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24

  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一些人的心中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感觉。星际航行,这可是星际航行啊!女人们还好些,但男人们就不一样了,所有的男人心中,都有过星辰大海、钢铁战舰的宏伟梦想。但这些梦想,会随着年龄增大,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散,但如今,最初的梦想被重新拾起,童年的幻想竟然能成真?
  他们开始激动,开始热血上涌。
  “月球并不是我们的母星,月球也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没有空气、没有蓝天白云,难道大家希望一辈子留在这里吗?难道大家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见不到蓝天白云吗?”
  “不!我们要离开,离开贫乏的月球,不远处的火星像位漂亮的姑娘般,正等待着我们!”
  “兄弟们,我们的远方是星辰大海啊!”
  人们沉默着,沉默着,忽然间,后面的几个旷工兄弟大声叫了起来,“航天!航天!航天!”他们出身自小国家,根本就没有航天航空的技术,如今听了于易峰的计划,激动地不能自已,他们为能够参与这个伟大的项目而感到自豪。“阿类,阿类阿类阿类……”有几个哥们咆哮般地唱了起来。
  更多的人开始被鼓舞,一想到自己是这个伟大项目的成员之一,便热血上涌,冲散了那点不安的感觉。
  一种疯狂的激情出现在人们心中,他们开始欢呼,开始尖叫,整个会场都沸腾了,人们根本懒得去考虑它的可行性,反正科学家们都说可行了,还反对什么?
  “啪!”地一声,于易峰一掌敲击在桌面上,“那么,明日起,诺亚计划正式启动。”
  “工程时长:五个月!”
第三十章
诺亚计划(二)
  于易峰的说话方式是很有技巧的,他并没有说月地相撞、小行星撞击之类的噩耗,反正人类都要离开月球了,这些消息不说也无妨。
  “我,于易峰,暂任诺亚号第一任舰长!”
  “我们的飞船,从外面测量是直径15千米的球体,从内部测量,空间更是大了许多,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在200公里左右,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为60公里。大家想想,这是多大一个体积,足够我们人类使用。”
  “它的质量恒定为103万吨,无论内部装多少东西,都是这个质量!我们将采用引爆核弹的方式推动飞船。”
  “大家放心,飞船是非常安全的,我们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来保证这一点!”
  “飞船起飞后,只要四到五个月的时间就能到达火星。我们将在火星上开始新的生活!”
  于易峰的每一句话就像一颗颗重磅炸弹,每说完一句,人们就大声欢呼一下,渐渐地,会场气氛到达了顶点,每个人都开始幻想着星际时代的生活。
  人啊,是一种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的生物,有的人十分现实,他们认为理想是渣,难道能当饭吃?有的人却非常情绪化,能为了理想牺牲一切。
  但是,往往后者才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当然,大多数人是中间派的,吃饱穿暖之后,愿意为了理想奋斗一番。现在所有计划都制定好了,听起来也有很高的可行性,他们当然愿意跟着于易峰大干一场。也有小部分不愿意的,但是随大流之下,不愿意也只能愿意了。
  “下面,有请各个工程的负责人上台演讲……”
  于易峰的演讲完毕,底下掌声雷动,光靠一腔热血是没法长久持续的,还得用一些坚实、可靠的方案来坚定人们的决心。
  设计一艘能承载几万人的宇宙飞船是非常复杂的,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好,一天要消耗多少氧气,吃多少粮食,用多少水,都是非常头疼的问题。
  像空气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电力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必须的,还有啊,污水污物处理系统也得要有,总不能把整个飞船弄得臭气熏天吧?
  不仅如此,飞船还得有大量的生产力,能够自给自足才行,万一什么东西坏掉了,可以立马制造一个。人们需要工厂,需要农场,需要种植园,才能逐渐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些都是飞船必备的系统,少一样都不行,月球基地倒是有这些东西,但要知道,月球基地的建设可是花了三十年啊,现在,人们只有短短的五个月。
  所以,第一个工程就是——拆!把原有的仪器设施拆下来,再拼装到飞船上去。
  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必须循序渐进,还得有先后顺序。像核电站之类建筑,肯定要放到最后拆,要是直接拆掉,那么基地里岂不是全部断了电?
