少斩杀了四千余匈奴人,他们不断的挥刀让手臂有点发抖,力歇之下渐渐有匈奴人爬上了墙面。
  吕炎随手捅死一个嗷嗷大叫的匈奴人,大声喝:“第二队替换第一队!”,他的军令被严格的执行,随着生力军替换掉力歇的袍泽,新一轮的屠杀更加顺利的被进行下去。
第一百九十一章
阵战之道(二)
  屠杀仍然在继续,后方的匈奴军队也有了新的动静。
  菰浑王和屠申王看到自己的军队虽然靠近了矮墙却没能攻上占领一个墙段感到了耻辱,他们一致想要派出新的部队上去增援,当新的部队被集结起来的时候,在菰浑王和屠申王准备命令部队上前之际……
  依稚斜出口否决了菰浑王和屠申王派遣增援部队的决定。不是依稚斜心软了,而是他觉得菰浑王和屠申王的军队应该被消耗在应该被消耗的地方,这一次的进攻汉军施放的箭矢实在太少了,既然没有达到消耗汉军箭矢的目的、又无法对汉军造成杀伤,士兵们都被规划到‘送死’的行列,这样的消耗完完全全是不必要的。
  “我们已经见证到你们部落战士的武勇,让他们回来吧?”
  菰浑王表面上是一幅羞怒的表情,他心里其实也明白自己的士兵确实是被汉军当成了垃圾,在既无法占到便宜又无法对汉军构成威胁的情况下,他决定借坡下驴。
  苍凉的号角声响起来了……
  其实不用后方吹响撤退的号角,进攻的匈奴部队在伤亡超过一半的时候就想退,但是他们退不得,因为只要有人一退,退到后面那条渠沟附近时就会被汉军的弓弩手射死,这让他们进退不得,完全是被困在了矮墙前的窄小地段。一场血淋淋的屠杀染红了青色的草地,矮墙之下躺满了匈奴人的尸体,撤退的号角声加速了进攻匈奴人的崩溃,派上来一万,仅存的三千余残兵呼啦啦往后跑,他们跑到渠沟附近时,天际突然降下了铺天盖地的箭雨。
  甲贺挥下去的手再一次抬起来,他视野所见,第一波箭雨射翻了近两千匈奴残兵。林斌给予他的命令是别让一个匈奴人逃回去,他再一次将手臂麾下,从地面升上天空的箭矢成为一个漂亮的幅度激射出去,逃跑中的匈奴人又被射翻了无数,只余十几人仍在不要命的跑。
  甲贺亲自抬起了弩机,在他身后的五十名亲兵亦抬起了弩机。甲贺擅射,他所挑选的亲兵也皆是神射之手。甲贺首先扣动弩机,弩箭脱离钩心时,他的身后同时响起了机械的滑动声,一百五十三枝弩箭破空而出,它们钻进了匈奴人的身躯,爆出了灿烂的血花。
  “统领,还有一个!”
  仅存的最后一名匈奴人,他喘着粗气坐在地上,眼睛的视野里全是同伴的尸体。这个匈奴人眼神有些涣散,显然是被战场的残酷吓坏了,他听到了匈奴语的呼喊声本能地想站起来,他是站了起来,一道破空声响起,他的脑袋猛地一磕,整个身躯亦是往前倾斜,他的后脑钉着一枝弩箭,箭头从左眼刺穿出去,眼球的神经缠在箭杆上不断地摇晃,伴随着失去生命的尸体往地面砸,眼珠子滚了出去,眼瞳向天。
  林斌收起弩机挺直了腰杆,没有比杀光进攻的敌军更能激励军队的士气和打击敌人获胜的信心,他非常想感谢匈奴人派出了垃圾士兵来让自己麾下的军队见见血,激起麾下将士的凶性。
  胜利之后的欢呼声震天作响,杀敌一万,自己这方只有四百七十一人轻伤、三十二个重伤、无一人战死,这是真正的完胜!
