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524

  其次当然是方阵了,这种大面积的火力网覆盖,绝对比零星的各自为战更加有效。
  而第一波的交战也说明了这一点,人类的飞船……竟然占据了优势!
  这是……裂变飞船对聚变飞船的挑战!
  在占据天时地利的情况下!
  “宇燕”方阵的集火能力是非常强的,对着一艘大型飞碟就是一顿猛烈轰炸。密密麻麻的光点,让人感到心惊肉跳,不禁让人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
  人类本体已经绝对不适用这样的高速战场!
  但这种整齐方阵很难持久,再过几分钟,各自都有飞船冲入到了对方舰队内部,编队开始变得零乱。
  等编队高速回旋,进行第二次冲击,第三次冲击后,“宇燕”方阵几乎已经不能保持,双方开始依靠人工智能的计算进行胡乱的缠斗。
  这时候已经是硬实力的比拼了。
  紧接着,就在“宇燕”方阵彻底解散的几秒时间内,几颗万亿吨当量的四氢核弹开始爆炸,瞬间在战场中产生了小太阳般的光芒,巨量电磁脉冲把所有的电磁信号全部屏蔽。
  这当然是……人类的人工智能故意的!
  也是军事专家讨论出来,事先设定的战术。
  无论怎么样,不受干扰的中微子通讯可是高端产品,需要庞大的设备进行中微子捕捉,这是中微子的性质决定的。
  所以,不可能每台中小型无人机都配备中微子通讯功能。至少,对方在迪格星中的中微子发射设备,不在飞碟,而在海洋基地上,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个通讯设备非常麻烦。
  电磁屏蔽,对于弱势的一方,当然是有好处的。
  无论做出了多少战术,人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对方,而是……拖延时间!
  是的,拖延时间……
  足以给深空号逃离的时间!
  对方的飞船,正在陆续降临,开始慢慢增多,转眼就达到了三千多艘,这些都是强劲的曲速飞船。
  根据天文台的观测,光是类似于“泰坦”的大型战争堡垒,就有七八艘!
  最关键的是……这些还是先头的无人部队!主力战舰还在后方呢!
  人类就算打赢了,难道还敢回过头捡垃圾不成?
第八十一章
拖延战术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这个层次,已经高度智能化,指令的每一步都是服从于概率计算。
  而人们,事先已经输入了大量的初始化条件,让它“掩护深空号撤离,同时不惜任何代价杀伤对方。”
  当然了,人工智能是听不懂人类语言的,所有的命令必须数字化、程序化。
  “掩护深空号撤离”,是第一优先级,如果用数字来衡量,“深空号”的权重当为一百亿,“泰坦”为一万,而“宇燕”只有“1”。其他的所有加起来,还没有“深空号”的万分之一。
  如此赋予了权重后,自动化战争才能根据特定算法,像下棋一样计算下去。
  所以,当宇燕方阵乱掉后,人工智能就依次引爆了大当量核弹,造成了海量的电磁脉冲。
  电磁波的大面积紊乱,就算对方雷达探测技术比人类高超不少,这个差距也被强行抹平,只能依靠恒星的可见波进行探测……
  也就是说,所有飞船,得依靠图像识别系统进行战斗,这种效率,肯定比雷达扫描低不少。
  “这样一来,拖延战术就能更大程度的生效!”
  一位军事专家用一种微微颤抖的语气说道,不知道是激动还是恐惧,或两者兼而有之……
  实际上,超长波雷达,由于其波长长、信号衰减小、传播距离长、定位精度不高等特点,一般用于战略警戒。
  飞船的军用雷达,大都使用较高频率的电磁波,相应波长在10毫米以下,这是因为短波雷达的定位能力更强。
  但是!
  雷达反射信号,随目标的距离作4次方衰减,要增加探测距离到2倍,就要发射16倍的功率!
  这可就要命了,宇宙空间这么大,距离动辄几十万公里的距离,雷达的功率必须非常大。
  固然高频率雷达有很多很多优点,但如果真的安装超高频率的激光雷达,向四面八方扫描几十万公里,估计整个核聚变能源,还撑不起一个雷达。
  而且……核弹爆炸,干扰的主要也是短波。
  万亿吨核弹,强劲的电磁脉冲扫过方圆数万公里……但双方宇宙飞船做到这个份上,怎么可能没有考虑这一点?虽然许多电器元件不能使用,但至少不会因此而瘫痪掉。
  整个战场开始变得杂乱无章,近距离的缠斗顺发而至,空间中密密麻麻出现了大量光点。
  这种近距离的厮杀,才是攻击性最为惊人的。
  如果隔了几光时的距离,就算是光速武器,再加上密集的火力网,又能打中几发?