  像空气循环装置,要是直接拆掉了,那基地里的人怎么办,岂不是活生生憋死?
  这个拆迁工作,必须从次要到主要,从小到大,同时要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一步步逐渐将东西搬迁到飞船中。
  第二个工程是——挖!整个飞船是深埋于地下的,只露出了一点头,想要让飞船起飞,非得整个挖开不可,这意味着人们需要挖一个深度一万五千米的大坑!
  这个工程量实在太大了,按道理,五个月根本没办法完成。但事实上,人们已经挖了三十年了,飞船底下有大量的冰矿,时时刻刻都在开挖着,现在人们只要挖开贴近飞船边上的那一层岩土即可。
  这也就引出了第三个工程——装!挖出来的岩土放哪儿呢?直接装进飞船里!不管有用没有,先装进去再说。反正里面的空间这么大,人类只能盘踞其中小小的一个角落而已,怎么装都装不满啊。
  在宇宙空间中,是得不到任何物质补充的,周边都是真空,所有东西用一点少一点。像水、空气这样的物资虽然能循环使用,但是终归会消耗掉那么一点,这一点一点加起来,到最后可能就不得了。
  特别是能源,用掉了就没了,不可能循环使用,也没办法大规模地补充,所以必须一次性带足。现在基地里的电力,70%都是靠核电站供应的,剩下的是太阳能、温差发电之类,只占据30%。
  大规模地挖掘铀矿是必然的了,还有冰矿、铁矿、钛矿……反正有什么要什么,什么都缺啊,统统装进去再说。
  最后一项工程,那就是“造”!
  像飞船引擎之类的东西,没有现成的,还得硬生生造出来才行,这也是最夸张、最难、最振奋人心的一项工程,像什么“亿吨核武器推动方案”,“千万吨钢铁生产计划”都是这个工程中的。
  谈及这个工程,现场秩序一度还产生了混乱,一些原先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疯狂尖叫咆哮,就好像触及到了他们的高潮一般。战斗民族就是喜欢这种疯狂的计划。
  不管专业对不对口,他们纷纷要求加入这个工程……结果,肯定是被无情地拒绝了,该挖矿的挖矿,该拆迁的就老老实实去拆迁,让你去跨专业造核弹,你能吗?
  王志远在电视机面前,一开始还拿了根笔记了记,看看这个航天工程到底能不能实现。算到最后,庞大的工程量,错综复杂的关联,根本就搞不灵清了。说来也是,三千名专家废寝忘食算了两个星期,自己一个小民能搞得清楚也就怪了。
  他无奈地丢下笔,发现赵超这个家伙像个小孩一样,东跳一下西跳一下,激动异常,不由问道:“喂,你干嘛呢?”
  “星际航行,这可是星际航行啊!怎么能不激动?!”赵超语无伦次地叫起来,看上去非常兴奋。
  “你来月球的时候,不也搭乘过宇宙飞船吗?”王志远不解地问道。
  “那不一样!”赵超再次疯狂地叫道,“这可是真正的星际航行!三体文明,神级文明,我们来了,哈哈!”他是科幻小说的狂热爱好者,什么奇奇怪怪的看多了,先自己YY个够要紧。
  王志远从未见他如此开心过,或许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本来苟延残喘地活着,忽然间,发现自己正要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成为人类的英雄?怎么能不开心,前后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次的农业改造计划,暂时解决了生存问题,但是并未真正改变人类的困境。人类守着一个贫乏的月球,真的有未来吗,不知道……或者说,没有……
  但这一次的航天计划,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变革,让人类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其中的风险是巨大的,但收获也同样巨大,如果真的成功了,人类完全能脱胎换骨,从此迈入星际时代!