  菰浑王赤红着眼睛死死地盯视依稚斜,他必需为自己的部队被全歼找一个借口,无疑否决了派出增援部队的依稚斜是最好的发泄目标。他不敢上前抓住依稚斜的衣领,只能离得远远地咆哮:“是你!如果没有你阻止,我的军队上去接应就不会被全歼!”
  依稚斜冷冷地横一眼也即将为失败找借口的屠申王,回头盯视菰浑王:“别小看林斌,他比最凶残的狼王都要可怕万倍。”
  菰浑王和屠申王齐齐一愣,他们是不知道依稚斜是在为他们找借口呢,还是什么意思。
  “阵战……是汉军最擅长的作战方法,小看汉军的确是会付出代价。我们应该先制造攻城的器械,把前面的陷马坑、渠沟全部填平,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有了把握再挥兵进攻,各位王爷以为呢?”
  中行说的语气还是一如既往的深沉,他苦思许久还是没有找到快速攻破汉军防线的策略。阵战不是没有投机取巧,但是如果敌军打定主意不出战,想要攻破敌军的防线只有硬攻,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偏偏中行说想了很久才想出来。
  稽善看待中行说的眼神变得轻蔑了许多,心里不断痛骂中行说是一个只会装腔作势的小人。稽善对依稚斜劝解菰浑王和屠申王的举动也深感不满,在稽善想来,贺兰山部落的士兵是最好的探路石,死越多越好,依稚斜既然答应站在同一阵线就不应该破坏自己的计划。
  “林斌绝无意在此与我军交战,乃是进退不得。在奴臣想来,此时林斌面临的麻烦不会比我大匈奴少,汉国中央朝廷不信任林斌,近期刘安又遣来女儿、亲信门客拉拢,刘安此举汉国岂会不知?此举必然要陷林斌于水深火热之中。奴臣斗胆建议,此时我等可退后驻营,等上一个月,静待汉国人自相残杀,不必费一兵一卒就可夺回河朔,如此一来岂不妙哉?”
  几乎是同一时间,匈奴的这些王爷们都皱起了眉头,其中以稽善最为愤怒。中行说就像是一个快死了的老头那般唠叨,而且是喋喋不休的唠叨,每次讲的都是同样的话题。
  “不行!我不退!”
  稽善恨不能上去亲菰浑王两口。
  依稚斜既无奈又郁闷,他拉了中行说一下,压低声音:“本王知道军师大人建议正确无比。可是军师啊!这个时候不是讲这些话的时机,我们目前要做的是进攻,是进攻,你明白了吗?匈奴人有一句谚语‘只有抢来的,才是值得珍惜的’,他们要的就是用武力重新去夺回,证明自己的武勇和维护自己的尊严!”
  匈奴人这边为了进攻与否吵吵闹闹,五军这边却是尽力备战当中。
  击败敌人的一次进攻并不代表获得了整场战争的胜利,这点毋庸置疑,五军的将领们也完全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投入到更加紧张的备战,他们一直觉得,既然敌军派出了试探性质的部队,那么下一波就该是真正的主力上来进攻,不多做准备的话,胜利就不再属于自己!
  韩安国抓住空挡又开始了自己的试探,他小心翼翼的寻问林斌要怎么处理与淮南王刘安的关系。
  “不处理就是最好的处理。我把话在这里说明白了:刘安送来多少东西,我就收多少;相应地,天子送来多少东西,我也全收下。不过……我不会白要,无论是谁送我需要的东西过来,我都会付出相等的回赠。”
  韩安国眼皮直跳,他有点没听明白林斌想要表达的意思。
  张骞与林斌接触得久,他在旁低声叹息:“护汉侯此举虽然妥当,但是……与商贾何异?”
  “商贾很丢人吗?”林斌语气强硬,“我不会加入皇权的斗争,永远都不会!”
  韩安国总算明白了,林斌选择的是两不相帮,要在中间赚取足够的利益。
  “不知护汉侯‘送’了多少战马前往淮南?”