  远在深空号的人类,因为核弹的爆炸已经接收不到来自卫星的任何电磁波信号,好在10个小时的航行,已经行驶了65万公里,倒不会被迪格星遮住视野。
  于易峰通过装载在深空号上的天文望远镜,远远地眺望着这些光点,光是肉眼,很难分辨出是敌方飞船爆炸,还是我方飞船,还是各种导弹被拦截……
  不受干扰的激光通讯,在这种高速、远距离的情况下已经不太合适。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能被自己方的激光打到,那么对方的激光也能打到……
  所有前方的人类飞船,都进入人工智能自行操控的混战状态。
  从望远镜中,人们终于看到了敌方飞船的长相……
  普遍比较大个!
  最小的直径也有200多米,和“利维坦”差不多,这可能是对方,拥有可控核聚变后,曲速飞船的体积极限。毕竟曲率引擎,体积也不算小。
  这种圆球形的飞碟,引擎可以在环状轨道内随意滑动,而且材料受力均匀,拥有较高的机动性。
  理论上讲,飞碟,比流线型的“宇燕”更适合宇宙空间中的战斗。
  敌方最大的飞船,比“泰坦”甚至更大一些,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小型无人机……上方不停的闪光点,可能是被电磁炮击中的场景,也可能正在发射激光。
  对方的大型飞船,普遍采用了一种强力光芒的武器,频率不高,但杀伤能力极大。这种武器和激光又有些不同,因为激光通常来说是不发光的。
  根据科学家的猜测……是一种“离子炮”!
  “离子炮”,其实是电磁炮的一种变种,只不过喷射的弹药是高能质子,能实现99%以上的光速,实际上是一种接近光速的武器。
  从杀伤能力上讲,离子炮击中目标后,会发生显而易见的小规模氢核聚变,带来热量和大量亚原子辐射的共同冲击,比激光更加强大!
  这种武器的能耗巨大,相当于一台超级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对于人类来说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也就“深空号”装载了几台。发射频率并不高,主要原因还是功率与散热的问题。
  还有各种奇怪的光晕在大型飞碟表面产生,发出的光亮非常明亮,因为距离大概两百多万公里,看不清到底是什么……
  人们的心中已经紧张到了极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可不会老老实实放任深空号逃跑!
  深空号明亮的引擎光芒,很容易被发现。
  各种橙色警报已经拉响!
  而且,对方飞船脱离曲率泡的位置,也不可能全部在星球前方……也有可能,恰好错过了前方战斗区域,来到了星球背面。
  也就是……深空号所处的区域!
  三百多万公里的距离,如果使用光速打击,只要10秒钟,幸好这样的距离已经完全能够影响精度,深空号的副引擎开始转换方向,试图走出一条“S”型曲线,以减少轨道被计算的可能。
  “把剩下的宇燕全部放出去!形成方阵队列!”
  看到周边数百万公里内出现的敌方曲率飞船一道道划过,于易峰当机立断下令道。
  有些飞船因为曲率减速太快,又受到“迪格114”引力的挤压,曲率泡破损后再次产生了巨大的爆炸。
  这些近距离的爆炸,并没有减少心中的压力,而是让人感受到危险脚步的临近……
  让于易峰再也顾不得其他,一次性将所有的有生力量全部投入战场。
  紧接着,大量的老旧的导弹被发射了出去。人们用上电磁炮以后,以前这种导弹已经慢慢淘汰,不过今天竟然用上了。
  它们的速度并不快,但是有一定的热源追踪能力,说不定打中对方呢?
  就算浪费敌方的拦截激光,也是好的。
  就这么思考间,周边的敌人开始增多,深空号的人工智能体系,直接引爆了一颗万亿吨当量的巨型核弹,开始以同样招数,屏蔽双方雷达。
  深空号表面,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电火花,这是金属外壳,对电磁脉冲的感生应流。
  下一秒,“深空号”也迎来了自己的最大敌军:一艘直径至少四公里的大型飞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