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10

  “放屁!”公孙熬满脸骄傲,“回答那个背叛祖宗的畜牲,要贡奉没有,本军侯的人头尚在,想要贡奉,用命来搏!”
  冉越闵插嘴,“不若先听听匈奴人要什么?”,他很能观察人的心思,觉得公孙宏是很渴望能不战而胜,但是作为一军主将却不能亲自开口。
  经历数场血战,千余兵堡戍卒几乎人人带伤,战死者更是多达四百余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人数还在增加,那是伤重者得不到好的治疗英魂消逝。最重要的是,公孙熬的敌人不止是白羊部,在白羊部后还有更多的匈奴部落会趁大汉国国之大丧起兵来寇边,能胜一场并不代表场场能得胜,不管是为了公心还是私心,保存实力才是正途。
  “我王说,只要汉军头人能交出奴隶一千人,弩机一百部,十万钱,我王就愿意退兵。我王还说,这对大家都有好处,不然等待汉军的就是灭亡!”
  这下不止是公孙熬一脸黑线,就是一直笑吟吟的冉越闵都有了怒气,还没等他们做出回应,匈奴本阵又奔出一骑,来到持白羊王节仗的骑士旁边嘀咕几句,马上退回去。
  “我王还追加一个条件,必需送上昨日那名巨汉勇士的首级,贡奉可以商量,唯独这条不行!”
  ……
  林斌愣了一下,发现匈奴使者说的好像是自己,他紧张地看向公孙熬,却也是看见公孙熬在看自己,他被看得心里发毛,直冒冷汗。
  公孙熬迟疑了,说实话,听匈奴使者的口气,贡奉可以商量,那就意味匈奴人真有退兵的诚意,这是好事,对疲惫兵少的汉军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但是要林斌人头嘛……
  “林什长,你可有什么看法?”公孙熬语气没有任何波动,他看待林斌的眼神里也没有感情,就好像是一个择物待价的商人,在等待商量价钱。
  林斌被问得心里发虚,上位者用卑微者换取和平,这是历史上常常发生的事情,但他却还要保持面无表情的神色,闷气答:“愿献上大好头颅!”
  说罢,他开始在众目睽睽之下脱衣甲,向城楼之上众人坦露满身伤痕,伤痕在说“老子为国杀敌,却不能力战而死,不服!不服啊!!!”,他光着膀子来到城垛,攀爬上城垛站立,挥舞弯刀,咆哮:“老子在这里!想要首级来取吧!”
  他怒吼咆哮,豪气干云,心中暗自发狠,只要公孙熬说出要拿他首级换取匈奴人退兵,他立刻翻身猛剁杀出一条血路来,而最先要杀的肯定是答应匈奴人条件的那个王八蛋。坐以待毙绝对不是一名军人的风格!
  “老子今天就是死也要拉上几个垫背的!来吧,来取老子人头!”他满心憋屈,挥舞着战刀,再次大吼,“林斌头颅在此,何人来取!?”
  暴怒的吼声响彻整个战场,他此时就像是一只受伤的猛兽,随时会为了保护自己不惜一切代价,吼罢,他的喉咙里开始在低沉的“咕噜——咕噜——”脸上青筋直冒,抓住弯刀刀柄的手更加用力了。
  整个战场诡异静下来了,大部分匈奴人脸色敬佩地看着林斌,草原人尊敬勇士,就是敌人也尊敬,这也是白羊王想要林斌头颅的至关原因,按照草原人特别是匈奴人的想法,没有什么比勇士更加珍贵了,一个勇士足以带动一百个人变得更加勇敢。而恰恰地,汉人从来不珍惜自己的勇士,只要条件许可,汉人的上位者可以牺牲任何人。不尊重勇士和英雄的族群,她能不多灾多难吗?!
  随即,公孙宏默默来到林斌身后。他就是不与林斌共患难都不行,因为他身上已经被打上属于林斌一伙的标签,只要林斌一死,别说恢复祖辈荣光,就是想活下去都难,公孙熬既杀了林斌就不会放过有威胁的人。如今同伴被杀,同伙暗中刺杀为死去者报仇的事情没少发生。
  公孙宏亦爬上女墙,将手中矛戈刺向天空:“公孙宏头颅在此,够胆来取!”
