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210

  李息看见了林斌脸上的犹豫,以为林斌被自己说动了,“本校尉知汝之忧,无非乃是惧怕公孙门阀的报复,此乃多想,汝本为小小什长,公孙熬乃是何人,与汝一般见识?再则,公孙熬因兵败已被收监,不日也将押解归回长安,此时自保尚且不足,如何有闲心与你计较?”
  李息说真话了吗?显然没有,一个门阀子弟压低身价必然是怀有目的,他的目的非常简单,那便是握住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门。简单而又复杂的道理,它总是那么难以被人猜透看懂。李息深知当今天子宏图之志,若是林斌合作,他不但有信心与公孙门阀暂时结盟联盟,从而渡过难关,还有可能会因为引荐一名善于骑战的人才而被当今天子看重视为心腹。再则……,李息发现南宫公主刘婧似乎也想借林斌完成什么目的,跟着皇家走自然没有错误,不然他强忍怒气解释那么多做什么?
  林斌还是坚持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其他人来控制,他是真的被吓怕了,人总是可以装着一股子和善的嘴脸,说的天花乱坠,然后丝毫没有犹豫地将设计的对象推进深渊。林斌可不知道李息面临的压力,他还是决定走一步算一步,推脱道:“我听公主安排。”
  李息压根就不知道林斌与刘婧之间的社交关系,按照这个时候人的思想,皇权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不可违逆的,一听林斌说听公主安排,他自然而然地认为林斌是妥协了,心情大好之下,又回到了刚开始的话题。
  “本校尉多有疑惑,君可愿为本校尉解惑之?”李息眉头挤成了一团,“君明知吾等乃是汉军,为何不进反退,又布阵邀战?”
  林斌仔细权衡后,还是觉得不能讲真话,“这个……,卑下身负保护公主重则,斥候回报前方设伏,错以为那是匈奴人乔装成汉军设下圈套,这才引军后退。知道不是匈奴人乔装时,派人阵前沟通,但是……,那个……”
  李息手掌握了起来,他还真信了林斌的话。当然,这并不是说李息智商低,而是时代的差异所导致理念的不相同,每一个时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都会自己的理解方式,千万不要一厢情愿的以为所有时代的人们,他们的理解都是相同,那也太强迫人了。
  李息“唔……”的一个沉吟,淡然道:“之后便是两军交战,本校尉麾下两千步卒被君之骑军杀得片甲不留?”
  林斌脸皮抽了一下,十分自然地点头。
  李息呼出一口浑气,突然笑了,“你可认识郎官李当户?”
  林斌含糊点头。
  李息退后两步,把林斌全身上下瞧了一遍,“李当户所言不假,君果是八尺巨汉,生得极为魁梧。”他目光停在鱼鳞甲,“这甲唤作何名?怎是犹如鱼鳞一般?”
  林斌开始不懂李息到底是想干什么了,竟是在双方一番交战之后不但不怪,反而像极什么都没发生似得,闲聊扯蛋。按照常理李息应该火急火燎地集结军队,赶回后方去觐见公主才对,诡异,林斌觉得李息肯定是有什么阴谋!
  “这个叫鱼鳞甲,由两千五百余片直径不一的铜片穿凿链接而成,与之玄甲所不同的是,甲片不是平面地镶在皮革上,而是利用互相覆盖的甲片来增加防御力,对箭矢的防御力尤其强,但也有一个弱点,呃……,咳咳……咳……”林斌突然闭嘴,惹得被空气一堵,阵阵咳嗽。
  李息听到对箭矢的防御力尤其强,下意识地抬手摸向肩膀的中箭部位,正听着呢,突然没有了下文,怔了怔:“弱点?必是无法防御由下向上横扫之兵刃?”
  林斌的脸皮再次抽了一下,他不说是突然想起制造鱼鳞甲的材料是陪嫁物,这时听见李息一语道出鱼鳞甲的,又再一次的得出一个结论:古人的智慧很可怕!
第一百零五章
屠夫行径
  一阵漫谈,李息似乎有意无意地引领着向收押战俘的地段靠近,直到来到被汉军步卒围起来的地段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汉军士卒手打火把,围成了数个大圈,圈内皆是已经被缴了械的羌族人。被分成了几堆的羌族人已经没了先前的威风,个个耸着脑袋垂头丧气,借着火把光芒看去,一个人数较少的圈内,赞颂换了身行头似乎想保密身份,但他却被数十个身上着甲的羌族人保护在中间,怎么看都像是在提醒所有人‘啊呀,那个,我就是这伙人的头’,有那么点‘或畏人知,横加威怒,欲盖弥章,竟有何益’的意思,说不出的好笑。
  李息手指恰恰就是指在了赞颂身上,似乎早知道了些什么不愿不点破,他向林斌问:“此些人以君之见,该将如何?”
