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524

  “战斗!我们要付出自己的一生去战斗!去践行!”
  “要让新人类文明在这个宇宙中绽放出自己的声音!”
  于易峰汗水津津地发表完了演讲,在一片混乱中走了下台。当他发表完后,却郁闷地发现根本没有人理会他,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种狂热的气氛中。
  就算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也只能融入了集体,被集体推向了高潮。
  不过于易峰还是非常喜欢这种气氛的,这种气氛好久没有出现了吧。逃离月球的那一次好像出现过;在太空中漂泊时,侦查到尼克斯星的时候又出现过……但这两次,都是因为解决了眼前生存危机。
  这一次不一样。
  是啊,挑战生命中的不可能,这种事请……谁知道呢?
  人总是要干一些蠢事,有些时候,大智若愚。
  一想到这个,于易峰心中也是充满了动力与干劲,急速地返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中……
  过了一阵子,门外传来了“咚咚咚”敲门声,他喊了一句“进来”后,十多位大科学家已经走了进来。
  说到底,核聚变工程还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不知道几代、几十代人才能够完成,所以才演变成了复杂的社会问题。
  这些大科学家都是各行各业权威人士,几乎涵盖了核聚变工程的所有科学分支。
  把他们叫来商量问题,肯定没有错。
  还没等于易峰发问,丁一东教授便开口说道:“尼克斯文明的核聚变资料已经开始陆续还原。很不错的是,经过了核战争,它们的这部分工程资料依旧完善。”
  “可能是在最后的关头,这些尼克斯人又要重新挑战核聚变,所以这些资料才广为流传……”
  “是啊,这是我们人类的福气。”于易峰点头道。
  尼克斯文明没落后,这颗星球虽然没有了铀矿,但是出现了大量氧气,还有大量的化石能源,再加上大量科学遗迹。
  这简直就是人类的神之幸运!
  如果没有尼克斯文明的警示,或许人类到现在还不知道大过滤器的真相,被淘汰的概率实在太高太高了。
  现在,完全就是……两个文明的接力啊!
  新人类文明,绝对不能失败。
  人类,一定要走出星空。
  “这些失败的资料,对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核聚变的摸索,它们确实超越了我们不知道多少倍,但是依旧失败了……”
  特斯拉研究所的菲利克斯博士捋了捋头发道:“按照简单的估算,如果说建造一艘航母的技术水准是1,建造太空空间站的难度是10,那么核聚变……不是100,也不是一千,后面应该加几个数量级。”
  “至少在100万甚至1000万以上吧……”菲利克斯博士双手一摊,有些尴尬地说道。
  “或许是一个亿也不一定……”丁一东苦笑着补充了一句:“如果真的要用托卡马克实现聚变技术,确实就是这么困难。磁约束思想,或许真的是陷阱啊……”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两条路
  就当大家都沉默不语的时候,一位科学家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他急急地叫道:
  “那个绿光无人机!那艘无人机的技术完全超越了我们,但是里边依旧没有可控核聚变装置,只有裂变发动机!”
  “他们可是真正的星际文明啊,却无法将聚变技术实现在直径两米的小型飞船里。”
  “直径两米……其实也不小了,但是无法放下一个聚变装置。”
  “这可能也说明了……小型的可控核聚变,难!”
  “越小,越难!”
  “是的,一定是这样!”另外一位科学家兴奋地接过了话题:“绿光文明不可能没有聚变技术,但却没法将核聚变技术小型化。”
  “就像尼克斯文明的大贤者所说,类似托卡马克那样的小型装置……难度真的超高,很可能是一条歪路!”