  随即是霜,再来是被划到乙丙什的戍卒,倒不是他们忠肝义胆,而是从被划进乙丙什那天开始,除非战死,否则他们的利益也和林斌绑在一起了,在如今重视忠义的年代,背弃主将的人会被唾骂得抬不起头。
  “头颅在此!!!”十一个满身热血的汉子,他们站在女墙之上的身躯是如此的引人瞩目,他们在不甘地咆哮!
  林斌被感动了,但他不是一个善于把内心感性表现出来的人,只有更大声的咆哮,抓住弯刀刀柄的手布满青筋,眼神里也满是怒火。他现在整个人就像是一只野兽,一只等待垂死挣扎的猛兽!
  “吼~~~来啊!头颅在此!!!”
第二十八章
歹毒心计
  公孙熬也怒了,但他却不是因为匈奴人而发怒,没有什么比自己的部下不认可自己更加会让一位自傲的武将发怒。他无视了自己的荒谬行为,而他也的确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今这个年代,牺牲几个没人会管的下位者去换取高等的利益,是非常天经地义的事情。
  他没有做错什么,相反的,如果匈奴人真的在获得林斌首级后退兵,不但是他青史留名,留下以一卑微者换取匈奴人退兵的伟大功绩,而且会大书特书,就是林斌也会在军事历史上重重留下忠肝义胆的美名。
  站在林斌身旁的公孙宏一直在观察公孙熬的脸色,发现公孙熬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随着城墙段的汉军士卒也怒吼“头颅在此!”,公孙熬的脸色开始发青,后来身在城下的戍卒和民玞也相续向天大吼“头颅在此!”,公孙熬终于怒吼出声……
  “够了!”他恨恨地抽剑斩向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本军候岂是这等人!?怎会拿自己爱将的头颅换取匈奴人不可信的诺言!”
  冉越闵见气氛变得非常微妙,连忙站出来缓和,他嘴巴里一直念叨着什么,疾步走向站在女墙之上咆哮的林斌,“哎,哎呀,林什长,你倒是下来,莫再如此,再如此就让匈奴人占去便宜了!”他已经急得额头布满冷汗,心思敏锐的他哪里不知道林斌绝对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主,没见林斌不时用凶戾的眼神在扫视城楼上的诸人么!
  林斌没有放松警惕,他看一眼公孙宏,见公孙宏点头,这才跳下女墙,抱拳:“如此死法,卑下不服,请军候大人允许卑下战死在沙场之上,莫要让自己人砍了脑袋!”
  公孙熬脸皮一跳,强笑:“君这是在说甚子话,本军候说过了,君乃可造之才,怎会卒死此地,待此战战罢,本军候与君畅饮百盏浊酒,以赞君之勇猛!”
  公孙宏忙满脸堆笑,拉着林斌齐齐下跪,“谢军候大人!我等将勇悍杀敌,以报军候大人知遇之恩!”他们这样就是表达愿意进入公孙熬门下了,在古时,这与卖身契无异。
  很好,非常好,这下台阶总算是有了,公孙宏的一句话将公孙熬内心的不快剔除,既已经是自己的部曲,那也就没什么好再追究了,相反的,公孙熬虽然心下不喜,但是得到如此猛士也不想再作计较。在战乱频频发生的边塞,勇士只能多不能少,这不但是表示了他的人格魅力,更加是他已经在官场上晋升的资本!
  “起来吧!”公孙熬又恢复了面无表情,他挥手,“击鼓,击邀战鼓!匈奴兔崽子不是要灭亡我等么?让他们来!来啊,备盾甲,执甲袖,本军候要亲自上阵与众将士痛杀敌寇!”