  “二十万金,相应的兵器、器具、锦绸只能换到五千匹战马。”
  韩安国呆了一下,“那……我等送来的军需可换多少战马?”
  林斌理所当然道:“那些是交换黄河北岸的物资。”
  “……”
  张骞与韩安同时露出苦笑。
  “如果想要换取战马,你们可以和吕炎商谈。在和淮南王交易的物价基础上,我会优待你们。”
  一番话又说的韩安国和张骞面面相觑。
  林斌不再说话,在他想来,这样的选择没有错误,屡次遭受白眼之后还出于民族情感帮助汉国防御来自匈奴的威胁,这已经尽到了义务,不然的话他早该在吞并了吕炎部和蒙昭部调转方向前往辽东发展。在辽东潜伏三到五年,整军亦完善军备,等待准备完毕再卷土重来,那时才是真正往西的时机。
  当然,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林斌的潜伏方案再一次破产,他无法潜伏就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完善军备。那么该怎么办呢?他只有从淮南王的反叛势力和汉国的皇权势力获得物资,不然想要西进永远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而在这个时候,匈奴的王爷们终于吵够了,他们虽然不情愿,但是做出了无比正确的选择。他们决定打,但不是这个时候打,应该先赶造攻城器械,做出足够多的盾牌,再挥兵进攻。
第一百九十二章
阵战之道(三)
  广牧附近不是戈漠就是草地,想要建造攻城器械需要从三十里外的地方搬来木材,因此匈奴人的进攻计划足足耽误了六天。
  六天说多不多,但说少也绝对不少。在临战时,一刻钟都有可能会改变最终战局的结果,何况是六天?
  林斌抓住了时机巩固防御工事,同时还派出小股的骑兵在夜间袭扰匈奴人各部,此举起到了扰敌作用的同时,匈奴人的士气越加低落。他在前线与匈奴主力对峙期间,黑旗军与休屠王、楼烦王的作战分出了胜负。
  黑旗军虽然仓猝迎战,但却是属于以逸待劳的那方,蒙昭率军迎战穿越了戈漠过来的休屠部和楼烦部。最开始蒙昭准备不及,黑旗军迎战兵力比之敌军少,致使黑旗军与休屠部和楼烦部展开的是一场相对比较公平的厮杀,一个昼夜的厮杀却为蒙昭换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等待黑旗军援军到达,蒙昭于广牧东南方向的戈漠边缘围困了休屠部、楼烦部。
  楼烦部和休屠部既然是穿越戈漠而来,那么他们就无法携带牲畜,只能带着够吃三五日的干肉,水源也注定在穿越戈漠时消耗掉大部份。他们本来打的主意是‘就敌于粮’,撞上迎战的黑旗军让‘就敌于粮’的策略破产,后来被围困,万余大军的粮食、水源都被消耗个干干净净,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其一投降;其二战死。
  曾经提到无数次,这个时候没有形成民族观念,华夏人或许还有点忠心某人的情操,但是草原人的眼中只有生存,只要能够活下去,草原人并不介意归附于谁。
  有了以上的解释,休屠王和楼烦王在接到蒙昭发去的劝降书时,考虑到自己战败后回去也没什么好下场,他们直截了当的回复:愿降!
  林斌已经接到了蒙昭的战报,后方的威胁已经解除,那颗悬在心口上石头总算是落下去了。他吸取了前次的教训,命令蒙昭依照需要多设哨卡,提防匈奴人耍出同样的把戏,严令蒙昭必需亲自监督。同时,他没有任何思考,直接命令蒙昭派人将投降了的休屠王和楼烦王押解到前线。
  此时,休屠王和楼烦王还没有押到,匈奴右贤王部、右谷蠡王庭部、菰浑部、屠申部、黑羊部、泽延部、等多部匈奴军队却是已经做好战争准备。
  这些匈奴部落的首领们按照匈奴的古传统先是在阵前的石头堆那边看部落的萨满蹦蹦跳跳,兴致高昂的跟着喊了几句“昆仑神啊”,忙得可谓是不亦乐乎。
  依稚斜和稽善猫在一边,他们俩的脸色都是又喜又忧。喜者:攻城器械都造好了,有了攻城器械那堵矮墙不难攻下。忧者:派出去袭扰汉军后方的军队情况不容乐观,要是有效果的话,驻守在前面的汉军不会那么镇定。
  “休屠王和楼烦王有没有可能根本没有穿越沙漠,而是躲了起来?”