  林斌本不在意李息问什么,随着李息所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了那奇异的一幕,本就疲惫的林斌呆了一下,“那傻逼,干么呢?”差点笑出声,随后加大了声音:“行军带着俘虏不方便,随时都有反抗的可能,不如全杀了!”
  李息表情僵了一下,心道:“好狠辣的人!”
  林斌似乎知道李息在想什么,低声笑说:“卑下在草原近四个月的游荡只明白一个道理,对待异族只能狠辣,若是震慑不住,索性全杀掉,卑下就有一次心软留了数十个异族小孩,结果是那些小孩找来不知名的毒草,趁伙夫不注意丢下汤锅,毒杀了我三十一个部下!”
  李息默然……
  羌族人多有除外举族做佣兵的事例,自然有人能听得懂中原话,被林斌那么一诈唬竟是骚乱了起来,在汉军士卒戈矛的威胁下虽不敢冲撞,但仍是鬼吼鬼叫,说,汉国人答应投降不杀,现在又要斧钺加身,是不讲信义的骗子,要遭受报应。
  李息虽问,但眼睛却是盯在了赞颂身上,见到战俘骚动眉头皱了一下,举手喝“射!”,数十道弓弦绷弹声突兀响起,尔后便是惨叫连连。李息见战俘还在乱,大吼:“有异动者,立即射杀!”,却也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主。
  羌族人根本不理会李息,有个别圈子的羌族人已经在冲撞包围圈,被汉军士卒用戈矛捅翻了数十人,但仍是止不住骚乱之势。
  林斌看向李息,却是看见李息怒气冲冲地盯视自己,似乎感到无比恼火,只差扑过来将自己吞噬入腹。林斌心下奇怪“不是扮红脸白脸引那个傻逼出来?”,但见惨叫声开始变得频繁,似乎有越演越烈的架势,他踏前一步,咆哮:“蹲身者,活;立身者——死!!!”
  咆哮如雷,久跟林斌纵横草原的骑军听到了自家大人的吼叫声,习惯成自然地又跟着嘶吼出声:“杀!杀!杀!”
  数千久经战阵地血性汉子,他们齐齐吼出的喊“杀”声惊动了被安抚在一旁的无主战马,一阵阵马啸声也渗合进来凑热闹。立时,那种肃杀之气大盛,草原一片没有方向感土地,煞是撩人心神,羌族人终于在这种气氛下重新安份下来,惊措无助地看着浑身杀气,犹如一尊巨神般的林斌。
  赞颂眼睛犹如毒蛇一般地盯视林斌,他几乎看到林斌的第一眼就猜出肯定是这个人率军屠虐了西宫石玉部,但是他不敢动,双手握成了拳状,‘嘎吱嘎吱’的响。
  林斌横刀前指,喝:“立身者——死!”
  反应快的羌族人赶紧蹲下,那些没反应过来的羌族人仍是发愣地站立着呆呆看着林斌,似乎是在看待魔鬼。
  将领所指,言听必从!
  公孙宏率先应“诺!”,随后是林斌麾下士卒整齐的应“诺”声,公孙宏亲率数百麾下直冲而上,不理那些看得一脸满头雾水的汉军,瞧见有站着的羌族人就是蛮横地往外拖,战败正垂头丧气的羌族人刚刚又被惊吓,竟是无一人敢于反抗,任由被倒拉着拖出去。
  李息也没时间发怒了,看到数百个身穿鱼鳞甲的士卒跳下战马冲进去的时候,暗自喊了一声“糟!”,要阻喝,却是又被旁边的咆哮声打断,怔怔地转头看向身旁身材高大,因咆哮而变得极有压迫感的林斌,李息一脸震惊之色,竟是忘了阻止。
  公孙宏深知林斌这是示威来着,也没多拉人,等待将那些个羌族人按成一排,那些做惯了的士卒没二话,手持横刀立在跪倒的羌族人身后,齐齐回头注视林斌,等待军令。
  林斌高高举起的右臂挥下……
  “大人有令:立身者,死!”
