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524

第十八章
迪格114行星
  “好的,你们等一下,我马上就过去。”
  于易峰挂掉电话后,立刻和许云进等人告别,然后出发前往深空号的天文台。
  “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吗?”一进门,于易峰就微喘着问道。
  一大群天文学家正在对着几幅照片讨论着,他们看到于易峰,立马就围了过来。
  “你看这个星球表面的白点……我们怀疑是……核弹!是核弹!”一位年轻天文学家激动地说着。
  于易峰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眼前这张图片,是一张迪格114行星的天文照相,距离此处大概6.8光年。
  这些照片太模糊了,放大了许多倍之后,光度非常黯淡,而且分辨率也不高。
  光从这些照片,他这个行外人倒没看出什么不对劲……
  事实就是这样,即使人类已经成为真正的星际文明,也没有办法清楚地观测到6光年外的类地行星……
  这倒不是因为不能将望远镜造的更强更大,也不是制造技术不够,而是……宇宙本身存在极限分辨率!
  在量子力学的尺度上,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虚粒子。后续的物理实验也不断观测并证实这些粒子现象。
  来自遥远宇宙的光,通过长距离的空间时,由虚粒子引发的时空泡沫会对光线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也是射电望远镜的一个瓶颈。
  所以,宇宙存在极限分辨率,射电望远镜的直径也有上限。到达这个上限后,无论如何调整光圈大小,也无法看的更清晰、更遥远。
  除非人类弄出新的理论,研发新的观测技术,才能绕开电磁波观测的局限性……
  难以观测,这也是低级文明的天然保护屏障!
  “这张照片有什么问题吗?”于易峰看了半天无果,有些疑惑地问道。
  那位研究员指着照片中的一处地方,那里大概有一两个像素的白点:“你们看,这个白点,就是明显的异常数据。”
  “在六个月的录像中,这种白点总共出现了三次!每一次大概持续了一两秒钟的时间。”
  “为什么说是核弹?有什么依据吗?”于易峰再次问道。
  这张照片被放大了很多倍,本身的分辨率比较差,出现一个白点好像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
  “这只是一种猜测。”
  耳边传来另外一位中年人的声音,是天文台的汤姆逊教授:“这些照片是曲率航行时拍到的。你知道,在曲率泡沫中,所有观测到的天文图像都要用计算机还原,这部分数据的计算量是非常大的。”
  “直到前几天这些数据才全部处理出来。这几张照片的异常也是计算机发现并给出的……”
  “我们分析了一下,白色光点出现的可能总共有好几个。”
  “是什么?”于易峰饶有兴致地问道。
  如果这个白点确实是核弹引发的光点,那么……迪格114至少有一个现代文明的存在!
  而且,还在发生内部战争!
  核战争!
  这就比较有趣了,一个有核弹的文明吗?于易峰托着下巴想着。
  毕竟“迪格114”是人们接下来的第一目标。如果证实其存在,人们的策略就需要改变。
  汤姆逊教授不急不慢说道:“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天文望远镜的自然曝光现象……我们深空号飞船的表面也有某些光线,或许就是它们干扰了望远镜的工作。”
  “第二,可能是我们计算机图像还原系统的算法有些问题,在某些照片的处理上出现了BUG。这方面我们也在检查。”
  于易峰点了点头。
  “前两个都是我们仪器的内部因素,第三个可能,这颗星球确实在爆发核战争!因为……我们观测到的图像不仅仅是一次,而是3次!”
  “……这种核弹必须是当量较高的那种,所以才会有这么强的亮度。”
  于易峰眉头紧紧皱着。他正在思考另一方面的问题:新人类文明到现在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外交策略……如果遇到了科技程度较高的文明,应该如何处理?
  是应该找个时机,讨论一下这方面的事请。
  他下意识地问道:“还有吗,还有其他的理由吗?难道这样的光度必须要较大的核弹才会产生?”
  “是的!”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认真点头道:“除非有人隔了6光年多,对着我们的望远镜照射集中度较高的激光……这几乎不可能!”