  随后,冉越闵干脆让林斌带人回去防御城墙,待林斌等人离去,他来到公孙熬身侧,阴声道:“此人心性不定,凶残戾气极重,军候善用之。倒是那个公孙宏,他善于奉迎,深懂察言观色之道,乃是可用之人。军候乃一曲之长,切不可不察。”
  公孙熬“嘿嘿”笑了几声,重重点头,调试一下甲袖,又说:“本军候爱利刃,却不愿意割伤了自己的手,若无法驾驭,除去便是,何必多作烦恼。”
  这时,汉军士卒们又开始高喊起“林什长威武”的号子声,公孙熬脸色一沉,用剑鞘拍击帮忙穿戴盾甲的亲兵,“快点!磨磨蹭蹭是作甚!?”
  ……
  “汉军边戎尉叫什么名字?”白羊王眼睛里闪动着狡猾的光芒,一计不成再另谋它算也就是了,一支军队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声望高的人存在,只要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就能引起大火,若能搞得汉军不战自乱,也是收获不是?这便是他为什么会追加条件要林斌首级的用意,很明显是要增强林斌的威望,用来打击一军之长的威信。如果汉军主将受耐不住杀了林斌,那更好,汉卒将没人再愿意给主将卖命,攻下兵堡指日可待。
  “叫公孙熬,是长安公孙门阀的人,颇有些带兵的才能,只是为人太过自傲。汉人的门阀子弟都有一个通病,势弱时能容人,势强则嚣张跋扈,只要王能围上三两日,不断用小行动增加那个叫林斌的勇士的威望,公孙熬必定会下手杀掉林斌,立时汉人将不战自乱!”
  白羊王“嗯!”的一声,看向眼前这个满身裹在披风里不露脸的人,“派回部落要援军的信骑出寨多久了?”
  “刚出去三刻钟,明晚天黑之前可带回部落援军,奴卑妄自做了安排,还请王不要动怒。奴卑让信骑回来之前绕到休屠王的营地,送上王的信书,请休屠王出兵参与此番狩猎。”
  “嘿嘿嘿……,本王也正有这个意思,以其什么都抢不到,不如让休屠王也出兵,不过……”白羊王脸上出现惧色,“军臣大单于可知道我们出兵了?”
  “请王放心,中行说大人交代了,让几位违令出兵劫掠汉廷边塞的王爷们放心,中行说大人自然会在单于庭稳住大单于,劫掠后,各位王爷送上礼物给大单于,大单于想必不会追究。”
  中行说(zhong……hang……yue)汉文帝时人,原为宫廷太监。当时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病死,其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汉文帝鉴于国内不稳,各路诸侯对帝位虎视眈眈,且国力尚未恢复,无力与强大的匈奴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只好继续与匈奴和亲,文帝下令送宗室女去匈奴,并让太监燕地人中行说作为陪同侍臣一起去。
  中行说不肯去,被汉廷强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对汉文帝说:“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会威胁汉国。”文帝只当他在说气话,也不以为意。没想到中行说一到了匈奴,果然就立刻归降,并深受老上单于欢喜、宠信。中行说竭力劝说匈奴不要太看中汉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对自己食物、器械、风俗的自信心,还教给匈奴人记数方法,从此这些蛮族才知道算数。在中行说的鼓动下,老上单于在给汉帝回书中口气傲慢,对汉朝使臣也威逼利诱,动不动就索要钱物金银,不给就威胁秋熟后大发兵马入汉境中践踏。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这是中行说曾经发过的誓言,也就说,做了太监,血脉断了,既然不能建功立业传承血脉,那就死心塌地的跟着匈奴人干,博取名声,死也死在匈奴人的集团里。
  老上单于死了,中行说伺候的人是新的匈奴大单于军臣,还是秉承着痛恨汉国的心,身为汉人却处处与同胞为敌,间接死在中行说计谋上的边塞军民不下十数万,悲戚痛哉,为什么我们的民族总是不缺少为了自身利益而残害母族的畜生?