  实际上,“托卡马克”装置其实也不小了,有几层楼这么高,随便搞一个也得几十上百亿,结果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小玩具。
  但对于核聚变而言,它确实只是小玩具,顶多只能点燃等离子体,想要稳定发电,无疑天方夜谭。
  小的机器,太过精巧,对人类来说肯定更加困难。
  这种高难度的东西,搞大的肯定比小的更加简单,当然也更加费钱就是了。
  “其实无所谓,新人类文明已经要用举族之力来完成它,‘钱’算什么?”其中一位电磁学的专家开玩笑道。
  关键是……能不能成功,有没有成功的几率,经费、资源,人类都不在意。
  “人类的第一台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是一个庞然大物。但如果强行让当时的科学家,将所有设备浓缩在现代的小小个人计算机中,他们肯定搞不出来……”
  “就算花个一两百年,也不可能直接一步登天。所以了,这个装置肯定是越大越好。直接搞一个小机器不是强人所难吗?”丁一东教授发牢骚道。
  会议室中产生了一丝古怪的氛围,人们都觉得这番话有些诡异,但好像又有点儿道理……
  预算的问题暂且不管,只要能成功,就算是个无底洞,新人类文明也要将它填满!
  一群大科学家根据尼克斯文明遗留下来的信息,开始讨论如何解决这个巨大难题,如何提高实现的成功率……
  越去深入思考“大过滤器”,越觉得它可怕。不仅仅是社会方面,还有技术方面。
  核聚变的理论太简单,又带来了太多的思维定式。
  尼克斯文明也是掉进“磁约束”这个陷阱中,它们下意识地认为,可以用目前的技术手段控制住“核聚变”这个星空巨兽。
  但是实际上,并不能……或者说,以目前的手段极度困难!
  在与专家们的讨论中,于易峰听懂了以目前的技术而言,几个几乎无解的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人类制造的“磁场强度”不够。
  电磁铁的磁场强度从公式上看,只要通入的电流无限大,或者线圈密度无限大,就可以达到磁感应强度无限大。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磁铁内部磁介质产生磁场的机制,是内部的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转向相同的方向,所以存在磁饱和问题。
  所以,当外加电流和线圈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磁场就不会再进一步增加了。
  数百特斯拉,是目前实验室的极限,这个磁场强度还远远不够。
  没有足够大的磁场,就很难限制住聚变时狂暴的等离子,容易造成仪器损坏。
  这是第一个大问题,而且几乎无解。因为它的本质涉及到原子内部的电子运动。人类只能通过多个磁环叠加绕制,才绕过“磁饱和问题”,但这样一来,更是增加了等离子控制的难度。
  第二个大问题,也即中子辐射的问题。
  每个氘氚聚变都会产生一个14MeV能量的中子,这些高能中子能轻易击碎第一壁材料中的金属键,产生大量缺陷,引起辐照肿胀、脆化、蠕变等问题,使得材料完全没法使用。
  尼克斯文明到最后也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能长期抗中子的材料。
  它们只能不断更换坏掉的材料来解决问题,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大部分钱也就是这么烧掉的。
  这两个涉及到原子本身,都是几乎无解的大问题。
  当然还有其他各式各样、零零碎碎的小问题……
  “我们的超合金材料不行吗?”
  于易峰听懂了这两个关键点,不禁问道:“这些可是外星材料的变种,难道也挡不住中子辐射?!”
  “不行!”其中一位材料学家断然摇头道:“超合金再怎么牛,也是普通材料,由普通元素组成。普通材料就有它的局限性,就算真正的外星材料也不行!”
  “它们不可能吃得住中子辐射的。就算持续时间久一些,也只是多几个小时或者几天……”
  “……真正要实现发电,可是要按年算的!总不能过几天就停电维护一次吧?”
  于易峰无奈点了点头。
  好吧,这些个问题确实很麻烦。除非出现某些理论的巨大突破……
  但是,哪来的突破啊?人类现在还在吃量子力学以及相对论的老本!
  “那什么东西不是普通的材料?诺亚号外壳?还是诺亚号地板?那种紫色的金属状物质吃得住中子辐射吗?”
  “呃……”那位教授瞪大了眼睛,这倒是他没有想到的。
  过了半天,他才回答道:“或许吧,倒是没有实验过……难道我们可以拆一些地板下来抵挡中子辐射?”
  诺亚号里边的地板并不像飞船外壳那样坚硬,它还是可以摧毁的,譬如说超新星爆发,就把它打出了大量的空洞。
  但是,就算它能抵挡部分中子辐射,问题也只是解决了一个,还有大部分没有解决。
  现在有两条路供人们选择:第一条,沿着尼克斯文明的道路,继续研究磁约束,同时全力发展其他的基础科技,消除各个短板。这条路不知道要花费多久的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