  “或者说,类似于深空号的超大离子引擎也有这样的光度。他们总不会在测试星际飞船吧?我认为这个概率相当低……”
  话虽这样说,于易峰可不会因为概率低就放弃这方面的思考。说不定“迪格114”也诞生了一个星际文明呢?
  深空号的引擎,确实能发出明亮的光芒!
  他将自己的疑惑说出,小心一点总是没有大错的。
  不过汤姆逊教授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离子引擎?不大可能的。在录像中,这样的光点只持续了几秒钟,然后迅速变暗。离子引擎不可能只工作几秒吧……”
  几人再次讨论了一下,没有任何结果。
  最后于易峰才无可奈何地说道:“这样吧,你们先将技术方面的因素排除,再密切观察‘迪格114行星’,会不会再次出现同样的状况……”
  “现在飞船表面已经没有曲率泡沫了,望远镜应该能直接观测到对方。我们还会在这颗行星停留好一阵子……你们在这段时间内密切观察!”
  就这样,于易峰满怀心事地离开了天文台,同时他也联想到了更多的东西。
  他认为……更强的护卫舰,也就是“泰坦”级的开发必须要更快一些!
  毁灭永远比创造更加容易,原始人就算依靠陷阱石头,也能让坦克瘫痪。
  低级文明的武器,对人类也是有一定威胁能力的,那就是……核弹!
  核弹这种东西,简单粗暴,人类到现在也没发明比它威力更大的武器。
  新人类文明虽然是星际文明,但底蕴实在太差,也就一艘母舰!
  深空号要是被大当量核弹当面击中,也是吃不了兜着走……要是被炸毁了,简直不堪设想!
  它的防御能力还真的不行啊,根本吃不下万亿吨级别的四氢核弹。
  于易峰不禁想起了黑的建议:就在这里,将金属星球改造一艘行星级别的飞船……
  行星级别的飞船皮糙肉厚,面对普通的核弹,也就破点皮,无所谓了……
  但一想到那个工程量,于易峰就头皮发麻,立刻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颗行星,光是质量就有七千亿亿吨啊,而深空号也就百亿吨级别……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而是相差了亿倍!
  不是人类不想,而是无能为力!
第十九章
精英化教育
  就这样,除了“疑似核爆”的突发事件外,其他工作一切正常。
  在GB131行星大量资源的补充下,“泰坦”级护卫舰也开始正式制造。它将挂靠在深空号的后方位置,以人类的常规工业产能,两年只能造出一架……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或者说,居住区、工作区中的天气向来非常好。
  从早上七点钟开始,人们纷纷起床,然后迎来新的一天。小孩们上学的上学,成年人也各自走向工作岗位。
  事请很多,每天都很充实……
  诺亚号中的大多数人口都是科研人员,体力劳动几乎完全消失,被机器人代替。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变得更有趣味,也让人更加愿意为之长期奋斗。
  新政府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多引导工作,总是会有大大小小的理想目标被提出。每当实现这个目标时,人们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极度富裕的生活让人们变得更加单纯,没有以前那样的勾心斗角。什么炫富之类的事请根本不会有……好吧,现在的人们已经没有了金钱的概念,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免费了。
  因为大脑芯片的存在,大家都很聪明,工作效率比以往不知道提升了多少……
  不过话说回来,最尖端的科研工作,还是要有天赋与直觉的,能奋斗在科学事业第一线的只是少数。
  大多数人没有什么特殊天赋,则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分布在不同的岗位,譬如说工程师、设计师、医生、记者等等。从这种角度看,这样的社会层次,反而比一百多年前更加合理……
  目前诺亚号上的科研方向非常多,已经不是于易峰一个人管得过来的。不过归纳起来总共有三个大方向:暗物质理论、纳米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技术。
  它们分别代表星际文明中的L2,L3,L4级别,全部只是开了个小小的头,却让人类窥见了其中强悍的潜力……
  科研工作暂且不说,一直都在有序地推进,GB131行星上规模浩大的挖矿、冶炼等工作也顺利进行。
  这个庞大的工程,反而只用到了少量人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