  王志远敏锐地注意到了诺亚计划的工程期:5个月,人类真的有这么急迫吗?其实并没有。或许月地相撞真的会发生,但那又怎么样,有了诺亚计划,他再也不会担心这种事情了。
  这样说来,于易峰上尉真的厉害啊,不仅是行事手段,还是个人能力方面都是一流。换做前几任的领导人,既没有这个魄力,也没有这样的组织能力,早就怕的吓尿了吧?王志远钦佩地想道。
第三十一章
诺亚计划(三)
  于易峰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开会、巡查、安抚人心、讨论各种问题,对了,还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一天二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只有区区四个小时可以用来休息。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生活实在太苦逼了,他却还比较适应,毕竟他的身体素质远超正常人类,但是他的助手可就吃不消了。
  看着百合子的脸蛋已经瘦了一大圈,原本圆圆的脸也成了瓜子脸,眼睛显得更大了,一副虚弱随时有可能被风吹倒的样子,于易峰心中充满了愧疚,“这样吧,额……你休息个几天吧?”
  百合子摇了摇头,这个倔强的女孩子似乎把工作当成了人生中的唯一的乐趣。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何她在20岁这个年龄,就成为了一名博士,应该就是这一股拼劲吧……
  于易峰不知道怎么说好了,其实他也想过挑选一些职业的人选,从履历上讲,也挑出了好几个,要么曾经在政府机关任职,要么当过大公司的管理人员。但想来想去,还是百合子更加合适,因为他们不懂科学啊!
  不懂科学,看不懂论文,也就没办法帮助自己,这样的秘书还有啥用?
  不得不说,当诺亚号的舰长并不容易,不仅得懂政治,还得懂管理,还得懂科学!
  空气中的氧气成分比例得知道吧?推进器中的燃料系数得知道吧?所有人吃喝拉撒了多少更得知道……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做出统筹安排,否则,你甚至不知道这艘船到底能飞多远!
  这样一来,就只能一直用着百合子,有些人就开始窃窃私语了,本是一位科学家,却拿来当秘书,太大材小用了!
  其实,说起相貌,她长得还不错,眼睛大大的,原本的脸有点圆,现在成了瓜子脸,身高一米六多一点,打个七八分也没问题,身材更是继承了岛国人特有的体质,前凸后翘的,成了加分项目。
  好吧,于易峰有点虚,生怕别人说他潜规则什么的。其实他根本没有这种想法,每天忙的要死,哪有空啊。
  但他不这么想,别人这么想啊,赵耀、许云进这些关系好的人经常拿这件事跟他开玩笑,眼神中还带着一丝诡异,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征服岛国女子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
  还有许多普通民众也拿这件事窃窃私语,他们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一种八卦心理,在压力山大的日子里取个乐子罢了。
  对于种种谣言,于易峰通常一笑了之。这都是因为他平时太和蔼可亲了,没什么官威,人们忍不住加点料子,让他的形象更加真实一点。
  但百合子,她怎么想?唉,懒得去管,她要是自己提出辞职,那也只能换个秘书了……按照她的性格,应该也不会去理会这种事情吧。
  “第18挖掘小组发来消息,缺少高精度的更换零件,我已经帮您回复了,第一小组还有多出来的,可以借他们一批。”
  “第三工厂的资源供应出现了一些问题,已经派人紧急处理了。”
  “挖掘组挖的太深了,容易造成塌方,我建议先加固一下。”
  一份份文件让于易峰焦头烂额,好吧,要是临时换个人,根本就不行啊,怎么都没有百合子来的顺手。
  大量的工厂每天都满负荷地运转,有些是小型冶炼区,有些是机械制造区,由于不止生产一种产品,一些流水线需要不停地变化。虽然大多数流程都是由电脑控制的,但依旧会出一些差错,这些差错就需要人工来纠正。
  小差错不需要于易峰管,一旦遇到大的、归他管的,那便是重大灾害了。
  前几天,竟然发生了重大电力短路事故,小半个基地竟然停电了三分钟,负责人被于易峰狠狠骂了一顿,临时撤了职。
  对此,政府部门进行了紧急计划安排,询问了相关工程专家,然后做出了统筹……
  “于易峰先生,这是卡尔文的心理学报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