  “……,有这个可能。休屠部的俾小王是一个狡猾的家伙,他一定是躲起来静看我们这边的情况,我们这边打胜了汉军,他就会出兵,要是我们被堵在这里,这个狡猾的家伙肯定会拉着楼烦部的俾小王一起逃!”
  “你不会没有留后手吧?”
  稽善眼珠子直转悠,犹豫了足有一会,这才说:“我待浑邪部的俾小王不薄,这个人也对我忠心耿耿。”
  “噢……?浑邪部被你从高阙调了出来,他们该是往阴山方向去了?休屠部和楼烦部穿越沙漠袭击广牧后方是真亦假。林斌就算打败了第一支绕过去袭扰的军队,你也还有第二支。然而,林斌打败了第一支,他绝对料不到还有第二支。你真正的杀手锏是浑邪部!”
  “大王子果然聪慧过人。呵呵,本王想啊,和汉军作战不能只做一手准备,汉国人太狡猾,每次都是喜欢玩阴谋诡计,不得不提防啊!再有,大王子想必也对那个林斌不陌生,林斌一直以来都是以骑战闻名,善战的名声就是在指挥骑战的时候闯出来的。大王子你想想,一个擅长骑战的人,他突然间想要打防御战了,这其中能没有原因吗?不但有原因,而且肯定是有很大的阴谋,不搞清楚是什么阴谋,就必需要小心谨慎的对待啊!”
  “所以……你要我和站到同一阵线,让贺兰山的部落战士作为此战的主力,由他们去攻城?”
  “当然!贺兰山的小崽子们哪次不是仗着自己部落富裕轻蔑其它的大匈奴人,可偏偏他们打仗不行又自傲自大。大王子仔细想一下,上一次菰浑王和屠申王的一万战士一个也没有回来,这两个自以为是的部落王能咽下这口气吗?本王这也是给菰浑王和屠申王一次找回尊严的机会。”
  一阵号角声打断了稽善和依稚斜的窃窃私语,他们同时转头看去,以菰浑部、屠申部为主力的贺兰山战士正在接受萨满的嘱咐,那些匈奴士兵在萨满和本部俾小王的鼓励下正在嗷嗷大叫,一幅士气很是高昂的样子。
  稽善干巴巴评价:“别看他们叫喊得凶,一上去肯定要被汉军的弓弩吓得话说不出来。汉军的弓弩啊,确实是比大匈奴的弓厉害,这点本王可是多次亲眼看见呐……”
  ※※※
  “让他们喊,让他们叫,那帮匈奴兔崽子就叫喊得凶,论杀人比不上咱们五军的勇士。各位将士只管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稍后匈奴人要是再派杂兵过来,甲贺的弓弩部队不用放箭。对吧?甲贺的弓弩手放箭了,咱们这些近战的人就只能光瞪眼了嘛!哈哈!!”
  吕炎神奇的发现林斌很会鼓舞士气,林斌的每一次讲话尽管粗野没有为王者的风范,但是句句都能直接的勾起将士们的求战之心。
  这时,像往常那样,林斌的话音刚落,将士们就又高声大笑起来,丝毫没有临战前的紧张,反而是迫不及待的想要与敌接战。
  经过六天的加固,矮墙被加高了一丈有余,墙面的纵深也加长了大约五尺,比之先前墙面并列站五人显得拥挤的情况,现在站上五个人还能有空间灵活的进行交替作战。五个士兵加上一名伍长,最小型的步阵一摆,防御力增加的不是一点半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