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24

  在历史上,1952年美国人成功试制第一枚氢弹,用的便是液态氘和氚作热核材料,这使氢弹背了一个大包袱。因为要使氘和氚保持液态,必须带上一套复杂的冷冻系统,从而使第一枚氢弹达65吨,用一节火车皮才能装下。
  这样就失去了实战意义,人们把这种以液态氘和氚作热核燃料的氢弹称之为湿式氢弹。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锂元素的同位素锂-6是一种极好的热核材料。如果以氘化锂-6和氚化锂-6作氢弹材料,不但同样能实现热核反应,而且可以甩掉沉重的制冷系统,大大缩小氢弹的体积,实现了小型化。
  人们把装氘化锂和氚化锂混和物的氢弹,称为干式氢弹。
  现在,李物要制作的正是干式氢弹。这里面的步骤就非常关键了,按照设计要求,材料都是定量的,精度当然越高越好,最好是精确到0.1微克,也就是一千万分之一克的程度。
  现在最好的电子秤,也就勉强到达这个程度。想要到达这个精度,实在太难太难了,一般的人再怎么努力,也就只能做到毫克等级(1克=1000毫克=1000000微克),手再怎么抖,也是在几十毫克上下波动,但是李物则不一样。
  他的手太稳定了,精确到微克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是时间以及耐心的问题。机械臂不停地移动,采用极细的针管来提取最后的几微克,但这时候,还没有人手来的灵活了。李物当即自己上阵,开始人工提取。
  他正在不停地尝试,想要进入一种神秘的状态,这种状态以前经常会出现,是经验以及运气的巅峰体现,有时候状态上来了,一下子就能完成。
  这可能是一种熟能生巧,也可能是个人天赋,总之很难解释清楚。有时候去菜市场买菜,卖猪肉的大爷能不依靠电子秤,准确地砍出一块肉的质量,精度精确到克。李物认为,自己可能也是这种天赋,但显然比卖肉大爷强大了无数倍,他可以精确到微克。
第三十七章
特殊人士
  赵耀完全看呆了,如果说非得让他形容的话,那就是两个字:牛逼。
  李物已经完全进入了那种神秘的状态,一切外物都没有办法影响他,一切杂音都与他无关,他专注的只有手头上的工作。
  他的动作很慢,但是每一次测量,几乎都是一次性到点,一次性通过。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他的动作有非常明显的节奏感,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静,着明确的时间间隔,简直像个机器人。
  作为最优秀的特种军人,赵耀再怎么也是知名本科毕业,出来就是中尉军衔,他却没办法描述这一现象。他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找到合理的解释。他尝试着学习李物的这种节奏,但很快就败下阵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氚氘层终于铺设好了,表现几乎完美!李物退出了那种神秘状态,他的头上挂满了细细的汗珠,显然消耗不小。他擦掉汗水,休息了十分钟后,工作继续。
  现在,还有最后一道工序要做,得用20纳米厚度的铁片纸,包好吸附着氦-3的活性炭,然后无缝焊接。要知道,这层贴片只有20纳米的厚度啊,薄的几乎透明,没法用手拿起来,只能磁力吸附,还得无缝焊接,其难度可想而知。
  李物对自己的要求是1纳米,也就是8个铁原子排成一排的长度。当然,丁教授对他的要求不可能这么高,他只是在挑战自己。
  所有人的心里又开始紧张起来,这道工序,危险是没有的,原料也比较多,浪费一点也无妨,但人们还是希望他能一次性成功。
  这时,实验室的大门忽然开了,来人正是于易峰,他在晚会最后,发表了一篇激情四射的演讲,然后便匆匆赶了过来。
  于易峰轻手轻脚走进,发现这几人都神情严肃,紧张地不得了,特别是赵耀,一张黑脸竟然变成了猪肝色,不由得打趣道:“怎么了赵耀?想上厕所?那就去啊,别憋着。”
  赵耀一哆嗦,终于回过神来来,现在是正式场合,不可能和队长嬉闹,故而他也不答话,神情紧绷地向于易峰敬了一个军礼。其余几人也轻声细语地向于易峰打了声招呼。
  “教授,你怎么还叫人加夜班啊,今天不是放假吗,应该休息一天的。”于易峰好奇道。他在晚会期间便得到了百合子的通知,氦-3核弹可能会在今夜完成,所以才会匆匆忙忙赶过来看看,没想到,这几个人真的在加班加点。
  “啊?放假?还有这事?”丁一东教授神色诧异,他这些天一直忙碌,根本不关注外面的事儿,确实不知道这个消息。
  “于上尉,我们都是自愿工作的,不怪教授!”其中一名小伙子立马说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狂热,“哎,今天不搞好,根本睡不着觉啊!”