第二十九章
君欲何求
  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匈奴人做出了奇怪的选择,他们并不挥兵攻城,而是不断在箭矢可及之外指指点点,时而会纵马靠近城墙约三百步,高声喊“那个叫林斌的勇士在哪?”没等汉军射出箭矢,又急急退回去。
  第二天傍晚,匈奴人来了一千余援军,他们打着白羊部的旗号快速和城下匈奴人本部结营而立,随即又奔出两百余骑,打着火把齐声喊着“汉人的勇士,林斌出来一见!”就这么停在箭矢可及之外不断呼喊,号声一变“只知林斌,汉人勇士;只知林斌,汉人勇士”。
  城楼之上的公孙熬一脸的煞气,这两天来他已经厌烦了匈奴人的吼叫,他不是不知道匈奴人在用计,而是心下憋气,身为一曲之长却不如一个小小什长名号响亮,但也只能无可奈何的忍受耻辱。
  话说门阀子弟谁不傲气?特别是年轻得志,拔身军侯之位的公孙熬,若不是冉越闵在一旁劝导,他有时候甚至想不顾一切杀掉林斌,再挥军出去与匈奴人死战,证明他——义渠公孙门阀的公孙熬比一个小小什长优秀千倍,骁勇万倍!
  “嘿~”他挥剑斩向城垛,“气煞我也!有朝一日,本军侯定要白羊王跪在脚下瑟瑟发抖!”他走到城楼右侧,看向兵堡东南面的城墙,那里的黑暗里站立着两百余名值夜的戍卒,令他又看重又恨的林斌也在其中,“本军侯甚喜汝之勇悍,如此下去却也不得不杀汝!”
  公孙熬说的是事实,不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公孙门阀,只要林斌的风头盖过他,他就必须除掉林斌用以增强自己的威信。门阀利益高于一切,这一仗打下去如果身为一曲之长的公孙熬名声不如一个小小什长,传出去绝对会被人笑话,这会打击公孙门阀的威望,那么不止是公孙熬难堪,就是整个义渠公孙门阀也会被其它门阀看低,长此以往被取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林斌在做什么?无它,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沉思,回想来到汉朝已经快三个月,竟是懵懵懂懂的活了下来,这两天匈奴人的举动也让他发现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他与公孙宏交谈过,公孙宏告诉他,军侯公孙熬已经对他起了杀心,提醒他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再出风头。
  林斌想了很多,甚至想过要逃跑,反正做什么都比坐以待毙来得好,他到伤兵营寻找窦史颜和鹿吾左木。鹿吾左木倒是找到了,但却陷入昏迷,他没找到窦史颜,急得心乱如麻,只能再次在战鼓的催促下登上城墙。他想,必需找到窦史颜,确定人还活着,然后才离开,他料公孙熬要杀自己也是在匈奴人退兵之后。
  ……
  在烽烟四起的北疆,位于代郡治水以南的这座兵堡已经与外界隔绝,他们不知道离这里十余里远的另一座兵堡已经被匈奴黑羊部攻破,黑羊部攻破兵堡后深入代郡四十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随后又会合修秫王部转道向东杀往渔阳郡,近万匈奴骑兵狩猎汉庭北疆,而且猎物永远是汉人的身家性命!在武帝不动刀兵的旨意下,匈奴人如入无人之境。
  汉庭在边疆多设兵堡用以抵抗匈奴人的骑兵,但却不是每座兵堡都如公孙熬奉命守卫的这座兵堡坚固,很多的兵堡不是五角菱形,而是四方形,有部份兵堡的城墙也根本没有超过两丈(1丈2.31米),而且其它兵堡的边戎尉也没有像公孙熬这般,在城墙后加设用木桩搭建起来约五米高的箭塔,光从这点来看,公孙熬比之其它边戎尉要优秀和谨慎许多。
  在更远的汉国皇都长安,刚刚举行完登基大典的武帝刘彻已经收到边塞的战报,得知军臣单于刚退,匈奴人又趁汉国国之大丧,匈奴各大小部落起兵寇边。
  哀伤父皇之死的武帝刘彻被太皇太后窦氏召见。
  武帝刘彻是一名绝对不甘于忍受耻辱的人,他在被太皇太后窦氏召唤时拒绝和亲政策,但是在其母王娡的劝说下,态度终于松动,但是他说,这次匈奴人要的是皇室真正的公主,现下皇室根本没有合适的公主能够出嫁。
  刘彻还在太皇太后窦氏、皇太后王娡,和众多宫女前面咆哮:“如果国家民族要靠女人的胸脯来换取生存,要军队有什么用!”