  数十把横刀力劈而下,斩中被按倒在地的羌族人的脖子,刀刃入肉声清晰地响起,数十颗头颅落地,那没有了脑袋的尸身从断颈处喷出血箭,轰然倒地。
  林斌招来草根子,在他耳边一阵耳语,草根子得令而去,对公孙宏转达了军令。又是在林斌抬手之间,公孙宏又大声应“诺”,率人冲进去,拖出那些看呆了直立身躯的羌族人,来回几次,剁了近三百颗脑袋,也就是羌人俘虏的十分之一,终于再无敢直立身躯的羌人。
  在震慑一番后,公孙宏毫不费劲地把赞颂连带那些身上着甲的羌人押了出来,自成一堆,严密监视,也算帮李息解决了一个麻烦。
  很好,很强大,至少包括李息在内的所有汉军都看得眼睛发直,而那些羌族人咽咽口水不敢再吭一声。
  话说,战场上杀的人再多都不会让人感觉可怕,因为那时都是处于精神兴奋状态,再则是互相搏杀至死,谁都觉得正常。现在,他们看到林斌一声咆哮,麾下士卒响应,二话不说遵循了主将的命令,眉头都不皱一下就在号令中砍了五十个没有反抗之力的俘虏,惊讶这股军队服从命令之坚决,怒杀俘虏之利索,竟是看得由内往外直冒出寒气。
  一人狠不可怕,因为他再怎么发狠都能力有限,但是如果一支军队狠,那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将能震动一方,如果是一个国家发狠,那么世界将在因为她发狠而心惊不已,她轻轻的一跺脚,世界都会感到震动,浑身害怕得发抖!汉民族不缺少狠人,而是缺少会驾驭狠人的上位者!
  ※※※
  李息没想到一杀就杀这么多,看得发毛,暗吸一口冷气,想怒斥一声来壮胆子,却见火把之中,林斌的眼睛似乎因兴奋而通红,怒斥到了嘴边改了腔调,“君……,君这是,这是作甚?”
  林斌给出了再标准不过的答案:“杀人。”
  李息明白了,这小子是在作态给自己看,心下怒极之余,羡慕林斌能拥有这么一支虎狼之师。没有一个武将会不希望自己所指挥的是一直历经百战的军队,特别是这支军队的服从性是如此之高,简直可以让想建功立业的武将羡慕到几乎发狂!
  “君所练之军,真乃虎狼也!”
  虎狼?林斌倒是知道麾下将士为什么会这么表现,他们要么是一群姥姥不爱爹娘不疼的弃卒,要么就是被不当成人看的奴隶,在一番厮杀后,享受来自于大国军人尊敬目光的同时,心下飘飘然之余,自然会拼了命的表现出纪律性。
  “君可有操演练兵之书?”
  林斌笑了,他很想说有,现代军人都会学习一些实际战例,也必须学习政治课,在催眠式的教育下,服从性自然是不必多说,问题是林斌压根就没机会给麾下士卒讲过政治课,这是士卒们在心生一种自豪感而滋生出来的纪律,不是刻意训练出来的成果。
  李息晒然,他是门阀子弟,比谁都清楚一个事实,不管是门阀世家还是大族豪门,越是珍贵的东西就越不可能与人共同分享。
  林斌想起了一些什么,突然说:“书倒是有的,但是需要重新写,承蒙李大人心胸广阔不加责怪,日后必然呈献一套送予大人。”
  有所予,必有所求,他李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古人重然诺,再则李息需要林斌活着回到长安,他很是有官威的一个点头,要求道:“本校尉有一事相请,但不知……”,长长地拖了一个尾音。
  “娘的!与这些人交流真是麻烦!”林斌心下非议,表情却是极为诚恳,“李大人且请吩咐,若卑下能做,必然不会推脱。”
  “好!”李息涨红着脸,“归回都城途中,本校尉欲把麾下精骑暂交予君代领之,不知君可愿意啊?”
  林斌又听见一大串的尾音,刚想下意识应“诺”,突然觉得有些不对,自己可没答应和李息一块去长安,向李息看去,李息一副不容违逆的表情,官威很大,不像是在求人。
  林斌愕然,完全搞不懂李息想干什么,这丫的情绪转变也快得太突兀了,先前还是生死仇敌呢,现在却要暂交军权,心里发怵之余,警钟敲得震天响:阴谋,绝对有阴谋,究竟是什么阴谋!?