  “是啊是啊,要是放在明天,急都急死了,晚上肯定睡不好,不如今晚加班加点,直接完成!”另外一名小伙子道。
  “唉,就是像他们说的这样。一天不完成,一天便撂得慌。”丁一东教授两手一摊,有些尴尬地解释道。
  于易峰倒是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这些人为了工作而放弃休息时间,应该表扬还差不多。事实上,这样的人还不少,他们的努力工作,正为人类增加生存的几率。
  他驻足观察了一会,看出了一点名堂。早就听闻李物是整个基地动手能力最强的几人之一,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这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太强了,完全超越了人类的极限。于易峰觉得,自己作为超人类,也不敢说有如此强的精准性与控制能力。
  看着李物的动作,他的心中突然冒出“正弦函数”这个概念,他觉得三角函数非常适合李物现在的状态,有波峰、波谷、频率还有固定的周期,李物总是在最适合的时候突然发力,然后一次性搞定,精准而又直接。
  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于易峰认为,可能和人体肌肉的发力周期、心跳间隔以及呼吸频率有关。
  每个人的心跳都是有固定周期的,呼吸有频率,肌肉的收缩也有周期,李物正是牢牢把握住了这些周期,才能精确地掌控自己,精确地抓住每一个点。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技巧,一些高超的射击运动员也有类似的本领。
  心脏跳动以及呼吸等等微小的扰动,对于射击成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运动员们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往往会进行长期锻炼,以获得更稳定的呼吸,更慢的心跳频率。
  可以这样说,只有战胜了呼吸,把握住心跳的射击手,才能在赛场上斩获金牌。
  于易峰他们这些特种队员,在训练的时候,也学过这样的技巧。当然,李物的身体频率更加稳定,似乎把这种技巧融入到了自己的本能中,这是其他人很难模仿的。
  于易峰一边把自己的猜测和赵耀解释,心中忽然一动,这位同志可能就是百合子所说的特殊人士吧?
  像这样的身体自控能力,天赋也好,体质也罢,一般人肯定是做不到的。难道这种特殊人士,经得住完美素的改造?成功率更大一些?
  他不动声色地想了想,又把这个秘密埋在了心底里。这种事情,以后再和罗曼博士讨论,现在没有必要搞得大家全都知道。
  “啊,原来如此,队长你说的有道理啊,我咋想不明白呢?”赵耀听了于易峰的解释,如同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似的,这种技巧,原来自己也会啊。
  “你啊,平时多看书,副队长许云进已经被我批评过了。”于易峰没好气地说道,“现在整个基地里,就你们这群人最没文化。”
  “要是再这样下去,最新的武器装备,你们都用不了了。搞不懂武器原理,你们怎么使用,怎么保养它们?”于易峰恐吓道。“我都每天看书学习呢,你们不能给部队丢人啊。”
  “啊?”赵耀郁闷坏了,再怎么,自己也是个本科毕业生啊?怎么就丢人了呢?
  再转眼一想,如果真的玩不到最新装备,可不把人憋死吗,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有空了,找几本书看看。
  唉,说实话,赵耀维持治安这么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整个月球基地真是神童满地走,天才不如狗。唉,人真的不如狗啊,整个基地一共就十几条狗,珍贵的很,必须好生喂养着,否则就灭绝了……
  赵耀再仔细想了想,好像连个挖矿的,都是研究生毕业?!自己好像真的是文化水平最低的了,唉,总不能和那群死囚比吧?