  窦氏大斥:“彘儿太过放肆!你刚刚登位就讲军队,我怎么放心把国家交到你的手中,别忘了我还有各诸侯王可以选,你要是不想当这个皇帝,自然有人来当!”
  王娡极其畏惧掌握全国朝政和世家门阀的窦氏,害怕刘彻帝位被废,也开始频频相劝,最终武帝刘彻虽然满心怒火但也不得不妥协。
  在奉行孝道的汉国,违逆长辈是大不敬行为,再则,他也才刚刚登基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力量,朝政和军队大多掌握在太皇太后窦氏母家窦氏门阀集团的手中,被迫打破国丧不宜行婚嫁的华夏民族传统,派使节出使匈奴,许诺会送出公主前往匈奴和亲。
  和亲的策略定下来了,但是却没能找到合适的公主,军臣单于的使节说的很明白,指定要汉庭皇帝的同胞姐妹,如果不是,那么等待汉国的将是匈奴的三十万铁骑,劝汉国皇帝还是乖乖送上同胞姐妹,好好和匈奴继续做和睦邻国,当然,匈奴人的大单于也就成了汉国皇帝的姐夫。
  这是耻辱,天大的耻辱!但是又能怎么样呢?汉国没有足够的国力,更加缺少战马,暂时不能与匈奴持久作战,只能打断牙齿混血吞。
  而这时刘彻的同胞姐姐不是已经出嫁就是身体抱恙,武帝有三位姐姐,大姐平阳公主刘莹早就嫁给了平阳侯曹寿;二姐南宫公主刘婧也和南宫侯张坐有婚约,只是张坐为人放浪,屡次对南宫公主刘婧不敬,这才暂时没有完婚;三姐隆虑公主刘姈自小体弱多病,把她送到蛮荒酷寒的匈奴,无疑是变相的杀了她。
  刘彻回未央宫后大发怒火,也终于明白做了皇帝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没有自己力量的刘彻暗中决定培养嫡系,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从太皇太后窦氏那里夺回属于皇帝应有的权利。
  武帝一想起登基当天与太皇太后的对话,心里就更加觉得窝火,恨不能抽剑砍人:“黄老无为,做什么都要和你说,朕……朕……朕……”说着,满心憋屈之下竟是跪地哭泣。
  窦太皇太后的家族很大,家族主要成员的封了侯。但是他们都不回封国,赖在京城里不走,交织成一片关系网。他们监视着皇帝,一有什么事情他们都向窦太后汇报。所以窦老太太的眼睛虽然瞎了,但是比明眼人都机灵。
  刚登基才十六岁的武帝刘彻是个志向远大,雄才大略的人。他一心想做一位向他祖父和父亲那样的有所作为的君主。可是在他之上有位太皇太后(孝文帝的皇后窦氏),有窦氏的牵制他什么都做不成。
  王娡来到未央宫看见刘彻跪地哭泣,连连安慰,暗示刘彻要懂得忍耐,窦氏岁数已经大了,而刘彻还年轻,不忍,皇帝位就不是刘彻的了。刘彻听后终于停止哭泣,问王娡和亲的事情要怎么办,王娡说,南宫侯张坐放浪不羁,屡次对南宫公主刘婧不敬,没有资格当驸马,决定解除南宫公主刘婧与南宫侯张坐的婚约,送南宫公主刘婧远嫁匈奴。
  就这样,年仅十七的南宫公主刘婧被定为和亲人选,决定一个月后送给匈奴大单于当阏氏,如果没有意外她将和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女人们一样,牺牲自我,用那纤弱的女子肩膀挑负起汉民族的生存希望。
  “朕,汉室高祖皇帝第四世玄孙,汉帝国第七任皇帝——刘彻,向苍天后土,万里河山,千万黎民起誓:此生必马踏匈奴,以雪诸代皇帝遭受的凌辱之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