  李息不理愕然的林斌,挥手招来情水,“速去召集将士,本校尉有将令!”
  情水应“诺”,拔腿而跑。
  林斌胡思乱猜的脑瓜子又开始犯迷糊了,“嗡嗡嗡”地被李息招呼着攀上战马,又是“嗡嗡嗡”地被随波逐流。旁边公孙宏知道林斌‘失心病’又犯了,几次拍马欲上前,却是被李息的亲兵和蔼地、亲切地,反正能拉就对不用扯的拖开,搞得公孙宏心急如焚,以为自己大人遭受了暗算,想狂吼求救,却发现不是那么个回事,李息正和蔼可亲地不知道在对自家大人说什么,自家大人一直在点头,不像是受制的模样。
  “什么阴谋?他到底是在策划什么阴谋?”林斌脑袋里面全是这句,旁边的李息在讲什么他根本没听,他所分析的基本正确,那便是:虽然很怪,但是李息对自己已经没了敌意,相反地,似乎透着一种奇怪的亲昵?
  或许……,林斌要是不再钻牛角尖细细想一遍肯定能得到答案,汉军律写的明明白白,待罪之身;将功赎罪;无罪亦无功,他挟军私逃的罪责已经在与汉军合击七部联军时互相抵消。
  解救公主、怒杀犯境之敌……等等等,这些林斌不熟悉汉律,又没人提醒,他可以无视,但却不能被当作没有发生……
  公孙门阀为什么会请求苏信在战场杀了林斌?其一是公孙门阀想剪除潜在威胁,其二是苏信(李息)贪图大功,这就解释了世人皆知会明知不可战,仍战上一场的原因。
  事后,李息发现事不可为,又从联系中知道了公主刘婧的态度,刘婧想要力保林斌,所以李息必然需要拉拢林斌,有林斌的存在,李息身上的压力至少会减掉一半。
  若李息猜测无误,当今天子也会由于公主的原因力保林斌,那么李息率军与游牧民族一战的事情就会演变成,非但不是过错;反而是立下了天大的战功,就算因为苏信战死会被苏氏门阀报复,李息也不过是外调罢了,当今天子不会忘掉他李息的功劳,窦氏门阀集团那边的压力会因为林斌的存在消失于无形,因为所有压力都被当今天子接住了,那么李氏门阀就不需要遭受窦氏门阀集团的打击。
  复杂,非常之的复杂,就算是熟悉门阀斗争的李息也未必能完全想清所有厉害关系,更别谈对门阀斗争毫不熟悉的林斌。李息捡到了林斌这杆钓鱼竿,摇身一变成为了钓鱼人,正期望能钓上一条什么样的鱼,公孙门阀是将要咬钩的鱼儿;苏氏门阀观望之余因为死了一条鱼仔正要发狂的食人鱼;窦氏和皇帝是在旁无聊观看的人,随时都可能因为某些事情突然冲进来,不管是鱼还是什么,包括钓鱼竿都会被摧残完蛋。
  林斌没想通干脆就不想,他被李息领着到了一股骑军之前,还没等他再一次推脱,李息发布了一条简洁而又明确的军令:“即日起,至归回都城之始,尔等必须听从林斌之令,按令操练,违令者——斩!”
  北军精骑齐声应“诺”,尔后一个停顿,齐齐看向林斌,唱令:“我等必听从林斌之令,按令操练!”
  一番唱令听得林斌错愕之极,很显然北军精骑常干这事,竟是丝毫不乱,唱起那怪怪的语调都是完全相同。
  林斌在不明白李息想干什么之下,莫名其妙的暂时接收了七百余北军精骑的指挥权,他问见了几次面的情水“你家校尉大人在搞什么?”,情水满头雾水“不知。”他又去问公孙宏,公孙宏按照心性推测“恐是来监视我等。”终于,林斌做出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心下继续胡乱猜测。
  ※※※
  收拢了伤兵,这队人马开始掉头回撤,林斌身后除了原先的部下外,又多出了一股形影不离的尾巴。
  一路行军来到汉军营地外,林斌低头一看,军用表显示的是4:31,他们整整走了快五个小时!疲惫万分的林斌没看见李息,索性让公孙宏、情水等人安排骑军营地,亲自带着甲贺等二十余骑就要进入汉军军营,没想在寨门前却被汉军把更的士卒拦住。
  “军营之内不得跨马驰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