  当初联合政府挑选人才的标准就是非常严格的,要么是知名科学家,其余人……必须精挑细选!光是天才?不行,还得品格端正,还得年轻、身强体壮,还得热爱工作……30万美金一年的工作,抢的人多得是,想怎么挑,就怎么挑,再怎么严格都不过分。
  得益于此,这里的五万多人,不仅年轻化,素质高,而且基因也度不错,正是适合拉出去战斗的队伍啊。
第三十八章
核试验
  “丁教授,你估计还要多长时间能完成?”于易峰问道,他的工作很多,任务繁重,不可能在这里无休止地等待下去,虽然他的心中也非常好奇。
  “不好说,按照这个进度,大概还得五六个小时。”丁一东教授说道。“在这之后,还得将核弹与火箭封装,这项工作我们不专业,交给其他实验室去做。最后,还要进行超声波检测。总共加起来,大概还要两三天的功夫。”
  于易峰若有所思,拿起核弹的设计图仔细地研究了一会,里面记载了大量的数据以及各式各样的图像,足足有一本书的厚度,凭借他已有的知识水平,也就勉强能看看,提不出什么有效建议。
  “教授,你弄得也太精巧了吧?太精巧的东西,可靠性往往都不高啊……”
  “唉,于上尉啊,你要知道,越小型的核弹,难度反而越高。大的核弹反而简单啊……”
  丁一东教授苦笑道,“时间有限,资源有限,我弄出那种20纳米的铁片纸也是迫不得已。要是造一个大型核弹,经费足够,就不是这种结构了。”
  于易峰点了点头,“对了,如果氦-3核弹完成,需要核试验的话,还需要走一些程序,这个你知道的吧?额……反正到我这边,肯定没问题,我肯定会批准的。”
  对于这些破坏性极大的高危武器,目前依然采取一定的安全程序。
  “好的,这个我知道。”丁一东点头道,“明天我就会把报告打上去。”话说到一半,他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于上尉,如果爆破成功了,那我的推进方案……”他也没说下去,眼睛盯着于易峰看了起来,满怀期待。
  于易峰不禁想起了他的《十亿吨级别氦-3核弹推动计划》,心中泛起了嘀咕,唉,这个方案,怎么说呢,太疯狂了……他又想起现在的种种工程进度,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
  “如果试验成功了,你的方案,我们肯定会再考虑!”
  “那就一言为定!”丁教授兴奋地说道,“那个方案我早就准备好了,也修改了好几遍,保证万无一失!”
  走出这个实验室的时候,于易峰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今天的晚会效果很好,总体来说也举办的很成功,但还有一件事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他的心上。
  那就是——诺亚计划的工程项目未达到预期。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一百多项工程,只有一半是达到预期的,另外一半却没有……不是人们偷懒,也不是人们不努力,而是,能源不足啊!
  因为时间的关系,人们不可能再去建设更多的核电站。目前的电力设备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满负荷运行,但还是不够啊。
  工业生产需要的电能是海量的,特别是有色金属的冶炼,更是需要大量的能源。
  通常来说,像铁矿(Fe)、铜矿(Cu)这一类还原性弱于碳的,只要和碳(C)放在一起灼烧,就能被还原出金属单质,在地球上基本上都是用煤炭进行生产的。
  但在月球上根本没有这些东西,只能用电解法,消耗的电能实在太大了。
  于易峰头疼啊,没有铜就造不出线缆,没有铁就没有钢筋,因此飞船的内部的建设严重滞后,许多矿石堆积如山,但是没有足够的电来生产。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有了米,没有柴火,也是不行啊。
  从今天的报告看,各项大型维生系统的建造才刚刚开始,太忙了……要是飞船都上天了,东西却没建设好,那么所有人的生存也就没有了保障。
  所以,必须要从什么地方挪一批能源过来!扣一点也好,省一点也罢,能源是第一关键,这是压在他心中的一座大山。
  于易峰和百合子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都是想着这件事。
  农业改造计划虽然圆满完成了,可以腾出大量能源,这是好事,但这批能源都是预期中的,已经被写入规划中,许多新的工程需要用到这批能源。
  所以,必须要找到一批意料之外的能源,才能加快工程进展。
  那么,哪里去找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